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两人就互赠名片。碰巧的是,那位生意人做的正巧是模具方面的生意。刘杰在交谈时便谈到自己想进的货,生意人非常高兴地说:“我那里正有你要的货,因为进货一年多了没有销出去,正打算特价处理哩。”
就这样,刘杰的难题在同这位生意人的交谈中顺利地解决了。
刘杰与生意人的交谈成功,就在于他用一句“师傅到哪呀”打开了话题。由于第一句话说得好,他们很快找到了“枣庄”、“铁道游击队”等这些双方都熟悉的话题。如果没有第一句话作引子,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有进一步的交流,也不会做成生意了。
说好第一句话的总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说好问候语
问候是人与人打招呼的见面礼,它因亲疏关系而不同。在商务活动中,人们常用一句“您好”来表达尊敬和问候。当熟人之间打招呼时,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问候语也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吃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在很多西方人听来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会理解为:“要请我吃饭?”在阿拉伯人中间,人们经常问候:“牲口好吗?”这绝不是拿对方当牲口,而是关心对方的经济状况如何。阿拉伯人以游牧为生,牲口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所以,问“牲口好吗”是关心对方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2.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的自我介绍
要很快地与陌生人交谈,融洽地与陌生人相处,首先就要做好自我介绍。
在社会活动中,互不相识的人见面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包括对姓名、年龄、职业、住址、经历及特长等几个方面的介绍,应根据场合和需要的不同来决定其繁简。要给他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自我介绍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巧妙地把自己与有名的人、事、地点联系起来,能给人深刻的第一印象。
人们往往对有名的人和事迹更加熟悉,听到时也更容易接受。
在一次大学生的新生见面会上,老师让想当院系干部的新生上台自我介绍。
削瘦的张鑫走到讲台上,大方地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脸上,它线条清楚,轮廓明朗,就像中华大地上的长江与黄河。”
新生们的视线全部集中到了张鑫那张瘦瘦的脸上,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张鑫其实长得很普通,只是瘦一点儿,但是他把自己与中华大地的长江和黄河两个有名的地点联系起来,听众就自然而然地被他的话吸引了。
程欣宜是一个市级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她第一次参加省里的主持人聚会时,自我介绍说:“我喜欢写作,可写不过舒婷;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王菲;我喜欢主持节目,她们两个可能比不过我……”
程欣宜把自己与名人相提,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突出了自己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通过介绍家乡的地域风情、景物、名优特产的某些特性来引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很多地方都有当地的著名风景和特产,比如湖南的张家界风景秀丽,四川的九寨沟山水如画,安徽黄山的迎客松热情好客,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开朗奔放。这些自然风景都因为历史的沉淀与一定的人物性情联系起来,可以用作介绍自己的引子。
来自云南的学生赵诚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介绍自己说:“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来自云南。云南是大理石的故乡,我的身上也有着大理石的朴实、厚重与刚强。”
赵诚以云南盛产大理石这一特产为引子,由大理石的性质、特性引申到自己身上的“朴实、厚重与刚强”,不露痕迹地突出了自己的性格、本色和特征。
3.以合适的话题打开沟通大门
和陌生人说话,由于双方素不相识、互不了解,如果不注意谈话的方式,交谈起来就会很困难。因此,找对合适的话题,激起对方的谈话欲望,就能使双方谈话融洽自如。
常见的选择话题的方式有:规规矩矩地说“你好”,显出自己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投其所好,夸奖对方的衣着容貌之类,女性很容易接受这种方式;表明自己,可以说一句幽默的话来显示自己是个风趣的人。
4.在说第一句话时,千万不要有负面的评价
有的人喜欢想到就说,不管说出的话受不受欢迎,都冲口而出。比如,有的推销员见了客户的第一句话就说:“你家这楼真难爬!”“这件衣服不好看,一点儿都不适合你。”“这个茶真难喝。”“你这张名片真老土!”这些话可能都是无心的评价,或许只是无话找话,希望能打个圆场,但是在对方听起来,却会感觉很不舒服。
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对彼此都不太了解,往往容易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这时,如果我们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只需三言两语就能轻易地打开彼此的心扉,缩短与他人沟通的距离,在与陌生人的轻松相处中办好自己想办的事。
叫出名字,赢得人缘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就像一个人的招牌一样,被自己尊重着。如果你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尊重对方的名字或姓氏,那么对方也会很快地记住你,对你回报同样的尊重。
有一个人到泰国曼谷旅游,他晚上下榻在一个三星级的酒店。第二天清早,他走出房门,走廊上遇到一名漂亮的服务员。服务员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早上好,余先生。”
“早。你怎么知道我姓余?”他觉得非常惊讶。
“余先生,我们每一层的当班小姐都要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服务小姐微笑着说。余先生听了,露出会心的一笑。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有这么多认识自己的人,他觉得这个地方一下子亲切了起来。
他乘电梯下楼,电梯口的泰国小姐准确地问候说:“早,余先生。”
这一下,余先生更惊讶了:“你怎么能准确地知道我姓余呢?”
