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4300000013

第13章

脸皮厚是“成事”的最基本的条件。安禄山甘当儿臣,甚至充当跳梁小丑,没点厚脸皮耍无赖的性体还真是做不来。可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发动叛乱,本性暴露无疑。无赖到底还是无赖,最终落了个被自己的亲儿子谋害的下场。

【十】“最瞒天过海”的高手——史思明

特长:睁眼说瞎话,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常人说瞎话会有不自然的反应,或脸红或口吃。他瞎话谎话张口就来,煞有介事,让人不由得不信。

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奚族居住的地区,被排外的奚王捉住准备杀死。史思明一本正经的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你们首领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就会招来灭族之灾。

奚王被他唬住,赶紧松绑,奉为上宾。

奚王当时正有意巴结大唐,来了使者真是天赐良机,便和史思明商量。史思明说:我们派去的人档次不能低了,低了显得不重视,效果会更不好,不如派你的大将军去,这样才够分量,唐皇帝会非常高兴。

奚王言听计从,算是让史思明给蒙骗住了。

当一行人到达边塞时,史思明又欺骗守城将领,说奚王表面上是去朝拜,实际是要偷袭你,你看他们最厉害的大将军都来了,于是奚王派去的人全部被杀死。

史思明把奚族的大将军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那里领赏,张守珪将此事上奏给唐皇,大大称赞史思明。史思明从此官运亨通。

史思明说瞎话不加思索,生就张口就来的本事,不按套路出牌,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外加凶狠残忍铁石心肠,最终达到他飞黄腾达的目的。发动叛乱也是其本性使然,终究会有败露的一天。光靠“欺骗”到底是靠不住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和处事目的。

有的是为了一己私利,害人又害己;有的也不失为展示才华挽回败局的一种策略。那就看谁去用,看用的人的本性如何、目的如何了。

奸佞之徒能够处置一事却不能处置一世,最终会被人识破,落得人仰马翻,其结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给处置了。

诚善才智之人于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该处置时就处置,该出手时就出手,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或是为民除害,倒也不失为一种谋略。

【16】万历帝的变态之道

中国古代历史中,明朝1368——1644年的276年间,先后共有17位皇帝,平均每位皇帝在位16年。

可是,第13位皇帝万历(朱翊钧)却是一个变态的皇帝。他在位48年,竟有30多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万历末年,国家的官吏已经缺了一半。你想,社会能不乱吗,国家能不垮吗?

【一】变态的悲剧

《明史》神宗的本纪结尾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这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是平均数的3倍)的万历皇帝,帝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他又是个横征暴敛的皇帝,放出太监四处扰民搜刮民脂民膏,就连乡间农户养只鸡也要缴税。

对这样一个皇帝,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说“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祯来背了黑锅”,一点都不过分。

看一看神宗的倒霉年头吧:到了万历30年之后,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师地震”,或者干旱或者水涝。其中,万历31年农历5月“凤阳大雨雹,毁皇陵殿脊”;32年“雷火焚长陵明楼”,“昌平大水,坏长、泰、康、昭四陵石梁”,即使不信天象示警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此时“明朝先灵不安,亡国之兆已现”。

其实,万历帝本来是有励精图治的决心的,除了从小敬畏的张居正带来的打击之外,使万历消极怠工的主要原因还是国本之争。

这实在是令人叹息的一件事情!曾子《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的正是帝王之道。家不能齐,必然祸起萧墙。万历朝,实在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用老夫子们的话说,那也是“数使然”了。

【二】变态的前奏

神宗皇帝的生母李氏本是宫中一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后看中,多次临幸,不想竟珠胎暗结,为裕王生下了朱翊钧。他从小聪慧过人,读经史则过目不忘,有一次还在幼龄的他竟劝谏父皇不要骑马,恐万一伤了圣体,会使百姓担心,穆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喜爱这个孩子了。

穆宗皇帝在位6年,去世时年仅36岁,于是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成为了大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穆宗皇帝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善谋略。此时的内宫也非常安定,穆宗正宫陈皇后与神宗生母李太后相处地非常融洽。而且,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一。他与张居正配合默契,使得万历初政的十年,政治清明,经济飞速发展,这当然要归功于张居正的改革。当然与李太后、冯保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同时,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小皇帝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冬天上课的时候,小皇帝总是嘱咐小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他的脚。张居正生病后,朱翊钧更是亲自为他熬药。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倍努力,事必躬亲,霄旰沥胆,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条。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张居正由于操劳过度和淫欲过度,于万历十年去世,终年58岁。张居正的为人非常正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大臣,他的改革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力。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严格的管理下,也有些厌倦了。因此,有些大臣趁机弹劾张居正。这时,太监冯保已经失宠,皇帝成年,李太后又不好再干涉朝政,形势对张居正非常不利。开始万历皇帝还并不忍心对张居正下手,但是经不住大臣一浪又一浪的攻势。张居正最终没有逃脱抄家、家人蹢戍的厄运。

