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85100000017

第17章 向毛主席保证(4)

初恋

葛任在杭州一共呆了两年。关于这段生活,我们先来看葛任的一段自述。1929年,葛任在上海与鲁迅交谈时,曾这样说道:

先前所见的杭州,是在一把折扇上。一位叫徐玉升的先生到青埂来,欲带我去杭州见父亲。那人有一把折扇,上面画的便是西湖。他说,西湖乃人间天堂,他便是要将我带到那天堂去。折扇上的西湖,像用烙铁烙出来的,呈环肥燕瘦之态,又若美女舞于瓦砾。

到了杭州,办完父亲的丧事,我留了下来,徐玉升先生常带我与冰莹到西湖边散心。可在西湖边呆得愈久,愈觉得它的亲近不得。西湖是迷人的,可有了诱惑,你便想逃离;西湖是悦目的,可它却不赏心。它便像那盛装的女人,可携手出入于盛宴,却断然不是可以一诉衷肠的情侣。怪哉,怪哉,我倒被它搞迷惑了。它还是夏天的飞雪,冬天的花卉,秋天的煦风,春天的落叶。它是一阕词,合辙却不押韵。船桨摇起,滴落的水珠如柔指在拨弄筝弦,然而听上去,那声音却是哀哀的。

冰莹枉为杭州人,对杭州生疏得很,还比不得我这青埂人。我与她常结伴游西湖,爬葛岭。她是那样娇小,令人顿生怜爱之心。有一回,她送我一只柳叶笛,徐玉升先生见了,脱口念了一首《静女》诗,“自牧而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冰莹不解其意,还以为徐先生自吟自唱,而我想必早巳面红耳。”

有论者认为,这段文字充分表明了他“思想的苦闷”,并认定这是他后来东渡日本的原因(见《葛任研究会刊》第二辑〕。但我却倾向于认为,在杭州的两年,其实是葛任一生中难得的一段幸福时光:还有什么比初恋更迷人呢?

将葛任带到杭州来的那位徐玉升,是浙江溪口人。他也是葛存道流亡日本时结识的朋友正因为此,他才会亲赴青埂,将葛任接到杭州,要让他们父子见上最后一面。后来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湖心亭之雪》。其中提到了葛任、冰莹和阿庆。徐先生的文章半文半白,亦中亦洋,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比如,他称葛任为阿尺,阿庆为阿冰莹为阿V:

雪霁之夜,圆月犹皎,与阿尺、阿0、阿丫同游西湖。三人皆为重来,然一同泛舟湖上,乃为初次。阿只未及弱冠,才智不凡。阿0乃垂髫小儿,是丫家底(的)伙计。

更定之时,引一小舟,同往湖心亭看雪。小舟又名七板子,清隽可人。舱内窗格精雕细镂,且饰有花纹玻璃。舱前设有栏杆,支着弧形之顶,顶下悬有灯彩,如三秋雅丽之果实,又如披云挂雾之荷苞。立于舱前,可顾盼两岸景色。当是时也,天山相交,云水相接,长堤一痕,短亭一霾。阿尺与阿丫立于舱前观景,阿0在舱后嬉水。而吾独卧舱内,饮酒自乐。桨声悠然,如缓步之行云;醉意朦胧,如水面之微漪。

进堤桥圆洞,忽有歌声袅娜而来。桥砖如黑石,示人时世之长久;歌声若暖玉,诱我酬谢之情怀。有一画舫于桥洞之外,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是时,歌声忽戛然而止。船家告曰:此乃苏小小(注:六朝时著名歌妓)之转世。阿尺遂脱口吟道:呜呼,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踏上画舫甲板,果有一女子双目含黛。把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高悬,心定神闲。吾邀阿尺上画舫与女子同饮,阿尺对曰:苏小小不为庸人之姬妾,而呈美色于街市,乃吾心中一圣符,吾闻其声便可念其形也。遂与阿丫携手返回舱内。

