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62800000016

第16章 读书方法(5)

至于闲读,读的多少便是闲书了,由于读闲书者读得自在,没有功利性目的,也没有苦读的负担,有闲则读,无闲则不读,把读书真正当成一种业余爱好。如此放开来读,慢慢便也读得满腹经纶起来,有时随手写点小文章,竟也出手不凡,不经意就为中国古代文学留下了几篇惊人之笔。在过去,闲读者多为女性,闲来无事,便请得一二私塾老师坐堂家教,读些四书五经之类的古典文章,并将此与女红一道,作为淑女或大家闺秀们必修的功课;而现今的闲读者,却是不分男女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他们通常是手边有什么书就读什么,好歹不论,武侠也罢,有空翻翻,长此以往,却也开卷有益,比不读书者多出几分书卷气和知识分子味道来,谈笑之间自是与众不同。

读书之要则余秋雨

一、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

二、要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

阅读专业书籍当然必要,但主要是为了今后职业的需要。鲁迅说:“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杂谈》)生命的活力,在于它的弹性。大学时代的生命弹性,除了运动和娱乐,更重要地体现为对世界整体的自由接纳和自主反应,这当然是超越专业的。

现在很多所大学都发现了学生只沉陷于专业的弊病,开设了通识教育课,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同样作为一门课程,即使通识教育也保留着某种难以克服的狭隘性和被动性。因此不管功课多重,时间多紧,自由的课外阅读不可缺少。

更何况,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

三、先找一些名着垫底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而先要做一点垫底的工作。

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但时间不多,要寻找一种省俭方式。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选读名着。

名着因被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如果不了解名着,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名着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对于专业之外的文化领地,我们没有时间去一寸一寸占领,收取几个制高点就可以了。

四、名着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

即使是一位熟悉的名家很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开了一份必读书目,书目里的名着也有读不下去的时候。

读不下去就放下,不要硬读。这就是非专业阅读的潇洒之处。

这么有名的着作也放下?是的,放下。因为你与它没有缘分,或许说暂时无缘。

再有针对性的书目也只考虑到了你接受的必要性,而无法考虑到你接受的可能性。所谓可能,不是指阅读能力,而是指兴奋系统,这是你的生命秘密。别人谁也不会清楚。

五、有一两个文化偶像不是坏事

在选读名着的过程中,最终会遇到几部名着、几位名家最与你情投意合。你着迷了,不仅反复阅读,而且还会寻找作者的其他着作,搜罗他们的传记,成为他们的崇拜者。我的一位朋友说,他一听到辛弃疾的名字就会脸红心跳,我在读大学时对法国作家雨果也有类似的情景。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偶像。

偶像的出现,是阅读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能够与一位世界级或国家级的文化名人魂魄与共,真是莫大的幸福。然而更深刻的问题在于:你为什么与他如此心心相印?不完全是由于他的学问、艺术和名声,因为有很多比他学问更高、艺术更精、名声更大的人物却没有在你心底产生这样强烈的感应。根本的理由也许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暗暗地认下这门亲,对你很有好处。

六、青年人应立足于个人静读

青年人读了书,喜欢互相讨论。互相讨论能构建起一种兴趣场和信息场,单独的感受流通起来了,而流通往往能够增殖。

但是总的说来,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言表。阅读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线索来连接,而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抽理和维护的。这一切,都有可能被热闹所毁损。更何况我们还是学生,即使有点肤浅的感受也不具备向外传播的价值。在同学间高谈阔论易生意气,而一有意气就会坠入片面,肤浅变得更加肤浅。

就像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一个善于吸收的观众,总喜欢独个儿静静地走一会,慢慢体味着一个个镜头、一句句台词,咀嚼着艺术家埋藏其间的良苦用心,而不会像有些青年那样,还没有出电影院的门就热烈谈论开来了。在很多情况下,青年人竞争式的谈论很可能是一种耗散,面对越是精雅深致的作品越可能是这样。

七、读书卡片不宜多做

读书有一个经常被传授的方法,那就是勤奋地做读书卡片。读到自己有兴趣的观点和资料,立即抄录在卡片上,几个月之后把一大堆卡片整理一番,分门别类地存放好,以后什么时候要用,只要抽出有关的一叠,自己也就可以获得一种有论有据、旁征博引的从容。

