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66300000004

第4章 杆棒与朴刀杆棒(2)

高宗建炎元年,始颁密院“教阅格法”,专习制御铁骑,摧锋破敌之艺。习全副执带出入、短椿神臂弓、长柄膊刀、马射穿甲、施用棍棒;并每年比拟春秋教阅法,别立新格行下。

一日短椿神臂弓给箭十只,射亲去垛一百二十步。长柄膊刀谓长一丈二尺以上,用毡皮裹为头者,余教阅振华军称膊刀准此,引斗五十次,不令刀头低坠至地。并每营拣选二十人,阅习放炮打者,长柄膊刀手本色相斗,并短椿神臂弓手、长柄膊刀手施用棍棒,各击虚三十次。

这仿佛当今演练和检阅还用三八式步枪和手榴弹似的。外行看着很热闹,实际上没什么战斗力。

3.《水浒传》中的杆棒

《水浒传》前七十一回可说是“朴刀杆棒”(后面详述这个词语)故事的集大成,因此杆棒是书中人物打斗时最常用的兵器之一。第三回写鲁达与史进看打虎将李忠在渭州卖艺,“中间里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杆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宋代对于兵器管制很严,打把式卖艺的,也不敢轻用刀剑,以致街头卖艺、擂台比武,一般以徒手为多,即使使用武器,也多是木制的棍棒之类。

这在史书上也有反映。靖康年间,金人兵临汴京城下,钦宗皇帝任用妄人郭京组织“神兵”,郭京在汴京招募市井混混游民。“有薄坚者能用杆棒在街市作场,京取以为教头。京城居人,不论贵贱老幼,无不喜跃皆以天降神人佑助灭寇。惟有识者哂之,为之寒心。”“作场”指卖艺。薄坚卖艺用的也是杆棒。《水浒传》中林冲在小旋风柴进府上与洪教头比武也用的是杆棒。王进在史家庄教授武艺,师徒二人比武也用杆棒,在教授时虽说是十八般武艺,但还是以使棒为基础的,所以史进平时才用棒演练。

《水浒传》中善于使杆棒的是三位平民出身的英雄。这就是武松、石秀、燕青。虽然书中介绍卢俊义时,也说他是“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但在实战的时候,他往往是把杆棒与朴刀头配合在一起,成为用来打斗和作战的朴刀,而非单纯用杆棒。

最能体现武松神勇的是景阳冈打虎,武松喝了景阳冈的十八碗美酒,“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梢棒”是杆棒的别称,“梢”本义为细棍,与“杆”的意义接近。在与虎交锋时,因为酒醉,用力过猛,“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才扔了杆棒,三拳两脚,打死猛虎。对于石秀,作者用!西江月赞颂他:

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拼命三郎石秀。

石秀武功和打斗风格也与武松相近。燕青实战中则是“背着强弩,插着利箭,手提着齐眉杆棒,专一护持中军”。他也是擅长徒手和杆棒。在与李逵搭救刘太公女儿,就用杆棒。

鲁智深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话大约就是“吃洒家三百禅杖”了,鲁智深的兵器是禅杖。其实他未出家时也用杆棒。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怕吃官司,匆匆逃亡“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这“齐眉短棒”就是杆棒,这在第四回做了交代。鲁达逃到雁门偶遇他搭救的金老儿,金老儿从鲁达手里“接了杆棒包裹,请到楼上坐定”。后来鲁达成为鲁智深后,杆棒也换了禅杖。实际上禅杖可以说是杆棒的变异。

《朴刀的故事》曾引元代水浒戏中的!争报恩三虎下山中的李千娇的唱词:

你道他是贼呵。(唱)他头顶上又不又不曾戴着红茜巾、白毡帽。他手里又不曾拿着粗檀棍、长朴刀,他身上又不穿着这香绵衲袄。杆棒与朴刀、红茜巾等成为盗贼的象征的意象。其实杆棒不像朴刀那样简单,主要是底层人物使用,杆棒比较复杂,连皇帝一级的人物都使过,然而杆棒常与朴刀联系起来是因为宋代产生一类文艺作品,这就是“朴刀杆棒”。

4.“说话”的分类

这里“说话”是指宋代通俗文艺演出方式,类似于今天的说书、评书、大鼓书等。上面说的“朴刀杆棒”不是指朴刀和杆棒两种兵器,而是指南宋以来说话的分类。

当代的评书、大鼓书等与宋代说话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北方流行的传统评书以武打的故事为主,传之于今日的大约二十九部。根据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包括:一,长枪袍带书:

