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900000008

第8章 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5)

姻缘,在正常的人类文明社会中,应该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男女结婚而形成的缘分。表面上看起来是让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相互配合着生育和生活、生产,甚至主要是为男女二人提供性生活的方便;但是实际上,婚姻是在限制着人们性生活的范围,因为只允许结了婚的两个人有性生活,不能与其他人发生关系了。这样,结婚以后性生活的目的不是满足人的本能需要,不是提供快乐,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没必要结婚,随意地过性生活更符合人的动物本能;之所以要通过结婚来限制性生活的范围,显然是要把“性生活—生育—抚养”搞成一个保障体系,即两个人生的孩子血缘关系清楚,责任权利明确,孩子得到正常的抚养,长大后为家庭家族传延香火,整个社会也就能够有序地新陈代谢了。结婚是一种仪式,一种社会行为,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本来,生儿育女有性生活就可以完成,不一定需要结婚的仪式,最初的人类社会就没有婚姻。但是没有结婚这样一个仪式,建立不起稳定的姻缘关系,儿女就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或者说儿女没有固定的确指的父亲。有的社会学家把结婚当成了抚养儿女的手段,认为结婚是为了在儿女出生以前为其先组织一个“抚养团体”,这个说法还没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因为最初的人类社会中虽然只知其母,母亲照样可以在男人们的帮助下抚养孩子,让孩子长大后再生育孩子;之所以要通过结婚的方式为孩子确定一个父亲,主要是因为家庭要传延,要传宗接代,而这些又是按男系来计算的,这就要求为每一个孩子确认一个父亲,更准确地说,是为每个男人确认一个继替者。为了让儿子们接自己的班,为自己传宗接代,自己才承担起了抚育他们的责任和义务。父亲与子女特别是儿子也就连在一起了。

母亲是容易确认的,结婚的仪式也给未来的母亲一层限制,她只能为一个男人生孩子了;一般情况下,她不敢公开承认和抚养婚姻之外所生的孩子,否则母子都要受歧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就开始限制婚外性生活,特别是限制女人的婚外性生活。我国古代伦理学家讲的贞节,其实就是为了保证一个女人至少在一个时期内只给一个男人(家庭)生孩子,让这个男人以丈夫的身份放心地当孩子的真正的父亲。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共同抚育,这就要求男女二人在生儿育女之后还要继续保持婚姻关系,不能达到了生儿育女的目的就散伙,因此就要讲究夫妻感情,直到没有了生儿育女的任务,没有了性生活,仍然有夫妻感情,并且把这种关系和感情称为一种特有的缘分,一种不可言喻、不可替代的情感。很多书上都提到宋代名士们有“惧内”之风,其实这是历代常见的现象,这是基于对女性的呵护、喜爱而产生的,是这种特有缘分的表达方式之一。还有,历代社会的主流声音都反对离婚,希望夫妻和睦、白头偕老,要保持这种缘分。可以说,一个家庭的建立始于结婚所形成的姻缘,一个家庭的解体则以老年夫妇一方去世,只剩下一个残缺的“空巢”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还可以勉强维持一个家庭,但已经不完整了,已经没有了姻缘这种特有的缘分了。

血缘,是通过生育而连接起来的缘分,并且通过一代代的“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直系、旁系交叉重叠的血缘关系,但我们通常讲家庭史涉及的主要是直系血缘关系,即两代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的一个根本的不同,在于血缘关系是先天的,不可更改的;姻缘关系是后天操作成的,可以改变。用司马光的话说,父子血缘关系是“天合”,夫妇姻缘关系是“义合”。血缘关系是最具非选择性特点的关系,一个人是谁的子女,对这个人来说是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了;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人的关系,他在这个家庭和家族中的位置,也都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再进一步来看,他在他出生的这个家庭的感情结构中的位置,也是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

