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900000006

第6章 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3)

其三,是眷恋家庭情绪的产物。我国古代的人们像单个蜜蜂离不开蜂房一样,离不开自己的家庭。小家庭作为生产生活单位,家庭成员互相配合,在家长的统一安排下一起劳动和消费,久而久之,就把在劳动中起组织作用的家长当成了财富的供应者,看不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和贡献了,由此便形成了依赖家长(家庭)的消费心态。这种心态还表现为对家族的依赖,一旦本家族有人做官发财,便希望能“鸡犬升天,”虽然不能人人都当官,但人人都自认为应该跟着沾光;父母兄弟且不说,本家兄弟、友朋故旧也会找上门,千方百计拉近关系。宋代一个叫常瓌(字子然)的人,“本农家,一村数十百家皆常氏,多不通谱。子然既为御史,一村之人名皆从玉”,想跟着攀缘沾光。结果就出现了“子养其父,逮养其祖之祖;父鞠其子,及鞠其孙之孙”的大家庭生活方式。文天祥说他的一个朋友当官以后,“宗族、邻里、乡党待公举火者,百数十家”,如果不拿出些钱物周济一下,自己也过不安生。因此也常把当了官的人搞得很狼狈,比如韩琦做了宰相,“俸禄之入,朋未终而已竭”,因为“内外宗族割俸以养之者,常数十家”,还有一个叫张沔的官员,官职不高,家里也不富裕,“仰俸禄以生,而厚于乡党宗族资养周济,称其厚意。及其归家居也,囊箧无余资,所居才蔽风雨,饮食或日缺”。所以正是从宋代开始,在倡同居共财的同时,为了缓和这些做了官的人的压力,出现了一种官员自办的赡济族人的义庄,譬如范仲淹在苏州首创的范氏义庄。

由于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主要靠观念信仰来支撑,这种大家庭的长期存在比较困难。多数记载都讲五世、七世同居,有的讲十世,甚至更多,中间常有夸大,通常延续五代就很不错了,因为连家族组织都有“五世而斩”之说。即使按五世而论,到第五代同居的时候,这个大家庭可能已经上百口,甚至二三百口,犹如一个村庄了,所以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大家庭的主事者为家长,由家长指挥全家人分工劳作,像前面所引述的陆象山家那样,“一家之事听命焉”,对于做得不好,不听家长指挥的子弟要予以惩罚,陆象山家是先在祠堂中训斥、鞭打,再不行就告官,开除家籍。还有宋代的茅信卿家,“四世同居,每旦家长坐堂上,卑幼各以序立,拱手听命。分任以事毕,则复命。其有怠惰者,辄复鞭之”。家长的权力主要是掌管家中的财权,在大家庭中,财物的出纳全归家长管理,确实像司马光希望的那样,晚辈都不私自储存包括俸禄在内的任何钱物,所有的钱物都交给家长,需要用的时候请示家长后再用,不能私自取用。但是家长自己也不能搞特殊,而且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子弟们作出表率。在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血缘关系亲疏不一样,家长不能厚此薄彼,必须与所有的家庭成员平等相处,一碗水端平。甚至要操心在前,享用在后,像临川吴子善家那样“日午矣,家一人未饭,其夫妇必尚空腹,天寒矣,家一人未纩,其夫妇必尚单衣”。还有新安汪廷美,在宋代已经是“义居数十年,聚族四百口,旦暮食,必同席,有未至者,不敢先。廷美节嗜欲,身衣缯布”。比普通子弟还俭朴。在这种大家庭中,家长的威望不一定来自管理能力,而是来自与家人同甘共苦的行为。家长名义上不拘年齿,实际上还是以长为尊,年齿便是天然的威望,这种威望的维系要靠其平等待人,操心吃苦的行为。既要有威严,掌管全家的财权和大小事情,又要作出表率,平等待人,这正是这种大家庭中家长的特点,也是他们的难为之处。

所谓同居共财的同居,不是合家共寝,实际上各有各的小家居室。宋人高闶《送终礼》说:“古者父子异宫,兄弟异居,但同财耳。今人不识古人异居之义,而分析其居,更异其财,不亦误乎?”高闶说的古人不分财不一定准确,但说古人同居的时候父子兄弟分室另居,则是符合事实的。在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中“共财”是最主要的特征,而共财的标准主要是同爨即共灶,一个锅里吃饭。宋代史书对这种大家庭的记述尽管很简单,几乎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宜春章乙家“数世不分异,居从同爨群众子弟妇女五百余口,每三餐就食,声鼓而升堂”;青阳方纲家“八世同爨,家属七百口,居室六十区,每旦鸣鼓会食”;还有一个王纲“,三世聚居,门内百口,每食必同席,甘苦惟均,上下无异财”。人口太多了,以致吃饭的时候要“鸣钟会食”。河中府姚家“早晚于堂上聚食,男子妇人各行列以坐,小儿席地共食于木槽。饭罢即锁厨门,无异爨者。男女衣服各一架,不分彼此”。也有的时候不是由大家庭包揽的一切,各房也可以自备一些,前面提到的陆象山家,各个“房”中都有米绢,而且要每顿饭自办蔬菜。这种大家庭柯昌基先生称之为“混合型”,不再是“原始型”,实际上已经处于解体前夕了。