《封神榜》《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传》、《薛家将》、《五代残唐杨家将》、《十粒金丹》、《精忠说岳》、《明英烈》、《明清演义》;二,短打公案书:《粉妆楼》、《大宋八义》、《宏碧缘》、《明清八义》、《永庆升平》、《三侠剑》、《包公案》、《海公案》、《彭公案》、《施公案》、《于公案》、《小五义》、《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三,神怪书:《济公传》、《西游记》、四狐鬼书:《聊斋》。我们生活在今世,觉得这种分类没有什么意义,最多也只是便于掌握评书书目而巳。宋代说话也有分类,并把这些类目记载下来,这给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信息。因为传世的有关宋代说话评介资料十分稀缺,这些分类及其名目提供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

北宋孟元老记录汴京繁盛的《东京梦华录》在“市瓦伎艺”条中记载瓦子里的说话科目,比较简略,仅提到五种,都是最常见的,即:

讲史、说三分、说诨话、小说、五代史。

没有提“朴刀杆棒”、“发迹变泰”等类,不等于北宋没有这类故事。“小说”一类涵盖面广,许多后世提到的分类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都可以包括其中。然而,关注到“朴刀杆棒”这一类内容的故事,并把它作为一类提出来是在南宋稳定下来之后,即12世纪中叶。

创作于13世纪初的《董解元西厢记》开篇就唱道:“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他?好弱高低且按捺。话儿不提朴刀杆棒,长枪大马。”13世纪初,在北方是金末;南方是南宋中叶。

此时通俗文艺作品巳经有了“朴刀故事”一类。“董西厢”一开篇就这样演唱,意在表明!西厢记是“银字儿”一类哀艳缠绵的爱情故事(当时分类为“烟粉”),与“朴刀杆棒”、“士马金鼓”类的武故事划清界限。宜于闺中人欣赏。

“朴刀杆棒”这一分类最早见于周应合的!都城纪胜。周是南宋中叶以后人士,都城纪胜记录了南宋初年至中叶杭州工商百业和服务业、娱乐业繁盛的状况。我们从“瓦舍众伎”的记载来看南宋初期,由于战乱,游民激增,影响到了通俗文艺作品。

一,由于江湖人多了,以通俗文艺为业者也多了;二,题材更丰富了,由于社会动乱制造着生死苦难、悲欢离合,“国家不幸诗人幸”,这些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因此!都城纪胜中“说话”分类细腻(如“说话有四家”之类)正反映了当时通俗文艺的繁盛与发展。

5.朴刀杆棒的涵义

历来通俗小说的研究者们没有把“朴刀杆棒”作为“说话”中的一类,给予充分的注意。胡士莹先生甚至把“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一律归人“银字儿”之中,认为它们所表现的也是“哀艳动人”的故事。我们仅从字面上看“朴刀杆棒”的粗旷勇武与“发迹变泰”的大悲大喜,怎么能与“哀艳动人”联系在一起呢?这个结论离事实太远了,很难为人们所接受。数十年来一直研究说唱艺术的陈汝衡先生不同意这个意见,他在!说书史话中说:

所谓“朴刀杆棒”,是泛指江湖亡命,杀人报仇,造成血案,以致惊动官府一类故事。再如强梁恶霸,犯案累累,贪官赃吏,横行不法,当有侠盗人物路见不平,用暴力方式,替人民痛痛快快地申冤雪恨,也是公案故事。

也就是说,“朴刀杆棒”是讲述与“武”有关的故事的,但它又不是表现正规军队之间的对抗,其中的战斗所使用的多是短的或不太长的兵器,并且是以徒步和单个作战为主,仿佛戏曲中的“短打”。陈先生的叙述使“朴刀杆棒”的故事不仅与“银字儿”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和“士马金鼓”区别开来。陈先生在文中还点出了这些使“朴刀杆棒”者是“亡命江湖”的人和打抱不平的“侠盗”,“朴刀杆棒”的故事是表现他们的“亡命”生活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把这类作品与古代讲述的游侠与刺客生活的故事分别开来(游侠和刺客的故事可以称为古代的“短打”)。还要注意到!都城纪胜和!梦粱录讲到朴刀杆棒、变泰发迹都把它们附在“公案”类之后,无论是“武打”(朴刀杆棒)还是“发迹”(变泰发迹)都与公案(也就是被官府冤枉的案子)有关。这一点我原先也感到奇怪,因为我们一见“公案”马上就会联想到包公、海瑞断案的故事'其实在宋元时不然,“公案”类作品一般都带有平反“冤假错案”和打抱不平的因素。而造成冤假错案的一定都有官府势力或黑恶势力掺人其中。这就需要正义的武力去解决,朴刀杆棒就代表了出自社会底层的武力。我们一看元代的水浒戏就明白这个道理了。那些戏都是写梁山英雄的,也就是写“朴刀杆棒”的,但几乎个个都可以纳人公案戏范畴。

水浒戏的作者认为当时官府的权力掌握在异族的“达鲁花赤”(戏中往往用“衙内”来代表)手里,受冤枉者像窦娥那样空自呼天喊地也没用,而替天行道的“朴刀杆棒”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于是,管他是不是戴着“茜红巾”、使用朴刀杆棒的盗匪呢!

