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51200000016

第16章 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奠基(2)

(三)研究生院的兴起直到1800年前后,美国学院几乎完全是本科机构。

有少许学士不时留下来,生活在校园中,被称为“常驻毕业生”。硕士学位无须经过什么特殊的高深学习,只要取得学士学位的人继续交纳三年学费即可获得。南北战争前,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西西比大学都曾尝试过研究生教育计划,但均未能实现。南北战争后,研究生教育逐渐开展起来。耶鲁自1861年授予了美国第一批哲学博士学位后,又于1872年创办了研究生院。1872年,哈佛也成立了文科和科学研究生院,并于次年开始授予博士学位。然而,直到1876年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开办前,美国研究生教育一直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小、人数少、水平低,发展缓慢。教育史学者将原因归于当时的美国尚不具备超出学院年限之上的高深学习的条件。

1876年,在美国独立一百周年之际,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正式开学,曾在柏林大学学习的吉尔曼校长宣布研究生教育和高一级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新大学以科学研究和创造性的学术成就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特征。在早期53名教学人员中,绝大多数有过留德的经历,13人获得过德国博士学位。为了刺激教授们的进取心,霍布金斯招收了最优秀的学生。从创建到19世纪80年代末,霍布金斯大学培养的博士总数超过了哈佛和耶鲁两校之和。约翰·霍布金斯的名字逐渐有了一种享誉世界的意义,它象征着美国高深的学术和教学的发展,因而被人们誉为“设在美国的柏林大学”。

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是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它代表了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向高深的学术进军的趋向,史家称之为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其影响十分深远。

在霍布金斯大学的刺激和鼓励下,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这类老的文理学院,开始转变成为真正的大学,以霍布金斯大学为榜样的新大学纷纷成立。到10世纪末,大多数美国主要大学都在本科之上设立了研究生院。

(四)莫雷尔法案和赠地学院的发展1850年,布朗大学校长韦兰曾说:美国有120所学院、47所法学院、42所神学院,却无一所培养农学家、制造商及机械工或商人的学院。即使到了1862年,美国专供功利学科研究的“高级”学校也只有6所。

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一方面朝着高深的学术方向发展,一方面朝着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迈进,最终两者殊途而同归,奠定了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石。

莫雷尔(Justin Mort.11)是来自佛蒙特州的国会众议员,他于1859年提出赠地学院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根据各州国会议员的人数,每人拨给2万英亩土地,由州设置传授工农业科目的学院,然而由于南部各州的反对,该提案被布坎南总统否决。1861年,随着南方退出联邦,莫雷尔旧案重提,并将每人2万英亩增到3万英亩。

1862年7月2日,林肯总统正式批准莫雷尔法案。

莫雷尔法案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整个19世纪所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法案通过后,赠地学院迅速发展,形成“土地赠予运动”。由于各州情况不同,设校方式各异。其中有28个州单独设置了农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密歇根、马里兰等州则把土地拨给原已设置的农业学校;伊利诺斯州则成立了工业大学,不久改为州立大学;另有15个州是在州立大学内添设农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领取补助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农业学府,马萨诸塞州于1865年将部分拨地补助一所私立学院,后来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马省理工学院。

赠地学院培养工农业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课程包括农业、工艺、军训等,也包括古典学科,但古典学科已失去昔日的支配地位,实用学科受到推崇,钻研理论而鄙视生产的大学传统被改变,妇女也获得了入学的权利。1890年,联邦政府通过第二个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各学院1.5000元,以后逐年增加1000元,直到每年补助25000元为止。当时南方的黑人仍备受歧视,新法案规定南部17州须革除歧视黑人的积习,否则要另为黑人设置水平相同的农工学院,不然联邦将停止资助。

农工学院是美国人的独创,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精神。农工学院通过培养大批实用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为美国工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美国高等学校与教学和科研并列的重要职能。1955年,美国已有赠地学院69所,招收了20%的美国大学生,授予39.9%的博士学位。赠地学院已不仅仅着重农、工等科,而是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在美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教育史家卡布来(E.P.Cubberley)说:“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多种补助中,似乎没有别的补助像拨地兴建农工学院,和以后拨款举办这类教育,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了。”

