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5200000018

第18章 社会物质生活(1)

社会物质生活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为衣、食、住、行。传统社会物质生活反映出的是人们的等级差异,是判断人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上层社会的物质生活较为富裕,而下层社会的物质生活困顿匮乏,有的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甘肃近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总的状况是衣物粗拙,器用古朴,用具匮乏,食物单调。另外,由于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人们的物质生活又有各自的特点。物质生活作为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它最终体现出的是区域文化的内涵。

一、服饰

1.汉族的服饰

汉族传统服饰款式单一,上衣有衫、袄、袈等样式。衫,为单衣,又称为汗榻,长至膝盖,颜色多为青、蓝、月白,质料有土布、麻布、褐布等,绸缎甚少。大多在领边、袖边、襟边、下摆镶其他颜色的宽边,缀绣彩锦。以后衫逐渐演变为短至臀部,较窄,边上不绣彩锦的样式。袄褂有里子,也称为褂子,款式同衫。单里子的为夹衣,春秋穿着;内装棉花、麻、羊毛等绒的为棉袄,冬季穿着。还有皮袄,男性在冬季穿着。袈袈为无袖,样式同衫,略窄,有单、棉、夹之分。肚兜为上方下圆,上绣各色图案,有口袋,男女老少皆穿,贴身护在胸前,上下各有带,系在脖颈、腰后。钻钻子为无袖内衣,多套头穿着,有单、棉之分。下身穿着有裤子、套裤、裙子、短裤等。裤子为无腰的大裆裤,裤腿宽大,脚脖子用线绳扎住,颜色有青、蓝、绛、紫等,质料有土布、麻布等。夏为单,春秋为夹,冬季为棉。套裤古称绔、胫衣,套在裤上的外裤,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腿形状,分夹、棉、皮几种,以棉为多,用于御寒,多为老人冬季穿着。裙子多为妇女出嫁时穿着,上绣彩图,质料为绸缎。短裤为贴身穿着。鞋有猫儿头鞋、云头鞋、双梁子鞋、草鞋、麻鞋、缎靴子、皮鞋等样式,男子在春夏秋三季多穿圆口单布鞋,冬天穿棉鞋。女子穿绣花的木头高跟鞋,大脚妇女则穿平底鞋。袜子为白布缝制,妇女用白布包裹,套上袜套。山区妇女和男子多用腰带,束腰劳作。男女的装饰品有荷包、针扎(也叫针插)、银镶象牙、牙签子等。

清末男性均留长辫,夏天头戴瓜皮帽,冬天头戴毡帽。姑娘未出嫁前梳两条辫子,或一条辫子坠后,出嫁时将头发盘成发髻。发髻的花样很多。妇女的首饰有头饰、耳坠、手镯、戒指等,金饰品较少。妇女衣着样式比较丰富,贫家妇女多穿短褂长裤,用带子紧束裤角,冬天多穿单裤,很少有穿棉裤的。富家妇女夏天多穿单长袍,冬天穿棉袍,质料以绸缎、丝绒、毛呢等为多。妇女多在大襟的纽扣上系一个针扎,随时缝补。除了以上记述的普通装束,近代学人所著的《到西北来》一书详细记载了陇西人的穿着:在陇西无论男女,各个都在肚子下面吊着一个刺着红绿花的大荷包,现出半截在衣服外面。袜子的后跟也都补上一块三角形的青布,刺绣着红绿花露在鞋外。而在渭源一带,富裕人家的妇女到冬季喜欢用绸缎缝制帽子,名为“昭君带”,外饰以银制各种绣像如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神、七十二贤士像镶列于帽,以制作精细为上品,互相夸耀,视为闺中珍品。

