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16400000009

第9章 富国强兵社稷为重(2)

整顿吏治,改革腐朽政治。张居正认为,嘉靖、隆庆年间政局混乱,其症结在于吏治腐败,十多万官僚或“虚声窃誉”、或“巧宦取容”、或“爱恶交攻”。他还认为,造成明中叶以后农民起义的原因是明王朝统治腐朽,所谓“吏不恤民,驱民为盗”。指出,天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法制不行,是因为“人不力”的缘故。为此,张居正整顿吏治,于万历元年提出“考成法”。考成法的办法很简单:朝廷各衙门分置三本簿籍,一本登记一切公文及计划,留底以备查处;一本交中央六部的监察机关六科备案,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未实行,则须申明理由具奏候旨;一本呈送内阁以备随时考核。在用人上,张居正主张“观名察实”,认为“天下事岂有不从实干而能有济者哉!”有名无实的“名士”,也应当作“芝兰当路,不得不除。”通过考成法,即根据“功实”,任用官吏,裁汰了一批“腐儒不达时变”的官僚,为改革计划的实行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在推行考成法后,国家财政开始好转,所以张居正说:“考成一法,行之数年,自可不加赋而上用足。”但是,当时的赋役制度不能适应封建商品经济渐趋活跃的新变化,因为疯狂兼并土地的贵族大地主隐瞒土地,或倚仗官绅特权不向国家交纳赋税,把一切负担统统压在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身上,造成了民不聊生的政治经济危机。对此,张居正认为,只有使人民“足食”,才能做到“国富兵强”;只有改革赋税负担,才能使人民“足食”。而要改革赋役负担,减轻民生疾苦,必须从清丈土地开始。于是,他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对全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进行清丈。限3年完成。并规定凡是破坏清丈者,要“下诏切责”。清丈结果:垦田亩数达7亿亩,较弘治十五年(1052年)增加了28000万亩,说明把大地主豪强隐漏的土地清查出来一部分。同时核实了贵族豪绅的税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张居正说:“清丈之议,在小民实被其惠,而于官豪之家殊为不便。”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又实行赋税制度的改革,于万历九年(1518年)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基本内容:赋役合并,“摊丁入亩”,“按亩征收”,“计亩征银”,按照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向国家交纳赋税。一条鞭法虽然不可能彻底执行,但因为它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简化了赋役名目和征收手续,使官吏不易与豪强地主通同作弊扰民,从而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对于挽救社会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治理黄河,开发水利。明朝中叶以来,黄河不断决口,不但淹没了人民的田土房屋,还冲淤运河,阻塞漕运。万历三年(1575年),黄河、淮河相继决口,水患严重、修治不力,张居正“不忍坐视民之失所”,决定治理黄河,为国造福、为民解忧。他不是水利专家,缺乏治河的实际经验,便推荐水利专家潘季驯总理河漕。潘季驯以科学推算为根据,一反传统方法,提出“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由于张居正的支持,方案得以实施并取得成功。于是被淹没的土地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农桑”;而且畅通了运河,便利了漕运。既减少了人民由于水患所遭受的损失和痛苦,也对当时国家的财政好转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改善民族关系,巩固边防。明代最重要的边防是辽东、蓟门、宣化、大同一带。明初,为了防止蒙古贵族的骚扰。在永乐以后,陆续完成了北方设立辽东、大同等9个军事重镇。面临鞑靼(蒙古族的一支)贵族的骚扰,张居正力主抵抗。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主持蓟辽防务。蓟门是京师屏障,乃军事上的要冲,张居正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守卫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戚继光“积钱谷、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并修缮长城,增筑空心敌台,全面加强了西北边防的防务。张居正对戚继光等人的活动,给以了很大的支持,凡“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经过数年的努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明政府多次击退鞑靼贵族的进攻,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万历二年(157年)戚继光一举打败兀良哈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的入掠并迫使其投降,“终戚继光在镇”,“不敢犯蓟门”。张居正还积极采取与蒙古族加强联系的政策,接受鞑靼的臣服,开展互市,促进了蒙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发展了生产。使当时明北部数千里“无烽无惊”,“近疆水陆屯田,悉垦治如内地”。从此,约有二、三十年间,北地无战事,从而有效地保卫了国防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整顿驿递,严肃学风。明代的交通邮政,主要依靠驿递制度,从北京到各省干线设有许多驿站,驿站按规定供应出差官吏以马匹、船只及食宿开支,而这一切负担均由沿线百姓负担。明初对驿递限制很严,非有军事大事,不许驰驿。这样人民的负担相应轻些。但中晚明年,制度遭到破坏,无论什么官吏,不管公差私事,都可随意驰驿,而且对驿站敲榨勒索、无所不为。为整顿驿递,张居正于万历三年作出了严格规定:非公差或军务不许驰驿,即使是官吏丁忧、起复、调任,也不许驰驿;出差官吏所需“轿杠车马”有一定限制,超过现定一律“不许应付”;驿站只供应旅途生活必需的“廪粮蔬菜”和“油烛柴炭”,如果另有科敛,一律追究治罪。为使政令畅通,张居正以身作则:他儿子嗣修回江陵考试,自己雇车;父亲过生日,命仆人背寿礼骑驴回乡祝贺;弟弟居敬病回江陵调理,保定巡抚发给驰驿介绍信,张居正立即谢绝,并去信说自己“欲为朝廷行法,不敢不以身先”。这样做,既维护了国家制度,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明代地方教育比较发达,府州县皆有学校,各有一定名额的廪膳生员,这些生员由国家供给米粮鱼肉,一人入学,三人免役。到中晚明以后,增广生员、附设生员等众多名目出现,生员大增,享受特权,不少人素质很差,成为横行乡里、包揽词讼的恶霸。张居正认为,国家需要的是富有实干精神的人才,而不是浮夸之徒。因此他要求认真选择主管学校的官吏,沙汰生员,肃清学霸,这样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又为地方百姓除了害。