许多读史之人看到此处,都不免为之遗憾。

【三】变态的统治

当万历皇帝彻底摆脱了张居正的束缚之后,就开始了他独裁的统治。万历贪财,征税的项目千奇百怪,无物不税、无地不税,真是苛政猛于虎;万历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万历懒,28年不临朝听政,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却又得不到提升,以至于终生候补。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万历朝有三件大事:援兵朝鲜、国本之争、梃击风波。

一是援兵朝鲜。终以明军的不战而胜画上了句号。不管怎样,万历皇帝在这件事上处理的还是不错的。

二是国本之争。万历年轻之时,偶尔行到母亲的寝宫,发现了一个宫女长的非常可人,于是私下临幸,谁知宫女竟怀了龙种。万历的母亲本就是宫女,因此,并没有为难这个宫女,反倒让万历皇帝封他为妃。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他就是光宗朱常洛。万历皇帝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劲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朱常洛都没有什么感情。当时的郑贵妃,宠冠后宫,是万历皇帝的心尖。郑贵妃是邀宠的好手,把个万历皇帝弄的神魂颠倒,对她言听计从。郑贵妃也有儿子,朱常洵。这个小孩长的也招人爱,出身也好,万历皇帝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他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但遭到正直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当时太子又叫国本,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国本之争是继嘉靖朝“大议礼”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不过这次的胜利者应该是众大臣,因为朱常洛毕竟登上了皇位。

三是梃击风波。可以说是从国本之争演变而来,他也是郑贵妃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做的孤注一掷的最后进攻。国本之争大臣的势力占了上风,郑贵妃心中非常着急,于是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雇人,行刺太子。被雇的人明叫张差,在太监的配合下,他顺利地到达了太子寝殿的门口,当他手持木棒杀进去的时候,被守门的太子宫中太监当场抓住。这就是著名的梃击案。以上只是对此案的一家之言,关于案件的说法还很多,总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此案被列为了明宫三大疑案。此案也说明了当时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是多么危险。

【四】变态的过程

先大臣们太过于脑筋僵化了,死抱着“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本来,臣子们有一定分量的话语权,哪怕被当廷杖死,也要据理力争,一向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有明一朝,大臣因直谏被杖死,庾死的不计其数,然而白发苍苍的大臣们,不怕被当廷扒下裤子,屁股开花,也要前仆后继的上疏。是出于长期文化积累的对于敢于直谏即为忠臣这个符号的认可,死谏可青史留名,也是气节所在,也可以裁抑君权,用在军国大事上,本是好事。可悲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的满朝大臣,把精力耗费在这样无意义的事情上。孰贤孰愚,孩子小,能看出什么来,偏偏大臣认准了死理。

如果是万历的爷爷嘉靖皇帝(在位45年),事情也好办得多。这祖孙俩,是明朝享国在位时间第一和第二的一对儿(明朝偏是昏庸的皇帝在位长,仁宣和孝宗在位不过十数年而已,这一点和清朝正好相反)。对待大臣,走的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然而,并不是偶然,甚至是必然的,所谓一盈一亏,矫枉过正。

嘉靖帝性格刚愎自用,嘉靖的臣子并不是只有一个海瑞,其他的都不敢直谏的。只是嘉靖太过于“乾纲独断”,关于“大礼议”的事情,嘉靖帝对大臣们的上谏硬是有“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的精神,死多少国家栋梁都不足惜,铁石心肠,无可挽回,且大臣越谏,嘉靖越走得远,干脆称孝宗“皇伯考”,称武宗“皇兄”。看来嘉靖帝似乎有一种偏执和叛逆的心理,根本是谏不得的。他只能迎合,于是出了狡诈阴险的严嵩。在经历了极其惨痛的教训后,大臣们知道是拗不过嘉靖皇帝的,“相诫勿言”,此后数十年无人敢直谏。直到嘉靖末年,海瑞怀着必死的决心上疏把嘉靖几乎是大骂了一通。嘉靖不笨,这样伤他的自尊,他当然生气痛恨,但是他也知道不能杀海瑞,否则有千古骂名。

