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64000000012

第12章 文化与文化力

一、文化概述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特有的色彩。

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的内涵。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一)文化的概念

1.一个尚无统一界定的定义

在文化研究中,文化:是一个尚无统一定义的概念。学者们总在不同的研究框架下,根据各自的研究目的,使用各自的学术语言给文化下定义。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中,统计了从1871年到1951年80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共有164种。据统计,到2000年,比较权威的文化定义已经有200种之多。不管这些统计数据完整与否,文化的概念具有多维性是确定无疑的。罗威勒谈及文化概念时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想用文字来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所不在。

据《辞海》的解释,文化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

由于文化:一词覆盖面极广,使用频率极高,但又没有统一的界定,因而成为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概念。这一争论始终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更成为公众关注的全球性课题。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探究,研究文化在国际政治、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外“文化”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贲·象》中所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在西汉时代,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中国文化中,“文化:有不同的含义:它与”天文:相对应,指社会秩序;它与“武力:相对应,指文治教化;它与无教化相对应,则表征一种状态。以文化物,以文化人,以人化社会。所以,”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文治教化。

“文化:一词在西方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意是加工:耕作:居住:等生产工艺或生产方式,包含主动改变客观形态,摆脱自然状态等内容。

文化:在英语中是culture,它不仅包含土地耕作、作物培育的含义,还引申到社会精神生活中,用于指人类自身的心灵、智慧、知识、风尚、德行等的培养教育,进而引申为泛指一切知识乃至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从词源上的分析看,中国古代侧重从人文教化的层面谈文化,主要注重于过程。西方则侧重从物质技艺层面谈文化,主要偏重于结果。

虽然在对文化理解的原始意向上中国古代和西方存在差异,但是,它们都把文化视为现实社会的人化特征,将文化视为人类所特有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文化是一个由社会历史积累而成不断变化的复杂有机系统,是人类按照个人与集体的生活要求,能动地支配、改造客观环境,追求与创造理想生活,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财富包括科学、艺术、道德、法律、经济、宗教等内容。

3.文化的本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考察,文化的本质是对经济的反映,文化通过政治这个中介对经济反映,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经济和政治的能动反映。

文化对于经济来说是第二性的东西,文化作为观念形态虽然是精神的东西,但它在内容上却是客观的。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一定的社会根源。文化最终的根源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文艺作品等,都产生于物质生产并表现它;宗教、哲学这些看起来远离社会现实的东西,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作为文化现象的道德也是如此,因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即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或历史阶段,文化的性质都是由经济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所说的原始文化、奴隶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对文化性质的一种界定,而这种界定的基础或依据,就是各自社会经济的性质。

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二)文化的特征

对于文化概念的理解,不仅要弄清楚文化的本质,还要把握好文化的一些重要特征。

1.文化的一般特点

(1)文化具有全人类性,即文化的共性。文化与人类一起诞生,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化发展与人类进步成正比。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后,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人性、人道、人情,形成了人们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成为文化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本质相同,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就有相通的一面。同时,人类面对的是同一个自然界,所以,尽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却存在一个世界文化,比如自然科学,就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懈探索自然所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结晶。因而科学是无国界的。

由于文化存在共性,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具有相通的一面,因此,各国、各民族之间是可以进行文化沟通的。

(2)文化具有阶级性。由于文化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的。人所处的这种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因此,人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具有阶级性。而社会的阶级性反映在观念形态上,就是文化的阶级性。

由于文化具有阶级性,那么,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需要防范和警惕文化霸权。

(3)文化具有民族性,即文化的个性。一定的民族、国家和区域的人们共同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劳作方式、社会事务的参与方式,也创造了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精神文化,这些文化特质不断积累,构成一定的文化体系。不同的文化体系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民族性,从横向上看,具有无法替代、独一无二的特征;从纵向上看,具有在历史演变中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构成一个民族的心理,植根于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行为、交往的方式、价值的取向、宗教信仰等。

正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因此,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

(4)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文化的时代性是指文化的历史性,它是指文化因其所属的特殊历史时代而具有的特殊性质以及它存在的暂时性。

文化的时代性思想,为我们判断某种文化的性质和某种文化的价值的标准。判断文化的性质,只要看其反映的是哪种社会制度就可以了,其中最主要的是看反映了哪种生产方式,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文化价值,应该放在特定历史时代来判定,如果是与时代精神一致的,反映了社会发展方向的,就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文化。

文化的发展性,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呈现不可逆的、不可还原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状态。

2.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它们内部及之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

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诸多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主要包含: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都要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等,其中主要表现为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已成为展现、传承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和炎黄子孙的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比如,长城是中国历代各族劳动人民高度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在主要以刀、矛、弓、箭为作战武器的古代,高大坚固的长城,对防御游动不定的骑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定,发展边远地区农牧生产,以及保护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