总之,张居正的改革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载改革十年期间,明王朝的内忧外患基本平息,国家安定,经济发展,“太仓所储,足支八年”,太仆寺积金达4百余万,真正做到了“富国强兵”。尽管张居正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圣人,而且曾被皇帝在其死后削爵夺号。但他能顺应民心,锐意改革,于国于民有利,因而受到了后人的称赞与肯定。作为一代名相,张居正爱国为民、肩劳任怨、举废饬驰、造福社稷的功绩将永存。

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

——徐光启

1983年,上海市徐家汇附近的南丹公园易名为光启公园,公园里一座修葺一新的墓地,掩映地青松翠竹、绿草繁花之间,墓地前面矗立的墓碑上,由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苏步青手书的“明徐光启之墓”6个大字显赫夺目。这是上海市有关部门在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爱国主义的科学家而作出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徐家汇人。生于1562年,卒于1633年。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热烈的爱国者,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

作为一位科学家,徐光启给后人留下博大精深的宏篇巨著,诸如我国农业科学“百科全书”的《农政全书》、贯通中西的大型历书《崇祯历书》、首次介绍西方的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以及许多军事、水利、文学等方面的著作。这些都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财富。其中,《农政全书》是徐光启毕生的最主要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农业科学史中最完备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正值明朝统治日益腐败、政治黑暗、灾荒频仍,阶级矛盾极为尖锐的时期。为了拯救国家的贫弱、人民的困苦,缓和阶级矛盾、抵御外族入侵,维护大明江山,徐光启提出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的“农本”思想。认为农业乃国家之本,“农者生财者也”,多次上疏陈说“富国必以本业”的政见。他还把自己的号叫做“玄扈”。“玄扈”原指一种与农时季节关的灰色雀类,古时曾将管理农业生产的官称为“九扈”。徐光启自称“玄扈先生”,意在重视农业生产,告诉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他发愤要编撰一本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就是他辛勤劳动的成果。