这种大家庭一代一代自然延续,生老病死,但外廓依旧;家长死后另推一人为家长,仍然按照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下去,显示不出转折过程,所以也就没有家产的析分和通常的继承过程,而是整体性的传继。这种家庭的家产整体性传继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代一代的使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任何人也不得以任何名义分割或出卖,包括家长在内,都不能私自处理家产。不得已需要变卖的时候,收入仍然要归大家庭使用。保证家产的整体传继,这是维系大家庭存在的经济基础,尽管这个经济基础是不牢固的,可能正是因为不牢固,维系才显得特别重要。

当时的人们对这种大家庭的描绘也很逼真,如会稽唐氏,“其家累世合居,一门之中,隐然成小都聚”,像个小城镇。还有汉阳张宗昌家,“一水萦回绕沌村,子房苗裔此间存。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门”,是一个大村子为一个大家庭。如前所说,这种大家庭的凝聚力主要不是来自经济,而是来自血缘亲情和道德教化。从唐朝中期到北宋末年的河中府姚家,特别注意维系这种亲情,防止财产私心破坏了这种亲情,“有子弟新娶,私市食以遗其妻,妻不受,纳于长,请杖之”,就典型地表现出这种防范的心态。北宋中期河中府闹水灾,姚氏大家庭全体逃难,“同往唐、邓间就食,比返,不失一人”,来回上千里,没有丢失一人,因为没人愿意离个这个大家庭。这完全依赖于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和对大家庭的信赖,甚至是依赖,所以姚氏大家庭能够“义居二十余世”,历经300余年而不离散。

最典型的是从南宋历经元明三朝的浦江郑氏大家庭,开始同居的郑绮很贫寒,只是一个无官职的穷书生,硬是靠血缘亲情和孝悌观念的支撑,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日益发展,在元朝的时候朝廷特书“浙东第一家”的牌匾。据考察,郑氏义居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家法森严,伴以道德自觉,“家庭中凛如公府,子弟小有过,颁白者犹鞭之。子孙从化,驯行孝谨,不识廛市嬉戏事”,搞得没有了正常的家庭气氛。在家中的长辈被官府诬陷迫害的时候,子弟们常挺身而出,代父代兄而死,大义凛然;甚至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乱军过郑氏家门都不忍心骚扰。在我们所考察的两宋时期,人们似乎比后来要纯朴一些,这种血缘亲情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力量出奇地强大,有时候甚至超过经济基础的力量。

