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72100000053

第53章 去苏未归(2)

八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再次当选为**********主席,刘少奇、******、朱德、****当选为副主席,******当选为总书记。

党的八大是建国以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八大召开之前,党中央曾于8月上旬致电王明,希望他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回国参加会议。9月8日,王明从莫斯科致电刘少奇并转中央和******主席,表示身体状况还不允许回国参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团请假。

虽然王明在莫斯科养病没有能够出席会议,而且他在身体好转后,也没有对自己的历史错误向党中央写出声明书,但党中央和******从党的利益出发,本着团结犯错误的同志,特别是反对过自己而且被实践证明错了的人共同工作的原则,仍提名王明为中央委员候选人。

选举结果,王明虽然当选为中央委员,但在97名中央委员中得票最少,因此,在按得票多少公布的中央委员名单中,王明列在最后一名。

自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王明犯的“左”****错误已经被全党所认清。由于党历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希望王明能够深刻认识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在工作中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所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仍然选举王明担任中央委员,并且给王明安排重要的工作岗位。就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连续要王明就自己的错误写出声明书,而王明又拒不写的情况下,党的八大仍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给他留下彻底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为党工作的机会。

1957年11月6日至21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还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分别在两个会议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和《和平宣言》上签了字。

******率领中国代表团在苏期间,关心王明的养病情况,特意派****代表团成员、****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烈和黄树则前去看望王明。

据黄树则回忆说:“1957年,毛主席、******一起去苏联。******让我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烈去看望王明。我们去看他时,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别墅里。我去时,他只有点神经官能症,别的已没有什么病。他谈笑风生,还留我们吃一顿饭,吃的是包子。王明去苏联,好多年党中央都给他送东西,他自己也要东西。后来接到苏联专家给中央写的病情报告,说他只剩下神经官能症,可以回国了。但他自己不愿回来。”

虽然王明的病情已经好转,可以回国工作了,但王明却不想回国工作。党中央为照顾他,也没有催他回国。谁会想到几年之后,王明却把党对他的关怀与帮助置于脑后,竟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以及******。

王明赴苏治病后,孟公府2号留下了四位老人,即王明父亲陈聘之和继母黄莲舫,王明岳父母孟募州夫妇。王明当时工资是行政五级,北京是六类地区,应领372.5元,党员高干实领342.7元;孟庆树是行政八级,应领270元,党员高干实领264.6元。他们每月有600多元工资收入,供养全家,包括四位老人,生活还是充裕的。王明夫妇和两个孩子去苏联后,工资换成卢布寄往苏联,所以,国家给四位老人一定的生活补助费,每位50元。当时物价很低,四位老人分两灶起火,生活还是可以的。

这期间,董老夫人、谢老夫人等专程来看望过四位老人,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王明家属的关怀。

1957年5月11日晨二时,王明父亲陈聘之不幸病逝,享年80岁。

王明此时正在苏联,没有回国料理丧事,丧事由国家机关事务局一手操办。王明弟弟甘宁特意从天津赶来。据他回忆说:“办丧事时,我拿出几十元钱交田书元,他不要。最后由国家给安葬于八宝山。我与王明写的碑文,托人刻在石碑上,立于坟前。坟墓修得我们很满意,对国家我们很感谢。”

王明后来也从苏联来信,对党和国家妥善安排他父亲的丧事表示感谢。

陈聘之逝世后,国家给王明继母黄莲舫700元安置费,另将每个老人的生活补助费提高到150元。这样,即使王明不在身边,几位老人生活得也很幸福。

三、“**********”的冲击

1966年至1976年的“**********”,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揪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造反有理”口号的煽动下,红卫兵和“革命造反派”冲击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揪斗各级领导干部,甚至像刘少奇、******、彭德怀、贺龙、彭真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没有幸免。王明的家属自然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受到了一些冲击。

王明是早已定性的“左”****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时又在苏联竭力反对“**********”,必然会受到批判。特别是在批孔评儒和所谓十次********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批判王明的文章,几十万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论集》编印成册,“打倒机会主义头子、苏修代理人、大叛徒王明”的口号也开始出现。