我们说血缘关系有先天性、非选择性特点,只是从生物性方面来说的;从社会性方面来看,出于某种社会性需要可以改变和干扰这种自然形成的关系。改变,主要是在一个家庭中没有亲生儿子的时候,把另一家的儿子(通常是亲兄弟的儿子,详下篇)过继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子,把旁系血缘关系改变成直系血缘关系;有时候还可以选择亲姐妹或女儿的儿子,一般情况下不能选择毫无血缘关系之人。社会干扰血缘关系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对女儿的态度,本来女儿与儿子一样,与父母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应该同等对待;由于传宗接代、继立门户的社会性需要,往往只认定父子关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系血缘关系,家庭财产和家庭门户表现为父传子继,排除了与女性有关的母子关系、父女关系和母女关系,特别是在继承家产和门户的场合,实际上把女儿排斥在直系血缘关系之外了。二是嫡庶的差别,在一妻多妾家庭中,正妻生的儿子为嫡生子,地位高;妾婢生的儿子为庶生子,地位低。虽然在唐代以后的家产继承的场合已经不再严格区别嫡庶,在一些身份性继承的场合如家长和族长身份,恩荫继承官爵,则只能是嫡生子,庶生子无权参与。这种差别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父亲的关系,因为无论嫡庶都是同一个父亲的亲儿子,都是“直系”血缘关系,差别是由母亲的身份产生的,通常认定血缘关系不考虑母亲,只是在区分嫡庶的时候才从母亲的角度判别,实际上是把母亲地位的差别“遗传”给儿子们了,由对婢妾的社会性歧视而降低了她们的儿子的地位。除了这两个社会性的原因,还时常有父母对儿女们厚此薄彼的情况,也在干扰着既定的家庭感情结构,有时候这种干扰还可以彻底破坏这种感情结构,即常见的父子反目、兄弟争斗的情形。但干扰和破坏的只是彼此的感情,改变不了既定的血缘关系,即使父子兄弟关系僵得形同路人,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声明脱离父子关系,从生物性的角度看他们仍然是直系血缘关系。

附带说一下,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构成了家庭中感情结构的基础,古今都是这样,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细究起来,我们只能从社会性的角度去理解一些习惯和现象,对其中自然形成的一些特征,我们却很难真正理解,譬如为什么男女之间有异性吸引力、为什么两个人结婚后就会有特殊的亲密情感?为什么血缘关系能产生特殊的亲情?为什么两性关系与姻缘情感、与生儿育女连在了一起,而人们对这一系列行为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欲望?这些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有的甚至已经是“天人之际”的玄奥问题了。

2.理学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关系

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家长的权力和地位问题,是家长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宋代家庭关系的时代特点之一,是由于理学的影响,在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贞节观念各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观念。

从战国开始,随着个体小家庭的普遍建立,就形成了家长制。家庭作为最基本的人群、社会组织形式,同样需要有一个头目、主人。家长是家庭中的男性长辈,在三代家庭中,如果是包括兄弟子侄在内的有旁系血缘关系的家庭,通常以祖父为家长;如果只有父母子女直系血缘关系,即祖父母处于被子女赡养的地位,则以第二代(父亲)为家长。无论是祖父还是父亲当家长,都习惯称为父权家长制。父家长在家中处于至尊地位,“家无二主”如同天无二日一样,是家庭中的专制领导者。我们通常注意的主要是贵族官僚家庭中的父家长的权威,其实,普通的个体小家庭也是如此,比如灾荒年、家境破落的时候常有穷人家“典妻鬻子”的记录,卖主便是家长,典卖老婆孩子不典卖自己,用典卖老婆孩子的办法来保这个家庭,也包括保自己,显然也是父家长专制权威的一种体现。

