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74100000010

第10章 《中庸》(1)

(原为《礼记》第三十一章)

中庸为《四书》之第二部,本书下一章《大学》,为《四书》之第一部。《中庸》在儒家哲学里之重要性,由下面本文看来,是显而易见的。我之所以把《中庸》这部书置诸儒家典籍之首,即因为研究儒家哲学自此书入手,最为得法。研究儒家哲学时,《中庸》一书本身,可说就是一个相当适宜而完整的基础。《中庸》这部书,据早期权威学者所说,其作者为孔子之孙,曾子之门人,孟子之师,名叫子思。此外,据说《礼记》中的《坊记》、《表记》、《缁衣》,也是出诸子思之手。若将《孟子》与《中庸》二书的风格与思想相比,尤其是《中庸》之第一、七、八三节(见本书),其相似之明显,实属有目共睹,不容误认。而本书第七节中一部分,则在《孟子》一书中,竟完全重见。如果子思真是《中庸》的作者,他真不愧为孟子的良师,因为他的雏形观念之见于《中庸》者,竟生长成熟,在孟子的雄辩滔滔的口才中出现了。治学严谨之士,会在《中庸》与《孟子》的哲学中看出其脉络深深的关联。(见本书第十一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语译]

天所赋予人的禀赋叫本性,遵循本性处世做事叫正道,修明循乎本性的正道,使一切事物都能合于正道,叫做教化。这个正道,是人不能片刻离开的,若能离开,就不是正道了。所以君子在无人看到之处要警戒谨慎,在无人听到的地方要恐惧护持。须知道,最隐暗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得看不见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出来的。因此,君子一个人独居的时候,是要特别谨慎的。

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动之时,心是平静而无所偏倚的,这叫做中;如果情感发出来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就叫做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大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人如能把中和的道理推而极之,那么,天地一切都各得其所,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语译]

孔子说:“君子的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之道,因为君子能随时居于中道,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之道,因为小人不知此理,无戒慎恐惧之心,而无所不为。”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语译]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真是至善至美啊!可惜一般人多不能实行这种道理,已经很久了。”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语译]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之所以不能实行,我已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聪明的人过于明白,以为不足行,而笨拙的人又根本不懂,不知道怎样实行。中庸的道理之所以不能显明,我已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有才智的人做得过分,而没有才智的人却又做不到。犹之乎人没有不饮食的,但很少人能知道滋味。”

[原文]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语译]

孔子说:“中庸之道恐怕不能够行了吧?”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语译]

孔子说:“舜可算得是有智慧的人吧!他喜欢问别人的意见,而且对于很浅近的话也喜欢仔细审度;把别人错和恶的意见隐藏起来,把别人好的意见宣扬出来,并且把众论中之过与不及的予以折中,取其中道施行之于民众。这就是舜的道理吧!”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语译]

孔子说:“人人都说‘我是聪明人’,可是被别人驱入网内、驱入机槛中或陷坑里,却不知道避开。人人都说‘我是聪明人’,可是自己选择的中庸之道,连一个月的时间还守不满呢。”

[原文]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语译]

孔子说:“颜回做人,能择取中庸之道,得到一善,就奉持固守而不再失掉。”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语译]

孔子说:“天下国家(言其大)是可使之上轨道,官位和俸禄也可以辞掉不要,闪亮的刀也敢践踏上去,只是中庸之道不容易做到啊!”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语译]

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北方人的强呢?还是你自己的所谓的强呢?以宽宏容忍的道理去教诲人,能忍受无理的欺负而不报复,是南方人的强,君子能安于此道。披戴兵器甲胄,坐卧不离,至死不厌倦,是北方人的强,勇武好斗的人能安于此道。可是君子与人和平相处,不随流俗转移,这才是真强!守中庸之道,而无所偏倚,这才是真强!国家政治上轨道时,不改变贫困时的操守,这才是真强!国家无道时,至死也不改变平生的志节,这才是真强!”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语译]

孔子说:“追求隐僻的生活,做些怪诞的事,用以欺世盗名,后世也会有人称道,我可不会这样做。有些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可是走到半路就停止了,我可不能中止。君子依照中庸之道而行,即使隐遁山林而不为世人所知,也不懊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原文]

(子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语译]

孔子说:“君子之道,用处很广,而道体隐微难见。即使没有知识的愚夫愚妇都可以知晓的道理,若讲到极精微之处,虽然是圣人,也有所不知。愚夫愚妇也是可以实行的道理,可是极精微之处,即使是圣人,也有所不能。天地是这样的广博正大,而人遭到自然灾害时,还感到不满。所以君子之道,讲到大处,天下都承载不了;讲到细微之处,天下也无人能识破其奥妙。《诗经》上说:‘鹞鹰一飞而上至天际,鱼儿一跃而下入深渊。’是说鹰与鱼上及于天下及于渊那自然而显着的性能。所以君子之道,自匹夫匹妇的简单生活起始,至其极致,能明察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语译]

