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草草地用劣质的材料就把这间房子盖好了。老板来了,看到木匠盖的房子,摇了摇头,然后把大门的钥匙交给这个木匠说:“很可惜,我是打算将你盖的这所房子作为一个礼物送给你!”木匠心里感到很惊讶,当然也非常后悔。因为如果他知道这间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会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精致的工艺来把它盖好。不过,现在他却因为自己的草率,而要住在一个这样的房子里面。
这个老木匠不用心工作,结果只得到一个破房子,我们也许会觉得他有点可笑。但是,扪心自问,我们又何尝不曾犯过同样的错误呢?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公司职员们抱怨:有的说老板对他们的能力和成绩视而不见;有的会说老板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事实上,在工作的过程中,真正的无价之宝是接受新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太多地考虑工资。在未来的资产中,现在所积累的货币资产的价值有可能是最低的。
试想,从一个新手、一个无知的员工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管理者,这是多么大的收获;具有了可以在其他公司甚至自己独立创业时充分发挥的才能,这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吗?
老板可以控制员工的薪水,却无法遮住员工的眼睛,捂上员工的耳朵,阻止员工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任何公司或是老板都无法阻止员工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他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工作所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齐瓦勃,他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的创始人。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3年后,齐瓦勃有机会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在建筑工地上,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着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
齐瓦勃总是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齐瓦勃终于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在工作中,我们要像齐瓦勃一样,随时保持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将眼光集中在最宝贵的东西上,它们——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才能的表现和品格的建立——与金钱相比,其价值要高出千万倍。
现在,已经有职场新人接受“零工资”,意味着很多人开始注意到工作本身带来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与你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微薄的工资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老板支付给你的是金钱,你赋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工作是艺术:培养对工作的兴趣
事例一:台湾著名主持人曹启泰,曾经商失败,背负了上亿台币。在他努力还清债务走出人生低谷之后曾这样说:“我发现我天生就是个主持人的料,我热爱这个工作,并且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有人或许觉得可笑,难道他在二十年前已经成为著名主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喜欢主持这个工作吗?事实上的确如此,那时的他认为自己的兴趣是经商,而主持却非常无聊无趣。兜兜转转,最终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还是主持。
事例二:大导演科波拉,为了还华纳的债才接拍他根本不屑拍的“黑社会”片《教父》。他的理想是拍艺术片,虽然这些艺术片让他亏了很多钱。当然他很幸运,他所钟爱的《现代启示录》同样也让他名利双收,尽管赚得比《教父》少多了。
事例三:一位做服装面料生意的朋友,突然爱上了心理咨询,觉得面料生意不过是用脚也能把玩的挣钱的营生,不值得花太多注意力。也是砸了不少钱在心理咨询上,当然,颗粒无收,然后面料生意又一落千丈,于是陷于低谷。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其实自己对面料生意是有激情的,因为有人告诉他,提起面料,他的眼睛就会放光。
若你为环境所迫,像案例中的主人公一样,只能做些自以为很无趣的工作,你也要努力设法从这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些乐趣、意义来。要知道只要是应当做而又必须做的工作,不可能是完全无意义的,这由你对待工作的精神状态好坏而定。良好的精神,会使一切工作都成为有意义、有趣味的工作。
若你认为你的工作是乏味的,那你厌恶的心理、厌倦的念头就会导致你的失败。乐观的、积极的、热忱的心理,才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
某所大学的图书馆经常有读者将书籍放错位置的现象,为此不得不雇用一些大学生做临时工,以协助管理员将书籍放归原处。大多数同学做了一段时间后认为这份工作非常枯燥乏味,纷纷辞职走人了。有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却并不这样想,反而觉得这个工作有点像侦探在寻找破案线索。因为有这个奇妙的想法,他对这个原本枯燥的工作兴致勃勃。
虽然因为生疏,第一天他只查到几本书。但是他对工作的特殊兴趣和热情投入,很快便掌握了技巧和经验,查到的数量与日俱增。每天他都乐此不疲,图书管理员也为他这份认真的工作态度赞不绝口。同时心里暗想:这个小伙子日后一定能成大事。当这个小伙子毕业后离开这里,这个图书管理员将这个小伙子推荐到一个很不错的部门。
因为这个小伙子能够从这样一个单调的,常人不能忍受的工作中体会到乐趣,没有理由怀疑,他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一样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当你对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进步,就会成功。
无论什么工作,只要是为社会所尊崇的,都具有无上的神圣性;只要是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不是卑贱的、可耻的。只要聚精会神,工作上的厌恶、痛苦的感觉,就会消失。不明白这个秘诀的人,也不会懂得获得成功与幸福的方法。
在单位里,老板最反感的一种现象就是在早晨八九点钟下属一个接一个地打哈欠,这种情况会令老板猜测昨晚这个人究竟在做什么,虽然8小时以外不是老板管辖的范围,但是第二天这么疲倦地来上班,假如需要开机器,后果一定不堪设想。这样的员工无疑是把工作当成了苦差,毫无热情可言。
关于对待工作的态度,有一个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一位哲学家正好经过此地,于是走上前去问他们:“你们做什么呢?”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栋高楼。”
第三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小曲,听到问话,他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哲学家听完笑着对第三个人点了点头。
10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看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成功的高度。对于一份普通的砌墙工作,因为有不一样的心态,所以最终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人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你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越多,决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当你抱有这样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变成一种乐趣,就会有许多人愿意聘请你来做你所喜欢的事。工作是为了自己更快乐!如果你每天工作的8小时,都好像是在快乐地游戏,这是一件多么合算的事情啊!
卡耐基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从工作中找出乐趣,那不是工作本身枯燥的缘故,而是他自己不懂得工作的艺术。”
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对于工作感到没有兴趣或苦闷,都是由于他自己的缘故,并不是工作本身所造成的。
职业倦怠:工作引起的厌倦情绪
邢先生MBA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从销售员干起,五年后成为公司销售总监,公司此时通过“创业板”成为上市公司,但遗憾的是邢先生并没有赶上公司股改。几年下来,邢先生业务顺风顺水,优良的业绩也使他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但邢先生仍然感到不满意,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司对邢先生考核的是年销售净利增长率,越往后对自己越不利;二是自己不是原始股东,总觉得是在为别人卖命,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
2006年,某快消品公司向邢先生发出邀请,请他做市场总监,并承诺给予股份期权。面对诱惑,邢先生决定尝试一下。然而当他真正上岗时,却感觉力不从心:因为行业属性的差异过大,此前的客户积累与新工作几乎看不到延续性,这意味着他要从零开始。客户的漠视,上级的压力,使邢先生不堪重负,一年后他卸任再次回到保健品行业。
像案例中的邢先生一样,当一个人对工作没有了热情,感到自己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说明产生了职业倦怠。这时转型更应谨慎。邢先生因为没有深思熟虑,结果转型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