遂与阿尺、阿0、阿丫留于七板子。至湖心亭,拥毳衣炉火,命阿0烧酒,酒醉而归。溪口玉升记于甲寅年(注:1914年)冬。

关于徐玉升先生,本书后面还要多次提到。他后来到了香港,编辑出版了一份名叫《逸经》的报纸如前所述,1943年初,冰莹就是在这份报纸上看到了葛任的《蚕豆花》一诗,才从上海前往重庆的。徐玉升后来著有《钱塘梦录》一书。这篇《湖心亭之雪》就选自《钱塘梦录》。书前附有冰莹、葛任和阿庆的一张合影。我在上面还看到了我的姑祖母,即阿庆所说的随同毕尔、埃利斯牧师一起来到杭州的那个姑娘。照片上,阿庆蹲在前排,戴着一只瓜皮帽,面对镜头似乎有点羞涩。冰莹穿着一件灰白色雨衣,高统皮靴,花格子领巾的一角露在雨衣外面,显出她特有的妖娆气质。葛任挨着冰莹站着,他并没有看镜头,他似乎被别的东西吸引住了。顺着他的视线,我看到了一堆瓦砾。而我的姑祖母,就站在那堆瓦砾上面。她怀中抱着一个女婴姑祖母告诉我,那是她在杭州街头捡来的一个弃婴,后来不幸天折了。在她的身后,有一群白鹅正从疏朗的林子里出来。正如阿庆提到的,姑祖母当时穿着素色的裙子,留着齐耳的短发。

姑祖母是在看到葛存道被刺的有关报道以后,特意赶来杭州的。她来晚了,连葛存道的棺材都没能见到。她后来告诉我,她是在与两位牧师闲谈时,偶然得知葛任就是她的同胞兄弟的。在杭州,她呆了半年时间。那个时候,她已经感觉到,葛任和冰莹已经相爱了。她说,她能从葛任和冰莹彼此的眼神中,看到那少年的初恋。

关于他们的初恋,我们最好还是听听冰莹本人的说法。据安东尼斯威特在《绝色》一书中所记,冰莹曾对他说,她能够感觉到自己爱上了葛任,是在葛任去日本前夕:

连冰莹也搞不清,葛任是什么时候爱上她的,她又是什么时候爱上葛任的。她说:“他要离开杭州到日本去了,我才知道自己巳经离不开他,竟然忘记了少女的羞涩,紧抱住他不放。而在此之前,我们好像只是玩伴。”冰莹女士所述,使人想到这样一个惯常的说法:蓓蕾并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开放成花朵的。我曾对冰莹说,少年的恋爱就像枝条上的露珠。它由空气中最湿润的部分凝集而成,并依着时间的光线变幻出不同的色彩。我提到“露珠”一词的时候,冰莹自己也笑了。她显然认同这一说法。但是,我无法描述出他们的初恋,就像我无法描绘出露珠的神韵。对于它的神韵,技艺再高超的摄影师,所捕捉的有多少,所遗漏的也就有多少。

冰莹的说法,在阿庆接下来的谈话中,得到了印证。

葛任赴日

那会儿,俺还以为和葛任从此永不分离了,可没想到他很快就走了,去日本了。按说,俺该拦住他,叫他继续教俺学文化,可俺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没有阻拦。他为啥去日本?那还用问,当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你说啥,他是要学医?这不矛盾呀,学医不就是为了救国救民吗,是不是?

去曰本的盘缠是胡安拿的。俺和胡安、冰莹,到上海送他。冰莖本来也要去的,可胡安不答应。冰莹就闹。冰莹说,毛主席说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为啥不让俺去?闹到最后,胡安终于投降了,说,去可以去,但要到一年以后。他说,等葛任在日本开辟了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就放她去。到了上海,冰莹又闹了起来,抱着葛任不撒手,还说她是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葛任同志脸皮薄啊,受不了这个,脸红得就跟关公似的。

大贞丸号

我的姑祖母曾说过,她与两位牧师离开杭州不久,就听说葛任差一点死于非命。后来,我在黄炎的《百年梦回》一书中,看到了有关记栽。正如我在本书第一部分提到的,最早报道二里岗战斗的黄炎,曾与葛任以及范继槐共赴日本。当时,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叫“大贞丸号”的邮轮。《百年梦回》第三章的标题,就叫“大贞丸号”。文中除了记录葛任赴日途中的一些生活片断,其中,他还引用葛任的话说明,葛任当初之所以去日本留学,部分原因是为了避难:

