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8000000015

第15章 美的感受(4)

步骤一,找一个能够允许你仔细观察自己的环境;步骤二,用你的心去感受那个环境的一切,用你内在的感觉去触摸一杯水、一棵树、一支笔、一根铁钉、墙壁、空气,试着用你心中的触觉去感受它,而非外在感官;步骤三,比较它们在你内心感受的差异性,譬如两颗不同的石头,会让你产生不同的感觉;步骤四,更进一步,你可以想象你变成它们,一棵树,一面墙。他认为所有物质(书桌、房屋、人、各种动物、植物、矿物……)都有其意识,我们要试着用心感受它们。这个练习被很多人认为太玄乎了,其实这不过是一双感受美的“内在的眼睛”。几百年前英国伦理学家、美学家,夏夫兹博里就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美丑的能力,他替这种天生的能力取了各种不同的称号:“内在的感官”,“内在的眼睛”,“内在的节拍感”等,后来人也有把这种感官称为“第六感官”的,我们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美丽的图画、精妙的工艺品时,不正是有这样一种不假思索的、内在的愉悦吗?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在视、听、嗅、味、触五种外在的感官之外,设立另一种在心里面的“内在的感官”,作为审辨善恶美丑的感官,足见审辨善恶美丑不能靠通常的五官。通常的五官只能让我们看到色彩,听到声音,但是却不能让我们分辨色彩的美丽与声音的悦耳。其次,“内在的眼睛”在性质上不是理性的思辨能力,而是一种感官的能力,它在起作用时和目辨形色,耳辨声音具有同样的直接性,不是思考和推理的结果: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而不需要经过艰深的推理和思考。一经察觉,人类的感动和情欲一接触观察对象,我们“内在的眼睛”就分辨出什么是美好端正的,可爱可赏的,什么是丑陋恶劣的,可恶可鄙的。

夏夫兹博里认为世界是“神的艺术作品”,整体和谐、节拍完整,音乐完美。恶和丑只是部分的,它们的功用在于衬托整体的和谐。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分辨既然是直接的,所以就是自然的,即天生的;分辨的动作既是自然的,分辨的能力本身也就只能是自然的,即天生的;人心并不像洛克所说的生来就只是一张白纸。这不免戴上了一副有神论和经验主义的眼镜,但是练就一双“内在的眼睛”对审美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

我不知道你是否存在

据说明代心学家王阳明有一次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个故事经常被作为唯心主义的经典例证,但是在美学上却有深远的影响,这涉及了美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我不知道这花存在不存在,我说它存在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这朵花,如果我没有感觉到当然就不知道它存在不存在了。那么这朵花到底是开在岩上还是开在人的心中呢?

与王阳明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大卫·休谟,他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在英国经验派哲学家中,他是最笃好文艺的一个,而且也是最关心文艺和美学问题的一个。他指责亚里士多德以后的批评家们对文艺和美学问题所发的空谈甚多,得到的成就甚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用“哲学的精密性”来指导审美趣味。他的企图就是要把“哲学的精密性”带到美学领域里来。休谟指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并且说明这种效果之所以能产生,是由于“人心的特殊构造”。他认为,美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对于当时流行的关于圆是美的说法,休谟批评说:“美并不是圆的一种性质。美不在圆周线上任何一部分上。这圆周线的部分和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美只是圆形在人心上产生的效果,这人心的特殊构造使它可感受这种情感。”

在观赏活动中,人心并不满足于只是看一下,或者仅仅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认识它们,而是还要感到欣喜或不安,赞许或斥责的情感,这是“看”的后果,而这种情感就决定人心在对象上贴上“美”或“丑”,“可喜”或“可厌”的字眼。很显然,这种情感必然依存于人心的特殊构造,这种人心的特殊构造才使这些特殊形式依这种方式起作用,造成心与它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同情或协调。这几句话可以作为休谟的基本美学观点的总结。类似的例子还有:建筑学的规矩要求柱子上细下粗,因为这样的形体才使我们起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一种快感;反之,上粗下细的柱子使我们产生危险感,这是不愉快的;绘画里有一条顶合理的规则:使人物保持平衡,极精确地把它们摆在各自特有的引力中心上。一个摆得不是恰好平衡的形体是不美的,因为它引起了要跌倒,受伤和苦痛之类观念,这些观念就会引起痛感。这些都是和我们的内心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休谟和王阳明都把感觉主义推到极端,成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他们认为人们只能知道其感知到的东西,至于事实上是否有客观事物存在则是无法知道的。

神秘的灵感

据歌德自己说,以往他写东西,虽经反复修改、再三斟酌,但后来仍不满意,而《少年维特之烦恼》却是一气呵成,也没有什么改动。事后他对朋友说:“这部书好像是一个患睡行症的人在无意识之中写成的。”这就是灵感,在生活或者艺术欣赏与创作中,我们经常听到“灵感”这个词,好像灵感已经成了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但是它又那么地不可捉摸,苦苦寻觅时它总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当你快要忘记时,它又像顽皮的孩子不知从哪里蹦出来了。