这种方法,对于专业研究、论文写作是有用的,但不适合青年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技术上说,课外阅读的范围较大,又不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卡片无从做起,即使做了也没有太大用处,白白浪费了许多阅读时间。如果要摘录隽语佳句,不如买一本现成的《名人名言录》放在手边。

但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小事。最麻烦的是,做卡片的方法很可能以章句储藏取代了整体感受,得不偿失。一部好的作品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即使撷取了它的眉眼,也失去了它的灵魂。

我不主张在课外阅读中做很多卡片,却赞成写一些读书笔记,概括全书的神采和脉络,记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读书笔记,既在描述书,又在描述自己。每一篇都不要太长,以便对即时的感受进行提炼,把感受提炼成见识。

八、有空到书店走走

大学生的阅读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但是,我希望大家有空也到书店走走。书店当然比图书馆狭小得多,但它是很有意思的文化前沿。当代人的精神劳作有什么走向?这些走向与社会走向有什么关系?又被大众接受到什么程度?解答这些疑问的最好场所是书店。

崭新的纸页,鲜亮的封面,夸张的宣传,繁忙的销售,处处让你感受到书籍文明热气腾腾的创造状态,而创造,总是给人一种愉悦的力量。这种力量对读书人是一种莫名的滋养,使你在长久的静读深思之后舒展筋骨,浑身通畅。

你可以关注一下畅销书排行榜,判断一下买书的人群,然后,也准备为自己选几本书。在书店选书与在图书馆有所不同,对于重要的书,你会反复考虑永久性拥有的必要性,于是在书架前进行了一次短短的自我拷问。你也许会较少犹豫地购买几本并不重要却有趣、可爱的新书,由此你对自己与书籍的奇异关系产生了某种疑问,这种疑问的每一个答案都让人开心。

谈读古书曹聚仁

昨接L·K·C先生来信,说我强调青年莫读古书,未知所指之古书是哪些书籍而言?何解?是否嫌它们之思想太古板?抑或落后?他又问我:年青人读何种书籍为最适合?反正是闲谈,待我慢慢说来。

我所说的古书,便是封建社会科举时代师父们所要我们读的“古书”,大体说来,便是今日台湾当局所要“复兴”的文化,属于四书五经一类的书。我所说的不要读,并不是如吴稚晖所说的,把线装书丢入茅坑三十年再说之意。而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这批腐儒们,口口声声要读的古书,乃是专家之业,让他们整理好了再说,年青人不必在这一方面枉费心力。一方面,我倒主张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眼界广了,思想成熟了,那批古书,倒不妨看看;因为这是东方的古代学术思想,可能别有会心的。换句话,就先看读者有没有消化的能力。

这个问题,过去半个世纪,我也曾讨论过好多回,真如吴稚晖所说的:“老狗教不会新把戏!”吴氏死了,台湾人士又要读古书了。我记得三十年前,在一处座谈会中,有人问我:“你说,我们该不该读四书五经?”我说:在科举时代,不读四书五经,那还了得?考不到功名,谁给你官做?谁给你饭吃?在那时期,卖稿子的事是不会有的;即算要誉墓,也得有了功名才行。到了今天,这问题就得分开来说了。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只是《礼记》中的两篇,算不得两种书。而朱子所改编的《大学》,不独陆王派不同意,即颜李派也不同意。朱熹把原来的“亲民”改为“新民”,陆王派断然否定,一直说是“在亲民”,这是一千年中未成的争论,青年们是摸不着头脑的。此其一。五经中的《周易》,自古至今,一直成为争论的课题。清代经学家,研究得颇有成果,却是没有贯串起来。焦循《易》学,独步古今,却也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底。如今懂得一点唯物辩证法,讲起易理来,或许会有新见,可是年青人懂得了吗?此其二。五经中的《尚书》,是一部古代的史料,经过了清代经学家的考证、辨伪,今古文大致有了眉目;加以近半世纪,殷墟甲骨文字与之相印证,比前人了解得多。但如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青年学生懂得了吗?我看一般文史教师,也未必通这一专门课题,此其三。其次讲到了《礼经》。礼有《周礼》、《仪礼》、《礼记》三部门。前人主今文学的读《仪礼》,主古文学的读《周礼》,争论得很久。假使有了政治学社会学的基础,读三“礼”一定有点用处。一般中学生,又何必去读呢?此其四。又其次,该说到《春秋》了。前人也不会有人读那部断栏朝报的。今文派就一直读《公羊传》,古文派就读《左氏传》;我读《左传》比较熟,但不相信,那样的传记,对现代青年会有什么用处,此其五。