同类推荐
  •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汉赋与赋诗制度》、《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等。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七易其稿,1854年才终出版。《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隐居生活和期间的思考,展示了有人类出席的自然。以树木、植物、土壤和野生动物为参照,思考了人类的命运。本书以季节为结构,混合了箴言、史实和轶事,将科学性的观察融入到高度的诗意中。
  •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 晚潮

    晚潮

    《晚潮》作者周应英先生,生于一九三六年,湖南岳阳人。世居汨罗楚塘,与屈子祠为邻,幼年就读于该祠湖南汨罗中学,后经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屈子祠中学任教多年。一九八〇年始调岳阳师范即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高级讲师。因而他的为人、教学、诗词无不受到爱国诗人屈
  • 田野的深度

    田野的深度

    经历了十余年的户外游逛后,很难笼统地热爱一片葱茏了。曾经这样表达作为江西人的骄傲:江西的每一条地平线都是绿色的。无论冬夏,无论去哪个方向,公路两侧的田野都是绿汪汪的一片。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63%以上,和多年排名全国第一的福建不相上下。大概从2002年开始,我增加了田野漫步的频率,由一个月一次,到半个月一次,最近两年,几乎达到了一周一次,只要有时间,就往城外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跑。时间多就待三四天,时间少,住一两夜或当天赶回。
热门推荐
  • 他胜日光暖

    他胜日光暖

    太阳挂在天上给人间送来温暖。但有人的出现所带给你的,比阳光更加温暖。所以纪舒涵不止一次的感谢上天,给她带来了属于她自己的人间小太阳……
  • 逃出立方体

    逃出立方体

    【为我自己心中的故事更新,为与我一起分享故事的朋友们更新】规则构成世界,世界构成盒子,如果你打破平衡,违反规则,将会面临无限的追杀……李超人,生活在盒子世界里的一个渺小人类,有一天……最后,提供讨论QQ群:75247968
  • 校草男友VS校草哥哥

    校草男友VS校草哥哥

    《本文已弃》温莎伊顿学院,全球最大最富有的学院。在学院里公主们和王子们会发生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一弦空思断华年

    一弦空思断华年

    她,商贾大家的小姐,出嫁之时,风光无限,而围观之人却皆唏嘘。他,威震一方的军阀,手段毒辣,唯独对她,将冰冷揉碎化为柔肠。本无交集的两人却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目睹了人世间的佳偶难成,爱恨离合。阖城,黎城,南北相望,演尽悲欢。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弦乐,五十弦,每弦一柱,皆注相思。乱世不当道,山河已太平,动荡的唯有人言。
  • 太阳的祝福

    太阳的祝福

    太阳是天上的火星,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而后羿射下了9个,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太阳,这一个太阳是祝福,是神灵的祝福,我们一起来听关于太阳的故事吧。
  • 我把蓝色汇成海

    我把蓝色汇成海

    此书讲述了十个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校园、职场、悲伤、少年……
  • 龙魂系列I:为生而生

    龙魂系列I:为生而生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他拥有最高贵的血统,中华龙裔的血脉!他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世界的裁决者!红尘万物必须臣服在他的脚下!他一生要狂野天下!死,何惧?生,何难?今主沉浮!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收录了莎士比亚四部悲剧代表作,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麦克白》(1606)等。在这四部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以悲剧告终,却因其喜剧气氛使得剧本里“处处是青春和春天”;《哈姆莱特》中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越来越少,现实主义描写越来越突出;《奥瑟罗》则对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麦克白》等作品中,理想光辉的正面人物形象不再出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日趋破灭。这些作品无不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与人性的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最杰出的成就。
  • 深渊第一神

    深渊第一神

    这是人类文明进入准神级文明的故事。一个强大的宇宙神在经历失败和挫折后,在地球星上重新崛起。全新的理论和体系架构。维度武学,超维效应,顶尖的科技,宇宙海……
  • 捧着左传品春秋

    捧着左传品春秋

    春秋时代,是我国东周历史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孔子主笔编纂的鲁国《春秋》,是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通读《春秋》也是每个历史爱好者必备功课之一。本书试图以《春秋》为底本,配合《左传》的补充与解释,通过对发生在: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等时期的历史进行串联,并按照《春秋》成书的习惯和历史年代顺序,寻找出在这个阶段中的历史主流的线路,让读者从翻开本书开始,就能达到跟着《春秋》原书的顺序,建立起一个大的春秋历史观念。由于《春秋》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和文字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历史的补充,解释,论证、发聩等书籍,较著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而这三传又各有侧重,比如《左传》长于记事;《公羊》着重问答;《毂梁》则是西汉年间成书,专于思想。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以《左传》品读《春秋》的目的了。还是那句话,我们力争以通俗的语言,快乐读书,快乐了解历史,结合着“诗经、成语、典故”等文学来源,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