一雨成秋,日轮“大贞丸”号驶离南京时,天虽巳放晴,但江风仍然不住地送来凉意。到上海时,大贞丸号只是稱作逗留,就匆匆离开了。此时的中国大地,正是军阀混战。去国的忧愤是有的,更多的却是疲倦。枕着涛声,我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我又梦见了父亲的死。我登船赴日时,恰是父亲周年的第三天。父亲是在混战中于去年9月1日战死的,地点就在南京。一个梦接着一个梦,梦中全是死人,杀头像是砍瓜切菜。后来,我便在梦中呻吟了起来。我醒来时,看见一个洁净的少年站在我面前,很文弱的样子,还带着些许的娟秀和羞怯。我后来知道他名叫葛任,同我一样,也是去日本留学的。“你是否身体不适?”他伏下身来,悄悄问道。于我,那自然是一种难得的慰藉,虽然我的痛苦是任何人也安慰不了的。现在想来,我当时有点出言不逊。我告诉他,我做了个梦,梦见这船沉入了海底,全船的人都死光了。他站在我身边,不停地搓着手,脸色通红。

那是我青年时代最远的一次航行。我似乎早就希望有这样的航行,借空间的阻隔来忘却不幸。但是,三等舱甲板上的点点水花映照出的晨曦和夕阳,仍然使我不住地想起父亲殷红的血。我告诉葛任,甚至甲板上的一块糖纸和瓶塞,都能使我想起与砍头有关的事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蛇不会将人咬死,井绳却能将人吊死。我就见过被吊在南京城垛上的人头,伤口是陈旧的,可眼睛还睁着,眼皮有点上翻,似乎要看那绳子是用什么兽皮做成的,能拴得那么牢靠。一天中午,葛任把那些糖纸和瓶塞全扔进了大海。他来到我身边,从怀里掏出了一瓶名叫女儿红的黄酒。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在他的羞怯中,其实有一种忧郁。但他是豪爽的,这从他拔掉瓶塞的动作上,从他喝酒的姿势上皆可看出,尽管其中不乏那个年龄的人惯有的夸张。他告诉我,他是在上海上的船。“你是从南京上来的吧,我上船时,就看见你在船边站着,念念有词,像是从教堂的唱诗班逃出来的。”他的说法让我感到纳闷。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曾在育婴堂里呆过。到了晚上,我们的铺位就挪到了一起。我们身边还有两个人,一个很矮,另一个很高。那个矮个子名叫范继槐,众所周知,他现在是中国的法学杈威。当时,他丝毫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瘦高个。不知是何缘故,有时他会自己发笑,让人心里直发毛。他的膝盖上有一个伤口,上船时就巳经化脓。晚上,那口子结了薄薄的一层软痂,像是果冻的皮。可到了早上,他必定用指甲将之挑开。看到脓冒出来,他会很舒服地吸气。葛任和他说话,他只说自己是安庆人,便再无下言。葛任就接着和我谈东论西。他向我谈起了一位姓胡的小姐,说本应该一起坐船来的,可事到临头,做父亲的却舍不得她走了。从他说话的样子看,那位姓胡的小姐自然是他的情人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他所说的那位姓胡的小姐,就是中国最早的话剧演员冰莹女士。

现在想来,年轻人的爱情多半就像从舱口看出去的夜色:水天之间,那夜色是半透明的,如浸过油的纸;机器的吵声或大或小,船速也或快或慢,那半透明的夜色也就被扰得没有一丝宁静。我也想到了我的“情人”,如果那也能算是情人的话。她是我的表姐,我们算是两小无猜吧。就是她,在那年的春节嫁了出去。随着她的出嫁,她的男人,一个我只见过一面的都督帐下的副官,就频频光顾我的梦,并得到他应有的结局:让人掐死,让绳吊死,脚踝在马镫里扭伤疼死,让最钝的刀砍死,让最锋利的刀刺死,在丑陋的床笫之欢中窒息而死,擦枪走火将自己崩死,穿衣不当给肩上的绶带勒死。我只见过他一面,甚至记不清他的面容,但在我的梦中,他扭曲的脸却逼真得如我养过的一条狗。我离开南京时,她来看我,但又不敢正眼看。她送给我的礼物是一摞用勾针织出来的袜子。不知她从何处听说,日本是没有袜子的,因为日本人全是光脚走路。太妙了,接下来一双臭袜子又套到了那男人的脸上,并且是双层的,他于是就给活活闷死了。

葛任的梦倒是一派诗情画意。他乃性情中人,并且终生如此。他告诉我,他和那位姓胡的小姐在花园里徜徉。栀子花、扶桑和睡莲围绕着花园里的亭子。他说,她身上也有一种睡莲的香气,而到了傍晚,则成了薄荷的清香,清香中略带茶的苦味。他说话时显得有些羞涩,近乎喃喃自语。我问他,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人生之胜景,为何要到日本去呢?他先说是朋友的好意,难以拂逆,尔后又说来东瀛也是迫不得巳。在杭州的一家茶社,他曾受过一次袭击,亲朋好友都认定那是对着他来的,倘若不是他命大,他早就与他的父亲一样命丧黄泉了。我当时还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后来才知道,曾在上海筹建中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的葛存道先生,就是他的父亲。

