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变化;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我们在强调质变的同时,更注重量的积累过程。正像蝉做的苦工,这是一个能量积蓄、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量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可能在等待中你是孤独的,寂寞的,但是应当相信,寂寞而孤独的等待是有结果的。
诗人波得莱尔说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群中漫步。”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还可能会有种无以言表的孤独感向你袭来,因为大家各走各的路,即便是在同一条马路上,仍然各有各的方向,各想各的心事,别怪别人不关心、不注意你,你自己不是也一样,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你又忽略了多少路边的花草和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耐得寂寞好读书”。孤独和寂寞在生命中是有实在意义的。借孤独体验自己的心灵,明白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借孤独感喟人间的冷暖,思索生命的价值。只要不是因为厌世弃俗、自以涩而离群索居,那么寂寞的生活仍然是丰富而有生气的。
积蓄知识能量的过程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同时要做好走长路的准备,这是另一种等待。
只要是人们舍得花时间等待的东西,我想终究会有一些意义,这意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有的人舍得花一个上午等待一条鱼,有的人舍得花一整天等待一场雨,有的人舍得用整整一生等待一个人。等待作为一个过程,其本身便呈现美丽而忧伤的内涵。我更愿意把“等待”表述为“在时间中”。是的,在时间中,这是一个无比亲切而遥远的感觉。
正像一粒种子,生命是一个由孕育、发芽到生长成熟的过程。能量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忍耐力的,忍得寂寞和孤独,相信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为了最后的胜利,任何屈辱都是可以忍受的。毕竟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甜的。敢于坚持,就能够胜利!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坚持和努力也许不会让你马上就飞黄腾达,但只要你坚持住,你总会等来厚积薄发的时候。
打破自我封闭的心门
一个人有没有社交能力,直接决定着他在社会生活中能不能成功,社交能力就是在社会生活领域搞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社会群体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社交就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人自我封闭,与世隔绝,那么,他的一生就不会取得任何成就。
生活在人来人往的世界里,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种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便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与他人缺少交往,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与人沟通或没有掌握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并讲究一定的沟通艺术。
在硬座火车上,坐在一个“隔间”里面有六个人,如果这六个人里面有一个是主动交往的人,那么他们就会谈得热火朝天,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反之,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于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根据人际互动原理,别人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就必须主动与别人沟通交往。
每个人的心上都有一道门。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心灵隐藏在心门之内,或者独自享受一个人的安逸,或者独自悲伤,或者独自快乐。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幸福,有人认为自己不幸福,但是并不是所有认为自己幸福的人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同时也不是所有认为自己不幸福的都是穷人。有人有挥之不尽的钱财,也有人高官厚禄,但还是觉得不幸福;而有人清茶淡饭,布衣陋房却甜甜蜜蜜。因此说幸福不是用物质来衡量,而是看个人的心态。
生活中有自我封闭倾向的人不在少数,但完全自我封闭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只是在某些领域内有这种倾向。自我封闭的人同其他人在行为上没有太大的不同,突出的表现是有些缺乏自信,认为别人所干的事比自己要出色,而自己则很平庸。
造成自我封闭后天因素占很大比重,很多行为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得到的。一方面,一个性格怯懦、保守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追求稳妥,没有勇气去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与挑战,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相对安逸和舒适的境界里,这样,久而久之,为自我封闭状态提供了形成的温床;另一方面,社会生活中“惰性”,也有可能为自我封闭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跟上时代的脚步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可能迷恋过去那种安逸的生活,不主动去接受外界的信息,随着时光的流逝,可能有一种“一步赶不上,处处赶不上”的感觉,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落入自我封闭的泥潭。
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就要克服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才能走向成功人生。
只要你肯打开心门,爱的阳光就会毫不吝啬地照在你的心上。或许你厌烦了尘世里无尽的喧嚣,或许你历经了伤痕累累的生活,或许你阅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于是你感到绝望,你的心门也随之关起来了。给心门上锁,也许是你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给我们的心门上锁,带给我们的将是难以估计的损失。
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阳光照进来,温暖了我,也温暖了你。
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就要克服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他人。
寂寞不等于空虚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喜欢将“寂寞”与“空虚”连成一个词来理解,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寂寞”不等于“空虚”,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寂寞”、“孤独”对于人并不总是消极的,有时甚至标志着一个人独具个性。而“空虚”却只能消磨人的斗志,侵蚀人的灵魂,使人的生命毫无价值。
“寂寞”是在你需要有人来陪伴的时候,你却只身一人。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存在于外界的环境罢了。你寂寞,但你仍然可以要求自己行动起来,所以人们便有了“打发时间”这一念头。
而“空虚”则不同,空虚根本没有任何原因与前兆,那是发自内心的,是侵蚀至脑子里的一种感觉。在你的周围可以有很多人,但你却将自己排除在外了。在你的意识里完全是你的个人意识,你的心是空的,你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会突然有种厌世的感觉。
寂寞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我们以前讨厌做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收拾房间、看工具书。在那个时段里,我们会觉得自己做这些事情也挺可爱。
而空虚的时候,你只会想到抽烟、喝酒,“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狂徒,变得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然后,无所事事地去睡觉。
面对空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是消除空虚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面对空虚,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生活中的空白时,那你还能有心情和闲暇去空虚吗?
面对空虚,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有时候,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
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烦恼和失败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你,难以摆脱。于是,人世间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坚定和犹豫、洒脱和执迷、勤奋和懒惰。强者应该是精神上的坚韧不拔。因此,当你和空虚顽强斗争,让你的寂寞远离空虚时,请记住普希金的这句诗:“生活不会使我厌倦。”
寂寞不可怕,可怕的是空虚。能在寂寞中完成使命的人即是伟人。远离空虚,才能用自己的力量激励着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