三、对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评价南北战争之后短短的35年中,美国高等教育一方面大举向德国学习,朝着发展学术的方向前进,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国情,朝着为工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方向前进,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美国学者鲁迪(S.willis Rudy)说:“在这些年中,新世界土壤的土生的力量与来自西欧的影响相结合,产生了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它包括许多源于英国学院和德国大学的要素,经融合和改造,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1850年美国有116所学院,1860年有182所,而1900年已超过400所。一般人口1850~1900年从约2400万上升到’7500万,而同时的学院入学人数增长了20倍,从11900升至238000人。高等教育的这种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当时欧洲及世界各国所望尘莫及的。

南北战争前,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尚无一席之地,甚至常常被欧洲人嘲笑为只抵得上欧洲的古典中学水平。然而到20世纪初时,美国高等教育已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获得美国人民的极大欢迎,他们为此感到莫大的自豪和满意。正如鲁迪所说:“它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训练,实现了工业化时代所要求的较早专门化;通过提供高级技术和科学教育,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效率;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与1865年的情况相比,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不仅国内,国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赞扬也越来越多。法国院士穆瓦桑(Hen Missan)到美国旅行后,于1897年在法国科学院发表演说,建议法国以美国大的学习中心,以芝加哥大学为榜样。他对美国成功地将智力文化和爱国精神融为一体表示了最大的尊敬,并期盼同样的发展会使法国高等教育获得新生。法国著名学者孔派雷(abrel COmpayre)1893年曾访问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对美国的成就给予了几乎狂热的赞扬。他说:法国欲求新生,必须远涉重洋取法美国大学。美国充满生命力、能量、慷慨、创新和进步,有一个处于不断变革中的大学制度。许多年后,巴黎大学教授、生物学家科勒里(Matrice Caullery)作为交换教授在哈佛大学工作一年。他在1922年出版的《美国大学和科学生活》一书中,对美国大学赞不绝口,对美国大学广泛的领域和课程表示了由衷的高兴之情,称它代表了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教育理想,这种理想是法国革命梦寐以求而未能实现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世界被重新改造,但法国高等教育机构仍是“贫乏的和旧式的”,是路易一菲力普时代的模式。在美国,民间自由的积极性和地方自治创造了学术奇迹,但法国大学仍是紧紧地从属于****的中央权力,并遭其束缚。德国学者也对美国大学给予了称颂。1896年,齐默尔曼(Atharmsius Zilximermann)在弗赖堡出版一本有关美国大学生活的著作,认为没有任何地方比美国更重视高等教育了。富人和穷人都有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905年,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HLNo Mtmslebelx)在一本写给德国公众的书中宣称:民众的积极性和“不同机构之间的自由竞争,保证了美国大学不停的进步”。1909年,布雷斯劳大学派往哈佛大学的交换教授库埃内曼(nlgcn Kucl-lncmann)说:“美国大学着眼于培养新型的受过科学训练的人,以适应美国生活中各种新的需求。”英国人也开始对美国高等教育另眼相看。史学家弗里曼(E.A.Freenlan)19世纪80年代初曾访问美国,发现由于存在太多小型的和平凡的学校,造成了一种朝着某种智力平庸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美国在各个知识的分支部门都有引以自豪的具有健全知识的人”。英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史学家布赖斯(Jamcs Bryce)曾较深入地探究了大学在美国生活中的意义。他发现,这些机构在抵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美国人将二战以来的数十年看作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美国高等教育已名列世界前茅。然而,回顾历史,不应忘记的是:今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南北战争到本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奠基之功。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作者作为美国历史上尤为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书中精选了杰克·伦敦颇具代表性的12篇短篇小说,包括《热爱生命》《巴塔德》《为赶路的人干杯》《北方的奥德赛》《老人的联盟》等。杰克·伦敦的文笔简练利落,情节描绘生动,他的作品往往常将主人公置于严酷的生存环境之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表现出人与自然残酷的生存斗争,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核心观点通常是赞美勇敢、坚毅和爱等高贵品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他自己的真实经历,结合丰富的笔触,给读者创造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盛宴。
  • 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可以使适当的用户、在适当的时间、以最小的费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作用,因而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致使许多人纷纷涌入。其中不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想在物流这块蕴藏无限诱惑力的巨大蛋糕上寻找商机,切下属于自己的、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一块来,可等他们真正进入到物流领域以后,才发现物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 学生青春期理想信念的教育艺术(下)

    学生青春期理想信念的教育艺术(下)

    我们根据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发展规律,特别编辑了《学生青春期教育与培养艺术》,主要包括性知识教育、性心理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摆脱青春期烦恼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正确处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坚强意志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知识性和指导性,能够全面指导广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 充实青少年的童话寓言传说故事