《诗经》,我读得最热;除了《小戌》,我都统背过好几回,后来在大中学教国文,也教了许多篇。有几首古诗,我自信教得还不错。我曾在大夏大学讲演过“兼葭苍苍”,周氏兄弟颇为赞许,谓得诗人之情。但如《小戌》那样的诗,似乎不必读。

我有一位老友即陶行知兄,他本来名叫“知行”,即“知而后行”之意,后来他觉悟了,认为“行而后知”乃是真知识,所以叫做“行知”。他提倡乡村教育,重实践,和颜李学派颇相近。他嘲笑那些读古书的人,既是死读书,又是读死书,终于读书死,只是一种废物。这不是故意讽刺,事实正是如此。

我知道有人总以为“开卷有益”,而不知“开卷有害”的比数,跟“有益”一样的高。我年幼时,那时还是必读四书五经的时代,我们家乡有一位姓陈的乡亲,他读了一肚子的经书,有书箱之称,可是要他写文章,三四行都不成器。后来,我听说金华有一位郭秀才,他所读的古书,真多极了,他的记忆力又好,一部御批《通鉴》,从头背得烂熟。有一回,他写了一张便条向友人处去取伞,就五千多字,却不见一个伞字,朋友看了,莫名其妙。这一类笑话,到处都有。我偶翻《明斋小识》,其中记清代汪凝载故事,说他年少聪明,读书一二遍,便能成诵。因此,十三经、《汉书》都读得滚瓜烂熟。谁知他执笔写文,做了两三小时,只写得“然而”二字,老是写不下去。一时传为笑谈。可见,读了古书,并不见得比不读的好一些呢。而且,我一生的师友,许多都是负一代盛名,其中学问博通的,文章却不一定怎么高明,而文章写得好的,学问又不一定怎么博通,此中信息,也值得我们体会的。

清代那一位性灵派的文人袁枚(子才),他问过一句妙话:“你们说吟诗作文,要以古人为法,请问那些古人,又以谁为法呢?”他的意思,就是说:古人以自然为师法,我们又为什么不师法“自然”,倒去师法古人,师法那些古书呢?英国诗人波布说得更好:“我们要是永远念人家的作品,那就永远不会使人家念我们的作品了!”多念古书,对自己写作上的用处并不很多。鲁迅曾经译介了鹤见祜辅的《思想、山水、人物》,其中有一篇叫做《徒然的笃学》,说到英国博学政治家亚克敦卿的故事,这位政治家在政治上毫无成就,或许由于他过于博学的缘故。可是,他的博学,有如沙漠一般,吸尽了所有的水,却生不出一根草、一朵花来,如鹤见所说的徒然的“笃学”呢!鹤见慨然道:读书这一件事,和所谓用功,是决不相同的,这正如散步的事,不一定是休养一样;读书的真正意义是在于我们怎样地读书。我们往往将读书的意义看得过重,只要说那人喜欢读书,便当即断定那是好的,于是本人也就这样想,不再发生疑问。也不更进一步,反问那读书者是否全属徒劳了。

从这没有反省的习惯的努力中,正不知出了多少人生的悲剧……前些日子,有一位女学生,她大概在某种歌唱比赛中得了×小姐的头衔,于是到某歌厅去客串了一星期,客串终了,她刊登了一条谢宾启事,说是“××裣衽鞠躬”,这当然是一位读古书的文人的代笔。试问:穿了“迷你”衫的歌女,裣起衽来,会如何了?

四十多年前,鲁迅先生曾在广州知用中学讲演,题为《读书杂谈》。他说: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为了应科举考试,而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也就是这一类。)我自己也是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是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前人也何尝爱读四书五经?为了作为敲门砖,就勉强读了算了。)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抓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同类推荐
  •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懂得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的人,其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事业必然顺理而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宏而壮丽。拥有成功做人的箴言,掌握智慧做事的方略,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

    《一分钟口才训练:有效沟通的艺术》:提示练就完美口才的全部秘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一定是一个会做人办事的人。一本帮你训练口才技巧,达到有效沟通的书。
  •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情商

    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情商

    本书介绍了思与行、人与我、爱与恨、美与丑、乐与苦、强与弱、富与贫、成与败、张与弛、生与死十个方面的情商,使每个人能够提升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本书旨在让读者知道情商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关键性因素以及情商的重要作用,告诫读者开始修炼自已的情商,打造成功人生。
  •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职场中的心理操纵术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职场中各种典型心理现象进行解读,透视其背后的心理学成因,辅以生动贴切的职场案例,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心理制胜方法,帮助读者踏上从完美面试到立足职场,从出色下属到优秀管理者的成功之路,是适合广大职场人士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
  • 精明者这样做人

