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09800000026

第26章 从巴结到大开杀戒——魏忠贤和他的死敌东林党的邪正之斗(2)

同年八月,御史张讷又奏请禁毁天下所有书院,说:“书院虽不止一处,脉络却总属一条,南北相距数千里,却声气贯通,遥相呼应。参加书院者,自缙绅外,宗室、武弁、举监、儒吏、星相、山人、商贾、技艺以至亡命罪徒,无所不有,他们遥制朝政,掣肘边镇,把持官府,武断乡里,自机密重情以及词讼细事,无不关说干预,以致民生不安,边境不宁,朝廷不得收正人之用,受忠言之益。这还是小事,最大的害处是他们往往借最大题目以钳制人口,打击正人。如先年借梃击、红丸、移宫事,启衅宫闱,挑发大难,弄得朝端聚讼纷纭,使皇祖、皇考两朝蒙以不白之冤,使皇上之孝恩大为亏损。今虽改正实录,宣布史馆,先前之事也不能置而不问。请皇上敕令各省直抚、按官,但凡有书院处所,一律拆改,变价收银,上缴到京师资助宫殿工程。”

朱由校立即批复,令天下书院一律禁毁,田土、房屋估价变卖,上缴为修改皇宫服务。

原来分别主持东林、关中、江右、徽州四大书院的邹元标、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不论是死是活,都削籍为民,追夺诰命。朱由校还诘责礼部:“京师书院改为忠臣祠之事,早已命礼部会议,为何迟迟没有复奏?”

此时,魏忠贤党羽、南京御史徐复扬进而提出:“必须将东林党连根拔除,将京师书院彻底拆除,在其他地方另建忠臣祠。否则,书院虽然改成忠臣祠,但旧貌尚存,倘有邪党经过,必然会说:‘这是某道学先生旧址。’营垒不拔,必为后忧。况且,京师书院一移,天下书院谁敢不毁,只有这样,那些潜在的阴谋才可以杜绝。”

“爱卿实属过虑,书院改作忠臣祠,谁敢复萌异念。不必移。”朱由校批示说。

经过天启五年一年的打击,东林党人大多已被驱逐削夺,当年受到处分的至少有一二百人。十二月十七日,御史卢承钦奏请:“应该将一切东林党人姓名罪状,出榜告示海内,让他们无处躲藏,永世不得翻身。”

于是,朱由校下令:“一切东林党人,不论曾否遭到处分,都要将他们姓名、罪状刊刻成书,出榜告示天下。”

这就是著名的“东林党人榜”,当时人们把它与宋朝的“元祷党人碑”相比拟。

在魏忠贤的支持下,内阁首辅顾秉谦带领阉党官员编造了《东213林点将录》、《东林党人录》,按图索骥,企图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为使翻案一举成功,确保查不出漏洞,阉党还把《神宗实录》、《光宗实录》等都重新改写,力图做到天衣无缝。以上这些都为《三朝要典》的编纂准备了良好素材。血雨腥风之中,“三大案”的真相已经被掩盖得面目全非。

“将来,我们应该再编一部书,彻底推翻三案。”顾秉谦又向魏忠贤进言。

“如何编写?”魏忠贤盯着顾秉谦问。

“可将方从哲等人竭力掩盖、歪曲三案真相的奏疏收进去。当然,东林党人的奏疏绝不能收录。”

“高!实在是高。”魏忠贤又一次得意地笑了。

3、王之寀等被定为梃击案首犯

魏忠贤首先从梃击案入手开始翻案。在天启六年的《三朝要典》中,王之寀、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被魏忠贤并列定为梃击案的罪魁祸首。