孔子说:“道是离人不远的;人好高鹜远,反而使道与人远离,那就不足以为道。”《诗经》上说:“伐柯伐柯,取法眼前。”若执斧柄来削制另一个斧柄,斜着眼睛看看,还是觉得不相似,那是偏差错误了。所以君子只拿别人能知能行之自身本有的道理,作为法则,去教别人,使他改正即可。能做到尽己之心推己及人,中庸之道就不远了。凡是别人加之于我自身而我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加之于别人身上。

“君子之道有四件事,我都没能做到一件:所求为子侍奉父母应做的那些事,我还没能完全做到;所求臣侍奉君王应做的事,我还没完全做到;所求做弟弟的敬兄长应做的事,我都没能够做到;所求对待朋友应做的,我也没有以身作则完全做到。平常的德行,应尽力实践,平常讲话,应力求谨慎,如有不周到之处,不敢不勉力去做;多余的话不敢全说出来。说话时要顾到能否做到,做事也要顾到所说的话,君子为何不努力笃行实践呢!”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语译]

君子就现在所处的地位做应做的事,不希望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做富贵时应做的事;贫贱时,做贫贱时应做的事;在夷狄的地位,做夷狄应做的事;处患难的地位,做患难时应做的事。君子守道安分,无论在何地位都是自得的。

处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对别人无所要求,自然没有什么怨恨。上不怨恨天,下不怪罪他人。所以,君子安于平易的地位以待天命到来,小人却要冒险妄求非分的利益。

孔子说:“射箭像君子的做人之道,射不中正鹄,不怪别人,只反求诸己,怨自己的功力不够好。”

[原文]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语译]

君子之道,如同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如同登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诗经》上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像弹琴瑟一样和谐。兄弟感情投合,其乐融融。使家庭和顺皆得其宜,使你妻子快乐。”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一定也很顺心乐意了!”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语译]

孔子说:“鬼神的性能,可算是到了极点!看他不见,听他无声,但他却是无处不在,像是具有形体之不能遗忘一样。使天下人,斋戒沐浴穿着整齐衣服,承奉祭祀,到处充满鬼神的灵气,好像就在头顶上,又好像在身边左右。

“《诗经》上说:‘神的来临,不可测度,怎么可以怠慢不敬呢?’鬼神之事本属隐微,却又如此明显,所以真实无妄的心,不能掩藏,必与此相同啊!”

[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语译]

孔子说:“舜可算是大孝的人吧!论他的德性,已为圣人;论他的尊贵,已为天子;论他的财富,已有四海之大,世世受宗庙的祭飨,子孙永久保持祭祀不绝。所以,有大德之人,必定得到尊位,必定得到厚禄,必定得到美名,必定得到高寿。所以上天生育万物,一定因其材质而予以厚施;所以可栽种的予以培植,要倾倒的就只好任其倒下。

“《诗经》上说:‘善良而快乐的君子,有明显的美德,适合于民众,有益于民众,所以能承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并赋予他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然能受天命而为天子。”

[原文]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语译]

孔子说:“无忧无愁的人,算只有周文王了吧!有王季做他的父亲,有武王做他的儿子;父亲做好基业,儿子又能继志述德。周武王继承太王、王季、文王的基业,灭了殷而得了天下,自身没失掉天下显扬的名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世世受宗庙的祭飨,子子孙孙永久保持祭祀不绝。

“周武王在晚年才受天命做天子,到周公才完成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加太王、王季的帝王谥号,并以天子的礼节追祀以前的祖宗。这种礼节,从天子到诸侯大夫,一直适用到士人百姓。如果父亲做大夫,儿子是士人,葬时就用大夫的礼节,祭时用士人的礼节;父亲是士人,儿子为大夫,丧时就用士人的礼节,祭时用大夫的礼节。旁系亲属的一年之丧,只到大夫为止;直系亲属的三年之丧,天子也须遵守;至于父母之丧,无论尊贵和卑贱,完全一样。”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语译]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算是天下通称为能尽孝道的了!所谓孝,就是能继承先人的遗志,完成先人的事业。春秋祭祀,修好祖宗的庙宇,陈列出祖宗所藏的重要器物、祖宗穿过的衣服,并供献应时的食品。

“宗庙祭祀的礼节,就是要排列父子远近、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爵位的次序,就是要分别官位的尊卑;排列各职事的次序,就是要分别子孙才能的高下;子弟们皆得举酒以敬长辈,就是要使卑下者也有居于先导的光荣。饮宴时,以毛发的颜色定坐位的上下,就是要分别长幼的次序。

“站在排定的位置,行祭祀的礼节,奏着祭祀的音乐;敬奉那些应该尊重的,爱护那些应该亲近的;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一样,侍奉逝去的如同侍奉现存的一样,这就是尽孝的极致。

“祭祀天地的礼节,是为了侍奉上帝;祭祀祖庙的礼节,是为了祭祀祖先。明白了祭天地的礼节和天子宗庙大祭与秋祭的意义,治理国家,犹如把东西放在手掌上一样容易啊!”