在普通的个体小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必须听命于家长,都是家长的附属,也就是所谓的“家属”。《仪礼·丧服传》说父亲是家中的“至尊”,任何人都不能违抗,全面掌控着家庭的权力。首先是家中的经济权,而且被视为(甚至他自己也认为)是全体家属的供养者;作为家属,则要把自己的全部能力贡献出来,所有的收入都应当交给家长,不能有自己的财产。需要使用的时候先请示家长,得到允许后再使用。劳作(主要是农耕)在家长的率领下进行,收获物的分配和消费也由家长统一管理。其次,在比较讲究宗法秩序的先秦秦汉时期家长有主祭权,到宋代主要是上层大家族特别是东南地区的大家族,将主祭权作为家长的一种权威的象征,而且把家长和族长的身份融合在一起。名义上是祭祀祖先,实际作用是演示给活着的家属们看,是通过祭祀祖先对全体家属进行孝道教育。第三,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求家属们从行为到观念自觉地全方位地服从自己。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无违”,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抗,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意志,以家长的好恶为好恶,以家长的是非为是非,不能有个人的东西。按照儒家的要求,作为子女,对父家长要察颜观色,“色不忘于目,声不绝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善于揣摩家长的心事,不等家长开口就循着其意愿去做。至于家长讲出来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必须照办,即使错了,作为家属也不能抗辩,至多是用非常恭敬温和的语言与家长协商,家长接受固然好,不接受则要继续按家长的意图去做,丝毫不能打折扣。家长在世的时候有终身的权威,死后在一个时期内仍然是这个家庭的“精神家长”,孔子讲孝的一个标准,是父亲死后三年不改其安排的一切,而且“三年”的确切含义可能是“长期”的意思。这些固然有儒家学说过于规范化、理想化的成分,实际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一开始就不可能如此简单干脆,整齐划一,但这些说教毕竟代表着一种“主流声音”,不只是在先秦时期,直到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这样希望和要求的。而且如果作为家属子弟不服从家长,与家长的权威叫阵,家长有直接的惩治权,可以训斥、打骂甚至处死,相伴的还有宗族的干预和国法的制裁。

在魏晋隋唐时期,由于出现了很多宗主豪门大家庭,尽管实际生活中仍然是“三代五口”式的小家庭,但这些小家庭都依附在一个豪门大户之内,成了大户的“客”、“隐户”,家长的权力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豪门大户的户主是最高的家长,连小家庭的家长也是其“家属”,个体小家庭家长的权威减弱了,原来作为族长的权力这时候直接表现为大家庭家长的权力了。大家庭家长的权力范围很大,不仅有子孙及其妻子作为其家属,连奴婢之类也视为家属了;因为旁系血缘关系多了,有的已经相当疏远,所以有时候连本家族的穷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奴婢,有的奴婢尽管与这个大家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合并同类项”式地与那些有血缘关系的奴婢一同对待了。这个时期大家庭的家长对子弟家属的亲情、照料减少了,统治因素相对增加了。

从宋代开始,随着政治型的门阀士族家族制度转变为血缘型的家族制度,传统的家长制进一步礼制化、系统化了。理学家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张载从天地一源、万物一气说起,从“乾坤父母”入手,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归结出“事亲则事天”的结论。他在《正蒙·乾称》中说: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貌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是说从一个小家庭来看,父母是这家的儿女的父母,从整个社会(天下)来看,天地是全天下人的父母。家庭与天下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视为一回事,“事亲”也就是“事天”了。反之,不孝敬父母,就是对天的不恭敬了。所有的人都是天地所生,所有的人也就都应当如同亲兄弟,应当天下一家亲了。

二程兄弟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不仅是天理的具体化,而且是万物之性;这种万物之性不只是人才有,连豺狼鹰犬也有,人们奉行“五常”的方式在表现为对祖先的祭祀的同时,更表现为对父母在世时候的孝敬。但是,“大抵有人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这种自私的念头可能会妨碍对父母的孝敬,所以二程又主张克服人的自私心理,顺从天理,不能让“人欲肆而天理灭”。所谓“存天理,去人欲,”也有针对家庭关系的意思。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讲思辨的内容很多,却也是首先从“振纲纪”讲起,所谓“纲纪”就是三纲五常,认为这些都是“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否则就是违背天意。特别是家庭关系中的孝悌,“亲者,我之所自出;兄者,同出而先我。故事亲而孝,从兄而悌,乃爱之先见,而尤切人”,是完全应该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的时候,亲自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把人伦教育作为首要内容,“立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一再强调这是天理决定的人的本性。

尽管理学家们论证了孝悌亲情是天理,在实质性的内容上并没有多少创新,仍然是孔子早就规范了的伦理纲常。这不只是因为此时的主要使命是规范家族制度,也是因为家庭制度、家庭人际关系在孔子那个时候已经规范得相当细致,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没有必要改动了。至于给伦理纲常加上“天理”的解释,无非是为了增强人们落实伦理纲常时的自觉性。

同类推荐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就当代中国最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城市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高屋建瓴、独具匠心的谋略与筹划,尝试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热门推荐
  • 影帝今天想公开恋情了

