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23800000012

第12章 世界第八奇迹(2)

1978年8月5日,整编后的秦俑坑考古队,对秦俑一号坑开始了自发现以来首次大规模的正式发掘。考古人员先把坑体部分划成27个探方,每个探方的面积约20米×20米。如此大的探方,在中国考古史上颇为罕见,根据秦俑坑的整体规模,这样大的探方又是合乎考古程序的。接下来,考古人员开始全面揭去棚木迹象以上的“表土”。为了追赶进度,秦俑馆筹建处联系并请示有关部门,当地驻军派出一个工兵连共100多名官兵携带9台翻斗车前来支援。与此同时,还从附近农村生产队招收了近百名农民参加发掘。整个秦俑一号坑内机车轰鸣,人声鼎沸,红旗飘飘,挖运繁忙,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观。待到了大面积发掘的后期,特别是深至俑坑棚木之下最为敏感的阶段,由于考古专业人员在这样一支庞杂的发掘兵团中所占比例极其微小,很难顾及方方面面,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为的损害。尤其是当地农村生产队的社员,上午放下手中的锄头,下午就来到秦俑工地,在对文物价值和考古知识毫无认知的情况下,便挥动掏铲、铁锨、镢头挖掘起来,许多陶俑就这样在他们挥动双臂、汗流浃背的挖刨下,被砍掉了头颅、削掉了鼻子、铲掉了臂膀,甚至有些被捣得粉身碎骨。特别是早已腐朽的木制战车遗迹以及陶俑陶马身上的艳丽彩绘,都在沉重的镢头和尘土的吞噬中荡然无存。至1979年4月初,经过短短8个月的大会战,整个一号坑平均下挖约2米,清理出的覆土全部倾倒在坑外不远处的沙河滩上,堆成1米多高的平台,给附近的王捡村一次造出良田25亩之多,其发掘规模之大、秦俑坑出土之多在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

根据边发掘、边修复、边复原的指示精神,当俑坑中的陶俑残片被提取出来后,即转入考古队专门设立的几间修复室内,一块块进行冲洗、拼对、粘接、作旧,当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再将陶俑抬出室外,进行返坑“对号入座”,即按原来出土的位置重新复位。就整个程序而言,较之单纯的考古发掘工作,安放修复的陶俑更为壮观并富有惊险和刺激意味。工作人员先要在高20米左右的大厅梁架上安装一个滑轮,待安好后,一根长长的拉绳从滑轮中穿过,一端捆住重达110-228公斤的陶俑,另一端由十几个工作人员紧握在手。与此同时,另一根长长的定位绳拦腰将陶俑捆住,绳的两端各有人把握。当哨声响起,只见拉绳和定位绳同时启动,陶俑如同绞刑架上的囚犯,被缓缓升上空中。被吊起的陶俑像荡秋千一样在空中来回飘荡,而拉绳的一干人马又像正在举行一场拔河大赛。哨子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由于这时兵马俑的声名已扬播世界,前来参观的人流成不可阻挡之势。当众多的人流进入大厅看到陶俑升空,不禁大呼小叫,鼓掌加油,那些黄发碧眼的外国女郎看到这一惊险而奇特的场面,也不住地惊呼:“OK!OK!”

就在秦俑发掘工地一片烟雨迷蒙、热火朝天之际,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到来了。

叶帅说:没有军衔是不行的

1979年4月9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出现在秦俑发掘工地。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来到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秦俑坑发掘工地视察。

尽管叶帅已是80高龄,但从他行走的姿态和面露笑容的脸上看得出,仍有宝刀不老的风采。

此时一号坑大厅正在兴建,陶俑被回填土覆盖,无法参观,在陪同人员的导引下,叶剑英直奔正在发掘和清理的二号坑。当他看到坑中有近百名解放军指战员在翻土、拉车时,不解地问博物馆筹建组负责人杨正卿,“怎么这里还有军队?”