什么是灵感呢?灵感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简而言之,灵感就是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新想法。它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灵感通常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今人们还没有找到随意控制灵感产生的办法。人不能按主观需要和希望产生灵感,也不能按专业分配划分灵感的产生。许多作家和诗人都曾谈论过创作中的灵感。法国音乐家柏辽兹给一位诗人的诗谱曲,谱到收尾的叠句时猛然顿住,虽再三思索,也想不出一句乐调来传达这一叠句的韵味。两年后他游罗马,口中哼出的一段乐调,就是两年前他再三思索也写不出来的那句。苏东坡本人也是相信灵感的。他在《腊日游孤山记惠勤惠思二僧》一诗中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意思是写诗需要灵感,灵感稍纵即逝,必须手疾眼快,抓住灵感,才能写出好诗。他自述其创作过程,似在一种灵感状态中的下意识操作:“吾文如万斛泉涌,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对灵感的经典解释少不了柏拉图。他对灵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于迷狂状态,把灵感输入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另一种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诗人是一种轻飘着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代神说话。因此:“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由神凭附着。最平庸的诗人有时也能唱出最美妙的诗歌。”当灵魂回忆起前世的情景是,“心中掀起无限欣喜……终于豁然贯通了唯一的涵盖一切的学问——以美为对象的学问”。

灵感,总是带给我们电光石火的一瞬或者雪泥鸿爪的一瞥,随即便遁形消逝,也正因如此才显出它的珍贵!

童心一片做“真人”

很多美学家都主张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可贵的童心,这样我们才能用诚挚的情感来感受美,因为童心像一块无瑕的水晶,是纯真、天真、好奇的代名词。明确提出“童心”理论的是明代的文学家李贽,“童心”说是从人的天性自然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去谈情感的,因此它提倡的情感主要是“真性情”,即真实的情感和情感的真实体现。然而,这种更加贴近审美活动本质的观念,却不是古代美学思想的主要潮流。

在古代的和谐形态的美中,情感和理智、个人情感和社会伦理之间必须是均衡统一的。在这一前提下,儒家以中和为美的诗学规范盛行,情感作为审美感受的重要因素,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并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儒家传统重视的是美,特别是艺术的伦理规范和社会功用。而事实上,情感在审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针对这一固化的传统,李贽提出文艺作品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假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很大的进步性与深刻性。“天下之至文,无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李贽以“童心”说来作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假道学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然而不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

道家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是“童心说”的理论渊源。庄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做到“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是说“真”是精纯诚实的最高境界,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感动人。为了说明这一点,庄子举出了如下理由:勉强装哭的人,虽然表面上很悲痛,但并不哀切;勉强发怒的人,虽然表面上很严厉,但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表面上有笑容,但并不和善。真正悲痛的人,虽然没有发出悲痛的声音,却十分哀切;真正发怒的人,虽然没有动作发作出来,却十分威严;真正亲热的人,虽然没有满面笑容,却让人感到十分和善。真诚蕴涵在内,精神便会表露于外。

童心说的“真心”、“真人”、“真文”对真实的强调,是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道家美学中“法天贵真”思想的发展,把源自人的自然天性的心看做是人成为合格的审美主体“真人”和进行审美实践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看来,秉承“童心”即为“真人”。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人耶?”这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对人间至情的追求准则,也是对《牡丹亭》中至纯爱情的阐释,并成就了他的“唯情说”。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里的主人公——杜丽娘,是个执著于爱情的女子。她可以为爱而死,也可以为爱而生。这就是汤显祖独特的写作手法,打破写作常规。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中心,《牡丹亭》第一出《标目》有诗:“忙出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文学艺术的本质就是“情”,之所以感人,也是因为“情”。汤显祖的“情”是和“理”(宋明理学,指封建伦理规范)相对的。他反对用“理”来否定“情”,有很强的时代感。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是汤显祖唯情主义、理想主义的美学观,表现在创作方法上是浪漫主义:幻想可以改变现实、灵气可以突破常规、内容可以压倒形式。“艺术应该着重艺趣的表现,而不必着重形式美”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科技城十日游-达尔文书房畅想(插图版)

    科技城十日游-达尔文书房畅想(插图版)

    我艰难地走着。脚下的岩石如火一般得烫,即使抬起脚,似乎还有小沙砾粘在脚底,热气透过鞋底由脚心直穿入脑门。迎面是从不曾停歇的热风,吹得让人喘不过起来。我抬起头,向四周望去,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只鸟,甚至没有一棵树,一根草。是啊,在这么烫的岩石上怎么可能有生物存活呢。“我这是在哪啊?”我心想。“喂……有人吗?”我大喊,但声音很快被淹没在狂风怒涛中,不留一点回声。
  • 动物植物知识大闯关

