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的最后一课
六月的山村又是一番美景,处处山青树绿,草盛叶茂,水田里的稻苗青翠欲滴,满山的杜娟也艳丽无比。阵阵夏风吹来,山谷里凝固的碧玉顿时泛起了层层涟漪,由下而上层层叠叠,人在原野仿佛置身浩瀚无边的碧海般,美的感觉妙不可言。在淸新的空气里时不时弥漫着兰花馥郁的香气,扑鼻香气令人五脏六腑清新爽快,真如书中所言沁人心脾。山村之美今非昔比,那时的家乡就是三娃子心中的香格里里拉。
三娃子的学校在小山包上,正是领略这美景的致高点,学校前边的操场紧挨着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公路旁边是山谷,山谷中是层层的梯田。其中一条小小的溪洗沿着公路的旁边顺着梯田的走势向下流去,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岸边芦苇逆天而生,密密麻麻。
学校操场的对面就是一座高山,三娃子记得叫张大山,听高年级的孩子们讲胡老师曾带着他们去那里春游过,很刺激兴奋,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好看的。
有怪石啦险峰啦,高而陡的峭壁,奇怪的树木,各种各样花儿满山遍野,还有叫不出名的各种野生磨蘑菇,有的是剧毒就要人的命,有的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最让人向往的是里边能够看到野兔,野鸡,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野猪,说的人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幸福无比,听的人洗耳恭听丶激动不已丶垂涎三尺,巴不得现在就去。
特别是三娃子,听说之后,对神秘与神奇的张大山有着强烈的向往。自己一个人当然不敢去啦,和小朋友们一块去吧,大家说里边危险,都是小孩子不安全。叫大人陪吧,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大人都为了生计忙着养家,哪来的闲功夫。所有的可能都不可能了,三娃子曾失望好长时间,独自坐在操场上对那青青高山发呆。
终于有一天,三娃子鼓足勇气,冒着被批斗的风险问胡老师,是否可以带他们也去张大山游玩,幸运的是三娃子不但没挨批斗,反而得到老师的同意,只不过现在不行,一年级的孩子太小,到二年级差不多了,就可以带他们去了。
既便现在不能去三娃子也不再失望,因为到秋季就可以实现了这一梦想了,况且时间过的飞快,一眨眼的功夫就会到的,三娃子每天都兴奋不已的期盼着。
直到有一天,这个梦想受到了打击。
有一天因天气太热的緣故,课间操没有上,同学们在校园里活动。三娃子正想去找二蛋,告诉他小六子将要退学的事,突然听见几个女生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有点神神秘秘的。
三娃子有意识的靠近一点,才听见一位女生说到:"下一年胡老师就回白雀镇教书啦,"
"不会吧,你怎么知道的呀"其中一个女生问道。
"我们一个村子,我家和他家没多远,我娘和胡老师的媳妇经常在一起,有什么事会互相通告的。"
说话的女生是韩永凤,三娃子看清了她,确实不错,胡老师和她一个村子,叫沙湾村,看来不会错。
三娃子也听父亲说过,胡老师的老家在白雀镇里,他就属知识青年,后来响应城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教的号召,来到咱山村,扎下根,结了婚生了几个女儿,但是村里无知的山民却还时常欺负他们家,欺负实诚的胡老师一家。他们家也早有回老家的打算。
三娃子赶紧走上前一步问到:"韩永凤,是你妈亲自告诉你的吗?"