传统社会对服饰以“上不袒胸露臂,下不赤足裸腿”为美,主张男女有别。富裕人家穿绫罗绸缎,服饰花样多。普通人家均穿粗布、褐、麻等,服饰品种单一,仅遮丑保暖而已。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移风易俗,剪发、易服、放足成为社会变革的新风尚。这些新风尚先在城镇推广,城镇的男人剪掉辫子,公务员及学生穿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制服,即中山服,质料是褐布兼有。妇女甩掉裹脚布,恢复天足,时髦女性流行穿短旗袍,袖亦略宽,外加小大衣,单履丝袜,甚为时尚。相对而言,农村在服饰上的变革比较缓慢。单就裹脚习俗来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才彻底消灭了这种陋俗。

甘肃近代社会贫穷,普通老百姓的服饰仅以裹身遮丑而已,贫寒人家无裤穿的情形比比皆是。“民国十八年七月,县署派员下乡催租,道逢雨,衣渐湿,仓猝间遇一田家,推其门而入,见老妪拥被坐,旁有大闺女,约十三四岁,面墙坐,烂羊毛一张遮其下体。乃谓其父日:‘令爱已长成,家虽贫,岂无数尺布以顾羞耻乎。’田父垂涕而告日:‘我娘才做了一条小衣,因公款急如星火,脱下来变钱,老人旦如此,又何论乎儿女。’使铁石人闻之,泪亦涔涔下也。”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用较多的篇幅描述了甘肃近代一些地方的贫穷状况,谈到:在河西等地,大姑娘无裤子穿的情形十分普遍,有些一家五六口人,轮流穿一条裤子,而流浪街头的孤儿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景况十分悲惨。

2.少数民族的服饰

甘肃近代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各自的民族特点。以藏族来看,藏族男女的服饰样式单一,男装为圆领长袍,袍身短及膝盖,袖宽大及膝,袍无纽扣。穿袍时袒露右臂,将前后两襟提至膝盖,用宽带紧紧束腰,所有用物都装在衣襟里,衣襟有口袋之作用。夏天内穿衬衣、单裤,上半身皮袍卷至腰间,尤其是女子在干活时多如此。女子皮袍样式与男子略同,惟袖短仅及腕下,袍长及脚踝,冬夏不穿裤子,冬天从臀部以下用带子把皮袍系住,以御寒。贫寒者冬夏不换单裤。足不穿袜,只穿长筒靴,夏天赤足,穷人在冬天则用羊毛或皮子裹住脚,借以御寒。富裕人家内穿白色的绸衬衫,右臂的衬衫白袖露在外边,皮袍子上缝以布或绸面子,大领上镶有织锦,边上镶有水獭皮,甚为体面。皮袍质料分等次,珍贵的有水獭皮、猞猁皮、狐皮、豹皮等,质地好的为羔皮,细软、光滑、柔顺,多为头人穿着。皮袍上缝的面子和镶的布边一般都是红、黄、紫三种颜色。

男子头顶盘着辫子,有的剃去周围的头发,或头顶上留一束头发,扎成辫子。帽子有高圆尖顶的毡帽和狐皮、水獭皮帽等。平日多携带短刀和长剑,身背长枪,骑马巡视,入夜,衣服兼作被褥,席地而睡。藏族未婚妇女梳两条辫子,已婚女子将头发从前额分开,结发百辫,装在背后的辫套里。辫套从头颈拖至脚跟,至腰时,用腰带系住,以防坠落。富裕人家妇女的辫套上缀满了饰物,有数十个黄琥珀、红珊瑚,再缀上数十枚袁世凯头像的银元、黄铜片、银碗等;一般人家妇女的辫套上只缀些扣子、贝壳、铜石、琥珀、玛瑙等。通常一二个月梳一次头,每次费时一日,晨起用茶杯盛水蘸水洗脸。男女都带耳坠,大如汉人之镯,更有坠两串珊瑚悬及肩上的。靠近西康一带的妇女在头上各置一个碗形的银饰,背后挂些轻便的饰物。妇女多佩带铜制的挤奶器,也当饰物。不论男女,平时出行均备有毡衣和毡帽,以防风雨。僧人一律用枣红色的长布裹身,上身穿没有袖子的背心,下身用红布裹至齐脚,冬天里面加穿皮毛背心和毡围裙,衣服没有领袖。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衣服样式质料和汉族略同。所不同的是,男女都喜欢穿长袍,头戴白帽或黑帽,女子戴包头的布,或戴盖头。回族妇女的盖头比较短,长及肩下,而东乡族和撒拉族妇女的盖头长及腰际。有的不论在家或外出都戴盖头,有的只在外出时戴盖头,在家便戴一顶便帽。盖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女孩七八岁多戴绿盖头,出嫁后也多戴绿盖头,中老年多戴黑盖头,也有戴白盖头的。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妇女也有裹脚的习俗。甘肃近代各民族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属回族,这在服饰上也有反映,回族男女的服饰比较整齐,赤贫褴褛者较少。