王明当时被认为是已定性的“死老虎”,而且他又不在国内,所以仅仅是在一些报刊上受点文字批评而已,受冲击程度远不及那些“活老虎”,即那些“正在走的走资派”。不过,王明在国内的亲属却难以避免受到株连。

王明后来在莫斯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某些其亲属在“****”中遭受株连的情况。他在《****五十年》中说:“‘文化革命’刚开始,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就出现了大标语:‘打倒苏修代理人、反革命黑帮、大叛徒王明!’从此以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红旗》杂志,经常选择王明作为头号攻击和诬蔑对象。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在苏联学习,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反对毛主义的斗争,因此在‘文化革命’初期,北京也出现了类似的标语,对她进行攻击。此外,红卫兵还按照******的命令,对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王明父亲陈聘之进行鞭尸。根据******的指示,红卫兵抄了王明的家,把他八十多岁、年迈的继母黄莲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在大街上;把王明几十份手稿和藏书不是烧了,就是扔了。”

1966年6月,王明还写了一首七律:

北京城内孟公府,

二号门牌我家有。

红卫兵临全部毁,

白头母死众邻嗟。

积书千卷成灰烬,

存稿百篇付浪沙。

父骨抛山伤警卫,

罪行无尽痛无涯。

王明讲的这些情况,许多并不符合事实。据我们了解和调查的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几个问题给予说明与澄清。

(一)关于砸陈聘之坟墓事

陈聘之1957年5月病故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坟前有:“子,陈绍禹、陈绍炜,女,陈映民,立”的碑文。1966年“**********”爆发后,有的批判文章说:“王明是地主家庭”。因此,红卫兵在“破四旧”时,就冲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见到这里有王明父亲的坟墓,很为气愤,在一片“砸掉王明狗父亲的坟墓”的怒吼声中,这些“革命小将”们便砸碎了墓碑,掘了坟墓。所以,王明父亲之墓被砸确有其事。

可是,这其中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这是红卫兵的自发行动,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中,红卫兵们采取的过火行动,并不存在如王明所说的“红卫兵按照******的命令”行事。******没有也没有必要给红卫兵下达这样的命令。“**********”的主要矛头并非是针对王明,也不存在中央报刊“经常选择王明作为头号攻击和诬蔑对象”的事实。

第二,红卫兵并不是只掘了陈聘之一人之墓,而是在八宝山掘了许多人之墓。凡他们认为是牛鬼蛇神、走资派、“****”分子等墓,几乎全部被掘。

第三,陈聘之的墓碑被红卫兵砸成三截,碑座和碑身被砸开,碑身又被砸成一大一小两块。坟包也被掘了一下,但并没有对陈聘之进行鞭尸。

1981年2月l日,笔者访问王明的弟弟甘宁时,他说:“我父亲陈聘之几次被国民党抓去,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动员国民党政治土匪向政府投诚,他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死后有资格安葬在八宝山。我父死后安葬八宝山是政府安排的,不是王明指使的,他当时在莫斯科未回来。红卫兵把我父亲的墓砸了是不对,我请求政府修复。并请你回北京后把我的要求给反映一下。”

受甘宁之托,笔者曹仲彬曾于1981年3月4日亲自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陈聘之的墓在进大门后的左侧墓群中,从南往北数是第六排最西的一个。当笔者找到陈聘之的墓时,见到墓已修好,焕然一新,只是墓碑尚无。笔者找到这里的负责人张库同志,并把甘宁的请求反映给他。他说:“‘**********’时,红卫兵造反来到八宝山,说这是‘王明的狗父亲’,就把墓掘了,损害是比较严重的。打倒‘******’后,政府拨了些款,从1979年开始,到1980年大部分被砸墓陆续修好。每修一个需要花几千元,现在还有几个没修复。王明父亲墓,既没有单位,又没有亲属来联系,原来就不想修了。后来,我们研究后,还是给修好了。我正想找他的家属,你来得正好。请告诉家属快和我们联系,墓碑尚未立呢,请家属写好碑文。”