“是驻军的一个连在帮助我们搞考古发掘,他们在这里已有一段时间了。”杨正卿解释。叶帅转过身对陪同前来的驻军首长笑了笑,“想不到你们还参加了考古工作,干得好呵。”

站在坑边的一个土坡上,叶帅望着这支以步、车、弩、骑四个独立兵种组成的地下大军阵,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表情。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共和国元帅,他是深知诸兵种如此组合排列后,投之于战争将意味着怎样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和变化无穷的奥秘。他在为出神人化、栩栩如生的陶俑雕塑艺术所折服的同时,更为古代杰出的阵法和战术思想赞叹不已。假如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能有这样一个集古代兵法之大成的军阵,也许会使自己的战绩再添上一层荣光。可惜,战争结束了30年他才看到,不能不感到些许遗憾。

但是,战争虽在自己这一代人的努力下渐渐远去,但还有可能在下一代中死灰复燃,只要战争恶魔没有从人世间完全消失,战争时刻都会发生。能够亲眼目睹这支古代大军并领略其中的奥秘,对每个军人都是有益的。

将要走下高土坡,叶帅两眼放着激动的光芒,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边陪同的军队将领们说:“我看这个秦俑坑是我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这里面有学不完的东西,希望今后我军的高级将领都要到这里看一看。”

由于博物馆尚未建成,筹建人员只好把一间破砖房当作临时陈列室接待贵客。因屋子小、空间窄,陈列的文物也较简单,除了几件陶俑,就是十几件兵器。叶帅来前,才又加了几件陶马、骑兵俑等文物。

叶帅走进陈列室,望着刚出土不久的刀、矛、剑、戟、戈、殳、弩机、铜镞等完好无损的实战兵器,禁不住叹道:“两千年的埋藏还这样光亮,真是个奇迹。”

叶帅在高大的陶俑前停下,指着铠甲上明显突出的花穗问道:“为什么这件陶俑的铠甲、装饰和那边两件不同?”

“这是个将军俑,铠甲上的花穗是代表等级的。秦代军队不仅兵器精良,战斗力强,而且各种军事制度也比其他六国完善,这代表等级的花穗就是一个例证。”杨正卿回答叶帅提问的同时,又作了简单的补充。

“秦代军队有多少等级?”叶帅抬起头询问。

“据史书记载,有20个等级,这些等级在秦俑军阵中已作了明确而真实的反映。”杨正卿对答如流。

叶帅将右手放在额下沉思片刻,轻声说了个“噢”字,然后转身走出临时陈列室,面对高大秀丽的骊山山顶,自言自语道:“看来没有军衔是不行的。”

这声音极小,似是即兴说出的话语,在场的接待人员和考古人员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领会其背后的真正含义。但叶帅身边的几位军队高级将领却感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并以军人职业的敏锐,预感到中国军队一次大的变革就要来临了。

尽管这场变革在叶帅来秦俑馆参观的8年之后才最终付诸实施,但这几位军队将领此时的预感并没有错。变革的源头正可以追溯到1979年,起因则是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争。

中越战争正式打响后,这天清晨,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17个师,共22.5万人的中国军队,以12个师的兵力,在国境线上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开始进攻。其中高平正面投入的兵力是6个师,谅山方向3个师,老街正面3个师。

2月18日午后,中国军队在老街、高平、同登等地的进攻,受到越南军队的抗击而一度停止。19-20日,谅山正面加强了1个师及40辆坦克,高平正面加强了1个师及40辆坦克,老街正面加强了2个团及40辆坦克,再度展开攻击。在大炮的呼啸和坦克的隆隆进击中,中国军队终于将敌击退,于20日占领老街、包围同登。其后,中国军队猛攻同登、高平,于24日占领同登,27日再占高平。中越双方在谅山展开了激战,双方不断增加兵力和武器,中国军队在陆续投入8个师的兵力之后,于3月4日占领谅山。此时的中国军队距越南首都河内只有130公里之遥了。

