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有坚定的信念,有清楚的奋斗目标,即使失败也不轻言放弃。他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追求,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惜任何代价。
富人懂得:没有什么事的成功来得容易,也不是努力就能够确保拥有什么,只是这是唯一可能的选择,也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李安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华人导演之一,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迄今已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奖,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李安的电影生涯起伏发展,小时候成绩不好,两次都没考上大学,上了大专后先学影剧,后学话剧。
由于对电影的热爱,报考了纽约大学,1984年以《分界线》作为毕业作品从纽约大学毕业。该片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
因为获得了这个肯定,他放弃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留在了竞争更为激烈的美国。机会没有那么容易垂青于他,接下来的六年里面,他没拍出一部电影,仅靠着妻子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甚至当了“家庭妇男”。
在这段艰难的时期,没有放弃对电影的追求,并且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l992年,他执导了第一部作品——《推手》。这部影片在台湾省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
《推手》的成功使得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
1993年《喜宴》赢得了一致好评,并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
之后,李安一直努力在他的导演生涯中寻求突破。
2000年,《卧虎藏龙》为他摘得奥斯卡金像奖。
2006年,凭借《断背山》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人都懂,穷人依然愿意将自己置身安宁的环境中。
面对成功的机会,他们不愿付出,舍不得付出。穷人的悲剧在于看不到结果时就放弃。李安如果当年选择放弃,现在的他可能只是一个大导演身边的助理或者更逊一点的角色,永远没有机会。更没有机会让奥斯卡的光环在自己身上闪耀。相信世界上没有不通过煎熬、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困难。
艰辛的故事太多了,也许曾经动容过,甚至咬牙爬行过……
可是当还惦记它只是个故事的时候,于是麻木!
那故事还在不停轮回,直到某一天来到自己面前,似曾相识,却忘记了当初纯真的誓言!
现实比想象要残忍的多,不成功便成仁。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生活,要有自己的目标。不去改变,永远就是穷人。如果自己能够创造条件奋斗,去克服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富人。
以下是给穷人的建议:迎着困难微笑面对。当你陷入困境时,沉沦只会使你更没有机会。
像富人一样敢于迎接挑战,敢于冒险,然后,你才能够成为一个富人。
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不是金钱,而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人都有过人之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困难给予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在逆境中我们用尽全力发挥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度过困难。
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多想想成功后的情景,这样才能在困难降临时拥有更多的毅力去克服。要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和生机,才能把每一次磨难当成人生转变的机会。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穷人,不能因为别人的放弃就让自己的意志一直松懈。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别人得不到的辉煌。
命运不值得你低头
穷人失败后选择放弃,还没有被困难打败,先被自己打败。
富人失败后选择站起来,在战胜困难之前,先战胜自己,结果也战胜了困难。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好多的时候我们不是不能够做到,而是我们不愿意去做,或者说半途而废,轻易放弃。
许多困难,不是不能克服,而是不能克服,向困难低头。一旦放弃了,就再也没有战胜困难的机会了。不少人放弃后还会寻找各种理由,最终使放弃变得冠冕堂皇。
富人能够在困境中站起,摆脱受挫情绪的束缚,不是因为腰包里的钱多,是因为他们大脑里的精神财富多。最重要的就是绝不认输,顽强向上的意志力。富人总在不断地尝试新的生存环境,在新的环境中跌倒,爬起。他们相信只有在新的环境里,面临新的挑战,才会有新的想法、才会知道时代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富人也摔跟头,但摔过跟斗以后就清醒了,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摔这个跟头,是什么东西把自己绊倒了。他们把痛苦留在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爬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还人生一个微笑,继续前行。路在脚下,更在心中。
富人面对无奈的局面时也会有暂时的退缩和等待,但并不放弃。他们只是在等待中去寻找新的契机,积累再度崛起的经验。适当的时候他们还会站出来。他们永远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沉默之后需要超越什么。
靠着顽强的意志,富人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战胜困难。
李嘉诚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绝不过分乐观;光景不好时,也不过度悲观。”
为什么他无论成败都泰然自若?因为他了解不管身处何种处境,面临的真正的敌人都是自己,需要战胜的都是自己。
光景不好时,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在困境中树立信心,自信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找寻新的契机,勇敢前行。
而光景好时,需要战胜自己的自满情绪,要看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提高隐患意识,要预先找出持续发展的掣肘因素,在已有的平台上超越自己。
致富的秘诀在于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不断地战胜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强大
持久的自信,坚强的意志来源于不断地战胜自己。一个人常常被困难打倒,败在自己懒惰、懦弱、妥协下,他就很难感受到战胜自己的快乐。
土光敏夫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初中时参加学校的一百公里徒步训练。异常艰苦,两腿走得酸麻了,脚上也起了泡,训练中几次想放弃、想躺下,但是,母亲的声音始终回荡在他的耳边:“躺下去你是懦夫!”
