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聪明,那么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过于“卖弄”你的聪明。否则,班门弄斧,就太没意思了,有时还会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人处世,该傻时就要傻,你以为我傻,其实我不傻,有点“心眼”适时地“装傻”,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客观观察形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装傻是一种策略
装疯卖傻,被许多人奉为韬光养晦的有效方略,并屡试不爽。处在人生劣势的情形之下,不妨使用一下。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但在才智方面超过庞涓。鬼谷子因孙膑单纯质朴,对他稍好一些,偷偷地将孙膑先人孙武所著兵书《十三篇》传授给他。
庞涓当了魏国大将,孙膑到他那里去做事,庞涓才知道孙膑在老师那里另有所得,更加嫉恨孙膑。他在魏惠王面前诬告孙膑里通外国,并请魏惠王对孙膑施以刖刑。孙膑的两块膝盖骨被剔去,无法逃跑。而后庞涓把孙膑关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表面上大献殷勤,好吃好喝地供养。孙膑不知就里,还对庞涓感激涕零。庞涓乘机向孙膑索要《孙子兵法》这本书。孙膑因无抄录手本,只依稀记得一些,庞涓就弄来木简,让他抄录。庞涓准备在孙膑完成之后,断绝食物供给,把他饿死。但是,庞涓派来侍候孙膑的童仆偷偷把庞涓的阴谋诡计告诉了孙膑,孙膑才恍然大悟。
孙膑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军事谋略家,他立即想出了一条脱身之计。当天晚上,孙膑就伪装成得了疯病的样子,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嬉皮笑脸,作出各种傻相,或唾沫横流,或颠三倒四,又把抄好的书简翻出来烧掉。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派人把他扔进粪坑里,弄得满身污秽。孙膑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在粪坑里爬行,显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庞涓又让人献上酒食,欺骗他说:“吃吧,相国不知道。”孙膑怒目而视,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吗?”随手把食物倒在地上。庞涓让人拿来土块或污物,孙膑反而当成好东西抓来吃。庞涓由此相信孙膑确实是精神失常了,疑心稍有解除。
此时,墨翟的弟子禽滑厘把他在魏国所见的孙膑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齐国相国邹忌,邹忌又转告了齐威王。齐威王命令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见魏惠王,暗中找到孙膑,秘密地把孙膑接回齐国。
孙膑在身陷囹圄之时,冷静沉着,故意装得愚蠢疯傻,忍受巨大的耻辱与折磨,骗过庞涓,保住了性命。后来,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设计除掉了死对头庞涓,洗刷了耻辱。
装疯卖傻,能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为你赢得有利战机。在生理方面制造假象,迷惑和麻痹政敌,使其放松警惕,对你不加提防,常常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也许很难遇到此种你死我活的险境。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会守拙还是很必要的,不一定要装成“傻子”,但可以装成“愚人”,这样做对于自己的发展十分有利。
该装傻时便装傻,该聪明时绝不含糊
该聪明的时候便要果断出击,施展自己的才华,拼出一番伟业。一个有才华的人,既要学会装傻,做到不露锋芒、暗中进取,又要学会把握时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出击。因此必须学会在“傻”与“聪明”之间划清楚只有自己知晓的界线。
楚庄王继位时很年轻,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样一上来就烧“三把火”,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这时的楚庄王根本不像个国君,朝野上下也都把他看做糊涂无能的昏君。
看到这种情况,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十分着急,许多人进宫劝谏楚庄王要节制淫乐,以国事为重。可楚庄王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下了“胆敢劝谏者死”的命令,果然没有人再敢冒死进谏。
大夫伍举知道直谏毫无用处,便给楚庄王讲了个故事:“远方的高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
楚庄王听完这段话,明白这是在说自己,可他故意装出一副失望的神情说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嘛。”
之后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几乎不成体统。一位叫苏从的官员再也看不下去了,径自闯进宫对庄王说:“大王恐怕会像桀、纣一样招致国破身亡之祸啊!”庄王大怒,喝道:“你没有听到不准上谏的命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苏从昂着头说:“如果臣死能让大王振作起来,能让楚国强盛起来,那臣心甘情愿。”
庄王凝视着苏从,突然激动地说:“对了!这就是我要等的社稷栋梁之材。”接着立即斥退了舞姬妃子,与苏从促膝长谈。
第二天,庄王召集百官,任用了伍举、苏从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罢免了一批只知逢迎的庸才,采取了许多强国富民的措施。楚国自此走向富强之路,楚庄王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狡猾”的生存与成功之道。在时机尚未成熟、条件也不具备的情况下装一回“傻”,才不会被别人小心提防,才能在暗处谋划全局。然而“装傻”又不是消极的明哲保身,而是为日后的大有作为奠定基础,在别人放松警惕的时候充实自身,当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之际,这些“装傻”的智人便会果断出击,而且一击即中。这时候,他们便不再需要“傻”的外壳来做掩护了。
该装傻时便装傻,该聪明时绝不含糊,成功便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