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68700000019

第19章 美丽凤凰木的阴影里(2)

1967.5.12

再次讨论进点如何办。“支左”从来没有人干过,加之七机部是搞科研尖端的,915、916又是全国闻名的两大派,最不好搞。根据中央关于军事管制的文件、周总理的指示以及听到的“支左”经验教训的介绍,经军管人员反复讨论,基本上统一了几条……

1967.5.19

见面会由军管会主持召开,干部和915、916两派群众共一万多人参加。在一个广场中间用石灰划出一米宽的界沟,东边915,西边916,两派人员互不过线,军管人员在界沟内监督。会由我主持,我讲话,首先宣读上面命令,我是三院军管会主任。接着讲话时,有一派的几个人上台,将我话筒夺走,接着又一群人将两旁高音喇叭拉走,中间挂的毛主席大像,也被拆走了,他们那派的队伍也带出了会场,他们派的头头也找不着了。但另一派不退场,整整齐齐坐着在唱歌。此时,我们一面派人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打电话请示,无人接。一面军管会开会研究,会开还是不开,经大家研究认为:会必须继续开。

1967.11.9

从部直跑到一院。一院军管会贺主任汇报大联合情况,915还有二十多人打得不敢回来,916的一些爱打的青年在奶牛场集训,还收点效。但六厂一处天天都有打人的人,也有被人打伤的。经常有小武斗。看来三院比一院离京城远一点,好得多。七机部知识分子多,真打也不见得能打出个结果。

1968.1.24

国防工办军管小组负责人陈××批评我们七机部,说七机部抓516,核心人物你一个未动,不理解。好像我与516有什么关系。他讲话我光听,不吭声。我有我的老经验,毛主席说过错杀人,二十年后还要昭雪。我未弄清谁是516,我是不会乱抓人的。近日又谣传什么七机部不抓516,七机部是516的窝子,516的核心在七机部。什么农村包围城市,什么中国人民党,什么东北人民党,什么××组织十二个常委有六个在七机部,两个人民党都有三个头头在七机部等等。乱七八糟。上面除周总理外没有人说一句好话。难办,难办。近日武斗又多起来,谣传不管它,自己军管人员不能不提高警惕。

1968.6.8

中午南苑915、916两派发生大武斗,有上万人。703所所长姚桐斌被915殴打致死。前去制止,又无法接近,也无法弄清情况。天气热,打得也火热,想忙于制止,又制止不了。

1968.6.12

召集915、916两派头头开会,张翼翔主任参加。研究制止南苑发生的6.8武斗和姚的尸体解剖问题。经耐心做工作,两派共同商定了六条:(1)疏散人员;(2)双方人员撤出武斗现场;(3)食堂开饭;(4)211医院拿出整改措施;(5)发工资;(6)双方交出武斗工具,集中起来由军管会处理。

军管会还规定了五条:(1)群众各回原单位。由军管组织学习:(2)721、731医院都要按十条执行;(3)伤员生命垂危,允许家属探望。双方扣的人交军管会,保证安全;(4)带头抄家、冲医院的人,要揪出来;(5)组成执行协议、制止武斗监督小组,各派三人,两派总部各一人。为制止武斗,总算达成了一个协议……

最后,公安局的法医解剖验尸完后作出初步结论:姚桐斌同志是钝器伤头致死。

——(《天涯》2000年第5期)

姚桐斌就是在制止两派武斗时被打死的。

搞尖端武器的科技人员打起来,似乎并不比使锄头、扁担的农民心慈手软。据说,有人朝他阴部猛踢一脚,又有两个家伙举起铁棍向他头部猛烈击去……

此时,中国到哪里去找一张可以安静读些书的桌子,一盏能够俯首橘黄色的光晕下专心科研的明灯?

此时,国人中还有多少人不在发烧谵妄,心里存有一片清风明月,还能独善其身?

由“文革”,我们可以发现,在许多老知识分子那里,他们对于国家和事业的全副身心的挚爱,具有亡命决绝的性质。这即是说,当他们确信国家已成了一辆疯狂的战车在向悬崖奔去,事业已被一头红眼的斗牛撞成满地碎片的瓷器店,他们学不会苟且,他们绝不会偷生,他们只能告别这个世界了!