泰国小姐礼貌地说:“余先生,是上面的值班服务员说您已经乘坐电梯下楼了。”余先生恍然大悟。没想到自己在这个酒店里还受到这么热情的关注。平时他进宾馆住上几个月都没有人主动打招呼,这一次他才感受到酒店的热情服务。
几天后,余先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他非常喜欢这种受到重视的感觉。他觉得这一次旅行温馨而快乐。
几年过去了,余先生一直都没有去过泰国。有一天,他收到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亲爱的余先生,自从4年前的5月6日您离开酒店,我们就一直没有再见到您。酒店的全体员工都非常想念您。希望您下次经过泰国时记得来看看我们。祝您快乐。”署名正是那家酒店。
酒店的留言让余先生想起了自己泰国之旅的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多次向朋友讲起在这家酒店的经历,并向他们推荐这家酒店。
很显然,这家酒店之所以给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把余先生当成一个熟人和朋友。服务员记住了余先生的姓名,让余先生感觉像亲人一样熟悉。酒店几年之后还清楚地记得余先生的姓名和离开的时间,让余先生感到自己受重视。正是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余先生对酒店产生了好感,不断地向朋友推荐。
会说话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交谈对象身上,他们常常用叫出对方名字的方法,来打通沟通的桥梁。把一个人的姓名郑重其事地叫出来,会给人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反过来,若把他人的姓名忘记了,或是叫错了,不但会使对方感到难堪,对你和他的关系也是一种损害。
一个人一生要认识很多人,那么,怎么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呢?
1.把记住他人名字作为交际的重点
在交际的过程中,有的人重视展示自己,有的人随意度过,但是有心结交他人的人,却会把记住他人的名字作为交际的重点。记住他人名字的做法,往往让你更容易获得朋友。
陈希在初当教师时,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能随口叫出班上所有学生的名字。
陈希刚到洞口一中时,在第一节数学课上,让学生们自己介绍了姓名,然后快速记住。接着,他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手指着一个学生说:“廖章刚,请你回答这个问题。”
令陈希惊讶的是,廖章刚的眼里闪出喜悦的光芒,他看陈希的眼神马上不同了,回答问题也非常认真。
陈希发现,廖章刚每次在校园里遇到自己时,都会表现得很尊敬。而据其他的老师说,廖章刚很少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后来,廖章刚考上了大学,还念了研究生,就职于广东边防总站。
有一次,陈希出差到广东,想起廖章刚也在当地,便用招待所的电话给他拨了一个电话。陈希问:“你是廖章刚吗?”
对方礼貌地说:“是,您是哪一位?”
“我是陈希。”
电话那头激动地喊了起来:“陈老师!”他马上问陈希在哪里,然后很快地赶过来,并请假陪陈希游览了广东的各大风景区。
在聊天的过程中,廖章刚说:“陈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您印象这么深吗?因为您是第一个点名让我回答问题的老师。当时,班上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我的名字,而您在上第一节课就点了我的名字,就记住我了!我就觉得我在你心里是有一定的位置的,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感激您!”