不过,整体看来,两宋时期这种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存在的时间都不太长,一般就是几十年,超过百年的不多。有的记载动辄讲同居百年、几百年,多为溢美夸张,实际上很难做到,就是那些讲得很热闹的,多数也没有了下文。我们知道家庭无论大小,都存在两股对立的力量,一股是血缘亲情产生的向心力,一股是财产利害产生的离心力,两股力量的不断倾斜和平衡,就是家庭的存在和维系过程。直系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可以使向心力大于离心力,但大家庭中的血缘关系复杂,人也多,离心因素大,矛盾也就多了。隋朝时候一个叫长孙平的人主持一个同居共财的大家庭,曾私下对人说:“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当这种大家庭的家长必须有装聋装傻不生气的肚量;还有唐朝的张公艺,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义居大家庭的家长,唐高宗问他治家之道的时候,他老泪纵横,连写了一百多个“忍”字。两宋时期的大家庭也是这样,家长们不多吃多用,而且享用在家人后面,自觉、清廉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这种大家庭事杂矛盾多,长期维系很困难,在具体的维系过程中,还直接受到两个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供养能力的限制。人口多,特别是老弱不事生产的人多了纯开支就大,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保证,供养不足产生怨言最能导致离心因素。虽然说是同样的人口在一起吃用相对节省一些,但是同居的人太多了也显不出节省,而且这种大家庭中富豪并不多,更多的是乡间纯朴的农家,即使开始同居的时候有比较充裕的田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多,也会渐渐地入不敷出,尤其是这些平民富户比不上官僚贵族,他们增加财产很困难。从有关同居大家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得往往很寒伧:张某“阖门五十口,居京师食贫”;毛某“今年五十七岁矣而四十口之家,须某圭撮以活身。然计某之口,则衣与食犹未足也”;王某家中因为同居的人口太多而“窘困,乃举族蔬食数年,未尝食肉”;还有一家的状况是“顾仰食之口多,卧瓶垂罄;徙舍无借车之费,举家忧食粥之余”。有的甚至到了“箪食菜羹,终日不饱”的地步,有亲友来访,“宾客过之,疏(蔬)食菜羹而已”。所以皇帝在赐匾、官府在表彰进行精神鼓励的同时,还经常赏赐钱物,予以实惠性的资助。有的时候濒临衰亡的大家庭因此被救活了,如宋末元初的诸暨黄家,开始同居的时候有800亩地,200多间房,后来一度分散,新任知州来了以后,“察知其弊不满一月,不笞一人,得田如千亩,屋如千盈归其家,俾其母妻弟侄之散亡他处者,咸群居聚食,如家之盛时。犹虑其久而莫继也,益选宗亲之富而贤曰义曰镛者,以掌出入之数,而经济其家事”。州官用行政力量,帮助黄家找回了失散的产业,恢复了原来的同居共财的生活。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这种帮助也难以奏效,最典型的是江州(今江西九江)陈氏大家庭,到宋代已经有37000多人,皇帝下令由江州每年支付其家粮食2000石,并免除了多种税收,必须缴纳的税粮也让陈家就近缴纳,以省脚费,可毕竟人口太多了,实在难以供养下去,最终还是在仁宗嘉祐年间分开了。分成了60多个支系由江州迁徙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其次是必须保持纯自然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防止商品经济的渗入。同居共财大家庭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如前面提到的河中府姚家,世世代代“子孙躬事农桑”。在自然经济的生存环境中,家长率领子孙合作生产,由家长统一安排全家人的消费,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家长的主持下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大家庭还比较容易维持。一旦商品经济进入,虽然还是家庭成员一起经营劳作,却与自然经济下以“家庭”为计算单位不同,商品经济下以“个人”为计算单位,收入和消费彼此都看得很清楚,容易比较高下,从而产生是否合算的想法,产生离心因素。所以,同居共财大家庭都对商品经济持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如刘冕家“世以力田自晦一出于勤俭与兄弟诸侄同居。或劝告其居物以乘时牟利者,公曰:先畴幸退以资衣食之用,尚求多余之赢哉?”还有德安(今湖北安陆)的陈竟家,唐朝的时候已经同居六世,共700多口人,宋朝的时候官府每年贷给(实际是资助)2000石粮食,陈竟死后管家的弟弟陈旭主动要求减半;有一年闹灾荒,有人劝陈旭向朝廷请求多给一些,用不了可以卖,“以邀善价,旭曰:朝廷以旭家乏食而贷之粟,岂可见利忘义邪!”司马光记述司马沂家同居共财多年,经济很窘困,但也“未尝为商贾奇邪之业,一出于田畜”;恽州须城张诚家六代同居,也是靠“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才能保持了“人人孝弟友顺”。更有甚者,有的大家庭自己不经商,还不许子女与商人家通婚,像会稽的陈家,“耕桑之外惟渔樵畜牧而已,子孙但略使识字,不许读书为仕,婚姻悉取农家,非其类皆拒不与通”。他们都本能地感觉到,同居共财大家庭是与纯自然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伴随的。

以上是宋元时期同居共财大家庭的基本状况,接下来简单说一下这种大家庭的地域分布特点。

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从汉代开始见诸记载,直到明清历代都有一些,吕思勉先生指出:“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吕先生说的古代、近世类似于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的分期法,前者指唐代以前,后者指宋代以后,这个分析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据黎小龙先生的考察,正史中有十三史记有历代的义门共计222家,朝代更替中重复记载的28家,实际有194家;其中北方119家,南方75家。总的看来是北方多于南方。按时间段考察,唐代以前是北方累世同居大家庭最多的,在隋唐五代旌表的46家中,北方40家,南方仅6家;宋代旌表57家,北方36家,南方21家,仍然是北方居多,但南方的比例开始增大;元明清时期共旌表67家,北方34家,南方33家,南北两地已经基本扯平了。

再详细一些观察,唐以前两个名气最大的义门都在北方,即北魏的博陵安平李几家,在河北;还有前面提到的张公艺,在山东寿张。宋代以后影响最大的义门出现在东南地区了,如越州会稽裘承询、信州李琳、江州陈氏、浦江郑氏。明朝有学者说,“张公艺九世同居,古今以为口实,近世则浦江郑氏耳”。这是按名气大小而言的,同时也说出了唐宋前后的南北差异。