"是的!他的闺女也給我说了,她们暑假将搬回老家,"韩永凤补充道。
三娃子很失落,觉得很遗憾,一个原因就是胡老师很好,大家舍不得;另一方面去张大山游玩的奢望可能就泡汤了,换成別的老师未必要去,一切都是不确定。
然而最让三娃子难过的是胡老师的离去。后来回到家里,从父亲那儿也得证实,三娃子彻底的相信了,
很多的同学都知道了,那一段时间,胡老师的办公桌子上时不时多了的红艳的映山红,飘香四溢的栀子花,兰花.幼小的孩子都知道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珍惜和爱戴。
三娃子和四伢子专门从狮子岭险峻的山头上摘下了飘香的兰花,因为无人能到那儿,所以花儿得以盛开和完好,花儿长得也最好,香度最浓烈,那个好地方是四伢子的三佬告诉他的。
小心翼翼将摘来的兰草花放在盛了水的塑料瓶里,是让花儿能够多活几天,然后偷偷放在胡老师的办公桌前。
三娃子和四伢子坐在位上无比的欣喜,无比的快乐。虽然胡老师不知道,但同学们还是知道的,做了那样一件事仿佛就是小英雄,在同学们的世界里是很了不起的。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胡老师的爱,大家对胡老师更加的尊重了。这一点胡老师也深深的感觉到了,但他一直未正式告诉我们他要离去。
但这一天还是如期而至,学期的最后一天来到了。
天气还是一个劲儿的闷热,没有一丝丝的风,三间土坯房教室闷热无比,孩子们都是满脸汗水,时不时用纸和书当作小扇子,获得点点丝丝的凉快,上午紧张的两场考试反倒感觉不到热,下午却越来越感觉到有点窒息。
当所有人在等待先前预料的结果出现时,那现场气氛很沉闷,大家都用怯生生的眼神向前边时不时的扫视,但又不希望那一时刻到来。纠结与忐忑,失望与希望,留恋与遗憾并存在所有人儿心头,
沉闷的气氛随着一声呼喊声打破了。
"爸,我收好了东西,先放您这儿"
在三娃子那个时代,爸爸,不是随便叫的,除非有一个吃"皇粮"的父亲,才可以叫,否则叫人笑话,叫爸爸也是一种不成文的"特权",在三娃子的记忆中,本村子也就善富二佬家的孩子才叫他爸爸,其它的只管父亲叫"大"。
那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扎着马尾辫子,她是胡老师的大女儿,也在本学校上学。
"好的,一会儿,我找你"胡老师温和的说着。女孩走进教室,将学习的书本放在教室前面的办公桌上,大大方方的轻轻离去。下面的孩子们都静静地用双眼默默地看着。
终于胡老师将手头的活忙完了,然后站在讲台前,淸了清嗓子,
"好!同学们,注意啦,调整坐姿,向前边看。"胡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朝下面看看,满脸的慈祥。
胡老师的话未完,三娃子和同学们都齐刷刷的坐直了,小手都背到后面了,个个神气十足,像是等待检阅的小斗士,尽满脸的汗水流淌。
也就是这个时候同学们才可以正面看胡老师,
还是那一套干净的中山装,头发略略卷曲,刚好盖住一半的额头,只留下剩下的一道皱纹还未盖住,白而胖的脸,略有点倦怠,胡须己有多日未打理显得修长而凌乱,
但是不管怎样,孩子们总是感觉胡老师是最慈祥的。
"同学们,我在下学期将要去白雀镇教书啦,今天就离开咱们大山学校啦,你们很懂事,我也有点舍不得大家呀。"孩子们看见胡老师有点激动,语气也变慢了。
"你们当中好多同学,年龄不大但很懂事,我办公桌上经常有你们送的花,这一段时间我也很感动哇,"胡老师一边说一边走下讲台,
"离开你们我也是迫不得已,好多的原因你们都不懂。希望大家以后多好好学习,改变自己,不能在山旮旯里待一辈子也呀"胡老师说着说着有点儿哽咽啦。
三娃子觉得胡老师不仅同情山里娃子的命运,也是感慨自己的人生,
一个个将要辍学的孩子或许将继续祖祖辈辈的生活,那将是艰辛与苦痛的生活,人格和尊严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时常经受生活中的煎熬磨难,人活着快乐少于痛苦。
三娃子似乎也多少明白啦老师的意思,离开贫穷的山村,寻找理想的生活,
"同学们呀,我非常痛惜你们有些同学不能再上学啦,多学知识多长见识呀,但也不要太悲伤,三十六行行出状元,"
"不管咋样,不能够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再不幸运,都要慢慢的挺过来。好啦,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再见面吧。今天就这样啦,收拾书本回家吧,假期从今天开了,哦,别忘了,今年秋季开学时间还是九月一号哟!"胡老师赶紧又补充说。
同学们纷纷收拾书本装进包里准备回家啦,
有几位女生背着书包围着胡老师,有的帮装书,有的帮整理杂物给老师送别呢,还有几位在那哭鼻子呢。
三娃子和四伢子、小六子眼疾手快,也快速上前,要帮老师背书袋,那是一蛇皮袋的书本,三个人帮助老师背到公路,虽然累但心里踏实,不能在离别前帮老师做什么仁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些小事是没问题的。
接着一辆马车过来了,带走了书,带走了胡老师和他的女儿,依依惜别,直到马蹄声消失,直到胡老师的身影消失在公路的尽头,三娃子他们才离去。
带着沉重与失落的分离的情绪,三娃子似乎长大了许多,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了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