3月5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回境内。

为期16天的对越反击战,在充分反映了中国军队有较强战斗力的同时,也暴露了在现代战争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老帅们通过卫星反馈到电视屏幕上的图像,惊奇地看到中国军队在进攻途中出现的混乱现象。当几路素不相识的军队在通过同一座桥时,由于互不相让而挤成一团,长达40分钟未有一支部队能够顺利通过。战场上也时常出现因指挥员官衔不明而导致指挥失灵、贻误战机的情况……在严峻的事实和新形势面前,老帅们蓦然想起了一个与军人密不可分的制度--军衔制度。

于是,中国军队已取消14年的军衔制度,再度在最高军事决策者的心中萌发、酝酿。叶剑英来秦俑馆参观,无疑加快了这项制度的确立。1988年8月1日,中国党、政、军领导人正式决定在人民解放军行列里恢复军衔制,从此,中国军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叶帅参观完毕,上车时又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招招手示意杨正卿走到自己的跟前。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兵马俑从葬呢?”叶帅问。

“他凭借武力统一了六国,死也不忘兵马,这就叫视死如事生。”杨正卿答。

叶帅点点头又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开馆?”

“今年国庆节。”

“好啊,可是要快!要快!要快噢!”叶帅一口气说出了三个快字,看得出他对兵马俑倾注了很深的感情。眼看叶帅就要离开了,杨正卿才想起了一件对博物馆来说很是要紧的大事。原来,早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建组成立不久,杨正卿等人就开始琢磨请谁来题写馆名的问题。由于此前大家知道建国后郭沫若对名胜古迹的题词、题名比较多,就提议找郭老题写这个馆名。此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虽年老体衰,又重病在身,但为了满足秦俑馆的愿望,还是坚持在病中写就了馆名。1978年初,当博物馆筹建处收到郭老的手迹后,从字里行间已看出郭老病情已十分沉重,笔迹已失去了往昔的风采,只能作为珍贵的收藏品,不宜镌刻并作为馆名展出。1978年6月12日,郭老与世长辞,不可能再为博物馆题名了,筹建处的杨正卿等人再度琢磨题写馆名较合适的人选。正在这时,听说叶帅来工地参观视察的消息,大家一合计,干脆就请叶帅来题写馆名吧。于是杨正卿在这个时候急忙提出:“叶帅,我们想请您为博物馆题写馆名。”

叶帅沉思片刻,谦虚地说:“我的字可是写得最丑。”

“这是兵马俑博物馆,您是元帅,题字最合适。”杨正卿说着叫人拿来事先准备好的馆名递了上去。

叶帅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下,让秘书将纸叠起放入公文包内,说:“主席三周年前我不题字,这样吧,三周年后我再写好寄来好吗?”说完握着在场工作人员的手同大家告别,随后乘车而去。

1979年10月1日,由叶剑英元帅提写馆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支秦代的地下大军将面向世界,接受全人类的赞赏与检阅。

同类推荐
  • 英格兰乡村生活

    英格兰乡村生活

    理查德·杰弗里斯著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是一本关于英格兰乡村生活的散文,作者为英国自然文学大师理查德·杰弗里斯。书中生动而详细的描述了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农业雇工的生存状况以及优美动人的田园风光,在杰弗里斯笔下,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淳朴粗犷,乡野间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活力和欢乐,他用精妙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将这种欢乐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时尽享自然的宁静、生机、包容。
  • 耶稣的学生时代

    耶稣的学生时代

    本书是库切《耶稣的童年》的续集,大卫是个爱问问题的小男孩,西蒙和伊涅斯把他带到一个新的小镇去抚养。大卫学了新的语言,交了新的朋友,同时他要开始上学了。他加入了舞蹈学院,他在这里学会了从天上将数字召唤下来,也懂得了成长的含义。库切在本书中探讨了成长的意义、作为家长的意义、感性与理性的冲突,以及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 你的脸上有城市的温度

