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49300000002

第2章 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1)

(德)巴 赫

创作背景

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巴赫的管弦乐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套《勃兰登堡协奏曲》。

这部协奏曲一共六首(编号BWV1046-1051),是巴赫大协奏曲中的一部分。

到巴赫时期,大协奏曲形式已经衰落,但巴赫的这一组大协奏曲,却如同落日的余晖、绚丽的晚霞,成为大协奏曲最后的高峰。

一般认为,这六首协奏曲是为当时的勃兰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作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奎登的王子利奥波德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会演奏多种乐器,水平还不低。奎登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城市,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勃兰登堡广场费组成十八个人的乐队。他对音乐家尤其是巴赫很尊重,不仅没有像其他的贵族那样,把音乐家当作奴仆对待,还大大提高了巴赫的薪酬,由原来在魏玛时的二百四十弗罗林(约合一百六十塔拉)提高到四百塔拉,而且还为巴赫营造了非常好的作曲和演奏的环境。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就包括这六首协奏曲。

1718年至1719年冬,巴赫从奎登到柏林,曾为勃兰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巴赫从他在奎登创作的作品中选了这六首协奏曲,抄完加上献词献给了大公。这六首协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乐器组合不同,所以巴赫对它们所起的标题是《六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巴赫使用了当时可能有的乐器编制。当时大公的音乐班子只有六位乐手,而这些协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七件乐器,根本无法演奏,结果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内放了十三年。大公去世后,不用的乐谱被当作废纸卖掉。

幸运的是这些协奏曲被巴赫的弟子、当时著名的作曲教师奇伦贝格买去,他又把它们送给了他的弟子--普鲁士亚马利亚公爵之女。这位公爵之女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

现在,这六首协奏曲成为音乐会经常演出的曲目。

作者风采

贝多芬曾经说:“他的名字不是小溪,而是大海。”(Bach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小溪)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出生在德国图林根州的一个音乐之都--爱森那赫市的一个音乐之家。巴赫家族世代从事音乐工作,三百多年来,共出过五十二位音乐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赫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是音乐家。他从小生活在音乐气氛十分浓厚的环境里,加上嗓音很好,他在少年时期进了吕讷堡的圣· 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第二年在一个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

1703年,巴赫在阿恩施斯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

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性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主动辞职了。

1708年,巴赫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

1717年,巴赫担任奎登宫廷乐长共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等。

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1723年,巴赫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也是自由的都市。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钦佩,他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成为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

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去世。

巴赫所处的时代,宗教的势力仍然在欧洲横行,中世纪以来的音乐差不多全是宗教音乐,除了对神的赞美和对教会气象的烘托以外,毫无生气。巴赫肩负了使音乐由神学统治向世俗音乐转化的重任,是历史对他的选择,也是他对历史的回答。

巴赫的一生非常勤奋,创作了一千零七十一件作品,这些作品,几乎包括了当时的所有音乐体裁,其中不乏流传千古的经典名作。但他的贡献还远不在此,更重要的是他所作的试图将音乐从宗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努力和对新的音乐创作技法的探索,他是当之无愧的“新音乐的探索者、开拓者”。

作品欣赏在巴赫的众多音乐作品中,《勃兰登堡协奏曲》无疑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勃兰登堡协奏曲》一共六首,无论从主题、配器、乐队组合等方面看,相互之间都没有什么联系,而是各自独立的六首作品。它们之所以合用同一名称,仅仅是因为它们被同时题献给勃兰登堡公爵(一说侯爵)而已。

第一勃兰登堡协奏曲(F大调 BWV.1046)

主奏:两把圆号、三支双簧管。协奏群: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另加Violino Piccolo,就是比现代小提琴调高三度的小型小提琴)、中提琴、数字低音(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键琴)。

这首协奏曲在常用的三乐章套曲形式之外,还在后面加上了一个小步舞曲乐章,使它与交响曲更为接近。

第一乐章是乐队的全奏开始,采用了欢快明朗的连续十六分音符行进,但是,同时奏出的另一声部,则是一些三连音。当木管乐器演奏连续十六分音符音型时,弦乐组则奏出三连音音型;当弦乐组奏出十六分音符音型时,木管组则奏出三连音音型。这种竞奏,形成一种紧张而热烈的情绪,这在巴赫的其他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第二乐章是略带忧伤的柔板乐章,转入d小调,它的主题是带有沉思性的咏叹调式。

这个主题几乎贯穿了整个乐章,但它不断变换调性,又不断变换演奏的乐器,所以并不显得单调,反而使它显得十分宽广流畅。

旋律在不断移调以后,又转回到最初的d小调上,但在乐章结束时,并未结束在稳定的主和弦上,而是结束在并不稳定的属和弦上,使之始终保持那种不安的情绪。

第三乐章又回到F大调上,这是一个欢快的快板乐章,主题热烈而明快。

这个主题不断地发展变化,在乐章的中段,转入一个慢板乐段,缓和了一下气氛。

第四乐章是小步舞曲。这个小步舞曲带有三个不同的中段,每个中段后面都接上全乐队奏出的小步舞曲。三个中段各不相同,所用的乐器也不相同。

第一个中段近似小步舞曲,由双簧管演奏。

第二个中段是一首波罗乃兹舞曲,由弦乐演奏。

第三个中段是民间舞曲形式,由两支法国号和三支大管分别演奏两个声部。

这是巴赫非常喜欢的一首协奏曲。

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F大调 BWV.1047)