甘肃近代穆斯林的服饰也受到宗教变革的影响。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部门在东乡族的社会调查资料记载,民国初期,在东乡族聚集区,“当时妇女的上衣流行假袖,在肘到袖口间,用红、绿、蓝各色布缝成数段,并在假袖各段上绣有花边,一方面美观,另一方面使人觉得好像穿着数件衣服。以后由于宗教关系,衣服变得朴素了,并普遍戴上了盖头”。“约在四十年前,妇女是不戴盖头的,只戴包头布。后来马家军阀统治时,新教扩大了势力,妇女才戴上了盖头。”“男子留不留胡子及留的多少,教门中并不干涉。新教传人后,才硬性规定要留大胡子,有了大胡子,出门到兰州、凉州、河州、青海等地,都可得到保护。因此,有‘胡子是路票’的说法。”

二、饮食

1.汉族的饮食

甘肃气候干旱,粮食作物有小麦、稷、黍、包谷、豆类、土豆等,人们习惯上将小麦称为细粮,将稷、黍、豆等称为粗粮。川水地区普遍种植小麦,旱地和半旱地种植稷、黍、豆等作物。甘肃将稷称为谷子,亦即小米,黍称为糜子,即黄米。磨的面分别称为谷面、糜面。川水地区多食用小麦,旱区多食用谷类。蔬菜品种与今天当地所产蔬菜略同,春夏秋季节可吃到新鲜蔬菜,冬季多以咸菜、油泼辣子、晒干菜和腌制的酸菜为主。农闲季节日食两餐,农忙季节日食三四餐,田里劳作的人后饷有加餐。肉食很少,普通人家平日很少食用,只在年节时才可吃到。汉族多食用猪肉、羊肉、鸡肉等,基本不吃海鲜。

传统面食品种丰富,花样繁多,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饮食。面食以面条为主,馒头、花卷、饼次之。面条有许多种制作方法,有擀、拉、揪、抻等,形状有长、短、片、菱、宽、细等。馒头、花卷、饼的花样丰富多彩,尤其在时令节气里制作的花卷等更是各有讲究。一般把吃馒头和饼等称为吃干粮,即吃馍。食品的烹饪方法有蒸、烙、炸、煮、烤、熏等。日常食品有面条、小米粥、糜面疙瘩、苦养面馍、馓饭(有的地方称为搅团)、包子、手抓羊肉、饺子、腌腊肉、凉粉、锅盔、炒面等。

浆水是甘肃东部地区以及兰州附近的风味小吃,味酸,可代醋。浆水讲究汤的味酸清雅,面条的筋道爽口。夏季食用可清暑解渴。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还有:羊杂碎泡馍、兰州烤乳猪、牛肉面、陇西腊猪肉、腊羊肉、火腿、烧鸡粉、担担面等。传统名吃还有陇西的“金钱肉”,是难得的佳馔珍肴,是用公驴的生殖器(俗称驴鞭)部分腌制加工后的成品,色泽红亮,切片后形似古代的钱币,故名。传说早在唐代,陇西金钱肉就作为贡品,进贡朝廷。陇东各县人们用发面拌油制作棋子块,炒熟便可,称为棋子豆豆,为远行男子携带,路途食用。大部分出远门的男子多带锅盔或炒面,俗语均称为干粮,供路途食用。除了日常饮食,凡婚筵、节日或其他喜庆活动,便设筵席。筵席各地讲究不一,一般来说,菜讲究双数或十全。以见于资料的陇西宴式为例,有巩昌十二体,汉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其中巩昌十二体的菜肴顺序是:先是茶点招待,名日下马点心,然后依次上十二道菜,最后上汤。该菜肴尤其讲究汤的制作,民间有“戏子的腔,厨子的汤”之说。