……姚桐斌之死,对赵九章与其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莫如说是一个绝望的信号,一个微妙的暗示。

姚桐斌死后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不喝,不言不语,甚至整夜不睡。如果说在姚桐斌死之前,他对眼前的这场“文化大革命”多少还抱有一种幻想,心中还默默燃烧着一盏希望的灯火,那么姚桐斌死后,他的这种幻想消失了,心中那盏本来就不明亮的灯火,也开始变得暗淡微弱了。

……每晚夜幕降临,他便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从未有过的恐惧感,直至深夜,他也无法入睡。一合上眼,街头巷尾、门前楼后,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便像雪花般飞来,每一张大字报上,他都仿佛看见写着两个血淋淋的大字:吃人!

1968年10月10日晚,赵九章独自一入伏在走廊里的一张桌子上,写着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份检查。

时针已指向两点。赵九章工工整整写完最后一份检查的最后一个字,起身走进属于自己的卧室,刷了牙,洗了脸,烫了脚,做完平常每晚睡觉前该做的一切,然后再翻身上床。接着,他轻轻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纸包,把平时一粒一粒攒下的几十粒安眠药全部倒进嘴里,这才静静地躺在了床上……

——(李鸣生《赵九章之死》2004年8月16日《文汇报》)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这是赵九章生前常爱吟诵的诗句。

仿佛这诗句成了谶语,他的命运真是“壮士不还”——遗体,不知在哪里火化;在深秋萧瑟的寒风中,他的骨灰也不知飘向了何方。

1978年,赵九章得以昭雪平反,恢复名誉。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多出了一只罕见的没有尸骨的骨灰盒。

赵九章自杀后,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将军打电话向周恩来作了报告。放下电话,周恩来清癯且多有老人斑的脸上,缓缓地蒙上一层泪影,恍如一个沉暗的陶器上了一道釉光……据有关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当时表情非常悲痛。他显然有亡羊补牢的意思,派出专人去中国科学院进行追查与调查。

在赵九章自杀的1968年,仅中国科学院自杀的一级研究员,已经达到二十人。

“文革”不但发轫于像北京、上海这样国内最现代化的城市,而且,它的一幕幕云诡波谲的高潮,也在这些城市上演。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越是知识分子和准知识分子密集的单位,对毛泽东“造反有理”的响应,越是强烈;对其“路线斗争”的说辞,也越是顶真。

这不禁令人回想起欧洲早期的革命运动,激进派以清教徒形式出现的狂热而又系统的政治运动,特别盛行于“无主的自由人”中,这些“无主的自由人”,并不是下层群众,而多半是绅士和商人……

1967年至1968年里,在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及下属单位,革命的大潮如火如荼,它有一种“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气势,不说是一切,但肯定是将绝大多数人们裹挟了进来。

复杂的社会动因,复杂的心理动因。此外,上有高层策略的迤逦变幻,下有藏在扇扇重门后摇动的鹅毛扇子……这决不像大幕落下后将一切罪责推在“造反派”身上那么简单。

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的整个研制工作,大部分是在“文革”最动乱的年月里进行的。唯一庆幸的是,物是人非,沉舟侧畔,卫星的试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1967年7月,正在忙于导弹设计、时任国防部五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的孙家栋接到通知,为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不陷于停顿,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推荐孙家栋担任总体设计。

孙家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去七机部挑选干才。“915”、“916”两大派内斗之烈,结怨之深,让带兵打仗的杨国宇将军都头皮发炸。孙家栋却没有使这回挑选变成一部鸡飞狗跳的历险记。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卫星研制情况的基础上,他在七机部上上下下跑了两个多月,详细考察了各部门有特长的技术骨干。他并不想一碗水端平,而是一切以搞卫星需要为标准,从中挑选出18人。他们个个是攻坚执锐的精兵,人人是埋头干活的好手,日后被赞誉为“航天十八勇士”。

有意思的是,在路线斗争上打得天地玄黄的两大派,对于孙家栋挑中的人选均无异议。

事后,钱学森对孙家栋有过一句评语:“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1967年12月,孙家栋主持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系统方案,以及技术方案的重新论证工作。

鉴于法国已发射了人造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邻国的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加快准备;而以当时我国的国情、技术基础、工业水平与技术指标,按1965年的卫星设计方案,发射还需要很长时间;这种局面,促使我国第一颗卫星首先得是一颗政治卫星,即简化过去的方案,去掉卫星上的很多探测仪器,不追求高难技术,只要做到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就是成功。

用许多年后孙家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种简化,是把一辆汽车变成了平板车。

当年这种话,孙家栋是绝对不敢说的。怎么能将充分展示“文革”伟大成果、象征着毛泽东思想经天纬地、光芒万丈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说成是粗街陋巷上贩夫走卒谁都可以拉的“平板车”呢?