    动物植物知识大闯关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内容包括文化生活中的趣味知识、动物植物趣味知识、智力闯关、谜语竞猜等内容。
  • 宝藏新探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宝藏新探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军事探谜

    军事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
  • 我是电脑知识大王

    我是电脑知识大王

    知识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和精深,人类的伟大表现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
热门推荐
  • 倾心虐恋之琉璃碎

    倾心虐恋之琉璃碎

    “明子笑,你护了天下,负了我神母,负了我,负了你自己,来生,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永生永世不再与你相见!!!”她违背天规,出生于世,不死之身,拥毁天灭地之力,众神为灭她神魂俱灭,却还是阻止不了她降临。他说:“你本就不应来到这世上,更不应遇见我!”她回:“从我出生就定下了一切,难道这也是我的错吗!”她一生爱过,恨过,明明是天下人负了她,而她却必须为他们死。凭什么?!这就是她曾苦苦守护的天下!这就是她曾苦苦爱国的人们!最后,她终入魔道,香消玉殒,死都不愿合上双眼。妖魔孽种祸害苍生毁天灭地六界之尊香消玉殒
  • 火影忍者之忍者重生

    火影忍者之忍者重生

    一道红色闪光闪过,一群人死而复生,带来巨大的变革,忍界大战再一次开战。
  • 闪婚容易离婚难

    闪婚容易离婚难

    叶芊然感觉自己的人生是狗血加杯具的双重组合。刚一出生,老爹跟富婆跑掉了。刚一毕业,从在产房里就相识相知的青梅竹马被白富美夺走了。老天终于开次眼,抛下个高富帅,岂料同父异母的妹妹跑来横刀夺爱。好吧,废柴当自强,我叶芊然绝不会在同一个地方绊倒第三次!莫承熙,你给我听好,做了我的人,就要从一而终,给你一瓶灭蚊灵,把身边的妖蛾子全部灭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末将星传

    汉末将星传

    天下大势,乱极入治,治极而衰,持续了数百年的汉王朝也终于走向了衰亡,值此天下将乱之际,天现异象,辽东人士殷魁在机缘巧合下识破天机,并预言数十年后必有英杰起于梁沛之间,他的话预示着乱世的到来,还有无数即将活跃在那个时代的将星们。多年之后,乱世已然来临,人人皆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名叫郭嘉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能终结这个乱世的明主,而四处游历。
  • 剑斩天下仙神

    剑斩天下仙神

    千重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帝元·斩灭为拯救自己的父母而努力修炼,杀上仙界,但只因仙神大战毁其故土及仙神欺人太甚决心斩杀天下仙神。
  • 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

    那些洒满阳光的午后,风自遥远的地方吹过来,带来海的味道,旧日的记忆与梦想也自蒙蒙的印象中清楚地晕染开来。闻人悦阅以絮絮语调、顺畅笔触,淡漠中闪现的丰沛感情,书写曾经敏感柔软的少年心事,青春张扬的浪漫情怀,指点江山的睥睨青年与目睹“九一一”灾难后人们亟欲拥抱盛世的渴望与怀疑;深深镂刻出怀念情思与对太平盛世之反思。全书弥漫着淡淡哀伤氛围,却又有着恰如其分的明媚,让人在心情跌宕的同时也能会心微笑。“我想这大概算是一个系列的成长笔记,孩子长成少年,少年离家远行,生活初露端倪,如流水一般继续前行。”
  • 杨广与老咒语

    杨广与老咒语

    杨广是一个瘦弱的八岁男孩,和继父一起住在浒山镇上的城南新村。一次古墓冒险使得他中了一个不可逆转咒,收到了来自魔法世界的入学通知书,在那里他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展现了他的魔法天赋,但是阴影一步步笼罩着整个魔法世界,动物开始失控,九鼎的出现,?地煞七十二变?重现江湖,古代巫师们的回归,那位大人的崛起,外部世界的不稳定让人不安,就连平日身边的同学朋友之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究竟我们的主人公会有怎样的冒险呢
  • 掌心舞

    掌心舞

    年幼救下的狼人为帝,疯狂的掠夺着她,带着病态的神经和强烈的占有欲,仍旧不满足的想要得到她的一切,“姐姐,我已经做到了你让我做的一切,你的心,该交给我了!”夜相见从袖口拿出一把匕首直入他心脏,“西夜,我只是让你夺取北国的政权,没有叫你杀了夜锦和赫哲,你可知道,赫哲是你哥哥啊!”贴着自己身体的男人拔出插入心脏的那把匕首,发了疯的亲吻着她锁骨,“可你喜欢他,他爱你,你们都想成双成对逃离我,他就必须得死!你才会疼爱我……”他红着双眼祈求,“我们相貌一模一样,你为什么不能像喜欢赫哲那样喜欢我?他明明,没有能力为你做到这么多,可我不一样,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满足你,你一出现在我面前,我就控制不住会傻乎乎的跟你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