回来后,笔者曹仲彬给甘宁去信,报告了八宝山之行的经过,告诉了其父墓已修好的消息,请他尽快与八宝山革命公墓联系。

(二)关于黄莲舫被打的半死而后扔在街上一事

不知是王明听信了谣言还是编造,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王明继母“白头母死”,或者是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大街上”的事情。相反,正是政府把黄莲舫负责地送回老家,并做了妥善安置。

“**********”刚开始,****中央领导人就关照过王明的三位老人,请他们尽快搬出孟公府2号。三位老人中,第一个搬出孟公府2号的正是王明继母黄莲舫。据在“**********”时期和黄莲舫相处三年的叶新华说;“听说是******派人送下来的。”

黄莲舫是在王明家被抄之前就离开北京的,她根本没有见到抄家,更没有被红卫兵打死或打得半死,扔到大街上不管之事。

王明继母黄莲舫,是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两位同志,亲自护送回安徽的。据田书元说:“机关把王明继母送回原籍,给了八九百元钱。”他们先把黄莲舫送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并在合肥住了几天,后来又送回原籍金寨县梅山镇。金寨县人民委员会接收了黄莲舫后,研究决定,每月给她13元生活费,并拨给她一间房子居住,医药费也全部可以报销,具体事宜由县民政科负责落实。对于金寨县人民委员会的安排,黄莲舫表示同意,护送来的两位同志也放心地回到北京。当时,“反动家属”有的被撵到乡下无人过问,有的被打被抓送进监狱,像黄莲舫这样受到妥善安置的实属幸运。

黄莲舫当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孤独一人住着一间房子确也困难。县里发的每月13元生活费很难维持生活,北京带来的一些钱款也逐渐花光,北京带来的一些衣物有的也只好卖掉。

王明大妹妹陈觉民1957年去世,妹夫汪惠生被划成****在农村劳动。外甥女汪向荣当时正住在梅山镇,她爱人当时也被当成走资派批斗。因此,她也只能偷偷去看望这位姥姥,尽可能地给些帮助。陈聘之、黄莲舫从新疆回来后曾与他们住在一起的远房侄女陈绍华,曾经请黄莲舫在家吃了一顿饭,结果在单位便挨了一次批判。

黄莲舫在困境中巧遇叶新华,使她平安地渡过了晚年。

陈聘之、黄莲舫去北京前,曾和叶新华、简淑贞夫妇一起住了三年,两家结下了很深的友谊。1963年叶新华从金寨县下放到铁冲公社花园大队。1967年的某日,叶新华到县里买东西时,偶然遇见了黄莲舫。黄莲舫像遇到了亲人一样紧紧抓住这位老邻居的手,泪流满面地非要到叶新华家去不可。叶新华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回家与爱人简淑贞商定之后,又去找了县民政科,要求收养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

据叶新华回忆说:“我找县民政科,科员江习才同意把老奶奶委托我家照顾,他说民政科的同志为照顾老太太都有点烦了。当时我说好,让我家按月代老奶奶领13元的生活费,她的药费凭票证报销,户口落到我家,她吃粮用粮食本。这样,我叫人把老奶奶从县里用担架抬到我家。”

当时叶新华家有12口人,住三间草房,住房较紧。县里给了130元钱,叶新华又拿出一部分钱,给黄莲舫盖了一间新草房。叶新华12口之家,仅有他一人挣钱,生活也很困难。他们尽全力照顾黄莲舫,使她能够吃饱穿暖。自黄莲舫来后,叶新华家三年没有卖过鸡蛋,都给这位老人滋补身体了。

叶新华是贫农成分,但在那极左泛滥的日子里,自接收了黄莲肪后,全家在政治上受到株连,几个儿子申请参军都未被批准,其中一个儿子都已经穿上军装,仅仅因有“反动的干亲”而被迫脱下了军装。

由于叶新华全家三年来的热心照顾,年迈多病的黄莲舫才能安然度过晚年。她于1970年阴历正月二十一11时病逝,享年83岁。黄莲舫去世后,县民政科给了110元丧葬费,叶新华又拿出100多元,最后在花园大队安葬了这位老人。

同类推荐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彭桓武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彭桓武传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