    影帝今天想公开恋情了

    发誓要摆脱家里人宠爱自己闯进娱乐圈的她放弃了豪门大小姐成为了一穷二白的18线小明星不起眼的她在一次回家探亲的过程中得知自己的未婚夫居然是影帝韩熙晨!!!!
  • 仙剑裂天

    仙剑裂天

    他身怀异宝,却生性柔弱;他天赋秉异,却为情所困;他杂念重生,却踏途修真;情感究竟是羁绊,还是道法之源?她天真烂漫,道法精深;她名门之后,闭月羞花;她玉壶冰心,涅火重生;仇恨究竟是魔障,还是剑心初觉?问情几许,仙剑裂天。
  • 轮回时间

    轮回时间

    成长有哭有笑有朋友也要爱情一旦有些事或人阻止了就算拼尽性命也要将其挽回。楚森“若是真有地狱这个地方我也要将你寻回,三生石,彼岸花,三途河,我会用手中的剑将其斩碎因为这些东西不配出现在你眼前”
  • 小女子幸福秘籍:空手套郎

    小女子幸福秘籍:空手套郎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婚姻长久唯一的办法是将错就错。生活怎么过都是有缺憾的,生活幸福的唯一办法就是得过且过。
  • 双生启思录

    双生启思录

    (ps:本文的作者是个小学生党哈,第一次写小说有不足的地方也请多多指教)我所写的这本小说呢是两个闺蜜之间很治愈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青少年最喜爱的感恩故事

    本书精心编选了精彩的感恩故事,有对亲人的感恩,有对朋友的感恩,有对老师的感恩,也有对生活的感恩。一篇篇风格各异的美文,将带领青少年读者走进不同人的视野之中,通过阅读他们的记忆,分享他们的故事,了解“感恩”这一美德的深刻内涵,得到人生的启示。
  • 假如我会老无所依

    假如我会老无所依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清谁是你要的那杯茶,谁是你沧海桑田的家,而这一切在你遇到人生的坎时,便自见分晓。这是艾米首部描写80后男女情感深处微妙、敏感与脆弱的内心,讲述现代都市情感生活欲念与爱。笔触大胆而颠覆,故事离奇而真实。戳中80后婚姻的柔软身心,找到并召回自己的理想婚姻。
  • 始苦终情

    始苦终情

    苦城里有一个小乞丐,快要死了的时候,突然一阵幻想传入他的脑海里,"小乞丐,小乞丐,千万要坚持住啊"啊!乞丐突然起来,发现自己没有死,而脑海里的那个女人又是谁呢?他开始了寻找神秘女人的路!而这注定是个又悲剧又幸福的故事啊!
  • 双城博弈:职场情人

    双城博弈:职场情人

    穿灰色行政套装,用最先进的电子商务设备,漂淡淡的香水味,大多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身居管理层要职,是猎头公司热衷的逐鹿对象;挂着职业性的自信微笑,以“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流连于商务会所,穿梭于高级写字楼、星级宾馆,逗留于国际机场,飞行于城市上空。芳菲与蔚蓝两个年轻资浅的女孩,凭借各自的关系进入了一家久负盛名的五星级酒店。一个偶然的机会,芳菲发现蔚蓝竟是老板的情人,随之而来的滔天大浪,改变了两个女孩的命运,并最终使得芳菲远走澳洲。在国外混迹四年后,芳菲侥幸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开始了自己的澳洲职场生涯。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场又一场风波,两种文化的撞击下,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 女扮男装混校园:我是美男

    女扮男装混校园:我是美男

    (我,林墨,且看我女扮男装混校园)帅哥美女云集的樱兰学院,我是那里的校草部部长。校草名单如下:帅得人神共愤,日夜嗜睡,慵懒至极的睡神——萧叶。酷得冷若冰霜,嗜钱如命,人见人怕的小四眼——凤铭。痞得人贱无敌,没有最贱,只有更贱的卷毛——云逸风。羞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总是脸红的害羞男——庄锦。笨得无可救药,大大咧咧,性感感性的小澈子——蓝允澈。嫩得冷冷冰冰,爱理不理,就只理我的小屁孩——萧辰。Oh……mygod!!那么多的美男子,我那哗啦啦的鼻血啊~~喷得如火如荼~~来吧……来吧……我的美男们,你们逃不掉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