《农政全书》脱稿于天启六年(1620年),正式校刻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全书分为12目、60卷,共60余万字。书中对我国悠久的农业传统如水利、作物栽培、土壤改良以及田间管理技术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尤其是提出了以积极的措施来防止自然灾害,结合合理施肥以改良土壤,推广种植南方水稻、甘薯等高产作物以增加粮食产量。这部书在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徐光启对前人所著的农书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农政全书》中“杂采众家”,为祖国的农学保留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为了写好《农政全书》,徐光启广泛涉猎资料,整天“目不停览,手不停毫”。据统计,徐光启注明引用的书籍就达225种之多,还有部分资料未注明征引来源。所引资料“大而经纶康济之书,小而农桑琐屑之务”。在内容上,有实用技术也有理论总结;有时期上,有前代也有当代;在篇幅上,有些是征引片断,有些是抄录全章、全篇乃至全书;在价值上,不少是罕见的或极罕见的,还有已经佚失的版本。所在这些,在农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次,徐光启不迷信、不盲目,经过自己亲自试验种植,纠正了前人的一些不正确的结论,如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种芜菁的节令应该是七月初种,六月、七月末种都不行。徐光启根据自己的试验发现:七月种的芜菁,虫害很多,收成甚微;而六月种的芜菁根株稍大,虫不能伤。因而芜菁应该在六月种。徐光启还亲自尝过许多植物的味道,并以此判断植物的功用。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记录了草木野菜凡414种,且大多注明了“叶可食”、“实可食”、“根可食”、“花可食”、“茎可食”,介绍了食用方法。据统计,他亲口尝过的野菜草木达57种之多。第三,注重社会调查,“虚访勤求”,不耻下问。徐光启的儿子徐骥说:“(父)考古证今,广咨博讯,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问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极不已。”徐光启“闻老农言,”记录了蝗虫的生长史;“闻老圃云”,悟出了棉花的种植方法。老农、老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为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作为一位热烈的爱国者,徐光启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徐光启早年攻研音律、书法、文学,造诣极深。踏上官途之后,深感国家的衰败、人民的贫困,于是“悉弃之”,改“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个方向的改变,是在其“富国足民”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写《农政全书》,徐光启正是立足于解决人民的生计和国家的富强。“对农业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在入仕为官时,他为了拯救贫民荒年之急,“令天下无饿人”,托人从福建带来甘薯种块,亲自在家乡种植,成功后又大力推广;为了解决江南人民的繁重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主张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了资民生日用,助国家课利,他又大力提倡广种茶树。也是为了让贫苦人民在荒年灾月能得到温饱,他亲尝了数十种救荒植物,并在《农政全书》中专门写了“荒政”篇,记录了数百种救荒植物。徐光启加入天主教,有人认为是单纯的宗教信仰,其实,他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从西方传教士那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介绍给祖国人民,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是因为他感到数学“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可以“济时适用”。例如数学与天文气象、测量和水利、音乐、军事制造、会计、建筑工程、机械力学、舆地测量、医学、钟表制造等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他说,数学应于天文气象上,“则一切晴雨水旱,可以约略豫知,修救修备,于民生财计地大有利益”。数学运用于水利上,“可以测量水利,一切疏浚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因而他不仅致力于数学研究,还大力提倡人们学习数学。他与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撰写的《泰西水法》,也是为了学习和运用西方水利学原理和工程学知识,来达到“富国足民”的目的。徐光启看到农民决心要创造一种先进的水利器械。当熊三拔为其真诚爱国、爱民所感动,向他讲授了西方的龙尾车、玉衡车、恒升车等器械之后,他便节衣缩食、反复试验,成功地仿造出来。如玉衡车“一人用之,可当数人,若以灌畦,约省夫力五分之四。高地植谷,家有一井,纵令大旱,能救一夫(百亩为夫)之田;数家共井,亦可无饥饿流亡之患;若资饮食,则童幼一人,足供百家之聚也”(《农政全书·卷十九》)他撰写《拟上安边御虏疏》等长篇军事论文,也是苦于倭寇践国土而提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观点。徐光启的家乡上海,是遭受倭寇扰乱的地方,他青年时代就以天下为己任,“时览兵传”。入翰林院时,徐光启对国家前途无限关切,“时时窃念国势衰弱,十倍宋季。每为人言富强之术:富强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努尔哈赤在东北大败明军,京师震恐,徐光启满怀爱国热忱,痛切陈词,表示自己“志图报国”的决心,并提出“正兵”的措施,亲自担任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直接管理练兵事务。在军费拮据、“兵欲哗为乱”的情况下,他倾其所有“捐俸金四百余两”,表现了他炽热的爱国之心。

作为一位著名的清官,徐光启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徐光启晚年曾官至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又兼礼部尚书,相当于间相之职。尽管他职高位显,生活依然极其简朴,逝世后,“盖棺之日,囊无余资”,“官邸萧然,敝衣数袭外,止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获视含殓,视笥中惟敝衣几袭,银一两而已”。这就是说,一两银子、几件旧衣服、著述手稿,就是徐光启留给他家人的全部遗产,就是一位宰相官为宦多年的全部家当。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古来执政大臣,廉仁博雅,鲜公之比!”