    《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是一本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图书,古今中外的十几个女人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的主角。俗话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本《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们》中的主角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杰出人物。她们征服的不是普通男人,而是世界上的翘楚,男人中的精英,她们是征服世界英雄的女人。她们性格迥异,追求不一,用的手段也是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将女性优势发挥到妙不可言的境地,她们同样可以在历史舞台上争取到耀眼的一席之地。
热门推荐
  • 命运由我掌握

    命运由我掌握

    天原大陆中的一个小小的村子田阳村里面有一个叫做天鹰他出生父母就被人杀害村长就把天鹰当作自己的孩子照顾天鹰,手中有一个镯子名叫元天镯一起成长,后来在院赛上遇到雪清莲之后遇到刑岩和王华一起结为兄弟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强者拯救世界
  • 猎三国

    猎三国

    一次突如其来的旅游事故,北漂杨逸不幸横死,灵魂未灭回到东汉末年,成为北方豪强公孙瓒次子公孙逸。再世为人的杨逸只想好好活下去,有吃,有喝足矣,只可惜时年风雨飘曳,灾祸连绵,庙堂之上,宦官当权,把持朝政,地方城邑间豪强环视,乱军丛生,天下之大,竟然没有一处容身之所。杨逸决心扫清宇内,一统中华,为万民争取一条活路,待君临天下,许她四海为家。
  • 仰望未来

    仰望未来

    血色盟可怕吗?听了会躲避,盟主可怕吗?面对她的暴力时。能让你后悔犯错,可是当你面对新的盟主是,只会是后悔来到这个世界,这就是谁说女人不能当家?
  • 被切除

    被切除

    近年来关乎健康生死的医疗话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热议。本书所选向春的这两篇小说写的都是女性患乳腺癌之后对社会人生、对家庭婚姻等方方面面的重新审视和认知,以及透过疾病重塑生命的坚强和智慧。向春著的《被切除》共分为两篇,《被切除》讲述“我”在得知自己得了乳腺癌后,由难以置信到奋力生活的涅槃之旅,在面对生死后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和解读。《病隙笔记》一如《被切除》的风格,情节很紧凑,以感觉敏锐、描写细腻见长。主人公身为乳腺癌患者,痛苦的经历使她对生命与女性的尊严有了深入的思考,当二者只能选其一的时候,内心的迷茫、剧痛与惨烈令人震撼,其思想也颇有独到之处,这是这篇作品最具魅力的地方。作品还描述了周边病友对疾病的不同态度以及现阶段医疗技术与手段的局限性,勾勒出在死亡面前的众生相,亦发人深思。
  • 傻瓜看这里

    傻瓜看这里

    "傻瓜,看这里呀~"他轻敲着她的脑袋,却不知这其中宠溺的情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妃绝

    帝妃绝

    一朝国破,前朝公主沦为当今废后;保小弃大,无情帝王让她心碎身死。重生帝妃,她身怀医术;宫廷斗争,她步步为营。一朝独宠后宫,只为一雪前耻。后位江山不入眼,无情帝君,姐的报复刚刚开始!
  • 快穿女主必须全能

    快穿女主必须全能

    你是否是一个普通人?你是不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女主?你想成为女主吗?你想穿梭万千世界,靠才华来成就自己吗?别说你不敢想,那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快穿女主系统”!有了快穿女主系统,身边白莲纷纷退散,绿茶运气低到喝一口水都塞牙,渣男也要睡大街!至于男主?你是会“三从四德”还是“唯女独尊”?*温馨提示:由于您正在阅读一本独特的爽文,所以更新不定期……(っ???c)不想开学(* ̄︿ ̄)想放假?_?暑期别走(;???Д??`)我太难了
  • 和盲先生谈一场恋爱

    和盲先生谈一场恋爱

    三年前,顾婉被贱女设计,被渣男逼至走投无路。三年后,虐渣是顾婉的终极目标。然而每次动手,她的盲先生总是先下手为强。“季先生,你到底要干嘛?”“没有理由的宠你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出走

    出走

    这个叫陈皮的男人面对十年如一日的灰色岁月,心怀不息不安的梦,设一场可能的冒险——离开自己的旧生活,却如苍蝇一样,飞了一个小圈子,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