我记得从上海到东瀛,走了十天。而当时,我感觉它就像我所经历的这个世纪一样漫长。也是在这十天之内,我和葛任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喜欢清新的空气,深邃的星辰,间或栖落到大贞丸上的鸟以及它的红喙,像畜群耸动着脊背似的海浪。他告诉我,在他未来众多的梦中,有一个梦就是要叫出所有的美妙的事物的名字,倾听其天籁,观看其神韵,抚摸其露珠似的湿润和温柔,以解开它们非凡的美妙之谜。如果他叫不出来,他要用全部的爱,去哺育孩子,让孩子有能力将它们一一叫出。

有一天,夕阳正要收尽其苍凉残照之际,一件事发生了。与我们的铺位紧挨着的那个安庆人,掉到了海里去,就像一只被风吹落的被单。大贞丸继续往前疾驶,浪把他裹了下去。都以为他是失足,于是人们就唏嘘起来。临到上岸时,有人在他的行囊里找到了遗书。原来,他名叫尹吉甫,是陈独秀的朋友。陈独秀那时正在东京雅典娜法语学校读书。后来,我们见到陈独秀时,他告诉我们尹吉甫是上海亚东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到日本来是为了和他商讨《甲寅》杂志的编辑事宜。从他那里,我们还得知尹吉甫是个诗人。我记得,邮轮靠岸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已经在海上走了一个世纪。我们上了岸,都跺着脚,像是要以此确定巳到了瀛岛。异国的悲凉之雾袭来了,我的肩胛骨耸了起来。此时,莫名的,我和葛任,以及同船的许多学生,眼中都蓄满了泪水。

在安东尼·斯威特的《绝色》一书中,我得知葛任被击中时所在的那家茶馆名叫怡香园。当时,整个中国大地暗杀成风,冰莹也不知道那究竟是一颗流弹,还是有人故意为之。不过,鉴于葛存道的被刺,胡安不能不有所警觉,于是有了送葛任赴日之举。

葛任到日本以后,稍事安顿,便给冰莹写来了一封信,盼着早曰与她在日本相聚。《绝色》一书,收录了信中的一段文字:

华亭(注:指上海)一别,已逾二旬。暂居曰本友人川田家中,一切便当。所居之室,以木为板,离地尺许。窗牖开阖,如蝶翼般灵巧。君若在此,亦当满意。只因思君心切,常有涸辙之鲋之感。若能与君早日相逢于东瀛,则幸甚矣。

那时候,他哪能料到,等他再次见到冰莹的时候,冰莹竟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

同类推荐
  • 鞋带

    鞋带

    意大利版《婚姻故事》,《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好书、《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科克斯评论》年读最佳小说,被译成三十三种文字行销全球,直击人们生活痛点,暴露出婚姻生活压抑和疼痛。一个炎热的夏季,人到暮年的阿尔多和婉妲从海边度假回到家,发现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连爱猫都不见了。是谁干的?每个家庭都隐藏着一些过去的秘密,阿尔多的秘密是他年轻时曾经抛妻弃子,与一个叫莉迪娅的女人同居。经历紧张、摩擦和平淡生活的重压,婚姻维持下来,但裂痕早已存在。如果细细打量,就会发现裂痕显而易见,就像一只早已有裂缝的花瓶,一触就碎,只是无人愿意承认。意大利著名作家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不但是展示暮年生活的高手,他的笔触犀利、深刻,也揭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错综复杂。这段背叛的故事通过丈夫的角度,妻子的角度,还有两个孩子的记忆,从三个角度还原了整个事情的始末,也揭示家庭内部每个人体验的迥异与无法交流的处境。本书也是“那不勒斯四部曲”译者陈英最新译作。
  •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夫妻俩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成长问题?一个立志要做比虎妈还厉害的“狮娘”,一个要当自由民主的“鸽爸”,他们的教育效果将如何?   两个孩子,一个即将高考,处于最关键的人生阶段;一个幼升小,即将开始新的起跑。当幼升小遇上高考,如何全家总动员?   故事主人公苏兆红和于大海,因为教育孩子的价值观不同最终离婚,离婚后这种摩擦仍旧不断。
  • 爱无痕迹