陈希记住了学生的名字,学生也记住了他。正是因为他把记住学生的名字作为当老师的第一个要求,所以能随口叫出学生的名字,赢得学生的尊重。
2.记住对方的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相特征,有的身材苗条,有的胖嘟嘟的;有的带着眼镜,有的头发稀少;有的打扮另类,有的喜欢戴帽子。这些特征都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下来,并且容易对号入座。记住对方的特征,然后把名字与特征联系起来,就能很快地在众人之中辨认出他来。
3.综合运用多种记忆方式
记住他人的名字,像背诵一样,也讲究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在听到他人的名字以后,你可以在心里默念几遍,在合适的时候用笔记下来,然后多念几遍。如果有集体照片,或者有单独留影的机会,你还可以把相片留下来,在相片背面记下姓名,以便记忆。
4.对他人的名字进行反复记忆
一个人对事情的记忆需要多次反复训练,如果当时记下来,不去加深印象,那么就会很快忘记。如果能多次反复,就能记得更牢。
星星幼儿园在孩子入园的时候有一招,他们能很快地与孩子熟悉起来。他们的秘密就是记住孩子的名字。他们发现,当他们说“桐桐,不要哭了,这里有很多玩具哩”时,往往比单纯的“宝宝,不要哭了”有效得多。
星星幼儿园的老师们怎么在第一时间内记住了孩子的名字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开学前熟悉孩子名单,为每个孩子制作了四个彩色的姓名标签,一个贴在水杯上,一个贴在毛巾上,一个贴在床铺上,剩下的一个,在开学第一天,见到孩子时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贴在孩子的衣服上。
这样,在一天的活动过程中,他们只要看一眼标签就可以轻易地叫出孩子的名字了。很多父母对孩子还有爱称,用这些小名来称呼他们,他们更加习惯。比如,老师会说:“丫丫,来喝水”;“贝贝,来洗手。”用爱称称呼孩子,孩子很快把老师当成好朋友,很快熟起来。
星星幼儿园的老师就是通过多次呼唤、反复训练的方式来快速记住孩子名字的。
牢记他人的名字,把他当做是自己的好朋友,用脑子去记,用心去记,他就能真正成为你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当你的花名册上的名字越来越多时,你的人际关系也随之越来越广,办起事来自然也越来越容易了。
看清对象,把握分寸
说话要因人而异,看清对象,这是说话的最基本要求。不同的人喜欢听不同的话,不同的对象对同一句话也会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说话人要看对象说话,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话要看对象,是一个常识,也是一个原则。说话要根据对方的喜好和需要顺势而言,让他听了心情舒畅。
张亮是某机关处室里出了名的“名嘴”,他不但在业务上能言会道,经常把客户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在处里的人际关系上也是左右逢源,被大家封为“接待”。每一次有什么活动,张亮都被委派为调节气氛的角色,他总是让大家感觉到有“乐子”。
这一次,机关处室召开各基层干部的联谊大会,张亮也被分派来参加组织工作。张亮负责接待各位基层干部。一大早,他就站在会场门口,等待着干部的到来。
刘科长开着自己的座驾到了,张亮上前为他打开车门,称赞道:“风光、风光,科长香车帅哥,气派非凡呀!”刘科长满意地带着微笑入场了。
张科长坐着出租车到了,张亮上前为他打开车门,称赞道:“潇洒、潇洒,出租车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一招手就来,轻松又方便。”张科长听了,点点头进入了会场。
宋科长比较年轻,骑着自行车就来了。他停好车,上完锁,张亮便跑过来了迎接,称赞道:“廉政、廉政,您真是一个清廉的好官。您这样为民着想,老百姓真是有福呀!”宋科长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孙科长住得离处里不远,所以是步行而来。张亮客客气气地迎上去,称赞道:“时尚、时尚,现在追求健康的人都选择走路,好多富贵病都是缺少运动!”孙科长听了,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
基层干部陆续到达,一个个都被张亮哄得高高兴兴的。这时候,跟张亮一起负责接待的同事忍不住问:“如果哪个科长是爬着来的,你怎么说接待的话?”
张亮立刻竖起大拇指说:“哎呀!您真是……稳当、稳当!”
说完之后,两人大笑。
张亮不愧是处里的名嘴,话张口就来,而且说起来还一套套的,让人忍俊不禁。他说的话,妙就妙在随着每个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同,有不同的赞美词,这些词又都充分地体现了每个人的交通工具的特色。他的话说出来,让每个对象都感觉自己很有面子。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看读者,说话要看听众。为了顺利达到说话的目的和效果,说话一定要因人而异,否则就有可能犯“对牛弹琴”的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因人而异说话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年龄的差异
不同年龄的人喜欢听不同特色的话语。老年人喜欢听老实持重的,年轻人喜欢听时尚的,而小孩则喜欢听“童言童语”。如果跟老年人说“酷毙了”,他会不懂。跟年轻人一说,他就会露出高兴的表情。对年轻人,可以采用煽动性的语言,调动他们的激情;对中年人,应该讲明利害得失,让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该多用商量的语气,表示尊重。
2.注意性别的不同
男性和女性在听话时也有不同的特点。男性更注重逻辑思维,女性更重视感性思维。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说出来的话要有理有据。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还可以以情动人,让她们感动,她们更愿意与你交谈下去。
3.注意文化程度的差异
一般说来,对文化程度低的人要采用简单明确的说法,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优秀服务员李淑贞的接待语言就是说话因人而异的一个范例:
知识分子进店,李淑贞这样说:“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淡利口,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