上得去,便是发射成功。抓得住,即是准确入轨。难就难在看得见、听得到。

同类推荐
  • 珍宝岛

    珍宝岛

    1968年,年仅16岁的贾志国就料定中苏在珍宝岛必有行动,正在内蒙古当炮兵的他一心想奔赴战场,却因和卫生员小刘恋爱背了记过处分,提前复员。他离开部队的第二天,炮兵团便接到紧急命令,连夜开往中蒙边境。第二年,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回到北京后,贾国志当了20年刑警,立过功,也坐过牢,生活最惨淡时,混迹于北京东郊当片警,但无论走到哪,珍宝岛之战是他永远挂嘴边上的话题,直到人生再无寄望,只一件心愿未了——还没去过一辈子念念不忘的珍宝岛。最终,贾国志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踏上珍宝岛的厚雪,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诗人十四个

    诗人十四个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作者整合知人论世的学术方法和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语言,在继承经典笺注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解读,旨在发掘古典诗词对于人生真正问题的助益性,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深切的生命体验。
  •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教程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我们希望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认识世界。外国文学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时期,那是我国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外来文化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在音乐、舞蹈、雕塑、宗教等方面博采众家之长。第二次是清朝末年,这次是被迫的。
  •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系统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系统

    新书:《从斗罗大陆开始签到打卡》已发。穿越斗罗大陆,本来一事无成的姬飞意外觉醒了神级武魂“混沌”,这一下瞬间点燃了姬飞的热情,但很快的一句你没有魂力却将所有短暂的幻想都破灭了。“没有魂力?就算是没有又怎么样?你们终将会体悟到我给你们带来的痛苦!”“哟?你也是穿越者吗?你还有系统?第一个魂环是千年级别的?等一等,我吐一个十万年魂环出来你看一看魂技效果是不是比你更强?要不要我大发慈悲给你这个系统拥有者多吐几个十万年魂环让你吸收呢?”——————魂师传奇,一战成名!神祗传承,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白虎戴沐白,修罗唐三,柔骨小舞,凤凰马红俊,幽冥朱竹清,食神奥斯卡,九彩宁荣荣……终究也只能够化作斗罗的“传说”!——————“唐三我们曾经是最好的兄弟,但我们终归只能势不两立,你唐门虽心齐终究还是敌不过我七情势大……”“唐昊!当年你告知我真相的时候就应该料到你今日必死!所谓昊天也不过如此!”“海神!修罗神!唐三!今日纵使你双神位完美融合也难逃一死!”这是一段玩转斗罗的传说,此后无数载所有魂师也只能从传说之中聆听着他往日的风采。
  • 爱蛹

    爱蛹

    你是我捧在掌心的蛹,你的成长有我的温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贱妖爱

    妖贱妖爱

    为救红颜落悬崖,重生襁褓贱人萧,一时犯贱修妖道。
  • 王俊凯之夏日浅笑

    王俊凯之夏日浅笑

    当她闯进小凯的生活,他们一起许下不离不弃的诺言,可如今面对外界的争议,他们还好保持着初心吗?,他们还会在一起吗?
  • 梦踏江湖

    梦踏江湖

    一个少年郎,本应身为王,却不肯承王位,誓要闯出一片天地
  • 我们之间不需要语言

    我们之间不需要语言

    “我们之间不需要语言,只要你足矣‘’一部关于校园的爱与恨。
  • 神战王者

    神战王者

    银河联盟曾经发射到宇宙深处的探测器突然被毁,传回的一段画面轰动了整个联盟高层,一种无法抵抗的邪恶力量正向银河系袭来,人类已经没有时间,更没有选择,唯一的办法便是去到未来,带回足够强大的力量......
  • 雪女与墨

    雪女与墨

    少女在雪中笑颜如花,少年策马而过,为之而动。她有着乱世的情仇,把单纯的她当作傀儡,支配着天下人的命运;而他是天上的罪人,无奈爱上了身份重重的她,在千万艰险中被人支配着命运;这是千年的恩怨所致,还是一念心动的错无从得知
  • 梁祝哀史

    梁祝哀史

    传说,玉带凤蝶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玉带为梁,凤蝶为祝千年来,他们成双成对,追随不弃所谓:弃凡尘,化双蝶,续前缘此般情,此生,来生,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