(许友根)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吴佩孚

    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描写了北洋时期直系大军阀吴佩孚传奇的一生,讲述了他主张南北议和,发动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与各种势力角逐,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并最终因不肯媚日卖国而被日本人杀害的故事。是一部情节紧凑,故事性极强的长篇小说。
  • 地王启示录

    地王启示录

    本书内容包括:撼动世界的民企资本、公共资本的触角、大鳄来自四面八方、术业有专攻、英雄不问出处等。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文学艺术思想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新编历史小丛书: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本书就是书写了谭嗣同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千金女医

    千金女医

    自我感觉一直乖巧,却为何会变成小小医女?自我感觉一直良好,却为何被逐出师门又失宠?她六岁便被视为天才,却为何挂上了蠢笨之名,被人嘲笑?自我感觉天真、纯粹,却为何连绵不断桃花开?世事变迁,与我小小女医何干?我只想吃喝玩乐、逍遥自在,可为何总是前仆后继麻烦来?
  • 黎明下的善良

    黎明下的善良

    源于奶奶的故事,奶奶已不在,可故事在。介绍了地主压迫时期穷人如何渡过难关,公鸡成美女、地主罪有应得;提倡真善美,力求平等。
  • 盗墓之墓中诡事

    盗墓之墓中诡事

    在这个世界有无数的行业,但是最危险的行业,却是寥寥无几,
  • 平贞传

    平贞传

    天下纷争已久,以卫国为首,卫国君极擅战术,即位不久后便掀起血雨腥风。梁国平贞公主临危受命,去往卫国和亲,在尔虞我诈下步步为营。浮华尽,乱世平,一切归于平静之后,究竟是谁睥睨天下。—————————————那日艳阳高照,微风和煦,梁国平贞公主来到卫国和亲,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 梦三国之位面征服记

    梦三国之位面征服记

    一个小说游戏迷奇遇,进去梦三大陆,取代人族少主,受神魔执念,接收天道补偿,为天偿之人,成为权力掌控者,逆天而为。利用神魔执念所掌控的位面,碎世界,崩天道,最终游历大千世界,玄幻称王,目标洪荒,宁为逍遥魔,不为伪君子!
  • 总裁你被黑了

    总裁你被黑了

    得知是顾晏城间接害死的自己,江果唯一的想法就是,丑化他!搞垮他!弄死他!某日微博爆出一则头条: 【财阀总裁顾晏城深夜私会女子,是为了隐藏还是真情流露?】再一日:【某总裁棒打鸳鸯,家暴未婚妻并威胁至自杀。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 就在大家各执己见,滔滔不竭时,一个惊天大逆转让众人大吃一惊。顾晏城:@她.宝贝别闹[亲亲表情]众人目瞪口呆,这这这……爆料的人竟然是顾总裁的未婚妻?这么会玩的吗?
  • 此山不见山月

    此山不见山月

    话说,六界六主已经换了几代,长时间的按部就班总是要出来几个反派角色扑腾扑腾,然后就需要一些人出来主持正义。人间少女戚山月虽出于修道名门戚家但天生花面,半面鬼符被人厌拒。阴差阳错遇到了棋家的修道人棋岳,结下了神奇的缘份,在匡扶正义的道路上,各种事情接踵而至,戚山月身上的秘密也被慢慢解开。
  • 闪婚强爱,伍少的萌妻

    闪婚强爱,伍少的萌妻

    第一次见面,她抓着他的皮带扣才站稳身体。第二次见面,她以为他想睡她,对他一阵暴打。第三次见面,她闯进他的更衣室把他看光……抓了他,暴打他,看光他,想跑?他略施小计,将她的名字写在他的结婚证上。结婚第一晚,他握着她的手解开他的皮带:“想解我皮带?摁这里!”结婚第二晚,他将她强压在身下:“这才是我想睡你的样子!”结婚第三晚,他赤条条从浴室走出:“以后光明正大地看,不用闯更衣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以为是爱情

    别以为是爱情

    张浩羽是我闺蜜罗小然的男朋友,罗小然要出国留学。张浩羽因为家里的原因陪同不了罗小然去国外留学,罗小然嘱咐鹿昕梓帮她看着张浩羽防止他喜欢上别的女生鹿昕梓刚好不久前和林江亦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