他打起精神坚持了下来,咬紧牙关一路前行,同时还不断地鼓励大家、搀扶弱者,甚至背着伤病员前进,最终到达了终点。
后来,他担任了日本经团联会长,人称“财界总理”。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得益于初中时坚持不懈的启示:“在成长中,你战胜自己一次,就更强大一次。”
每一次战胜自己,都会激发设定更高目标去超越的动力。每一次对于更高目标的完成,会增加我们的自信心,对我们能力充分肯定,给予我们困境中坚信自己、战胜自己的信心。
这是个良性循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刺激着我们不断前行,将事业做大。如果总是打败自己,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面临困境时总是想起上次的失败,给自己一个消极的信息,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我无法做到,那么无疑会一次次地品尝失败的苦果。
放弃就是打败自己的开端,锲而不舍是战胜自己的秘诀。
著名企业家宗庆后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难困苦。正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与金石可镂的意志,使他在艰难中一次次地战胜自己,铸就了独特的成功之路。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实现了许多企业家的梦想,牢牢坐上中国饮料之王的宝座。
2003年,娃哈哈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4家跨国公司的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
宗庆后的前半生经历了各种磨难。童年时饥寒交迫,他的祖父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父亲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所以在解放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家中兄妹5人,只靠母亲当小学教师的工资度日。
1962年,读完初中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宗庆后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主动辍学,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上山下乡”。
十多年中,宗庆后在舟山农场过着艰苦的生活,他每日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艰苦的劳动与枯燥的生活没能磨灭他向上的意志。
这段时间,他把读书当成了唯一的精神慰藉。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进入一家校办厂做推销员。
这10年里,他辗转几家校办企业,郁郁不得志。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将他压垮,仍未放弃追求崇高与卓越。
直到1987年,宗庆后的才华与能力得到了认可,杭州市教育局一位领导把别人经营不下去的校办企业经销部承包给宗庆后。他的人生终于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被任命为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时,他手下仅有两名退休女教师。
这一年,42岁的宗庆后开始了创业之路,靠给小学送棒冰、写字本,开始了一分一厘的资本积累。身为经销部经理的宗庆后像个工作狂,风里雨里,烈日下骑着三轮车到学校送货,一箱棒冰,仅赢利一元。1988年10月,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炮打响,销遍中国。“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让人们至今不忘。宗庆后大获成功。
宗庆后不是资本家的血统,白手起家,靠坚持不懈的奋斗,不断地战胜自己,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他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为社会创造了上千个就业机会。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极小的差别,这极小的差别导致了极大的差距。极小的差别就是面对自我挑战时的心态,这极大的差别就是成功与失败。
这极小的差别导致了二八定律的出现。
20%的人不断战胜自己,成就卓越,拥有80%的财富;而80%的人在与自我的对抗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而甘于平庸,只拥有20%的财富。那么请问,你是愿意挤入这20%的行列,还是愿意加入这80%的庞大队伍呢?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困难都源自心中。当明白所有的困难和障碍是自己制造,才会真正地去克服它、战胜它。
那么,又是如何才能走出被自己打败的泥潭,战胜自己呢?
遭遇挫折时不要找借口,要深刻反思,多从自身找原因。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唯一不需依靠别人就能独自控制的因素,但是,这又往往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
困境中保持乐观,乐观的心态是自信的反映。
换个角度看,每件事中发现其积极的一面,从而给予自己不断向前、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动力。
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夯实地基,才能建起坚不可摧的摩天大楼,而每一块砖瓦的堆砌都是战胜自己的实例。
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地提高目标的难度,并不断地克服它。
请大家记住,不断地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因为贫穷不敢冒险,不敢投资,投资怕赔本。穷人赢得起,输不起。就不自觉地固守贫穷,又不甘心就这样贫穷下去,认为贫穷是自己一切苦难的源泉。
子女抱怨没有有钱的父母。因为父母贫穷,自己上学坐不上体面的轿车,穿不上名牌服装,不能买自己想要的电脑、手机,不能请朋友们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找不到好工作……
因为父母穷,好像自己走到哪里都抬不起头,甚至感觉别人在嘲笑自己……更有人把贫穷看成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于是有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做妻子的常常抱怨为什么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自己不能穿高贵的衣服、戴高贵的饰物?为什么自己不能住高档别墅?为什么自己不能坐高档轿车?婚姻为什么缺乏幸福和乐趣?夫妻之间为什么总是争吵?……这一切都因为自己没有找到一个有钱的丈夫。
还有人抱怨家庭中没有有钱的亲戚帮助自己……亲顾亲顾,而自己却无亲而顾,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不少人抱怨自己的贫穷,怪自己没钱:“如果我现在有钱,就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了!”“这个项目真好,可惜我没钱做。”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这样为自己找借口,抱怨命运的不公,认为贫穷是导致自己苦难的源泉。这是人们的通病。他们并没有真正想过,他们之所以穷,实际穷在思维上。思维的贫穷导致行动落后,行动落后导致生活贫穷。
那些起步于贫穷的富人,他们把贫穷看成幸福的沃土,他们感谢自己贫穷的经历。
因为贫穷,使得他们不得不进取,使得他们获得了致富的强烈愿望。正是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致富的本领,并因此获得致富的本领。
因为贫穷,又因为致富的愿望强烈,不得不冒险,因冒险而成功。富人把贫穷看成是自己获得幸福的沃土。
富人并非一开始就富有,就算是富家子弟,祖上也大部分都是穷人,即使是出身富贵的人,祖上也不会世世富贵。历史上或者现实中,穷人变成富人的人比比皆是。富人不相信命运,富人把贫穷当做了幸福的沃土,将贫穷当成了自己奋斗的原动力。
据统计,美国每个年度的新公司中,有10%为25岁以下的青年或失业者所办,很多都是老板一人打点,他们靠一个创意或看准的一个机会大胆投资。
想要致富就要先停止抱怨,改变把贫穷当成自己苦难源泉的思维方式,正视贫穷,把贫穷当成激励自己进取的动力,当成幸福的沃土,不断获取摆脱贫穷、不断致富的欲望动力,不断丰富致富的智慧,提升致富的能力。
只有跳出把贫穷当做苦难的窠臼的思想才能跳出贫穷的漩涡,才能踏上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