[原文]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同类推荐
  • 两个李白

    两个李白

    此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的散文自选集,选取了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中的代表作,主要分为文人、帝王、政要、女性四类,如《两个李白》《情在不能醒》《马嵬坡下的三场辩论》《李师师的真爱》《欲望的神话》《灵魂的拷问》等篇什,这些散文多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切入,进而折射当时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状况,以点带面。王充闾的历史文化散文文字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形成了朴实厚重的艺术风格,是当下散文中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
  • 记忆深处

    记忆深处

    一本好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部好的影片能使人记忆犹新,一件触动心灵的往事能激起人们美好的回忆。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太多事情值得去记忆和回顾,大至一次伟大的革命、一场开天劈地的事件,小至一件衣物、一张书桌、一个泡泡糖,都能隐藏在记忆的深处……
  • 在远方

    在远方

    本书收编的还包括早些年写在《湖南作家网》散文栏目的稿件,全部文字分《怀乡》、《美国事》、《杂感》三集。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学生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散文集,涉及文艺理论、创作实践、美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 小日子诗头诗尾

    小日子诗头诗尾

    爱情、亲情、父爱、母爱、男人、女人……一个家庭在作者笔下焕发出柔美光彩。
热门推荐
  • 矜罗幕

    矜罗幕

    如果你并不爱我为何要娶我为妻?如果做不出决定,那么我帮你做决定,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休了我就可以,从此以后,你依然是富甲天下的司徒离殇,我依然是那个身中剧毒的沈那迦。我的爱人,你知道吗?我冷然的眼神和决绝的表情全是因为你的爱和你对我的欺瞒.......
  •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是由国内知名作家雾满拦江先生总结其在职场二十年来的人生经验编写而成的。作者从社会博弈学的角度描述了亲身经历的职场真实事件,旨在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职场中的许多人并不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机会,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获得让自己展示的人生舞台。在书中,雾满拦江先生将会告诉你:获得机会的能力远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没有能力获得,那么你的工作能力也几近毫无价值。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想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就有必要从雾满拦江二十年的得失中学习一些博弈的基本常识。
  • 我不想当强者

    我不想当强者

    刀光剑影之间,老人再次调整了呼吸,眼前的一片树叶已经被刺成了粉末。“一剑一念,此为念天剑法,小子你可学会了没有?”老人悄眼望去,少年身子正歪斜着靠在石墩上,低着头嘴里面发出低沉的呼声。“宇尘!”少年迷糊地睁开双眼,满脸不情愿地说道:“老师,我可以不学吗?”“不可以!”“行,那就不学了!”“你!我说的不可以!”“为人在世的,为什么要变强?安安稳稳,每天偷偷懒过一辈子它不香吗?”“......”
  • 天下叱诧风云

    天下叱诧风云

    总有罪恶散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若果不把它完全根除,就会让善良无辜的人们遭受罪恶!
  • 谣夕甜文

    谣夕甜文

    谣夕文,回忆线偏多,会有HE,也会有BE
  • 大话群魔..more

    大话群魔..more

    讲述一个初中生的狂想与自己看过的玄幻小说结合。真实与虚拟的世界只是一线之隔。。
  • 极品异能服务生

    极品异能服务生

    叶狂失业,女朋友被翘,霉运连连。可是他得到一只黑色方鼎,鼎里有块田,田里植物治病又养颜,从此笑傲花都,众美云集。污风萝莉,温柔护士,嚣张御姐,半老徐娘,纷至沓来。对此,叶狂只能说一句,我很纯情,我只喜欢这几种。
  • 快穿之俏丫头的异世情缘

    快穿之俏丫头的异世情缘

    顾扶桑不过就是吐槽了几本快穿小说,家里居然漏电,起火了,莫名其妙的被一个1314系统绑定了,成为了穿越在各个时空任务者,挤掉小三,完爆白莲花,男主向她道歉挽回她,对不起,好马不吃回头草,开弓没有回头箭,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亲爱的小扶桑,做了那么多任务,我们来休息会(我们的口号是,宠文无极限)
  • 火影之不灭的宇智波

    火影之不灭的宇智波

    内心叛逆的少年,遭遇家庭变故后,陌夜辰一蹶不振恍惚中遭遇一场离奇的车祸醒来时发现自己穿越到火影的世界。看他如何改变自身的命运,在一场另类的人生中重寻自我。
  • 毒妃祸国:腹黑王爷要独宠

    毒妃祸国:腹黑王爷要独宠

    (重生女强1v1)狡兔死,走狗烹,名门望族宁远侯府一朝灰飞烟灭,草包嫡女惨死至亲之手。奈何上天垂怜,再许她一世,魂梦重生,她走上了漫漫复仇之路。北齐国因她的归来霎时风起云涌,她斗小人,习权谋,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扭转乾坤,手刃负心人。本以为此生复仇是她的全部,却不想有一人,甘愿为她倾尽一生。他对她说:“江山本王不稀罕,只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