但是海瑞预先准备棺材,遣散童仆,家人各自逃命的冒死上谏的举动,使他天下闻名了。这一年嘉靖帝去世,连狱卒都知道海瑞将得到升迁重用了。天下人一定在交口赞叹海瑞,包括继位的穆宗和他的后妃们,其中也有万历的母亲后来的李太后。

穆宗在位的时间不长,只有6年。万历帝10岁就登基了。万历的生母李太后还是比较贤明的,教子甚严,根据史书的记载看,和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有得一比。五更天就亲自叫帝起床,经常说“你这样淘气,让张先生知道了怎么办”。幼年万历动不动就要在太后面前长跪不起,还要受太监们的挟持。太后和张居正看来是过于严厉了。过于严厉的父母和师长,往往消磨了孩子的锐气,使之毫无主见而且性格阴沉。

也许在万历和李太后母子闲话之际,不免要谈到不远的祖父嘉靖皇帝。太后就会把嘉靖皇帝作为反面教材,说不要学你爷爷,不听忠臣之谏,大杀建言的大臣,落个谤名。要学唐太宗,从谏如流,做个明君。自古以来,杀谏臣就被认为是昏君之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听忠臣们的进谏忠言。

于是,万历帝就走到了爷爷嘉靖帝的反面。嘉靖硬要翻个个儿,称孝宗为皇伯考,武宗为皇兄,实在是很负心的行为,不太道德。群臣议论纷纷,奏章上疏前赴后继,而嘉靖偏偏固执得可怕,像块石头。万历不能不吸取教训。他看到大臣们众口一词的奏章,看到大臣们集体请愿,他一定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从小的教导,这样子的话一定是他错了。他不能蹈他爷爷一意孤行留下骂名的覆辙。然而听大臣们的,他也是极其不愿意的。他不喜欢长子,可能因为这个儿子的出生是一段秽恶的记忆。因为是在太后宫里,偶然临幸了一个宫女,他觉得不会有人知道,偏偏这个宫女有了身孕。宠幸母亲的宫女,他一定觉得很可耻,是不道德的。所以“帝讳言之”,甚至太后知道了,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还要百般抵赖。自然他不会喜欢这个儿子。

更何况和郑贵妃如此恩爱,当然希望百年后能长伴地下,可是皇陵的地下只有两个位子,一个是给皇后留的,一个是未来皇帝的母亲。立长子意味着身后永远陪伴他的将是那个有关他年少时一段可耻羞愧的记忆的王宫女,立少子意味着陪伴百年的是心爱的郑贵妃。即使是我们,也会有取舍打算,何况400年前的人极其重视身后事。这样的打击是巨大的。

【五】变态的报复

从小严母厉师的关于帝王之道的教导,他知道大臣们是对的,但是感情上他一定是万万不能接受。于是同样是帝王家事,和祖父嘉靖不一样,他只能极不情愿的屈服于群臣,甚至用撒谎和拖延近于无赖的手段,口头上说明年就立,却不讲信用的一拖再拖。

本来唯一臣子们和万历能和解的机会在于皇后死了就好了,那样的话万历就可以封郑贵妃为皇后,按立嫡的原则,大臣们就没话说了。偏偏这位多病的皇后硬是正位中宫42年,和万历死在同一年。皇后贤孝,很得太后欢心,废不得。不知万历和郑贵妃有没有药死皇后之意,但是大臣们倒是料到了郑贵妃进位中宫的可能性可怕。

长寿的皇后粉碎了君臣可能和解的机会,不得不于万历29年立了长子。也许这就是天意。

这场无谓的君臣间的较量是旷日持久的,消耗了万历帝励精图治的决心,所以他消极反抗,既然辛辛苦苦当个明君,百年身后,最心爱的女人也不能和自己永远在一起,反倒是那个毫无感情,与一段肮脏记忆有关的宫女长伴地下。谁都能体会万历帝感受到的巨大的失落和打击。他不理朝政,他贪财,也许都出于这么一种报复的心理。既然拗不过你们,万年之后我也将永远痛苦。那这江山还好好治理做什么,最好是把天下的财富都搜刮来送给小儿子,至于江山被弄得怎么千疮百孔,留一副烂摊子给老大去继承好了。所以他不问朝政,只顾拼命搜刮,重重赏赐福王(即郑贵妃之子)。他隐居深宫,谁也不能见到他,只有小儿子福王才可以。