(3)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对待不同的文化坚持一律平等的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各民族人民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各民族的平等是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同时,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看到,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同时,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应得到更充分的关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吸纳外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这样才会具有生命力。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多元的世界文化使人类的精神领域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古代印度人民在宗教和数学方面的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以其对社会历史的巨大作用力,贯穿、渗透在社会实践的每一个具体而细微的环节。文化的力量不仅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重大社会实践之中,而且在更为宏观的历史层面上,以其无所不在的渗透力和雄伟宽阔的整合力构成人类物质与精神创造的巨大张力。

(1)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社会的经济、政治力量并进而增强民族生存与发展能力。中国历史上汉唐的文化繁荣与当时国家发展的强劲活力,清末的文化危机与当时民族生命力的衰落,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刻说明了文化状况与民族生命力的内在联系。

(2)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精神平台和思想起点。它为民族创造力的形成及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思维手段,制约和影响着民族创造活动的内容、程度及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为民族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今日的两弹一星,神舟:飞船,无不深深烙刻着中华文化的印记,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想象力和非凡创造力。

(3)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凝聚力源于民族共同的生活条件和生产过程,源于民族共同的语言、风俗、知识、道德思想等文化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系,蕴含着民族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引导民族前进的灯塔和旗帜。它蕴藏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

二、文化竞争力

(一)文化竞争力的含义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同其他领域的创新相比,文化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

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大力发展高科技媒体及相关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联姻,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四个方面:

(1)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离不开某种形式的载体,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都要通过一定的产品或服务(可统称为产品)来表现。文化产品竞争力,是指文化产品引起消费者注意、唤起消费者共鸣、促使消费者购买的能力。

(2)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产品是由文化企业(事业单位也可视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研发生产出来的,企业要可持续地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必须具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的原创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抓住消费者的营销能力等。

(3)文化品牌竞争力。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都有品牌。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文化竞争力中举足轻重。文化品牌竞争力,是指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该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能力。

(4)文化形象竞争力。文化整体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和文化品牌竞争力,而且还将影响到普通产品的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是指文化整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文化竞争力对外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强势文化不但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还能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例如唐朝对朝鲜、日本、越南的影响。文化竞争力对内体现在人们的文化意识形态上,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在其公民的行为上可以得到充分的再现。如果人们都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让自己和社会和谐地生存与发展,使其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传承,则将必然大大提高其竞争力度,提高其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注重经济和军事力量,而越来越看重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和国民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的作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物质基础,战略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意志、动员人民的能力等精神因素是使物质基础成为实际起作用的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一切经济和军事的手段最终必须通过人的掌握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而人是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体。在综合国力中,文化的功能在于通过对人的塑造和影响来增强或者涣散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综合国力的实现。

1.文化力与经济相互交融

当前,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已经开始作为产业进入市场。文化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它已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或者反过来说,经济活动渗透到了文化领域,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生产、文化经营的产业——文化产业,并且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可见,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力,它被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掌握和运用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同时,文化和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互动与结合,使文化的载体、文化制作与传播的形式更加现代化、多样化。而文化的载体、文化制作与传播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也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和提高。体育产业、出版产业的兴旺发达,更充分表明了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摆脱了过去作为经济发展外生力量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内生主导因素,从而具有特殊意义。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进入精神生产领域,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已经在许多国家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商品生产中,各种商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构成经济的强大竞争力的因素,文化观念变化正在带来愈益强劲的新产品开发、产业结构调整乃至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绿色文化:带来了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污染产业的遏制和取代,现代人文观念带来了观光农业、文化旅游等。文化力与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交融,二者发挥出优势互补的潜力,从而使经济插上了文化的羽翼,使其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爆发力。

2.文化力与政治相互交融

约瑟夫·奈在《美国霸权的困惑》一书中提出,在当前美国独大的情况下,为避免由于单边主义、傲慢及狭隘而丧失领导地位和感召力,美国应更多地依赖文化、价值与制度所产生的软性国力。这种软性国力:本身就是文化力与政治的交融。在其运用中,文化力则直接成为政治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人才、教育三位一体,将构成国家权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形势的变化,文化力的强弱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在斗争中争取到主动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文化交往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它们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与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不同文化在珍视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对异质文化不同程度的认同和吸收也在不断地增强和扩大。文化已经成为冷战: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文化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政府主导,与国家政治外交大政方针相适应、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与对外文化工作自身发展要求相适应,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对外文化工作格局。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渠道与层次更加多样。迄今为止,中国与世界上121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外国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交流范围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教育、科技、卫生、青年、妇女、旅游、宗教等诸多方面。这对于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对于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繁荣发展中国文化艺术,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和合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提升文化竞争力

提高文化竞争力,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需要正确的文化发展战略加以培育。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战略的本质,就在于可持续地提高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发展战略,通常是指国家层面上的文化发展战略。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为文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为文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保障;为文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为文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为文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足够的激励和动力。可以说,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发展战略,就是以提升文化整体形象的竞争力为根本目的,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直接目的,以提升企业和品牌竞争力为媒介和手段的战略。