    你的脸上有城市的温度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写了身边的发生的故事,并以小见大,从小事看到人生中的大事,如《简陋豪华在于心》中的农民诗人,当世人在为工作和未来满脸菜色的时候,农民诗人守着几亩薄田,一处陋室,过着简单的生活,写着自己的诗歌,这就是所谓的幸福。也如“给自己找一处心灵乐园”,不必在拥挤的人群中去寻找一抹春色,不必花费巨资去购置别墅,更不用飞越海峡去寻找淡然,走出城市,走到郊外,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乐园。行走在城市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发生,作者用他的笔告诉我们,世间处处都有“丁香花”里的丁香姑娘,但有的人往往是“丰衣足食的乞丐”。
  •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本书介绍了一些天气谚语、搞笑谚语、生活谚语,以及一些歇后语。
  • 菩萨的境界

    菩萨的境界

    一个无梦的孩子,肯定无法将快乐的色素织入人生的锦衣里。正因为“孩童与成人,都需要精神的草原”,尤今伏案疾书,“写写写,一心只希望以文字为读者的精神世界开拓出一片又一片怡情养性的草地”,她关注着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着新科技带给人们的惶惑与快捷,关注着被现代生活所吞没的感恩与奉献……在《菩萨的境界》里,尤今是母亲,是教师,是作家,同时也是妻子,是女人,是朋友。《菩萨的境界》是被岁月打磨后产生的舒适的温暖,是尤今几十年的修为所悟道的禅机。
热门推荐
  • 月老牵红线蓝月搭鹊桥

    月老牵红线蓝月搭鹊桥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千里姻缘一线牵。百年才能求得一次相见的机会。千年才能求得一站路的结伴而行。万年才能求得一段白头偕老的婚姻。月老牵线搭桥中的趣闻乐事,都在故事当中。月老因帮孙悟空牵线被玉帝打入凡间。月老在凡间的九九八十一难。月老受罚被玉帝打入凡间。帮人间男女成婚之旅……
  • 自由之城自定义

    自由之城自定义

    清明的夜晚在北方一个叫合叶镇的地方三个男人坐在自由街的小屋里举杯而谈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带着过往的回忆与遗憾好在屋里的酒菜正在带来温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御姐迷情(全文)

    穿越御姐迷情(全文)

    “请问老板可曾见过一个眉眼乌黑,二十岁左右,手中握扇的英俊公子?”芜宴闻言心间一阵嗤笑,这人找人还不要找死,这大街上能称得上公子的,几个不是眉眼乌黑,几个手中未拿扇子。笨!等等,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
  • 禁断的心脏

    禁断的心脏

    再次见到母亲是他的尸体,案发现场只留下了一副被刨的人皮,尸体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和那天的命案有关联么?这时自称是失散多年的哥哥突然出现,经常半夜提着包出去。
  • 浅蓝色的风

    浅蓝色的风

    她和他之间的缘分就像是被注定的,从最初的懵懂无知走向相依相偎!
  • 我上辈子怕是拯救了世界

    我上辈子怕是拯救了世界

    沈依皖一个卖的了萌掐的了架的高中毕业生,但却在这个天真烂漫漫的年纪遇上了一些不该有的事不过这并没有改变她,而是让她的人生有了新的转折点…………
  • 斗罗大陆之风卷云涌

    斗罗大陆之风卷云涌

    我的第一部小说,也许不太好看。请多多关照,推荐收藏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脱贫总动员

    脱贫总动员

    全民脱贫,不只是政府的事,也不只是哪一个人的事。它是大家的事!本书主人翁雪亮,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为全民脱贫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竞相投入到扶贫大潮中来,有力推动了全民脱贫的进程。剧中以主人翁雪亮探索切实可行的扶贫路子为主,辅以雪亮、张紫兰、萧灵儿、柳娅、东方慧几人错中复杂的感情纠葛。情节感人,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