男子多吸旱烟、水烟,某些地方偶有女子吸烟的。甘肃兰州附近生产烟叶,有“兰州水烟甲天下”之说。甘肃近代种植罂粟,许多人吸食鸦片,有关内容将在“社会问题”一章里叙述。酒多为自制,民间自制酩馏酒,年节时分饮用。多数人喜饮副茶,喜欢熬煮,称为罐罐茶,有客人来,必熬罐罐茶招待。陇东干旱少雨,某些地方掘井难见滴水,常用水窖蓄水。水窖深数尺,窖底环壁镶石,夏天贮备雨水,冬天扫雪存放。

传统饮食进入城镇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花样繁多,品种丰富,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享誉一方。小担担走街串巷叫卖小吃,担桶四周绘画着兰兰州秦腔名角的脸谱像,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街景之一。

2.少数民族的饮食

少数民族饮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回族、撒拉、东乡等民族的饮食有一些宗教方面的禁忌。禁忌吃猪肉、自死之物的肉和反刍之物,禁止吸烟喝酒等。饮食的其他方面和汉族略同,回族的饮食制作得比较洁净。

藏族的饮食以牛羊肉、炒面为主,喜食半熟之肉,亦有生食的,副食有酥油、牛奶、酸奶、奶渣等。常食用的食品为糌粑,用炒面和酥油在碗里捏拌而成,也称为藏粑,也有喜欢在碗里放一块酥油、一撮炒面,再浇以滚烫的茶水,冲散食用的。藏族人人随身携带木碗,藏在胸襟里,到亲戚朋友家吃饭,就拿出木碗,吃完舔干净,再装回衣服里。成人多腰挂吃肉时使用的小刀。喝水时,绝不用自己的碗下水桶舀,而是用公勺舀起到入碗里。禁忌公共器具触口。藏族喜欢烟酒,烟酒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烟分为旱烟和鼻烟,烟袋、烟盒为人人皆备;酒多为自制,酒醉必歌。藏族人家宴请客人吃饭时,宰羊款待,主人只陪聊天,不吃,宴席结束后,主人即送客人出行,没有不妥的感觉。在土官家里,宴请客人的饭菜是汉藏兼备,有包子、面条、手抓羊肉、粉汤等。拉卜楞寺的僧人在诵经作法事时,用大米、蕨麻、葡萄、牛羊肉、酥油五种食品在大锅里熬煮,称为甜粥,视为珍膳。

三、居住

1.汉族的居住

汉族的居住特点体现出环境对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各地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居住样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居住样式:陇东的窑洞、陇南山地的“板屋”、中西部地区的土坯房、陇南汉藏交接地区的石碉等。房屋一般依地势而建,多喜坐北朝南,北屋冬暖夏凉,为正屋,由老人居住兼接待客人,东屋次之,西屋再次之,南面多为牛马棚和猪羊圈。盖南房的地方多为土地狭窄。城镇贫民区不分房屋的朝向。房屋的质料、格局反映出社会的贫富差异,一般人家居住在土坯房或简陋的窑洞里,中户人家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而富裕人家则盖数院砖木房屋,院院相连,有的还有二层楼房,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甚为气派讲究。讲究的房屋格局有所谓的品字行、钥匙头等。庄户人家看重修大门,民间有“穷修门面富修灶”的谚语,用土坯或砖砌。中西部大部分人家住平顶房,东部和陇南山地为单坡式和双坡式的住房。会宁以东民间多以板覆屋顶,再以瓦压之。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古代审计知识(上)

    古代审计知识(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与图书馆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文化成就与图书馆的关系,本书资料详实,描述通俗,记录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正文链接和余思,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有奖读书活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明奶茶店