所以,只要大肆搜刮天下之财给心爱的小儿子就好了,也许这正是变相的传天下给小儿子。至于国家的情况愈来愈坏,这有什么要紧的,只要不危及到自己身前就行了。你们不是非要他继位吗?好,正好留副烂摊子给他,这就是对固执的大臣们和上天命运安排的报复。

无论大臣们多么沉痛的指出形势多么危急,甚至直接了当的说“天下将有陆沈之忧”!他居然仍然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消极怠工”了,这分明就是一种报复快意的变态心理了。

万历帝也许是故意要如此的。

同类推荐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它们是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琐窗闲记

    琐窗闲记

    琐窗闲记是作者应坚的散文集,抒情、诗意、唯美———写这路散文对应坚来说并不是难事。这从他文集中偶尔惊鸿一瞥般闪现的诗意情怀和扎实的古典文学的功底可以洞知。但是,他不炫才,也没有读中文的男生那种特有的忧郁气质。他为文,温和平易,如老友品茗,娓娓而谈。
热门推荐
  • 无敌神之试炼

    无敌神之试炼

    岳让穿越至神龙大陆,不仅要面对毫无人性的土著。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参加更加毫无人性的神之试炼。好在人性的光芒从未在岳让的身上消失。再恶劣的环境也无法泯灭掉岳让与人为善的本性。且看他修龙气,塑龙魂,锻龙体,成就九五至尊。
  • 耽和

    耽和

    这里是古风短篇小说集合,会有琴棋书画,会有梅兰竹菊,或许还会有……什么?你或许从未见过的小说剧情,或许,你又见过?或许,也曾想过?最少会有八篇的,全是古风。写自己喜欢的故事,看自己喜欢的风格。
  • 家有尸妻

    家有尸妻

    十岁时为了活命,爷爷让我借尸续命,让我与一具古尸成婚,这成为了我不愿去提起的秘密。十多年后,我卷入一场异样的漩涡,变故横生。鸳鸯扣,美人出棺,与尸同瞑。
  • 超时空海盗情人

    超时空海盗情人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相遇?到底为什么要爱上我?又为什么骗我?又为什么离开我?又为什么在让我看到你?这到底是为什么?进来看看就知道啦!
  • 我的魔方小世界

    我的魔方小世界

    (游戏无限流) 穿越到一个以秘源为力量的奇幻世界,夏登的生命危在旦夕。 幸好,他拥有一个六面魔方,每一面里都有一个“游戏”小世界。 为了活命,他进入了第一个小世界。……而这个世界,叫做只狼。
  • 默守时光

    默守时光

    他们两个一个俏皮可爱,另一个却冷得像块冰,直到那天……他和她相遇,高中成了他们的起点
  • 恋恋鱼水

    恋恋鱼水

    作为鱼米山寨的第二把交椅,她自然是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的。精心策划之后,她顺利绑架了小镇上有钱人家的小姐。谁知一转眼,小姐变成了男人,而她倒成了别人的猎物,夜色掩映下,罪恶悄然发生,所有人的身份渐渐都褪去了伪装,平静的表面下竟然掩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滔天之秘。当一切真相大白,她和他,是否能够冰释前嫌携手今生?
  • 科幻世界(2020年4月)

    科幻世界(2020年4月)

    本期看点:《深渊尽头》:深渊的尽头,是宇宙的胃,静寂而沉默地消化着人类吐出的孤独与悲欢。《爱因斯坦的诅咒(下)》:我看够星星了,我错了,让我回家吧。《神经网络改造》:我本不应该出现在他们身边,但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匆匆逃离了现场。《普朗克魔术》:一双惊惧交加的眼,一张有如骸骨的面具,一个身穿铠甲的影子,一把紧握瞄准的手枪。这一切就像是魔术,这一切却不是魔术。
  • 我有一颗月亮珠

    我有一颗月亮珠

    古千帆原本是一个癌症晚期之人,意外来到修炼世界,摇身一变成了修二代。本以为好日子要来临了,可是古千帆发现,这个世界非常危险,很容易就会挂掉。古千帆不想做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男人,他开始努力修炼,拼命发展家族势力,一切只为了更好的活下去。PS:请忽略简介。
  • 曾相爱过你

    曾相爱过你

    青春,从来多少次都会有遗憾…但不会后悔;我能忘记所有讨厌的事,唯独忘不了你是我最独家的记忆,占满了我整个青春,我又曾爱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