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在唐宋之际由“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其原因,按黎小龙先生解释,与晋朝永嘉年间北方人以家族为群体聚族南迁有关,通过移民的方式使北方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家族文化在南方得以传播、发展并生根结果了。从南朝到明清,历代旌表的南方义门可以考证其渊源、祖籍者,大多是南迁的北方移民,宋代的江东陈氏、元代的浦江郑氏原来都是北方的大姓,都是晋宋期间南下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这样一个原因:同居共财大家庭比家族小,比家庭大,介于二者之间,兼有家族制度的一些特征。唐宋之际这种大家庭出现的南盛北衰的对比变化,与绪论中提到的家族组织类型、区域变化的时间是相同的,趋向也是一致的,可能是家族组织变化的一个侧面。

2.唐宋时期过渡性的“同居合活”

大家庭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为了说清楚一些,需要从唐代的情况说起。

同类推荐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天地人心》既充满了责任与良知的热情担当,又寄托了冷静与理智的思索。这部作品是义愤、激动的,光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假冒伪劣案件,就令人震撼;这部作品又是深刻的、尖税的,它的笔角不仅停留于对案例的叙述,还探究时代的特色与渊源,人性的埤微与失落,地方保护的短视与狭隘。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环境与人类心理

    环境与人类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环境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这为普及和发展有关环境的学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探讨非常广泛的问题,譬如:大气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甚至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如何影响我们?家居和办公环境的建筑特征怎样影响行为?是否可以合理设计建筑,使其更有效地促进亲社会行为?如何阻止环境灾难和技术灾难的发生并减少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何促使人们采取一些回收行为来保护环境?等等。
热门推荐
  • 我在黄泉有座房

    我在黄泉有座房

    简介:我在黄泉有座房,家中有田又有粮。—————————————————————过水老窝群:828169039黄泉订阅群:701787571过水出品,不适合圈养,能宰就宰吧,求收藏、求订阅、求月票。
  •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会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沉默更是一种智慧,它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沉默,是一把含蓄的剑,它胜在以柔克刚的技术和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沉默暗藏着高瞻远瞩的眼光,蕴蓄着胸怀大局的气度,显现着以退为进的策略。它是心灵深处的慧智,是从容淡定的外现,它为进攻做好了缓冲……
  • 重生之无双剑帝

    重生之无双剑帝

    五百年前苍穹大陆第一人剑神“战凌云”,在圣阶最后境界正待突破之际,却惨遭其红颜知己琴神,紫薇女帝背叛,受了一剑穿心之痛!就此魂飞陨落!好在天公作美,战凌云得重生机会,魂回苍穹大陆沧海帝国一个落魄少年体内!这一世!我必报仇雪恨!手刃紫薇女帝!这一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不要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不要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感情

    本书正是无数成功人士拼搏人生的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每一条都是前人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走了无数条弯路,摔了无数次跤,经受了无数次挫折才得来的,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年轻人带来了实质性的指导,引导他们在情感、职场和生活中,如何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脑子,该动感情的时候动感情,帮助他们平衡理智和情感,从而在事业上和生活中获得了成功和幸福。
  • 重相见曲阑深处

    重相见曲阑深处

    青、唐、园三国争霸,旧唐国皇族全亡,新唐国皇成为青国的傀儡皇帝。梁字奴仆中,重生梁缘,她曾经是唐国公主,带着复仇之心归来。这次,她要把这些人捧上巅峰,再杀之!爱恨纠缠,新的家人,新的朋友,新的感情,过去的仇恨,曾经的旧友,到底应该如何?
  • 她的幸福生活

    她的幸福生活

    这是作者睡不着觉的时候的一个幻想,在幻想的生活里,她过的很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皇临九天

    仙皇临九天

    徒儿,渴吗?要不要为师给你沏壶茶?徒儿,累吗?要不要为师给你捏捏肩?徒儿,这次门派比试,打不过没关系,师父们早就给你准备好了法宝。咋们拿法宝堆死他们。徒儿,这次门派大比就算最后打不过也没关系。反正师父们已经给你内定第一名了。韩非躺在躺椅上,闭着眼睛,晒着太阳。而四周站着四个老头子师父,一脸的无奈。谁特么说天才好教了?摊上这么个天才徒弟,简直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 只做你最亮的那颗星辰

    只做你最亮的那颗星辰

    顾陌沫:"你太耀眼了,像太阳,而我只想做星辰中不起眼的一颗"。夏沐:"我不是太阳,我只是星辰中最亮的那颗星。只为守护你"
  • 血腥杀界

    血腥杀界

    杀界少年,偶获邪功吸血夺魂大法,从此逆天修炼,步步杀孽,与世为敌,最终踏入无上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