    爱无痕迹

    “春天到了,小草绿了,桃花开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青蛙也生孩子了,你还在等什么呢?我们约会吧!”
  • 苦菜花(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苦菜花(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苦菜花》以山东昆嵛山地区的农村为背景,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同日寇、汉奸、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在这里,有双双受难、至死不屈的夫妻;有在敌人面前,宁愿牺牲自己的丈夫,却挽救八路军干部的农村妇女,这些英勇斗争的人们,经历了长期艰苦的过程,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 纳尼亚传奇(全三册)

    纳尼亚传奇(全三册)

    故事的开始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女孩偶然进入了一个异世界,被称为“纳尼亚”,并在那里经历过一连串的冒险,及看到那个世界的创造......,
热门推荐
  • 老婆使用说明书

    老婆使用说明书

    男人常常试图改变女人。女人的自我改善,是她自己的事,不是你的任务。即使在女人身上,有显而易见的缺点和毛病,也不需要你加以“修理”。女人更需要的,是你的理解和爱。只有这样,才使她感觉温暖,精神振奋,由此自觉地寻求改变,以获得男人更多的爱。
  • 我有一棵进化树

    我有一棵进化树

    进化树上进化果,进化树下你和我。进化树前做任务,奖励多又多......······※本书又名《东哥断更致使我过劳死穿越》;《种族是低级劣等人族的我感觉有被冒犯》;《世界夹缝之真男人就下一百层》;《末世废土我选择掘地求生》;《我在修真世界当超合金战士》;《我不当人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话武神

    神话武神

    一滴天外而来的神秘金血,让丹田被废的叶落再度踏上了武道之路,开创了一个新的无敌神话.......
  • 美漫之黑手遮天

    美漫之黑手遮天

    安东尼作为一个穿越美漫的黑四代,出身成分决定他很难被其他超级英雄和官方的一些机构所接受。既然这样,黑手遮天吧! 又有人问了聊天群,其实在以前的章节里有,可能没有注意吧。既然这样,那我就刚才写在简介里吧, 美漫之黑手遮天,号码:882095424
  • 火舞苍澜:恋上神龙太子

    火舞苍澜:恋上神龙太子

    她是烈焰国的火凤仙,神兽火凤在手,却未能报得杀父之仇。大婚之际丈夫惨死,悲痛的她惊异地发现凶手竟然是南海龙太子!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人。杀父仇人对自己有恩,杀夫仇人又曾对自己柔情似水。国家动荡,逼宫,篡位,背叛,和亲,异国的挑衅,诸国政变纷至沓来。看着心上人抱着别的女人山盟海誓,面对所谓丈夫的诈死欺骗,身上尘封许久的可怕力量终于蠢蠢欲动……
  • 开局执掌天道的赘婿

    开局执掌天道的赘婿

    开局执掌天道雷劫,任你飞升大能也要在雷劫下灰飞烟灭,这样的男人,竟然是赘婿?素女宗的男人分四等,李玄现在处在保三争二的重要位置。 本书又名《赘婿的自我修行》《好男人是怎样练成的》《舔狗不得好死》
  • 剑皇破霾

    剑皇破霾

    一念生,金针救美须臾间;一念灭,血剑制敌九幽下。洛天翔,黑夜下的无上皇者!以浩荡皇者之天威,破解乱世之浪潮,重铸华夏之荣光。KD新书《战欲凌云》已经上传,各位有兴趣的欢迎前来!!
  • 上古卷轴:银手之子

    上古卷轴:银手之子

    致敬贝塞斯达!银手是一群狼人猎人,他们维护着天际省的安宁。我们没有受到伤害,是因为他们挡在我们前面。
  • 平河第一村

    平河第一村

    选调生李中山刚一毕业就被派到贫困村扶贫,年纪轻轻的他能担此重任吗?他自小在县城长大,在村里过夜又有哪些不便?对于修路工程,村民不愿出工,老村长又使出什么妙计?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支农助理又为村里设计了什么项目?少数贫困户胸无小志,李中山又该如何做通他们的工作?几个村痞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支书又是如何治服他们?年底考核,一把辛酸一把泪,李中山又该如何安慰驻村伙伴?……“群众虐我千百遍,我待群众如初恋。”“你若穷到年底,我必生死相依!”且看驻村干部李中山的艰苦奋斗历程和贫困村大石桥村的脱贫逆袭之路。谨以本文向所有坚守在农村一线和“三扶一支”岗位上的同学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