    充实青少年的童话寓言传说故事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热门推荐
  • 美女总裁的超级混混

    美女总裁的超级混混

    曾经他是插班生,废柴被他人轻视看不起…如今他重头来过,都市争霸,谁与争锋,美女如云,万花丛中一点绿总裁艳丽多情,空姐风流娇俏女神冷若冰霜萝莉天真活泼,妹妹娇小玲珑校花柔情似水且看他完美逆袭欢迎加入龍之梦娱乐群:438051982
  • 花千骨之带忆重生

    花千骨之带忆重生

    不过……我们俩做个交易怎么样,你带我走,我就真的不做妖神了,只陪着你,只为你。你既能解救苍生,又能赎罪,只是小小的代价何乐而不为,长留尊上不是喜欢为了天下牺牲的么?”好,我带你走…………
  • 快穿之系统香飘飘

    快穿之系统香飘飘

    未来世界,李白作为一名顶尖计算机科学家,在第三万九千次相亲失败后,她去了星际旅游,本是去放松心情,却被莫名其妙的系统绑定!开始了几百近千世的反派生涯,每一世都在狂奔作死的大道上,落得个悲惨收场。终于凭着看家本事儿和不屈不饶的血性,黑了系统!她决定复仇、虐渣、谈恋爱、改变命运!然而,嘎嘎,千帆过尽,嘎嘎,系统君有点香飘飘!
  • 倾颜天下世无双

    倾颜天下世无双

    他,一代神王,下届历练,投胎为凡人,体验人情世事。却不知遇上了她,从此死心塌地。她,魔界之主,贪玩下界,一不小心跳入轮回之道,男伴女装来人间游玩,化身为白萧公子,流连于花从间。却碰见了他,从此无法自拔。本以为是真爱,当得知对方身份,神魔本敌对,执意在一起,触犯天条地戒。不得不分开。她执意寻他,却又为了他,付出生命。神魔之恋,倾世之颜,终会如何抉择?
  • 我带出来的都是时代巨星

    我带出来的都是时代巨星

    莫璃是圈里公认了的颜控女流氓,但她一直觉得自己洁、身、自、好!“姐姐,你不要我么?”“……我怕是要不起。”“你怕什么?”“我……”等等,能先别动手动脚的么!主要走故事流?(可能)谨慎站cp,大概会两三天一更,轻松写文,愉快看文=3=
  • 花千骨之恋恨情缘

    花千骨之恋恨情缘

    忘川河下,三生石旁,奈何桥边,孟婆熬汤,苦若黄连,喝了那杯忘情水,忘去多少痴情仇怨,被迫吃了那颗绝情丹,忘去多少痴情痛苦,原来她是神界二公主,未来神界的继承人,一次意外,重返长留,似曾相识,他们又会发生什么事??、、、
  • 慕长生

    慕长生

    天之外,众灵争渡,谁晓诸天仙凡隔,难慕长生天地存。
  • 奥特之阿斯特拉传奇

    奥特之阿斯特拉传奇

    一觉醒来,张恺发现自己穿越到奥特曼的世界,还变成了奥特战士,穿越就穿越吧,为什么不是穿越成赛罗,或者迪迦,实在不行新生代奥特曼也行,为什么是存在感很低的阿斯特拉奥特曼,好吧,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自己居然被压在废墟中,那边那个一身黑色,戴着面具的黄毛是谁啊?我去,马格马星人和双胞胎怪兽?!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着急的!!!
  • 魔与魔

    魔与魔

    天魔总是喜欢游历人间,阅览大千世界。机缘巧合之下,替身为柳家千金,豪门间的争斗,魔界的内战,猎魔人乘虚而入,魔族将何去何从。不要着急,前面是基本铺垫,基本无言情。人的心魔远比真实的魔更可怕,大千世界里,人害人早就不新鲜了,都说人心隔肚皮,再熟悉再信任,你也没办法完全读懂他的心,人性真正的一面永远只是留给自己的,真正的狐狸总会带着一张人脸,真正的猛兽从来不会伪装,就像一些地痞,他们的坏是展露在外面的,内心深处确是知性的人,因为某种原因误入歧途,他们敢去劫财收保护费,这份勇气值得人去学习,但这种行为却不值得提倡。表面上看着善良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害人的心。总而言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那些暗恋的日子

    那些暗恋的日子

    她喜欢他一年半,可是他确喜欢的是别的女孩,她知道他很多小习惯,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她会爱上他,而且初三最后一期,她和他成为了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