    神明奶茶店

    这是一个性格有些懒散,却又酷爱美食的神在人世间体验生活的故事。既然是体验,自然也就需要让自己变得更人性化一些。于是,我们的神女便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字——白蔹。同时还在陵海市的市中心开了一家极具暗黑色调的奶茶店,并美其名曰:一缕云烟。故事呢,自然是个好故事。只是故事的主人公可能会有那么一丢丢……咳咳……各位看官,咱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吧。
  • 待羁鸟恋旧林

    待羁鸟恋旧林

    他再怎么不好,那也是本座的人。——云池瑜
  • 泥娃娃

    泥娃娃

    “你所深爱着的,究竟是那人的外在表象,还是她的内在灵魂?”多年来执着于已上天堂的情人,一句问话反让官靖武陷入深深困惑中──他怎能忘得了她?她娇弱堪怜、柔美可人,他曾发誓一生呵护她。打从她去世后,他封闭自己,以冷硬的面孔面对世界;不料高薇妮这小妮子却半路杀出,硬要闯进他的心!过于开朗的她千山万水死巴着他不放,还奇异地知道他的小习惯,甚至偶尔也会出现“她”似曾相识的神情。爱情再度敲门,措手不及的他却不知是否该应门?!高薇妮像是中了一种叫官靖武的邪,不知为何就是爱他。她是众人疼宠的大小姐,却甘愿为他洗手作羹汤,明明和他很不熟,但总觉得两人已经认识很久很久。
  • 万界超级网吧系统

    万界超级网吧系统

    32岁小网吧老板郝蒙,成为被系统选中的幸运儿。从此,他的网吧联通万界,各种大神级人物对他的网吧趋之若就,为了一台电脑大打出手。萧炎带着药老与唐三众人决战峡谷,玉帝为了开荒魔兽组建天庭公会,漫威的英雄们全都迷上了御剑,太上老君为了一件暗金装备不惜用金丹换取。而郝大老板看着这一切,仿佛年轻了十岁,回到了自己曾经与兄弟们日夜奋斗在游戏世界的日子,不禁流下了热泪,脑海中回想着已经逝去的回忆,加入了激情的战斗之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曾经游戏厅里的KOF,通宵开荒的魔兽世界,为了转生奋斗的石器时代,射击游戏的巅峰之作反恐精英等等划时代的经典游戏.
  • 枪神高手

    枪神高手

    这是一个见证奇迹的地方,昔日的顶尖高手,因为意外和个人原因被俱乐部驱逐,离开职业圈的他来到了一个陌生又特别的城市,在城市的一间网吧里当起了网管,拥有十年经验的他,带着一群同样热爱英雄的小伙伴和一把熔练的武器,开始了重返英雄的巅峰之路。
  • 青春正成长

    青春正成长

    青春从不单调,有明媚的忧伤;有华丽的冒险;更有倔强的成长。本书未能写长,有许多遗憾。已发布起点新书《天龙大侠传》
  • 吕祖志

    吕祖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秋季别离

    秋季别离

    陆沅清目睹了隔壁班和自己毫无交集的凌雨城狼狈的一面,那天陆沅清正在咖啡店里兼职,看到凌雨城坐在窗边,正在拉住一个女孩拼命的挽留什么。陆沅清把这一个小秘密埋藏在心里……
  • 超神学院之战神华莎

    超神学院之战神华莎

    屠杀是一场华美的艺术展览!天宫因何而消亡?正义因何而崛起?神河因何而陨灭?是谁在否定正义?是谁在演出堕落?是谁在主宰幕后?又是谁,开启了新篇章?宇宙文明的反复昌盛,天使文明崛起的坎坷旅程,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美诗,经久不衰。她是凯莎凉冰的妹妹,她是天使的元帅,她是天使的战神,这是她的故事,这是她的华丽舞台,她就是,战神——华莎。注①:本书变身,中度毒性(暧昧),单身,不喜误入。注②:本书与原著并不相符,原著党不喜误入。注③:本书以天使为主,不喜误入。PS:书群名:凯莎的正义秩序,群,号:58142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