主奏:小号、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各一(创作这首作品时,巴赫考虑到了奎登的音乐班子中技巧出众的小号手约翰·路德维希·施里贝尔,他用的是一种高音小号,这种小号的音色接近双簧管和单簧管。而这里的长笛指的是直笛)。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通奏低音)。

第一乐章仍然是快板乐章,乐队奏出兴高采烈的主题。

尽管是乐队的合奏,但高音小号的音色却是最为突出的,使乐曲有一种非常明亮高亢的情绪。接着是小提琴、双簧管、小号、竖笛轮流演奏主题,当高音小号进入后,一切又恢复如初。

第二乐章是一段清澈的行板。在大提琴和羽管键琴的低音衬托下,小提琴、双簧管、长笛等依次奏出了一种卡农式的问答。

这个乐章宛如一幅静谧的乡村风俗画。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快板乐章,表现的仍然是一种风俗画场景,但和第二乐章的风格并不一样,小号在低声部轻快的节奏音型伴奏下,奏出的是一段非常华丽的民间舞蹈风的旋律。

当小提琴、双簧管、长笛等也加入以后,形成了一种节日狂欢的场面,乐曲也就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烧出一本瓦辉煌

    课外雅致生活-烧出一本瓦辉煌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发现岩画

    发现岩画

    岩画始于史前,是人类造型艺术的滥觞,开创了原始艺术的先河。岩画反映了远古以来的经历和成长,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连续性的历史篇章。宁夏有着丰富的岩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岩画发祥地之一,在世界岩画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说起宁夏岩画就不能不提到李祥石。李祥石是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自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发现贺兰口岩画至今,在岩画的世界里,李祥石留下了一串串真实而执著的足印,从岩画爱好者成为专家,凭着对岩画的挚爱,默默奉献,锲而不舍,在探索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支点。
  • 音乐经典(上)

    音乐经典(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4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美国学生艺术史(英汉双语版)

    美国学生艺术史(英汉双语版)

    《美国学生艺术史》共分三个部分:绘画、雕刻和建筑,共91章,收录了200多幅人类文明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作,包括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名家作品。
  •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规范的限度》旨在探讨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认为社会规范的基础不再依赖于主体对内在意识活动的设定,而取决于社会层面上以交往为取向的符号互动,从而决定了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分析哲学。哈贝马斯旨在从符号互动的主体间性视野重新阐明认知及道德领域的知识根据,审美领域由此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作为现代性分化不可或缺的维度之一,其规范问题仍亟待解决。“美学”问题涉及“范式转型”的合理性,尤其涉及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与观念论传统的亲缘性与当代论争。除此之外,本书还综合上述思想史视野,试图将哈贝马斯关于“美学”的思想重构为一门旨在处理艺术现象诸维度之规范的“艺术理论”,部分地回应了批判理论当代发展中美学/艺术理论的日渐式微。
热门推荐
  • 风景依稀似经年

    风景依稀似经年

    民国的腥风血雨和儿女情长
  • 从创造超凡开始

    从创造超凡开始

    “是否开始创造超凡?”一款名为【创造超凡编辑器】的APP弹出一个选项,邹树看着手机里的这个APP感觉似乎有点不明觉厉。怎么创造超凡呢?
  • 我渣了亿万继承人

    我渣了亿万继承人

    燕京八大家族的夜家继承人,不可一世的霆爷,娶了一个活祖宗回家贡着,从此威严不在,整天都在为祖宗擦屁股,或者擦屁股的路上,成为万人笑话的妻管严。腿瘸,是个病秧子?不存在,霆爷可以撬动地球。在夜家孤助无援,没有任何竞争力。不存在,霆爷坐拥商业帝国,看不上夜家。欺负他家小娇妻?不想活了,那可是霆爷的姑奶奶,是祖宗。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的心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守护的心

    在一次冒险中羊狼以全新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魔神的种子

    魔神的种子

    靳孱,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渔民的儿子,每日靠打渔为生,为了追求常现于他梦中的美丽女子不惜踏上了坚险的寻梦之路,在路上,传奇的都城中因缘际会,几个秉性相投的年轻人从此踏上了不再平凡的惊险旅程,都城险境,惊天阴谋,宿主之争,结界奇境……直到最后,魔神的种子惊现世间,究竟谁是魔神的传人?魔神的种子又究竟为何物?那梦中绝美的女子又是否真的存在?
  • 没有掌声

    没有掌声

    一个警察他把生命留给了他身后的人民,他却选择了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他是一名优秀的警察,他更是一名优秀的国家干部。让我们记住他,记住“人民警察永远忠于人民”。
  • 一把魔剑走天下

    一把魔剑走天下

    女主是魔修,绝不圣母白莲花,拒绝撒娇发嗲,升级流。不靠男人,因为我,就是男人!【艾玛不对】因为我,要比男人更厉害!只愿问鼎大道,执我魔剑,但求问心无愧。
  • 遗忘的天才

    遗忘的天才

    绝世天才,只因一块石碑被众人遗忘,又因这道石碑,走向人类巅峰。
  • 星际人皇

    星际人皇

    看唐家七少爷,一步一步,从纨绔少爷走向宇宙巅峰。异虫,少爷分分钟净化你们。星灵,信不信少爷用人海推平你。什么?敢用黄金舰队威胁少爷?来人啊,召集少爷的舰队,少爷跟他们同归于尽,让异虫占便宜去吧!!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跨星之恋

    跨星之恋

    她,因为一场误会,而变成了全球公认的祸害,他,几乎全世界都认识的贵族冷公子。因她的逃离,让他和她遇见。跨越星球之间的恋爱,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