文化竞争力还蕴藏于消费者的需求之中。在一定意义上,文化竞争力就是发现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并寻求其喜爱的方式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是用文化的民族特色为包括文化产品在内的各种产品赋予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能力。离开对消费者心理及其需求的理解和把握,离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增强文化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就必须以体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总体实力,使中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变为文化产业大国。

同类推荐
  • 抢救大唐

    抢救大唐

    令人扼腕的怛罗斯之战就在明年,南诏国即将叛乱,而那场让盛唐衰落的安史之乱,数年之后即将爆发,大唐霸权将衰,穿越者李泰初面对这一切,誓要力挽狂澜!他要让大食败退,南诏宾服,吐蕃俯首,平定安史之乱,让李白不再抱憾而死,杜甫那首国破山河在不再现世!——不过,首先,定个小目标,先救战神王忠嗣!
  • 历史快餐.远古时期:文明起源

    历史快餐.远古时期:文明起源

    人类最古老的“四个文明诞生地”,分别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中下游流域、尼罗河下游流域。从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最古老的文明都是诞生在大河边的。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应该是不确定的。因为,人们也可以这样来问,为什么世界上其他的大河边没有出现这样的文明呢?诸如长江、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等等,在这些著名的大河旁,又为什么没有诞生出伟大的文明呢?
  • 寻梁记

    寻梁记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梁土。京有祸乱,北有虎狼之师,东有异姓藩王野心勃勃。西北一少年,走马观花,看尽天下风光。
  • 人生自是有情痴

    人生自是有情痴

    浪荡多年,身心俱惫的楚天,蓦然回首,发现了身边的女子已经为自己守候了10年,他决定结束放浪的单身生活,
  • 别拿厢兵不当兵

    别拿厢兵不当兵

    北宋末年,一个机械设计员穿越到一个小小的厢兵都头身上,从一个最简陋的蒸汽抽水机开始,引发了一场彻底改变国运的工业革命。想掳走我大宋的女人,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运走我大宋的金银,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带走我大宋的工匠,问问我们厢兵答不答应;想拉走我大宋的皇帝大臣,不用问我们厢兵了,拉走吧,不要回来了。……别拿我们厢兵不当兵,我们厢兵是天下最强的兵!好吧,这其实是一本种田文。
热门推荐
  • 那年花正圆

    那年花正圆

    小说里的云翳和祥哥的点滴小事,虽然有摩擦,有纠结,但还是愿意选择走有彼此的那一天路
  • 请问你是谁

    请问你是谁

    与生俱来的奇遇,带给他的,是幸运还是悲哀。他究竟缘何忘记自己原来本该记住的一切。谁才是他父母双亡的罪魁祸首,是情感?是贪婪?还是全部都是命运的捉弄?当他拨开这扰他人生的一层又一层的迷雾,一直在迷雾后面等待他的又是什么?他将如何寻回记忆,如何面对人生?一步步的成长,带来的是最终傲视群雄,睥睨天下?还是能够返璞归真,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切尽在——《请问你是谁》
  • 1旅团

    1旅团

    程轲开启手中的祖传游戏机,莫名其妙成为一支恶魔旅团的导游,从此来自各界的传奇们降临了。“我们是游离在地狱和人间的旅团!”程轲代号Zero,做为一个即将成为幕后大Boss的人,他演的好累。
  • 斜阳(太宰治作品精选集)

    斜阳(太宰治作品精选集)

    《斜阳》(1947)是日本战后文坛非常重要的作品,曾创下战后文学作品畅销的记录,“斜阳族”一词作为没落贵族的代名词而广为人知。作品表现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微,荣华不再的窘境,也可以说是太宰奉献给没落贵族的挽歌。
  • 余世九安

    余世九安

    这世间屈为凡,异成妖,执堕魔,陨化鬼,信铸神,星转沉浮,未解执念。一梦十万载,我逆转时空而来,只为再次与你相遇。
  • 血起天惜,雨落天宁

    血起天惜,雨落天宁

    一死三失踪案件将他拉入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案件,凶手到底谁?
  • 绝代神凰

    绝代神凰

    自娱自乐,不要吐槽。在现世中的少年受到穿越之神的旨意穿越成功了,但是人生总是充满尿性的,且看凰族如何辉煌
  • 相顾再相见

    相顾再相见

    迁娴做了八年的家庭主妇,三十岁的她迷茫又无助。婆婆强势、丈夫冷漠、生活富裕……但是有什么东西搅得她的心蠢蠢欲动……
  • 校园狂想曲之寻花问柳

    校园狂想曲之寻花问柳

    “亲爱的,滾床单不?”“滚!”李寻花对这个答案思索了很久,这到底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日本校长左源次郎脑洞大开,带你看他的校园狂想曲)
  •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