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插话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大忌,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不礼貌,只会影响甚至中断交际。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插话“插”在点子上,“插”在关键的时候,同时所“插”之“话”得体恰当,就有可能起到一种对对方的言谈内容相互映衬、烘托或者点缀、升华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适时而又贴切地进行插话,把话“插”到点子上呢?下面介绍几种最佳的插话方法。
(一)适时评判、巧加发挥的点评式插括
一段引人共鸣的插话,往往又是一段引人共鸣的点评,能起到评判是非、引导和激励人的作用。
著名学者卡耐基在一次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倾诉自己的烦恼,以便大家一起帮助解决。一个名叫格列佛的学员讲到自己的经历:他曾经饱受神经衰弱的折磨,有一段时间甚至丧失了生活勇气而差点自杀,但是,正在这时,他父亲给了他及时的鼓励,他才下决心换一个环境重新振作起来。他说:“我离家远行之前,父亲交给我一封信,他说:‘孩子,其实你的身心并没有任何特异状况,你所面临的一切也没严重到足以打垮一个人的地步;实际上,让你一蹶不振的是你对自身遭遇的思考方法。当你能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时,你就可以回家了,而你的病也就痊愈了!”’格列佛刚说到这里,卡耐基不由拍案叫好,打断他说:“好!说得太好了!你父亲真是一语中的,跟我想的一模一样!”继而他又对学员道,“我们大家要铭记:一个人心灵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并非取决于他拥有什么东西、什么地位,而是取决于他的精神态度!”卡耐基的这番插话是及时的。试想,如果等到格列佛等学员如数叙述完各自经历,卡耐基按部就班地再来作小结,那么,无论是格列佛引用的父亲格言,或者是卡耐基自己的点评,其针对性、警醒性、引导作用都会大大减弱、降低。卡耐基这段点评是准确的,它捕捉到了对方谈话中的精髓,立即做出了自己的反应、评判,因而才起到了提醒别的学员重视格列佛父亲的话的现实作用。
(二)转移话题、调节气氛的调控式插话
一次反差鲜明的插话,往往是改变交谈方式的契机,能起到调节谈话气氛、疏导对方情绪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谈到,有一次他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交谈的前半段,他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一连提了好些个严肃而尖锐的政治问题,如“中国和美国是敌人还是朋友”等等。然而,一段时间的交谈以后,水均益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话过分严肃,正当他考虑换一种轻松的话题的时候,节目的编导也似乎看出了这点,他便趁基辛格稍一停顿之际,插话问道:“不知道基辛格博士来北京以后,有没有吃烤鸭?”这一出人意料的关于对方生活问题的询问,不仅突然,而且与前面所谈的内容恰成鲜明对比,霎时使得对话双方不约而同地舒展开紧皱的眉头来,现场的交流气氛也变得轻松、活泼起来。不用说,如果在这样一种访谈性的交流中,老是一本正经地“揪”住一个严肃话题不放,老是以一种郑重其事的语调交谈,那不仅会造成交际气氛的呆滞和沉闷,而且也会让听众感到厌倦。所以,有了那看似唐突的关于基辛格个人生活爱好话题的插话,不仅适时改变了谈话方向,转移了话题,还使得两种谈话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谈话变得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同时也调节、活跃了交际气氛。
(三)发出疑问、启发思考的质疑式插话
一种有意识的、恰到好处的疑问,同样也是改变交流气氛的一个有用的按钮,它不仅能调节气氛,也能激发听者的思考,从而引发出深层次的交谈内容来。
一个周末,在某体校的操场上有一群铁杆足球迷,他们自觉玩够了以后,便聚在一块儿聊起了韩日世界杯足球的见闻来。“你看贝克汉姆的右脚多了不起,总是在关键时刻挽救英格兰!……这不就是球星一脚定乾坤的作用吗?”“难怪有人说,单单巴西的那个‘三R’(指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里瓦尔多)组合,就令所有球队胆战心惊!”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得热火朝天之时,忽然走过来一位戴眼镜的人,冷冰冰地插嘴道:“可是,我们呢?我们为啥没有好球星?”话音出口,场面蓦地便由热烈而变冷清了。沉默半晌,众人不由相视而议论纷纷:“是啊,我们为啥没有叫得响的好球星呢?”于是球迷们便转换了思考角度,各自纷纷为中国如何出球星而“支招”,那各抒己见的场面,热烈而又不乏理智,不少人的“点子”令人称绝。显然,那位“眼镜”的插话,按常理有些像泼冷水,因为它使得谈话的气氛骤然变得沉闷起来;不过,恰恰是在这个“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式的插话中,启发了交谈者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激发了球迷们交谈心得的兴趣。
(四)判断是非、振聋发聩的点拨式插话
一次情动于衷的插话,往往能在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起到点拨心智、促人思考的作用。
作家刘绍棠被打成右派之后,在即将被遣送回乡劳教的时候,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找他谈话,当胡耀邦问到他何以“犯错误”时,刘绍棠按照当时别人批判他的调子,近乎机械而诺诺地检讨道:“我是个人主义严重,脱离群众、自我膨胀、放松了思想改造,走上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道路……”胡耀邦没等刘说完,便打断他大声道:“你什么也不是,就是两个字——骄傲!”这话在刘绍棠听来真是振聋发聩,后来每每一想到它,就令他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胡耀邦那近乎冲动的插话,表面上似乎只是指出他“犯错误”的根源是“骄傲”,实际上却表达了对对方公式化的应景之词的不满,同时更传递了这样一种潜台词:你是因为“骄傲”而为别人妒忌才挨整啊!这经过深思熟虑、切中肯綮的插话,给了青年作家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他渐渐懂得了自己挨批的原因,以及如何小心做人的道理。
(五)点明要害、一针见血的诊断式插话
一次一语中的、点明要害、蛇打七寸似的中肯而严肃的插话,往往能起到不是批评却胜似批评的作用。
某地的轧钢分厂,连续三个月没有完成生产指标,总厂厂长找来负责抓生产的分厂厂长谈话,要他检查完不成任务的原因。那位分厂厂长说了一大堆困难:“我有什么办法呢?轧制合金钢比轧普碳钢还耗时间,均热炉的煤气也不足,热锭也供应不上来。还有,厂里刚刚精简了一些人员,人是少了,可忙时就不够用啊……”说到这时,总厂厂长猛地打断了他的话,插话道:“别说了,我都知道了!你说的这些,都只是客观上的原因。可你一个大活人,难道就找不到一点主观原因?过去设备小毛病你不修理,硬凑合着干,心头总盘算着大修期快到,结果不是这儿坏了,就是那儿出毛病,小修不断,不仅耽误了时间,产量还是没抢到手。这才是你完不成任务的真正原因啊!”总厂厂长的插话,既有理有据地批评了部属那种文过饰非、推诿狡辩的态度,又具体指出了对方应该如何去找原因,因此令对方心悦诚服,只得认真地从主观上检查原因,并表示愿意接受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