    精明者这样做人

    本书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围绕做人的核心艺术,就为人、识人、御人、防人4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旨在帮助人们正确地把握做人的要义。
热门推荐
  • 花开十里不及你

    花开十里不及你

    一场爱恋,原本以为是可以走到结婚的那种真爱,却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事!严重地粉碎了她的三观。深陷在痛苦中无法自拔时,他陪在她的身边,给了她久违的温暖,像个暖洋洋的太阳,她渐渐沉沦,却因上一段的情伤不敢表白,把爱恋深埋于心。没想到,在那个日子,他突然表白了!顿时感觉全世界都亮了。
  • 听说我是你捡来的老婆

    听说我是你捡来的老婆

    凌云汐从小被人说是天煞孤星,体内自带煞气,接触的人都有血光之灾,从小被老道士骗走。但是作为“天煞孤星”的她从小在山里野到大。马甲一个又一个。血光之灾没有,不过你要是惹到我,我就把你打到血光之灾。京城某妻管严太子爷,跪在搓衣板上发着微博:我老婆,温柔又可爱,她是我的!是我的!我的!众人:不!不!我们不敢肖想。魔爷和凌爷天生绝配。
  • 神的书店

    神的书店

    十六年前,地球上的所有神明同时得到一个启示,再有一人成神,神界将会达到饱和。因此,神明唯唯诺诺生活了十六年,小心避免着任何人成为神明,就这样过去了一十六年,但最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南浩以及在座的诸位,欢迎来到神的书店......
  • 嫡女归来

    嫡女归来

    前世她被自己心爱之人和妹妹陷害,失去名节,不堪受辱,自尽身亡,意外重生发现自己居然是前朝公主,一群人来找自己夺回江山,她对江山并没有什么兴趣,可就不想让那四殿下得逞了,那么喜欢这皇位,偏偏不让他如愿。重生一世,她亲自出手,打小人,斗智斗谋,揭穿那些伪君子的真面目,让那些肮脏公诸于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其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记述老残在游历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描写了清末官场潜规则,提出“清官害民”这一鲜见的观点。阐释儒、释、道之妙理,宣扬“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的太谷学精神,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水利建设、玄学等,是一部内容含量丰富奇绝的具有超一流水准的作品。现如今,它已经被翻译成了数种文字,行销世界,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 神魂岛之巅

    神魂岛之巅

    竹萧的传奇经历!!!!!!!!!!!!!!!!!!!!!!!!!
  • 许你万丈情深不负此生

    许你万丈情深不负此生

    “那个……把……冉冉借我!”成易殊涨红了脸,很不自然的开口!“为什么?”林小文拿眼横他,明明是自己的女儿,现在倒成了他的跟屁虫,怎么?大明星很了不起吗?“‘爹地在这儿’……”成易殊向来不耐烦解释,所以硬是挤出了这么几个字!“啥?”林小文眨了眨圆圆的眼睛,依旧一头雾水,只能不耻下问!“公司安排我去参加一档亲子节目……你这个笨蛋……”终于忍无可忍,成易殊一记栗子敲在林小文的脑袋上!‘笨女人,还要我说得多直接啊……’站在事业巅峰的大明星——成易殊,在最该隐藏感情的时候,硬是把心尖上的那两个宝贝公之于众!因为,他想要给她们足够的安全感和全部的宠爱!爱情了解一下么?买一送一的那种……
  • 貂蝉新传

    貂蝉新传

    貂蝉是拥有很多传奇的人物,与关羽留下了貂蝉拜月的神话,吕布为她倾尽一生,老牛吃嫩草的董卓为她丢了性命,揽天下美女的曹操为何放过貂蝉。让我们透过这段历史的迷雾,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当她的相思无人在时,当他们相爱而不敢爱时。当她与他们的脸上蒙上岁月的尘埃,当时间把她,把他们退向前,她与他们的爱是否还在呢。
  • tfboys始终输给你

    tfboys始终输给你

    他们的邂逅,会是什么样的,敬请期待吧!!!
  • 氤氲江南

    氤氲江南

    谨以此篇短短的文章怀念我亲爱的奶奶,奶奶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