“陛下,梃击案发生后,王之寀敢于公开质疑疯癫一说,自己私下调查,查出了事情真相,让陛下和臣妾很下不了台,局面几乎失控。陛下20多年没有上过朝,却逼得陛下不得不公开召见群臣,平息众怒。王之寀敢于公开藐视陛下,他犯有大不敬之罪,陛下应将他治罪!以儆效尤!”郑贵妃决定借明神宗之手,报复王之寀。“贵妃,朕本人对王之寀也非常不满,只是考虑到王之寀的审查事实依据充分,我也不便于立即公开治罪王之寀。不过,贵妃放心,我有办法收拾他!”明神宗恨恨不平地说。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京官考核,给事中徐绍吉、御史韩浚揣测万历皇帝的意思,利用拾遗纠察机会弹劾王之寀贪财,朱翊钧就趁机指示吏部给予王之寀闲住处分,立即停止工作,在家闲住,不过,薪俸等待遇还是有的。不久,又下旨将王之寀削籍为民。接着,刑部将朱翊钧公开召见群臣时打岔的刘光复判罪下狱,但经过调查,刘光复当时只是拍马屁,并不实在的罪过,随后又将刘光复释放。

同时,刑部又剥夺了在梃击案中支持王之寀的刑部侍郎张问达的薪俸。

不久,曾经公开攻击郑国泰和郑贵妃的何士晋被调到地方工作后。何士晋天启二年(1598~1625年),字武莪,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幼年遭遇家门不幸,生活艰辛,造就了他的刚毅性格,从而又影响到他的为官之道,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何士晋的父亲何其孝老年得子,同宗族子侄们贪图他家的财产,勾结起来将何其孝害死,霸占了家产。幸好有继母吴氏偷偷将何士晋藏到娘家,才免于一难。后来,吴氏就在娘家养育何士晋。只要何士晋读书时稍有懈怠,吴氏就把他父亲的血衣拿来给他看。由于何士晋从小在忧愤中长大,与人说话时都从无笑容,一心刻苦读书,终于在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进士。这时,他拿着父亲的血衣告到官府,那些杀父仇人全都伏法。做官之后,何士晋砥砺名节,一心为国事尽忠。当发生梃击事件后,朝廷内外都怀疑这一阴谋是出自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但因畏惧郑氏的权势,没有人敢正面揭发。何士晋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激愤,于是上疏直言,明确表达了群臣心中的疑惑,揭露郑国泰的可疑形迹,而且把以前郑贵妃恃宠做下的恶事一并写明上奏。神宗当时最宠爱郑贵妃,当然护着郑国泰,看了这样的奏章十分生气,本来想要重重地处治何士晋,但考虑到这样做反而会更加激起人们的议论,于是将何士晋调离京城。朱翊钧又巧借考核给处分了陆大受。因为王之寀审明梃击案真相后,主事陆大受、给事中何士晋都曾经攻击过郑国泰。王之寀要求朝审或会审的奏疏呈上去被扣留后,大理丞王士昌、行人司正陆大受、户部主事张庭、给事中姚记济等人曾经接连上疏催促。而陆大受的奏疏中有“奸戚”二个字,朱翊钧尤其讨厌他,将他的奏疏跟王之寀的奏疏一起扣留。

“如今王之寀、张向达、何士晋、陆大受、刘光复都受到了处分,我恐怕也在劫难逃。”不久,户部主事张廷因上疏陈奏忧愤而死。总之,那些在梃击案中认为张差背后有主使的官员们,都受到了处分。

到了天启元年(1621年),内廷有王安,外廷东林党人中正盈朝,御史魏光缙等人趁机上奏疏为王之寀等受到处分官员申冤,要求平反。

朱由校只得将被冤的官员们一一召回官复原职。王之寀也被召回朝廷,被东林党举荐做了刑部侍郎。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王之寀见王安主持内廷,东林党势盛,就借机上《复仇疏》,说:

“《礼》,对于弑君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齐襄公报了九代之仇,《春秋》称颂它。先前李选侍让圣母生气,殴打圣母,陛下三番五次传告朝廷内外,停止封她为贵妃,圣母在天之灵一定会心安瞑目的。这是复仇的一大要义。

“先皇帝一生备遭艰难险阻,弥留之际含恨而终。试问:李可灼错误用药,是谁引进的?崔文升故意用药,是谁主使的?恐怕方从哲的罪行还不在李可灼、崔文升之下。这是先皇帝大仇未报的第一点。

“张差手持木棍侵犯宫廷,国家的安危只在于呼吸之间。国家到了这等地步,刘廷元还曲意掩护,用疯癫结案。胡士相等人改记口供,用卖木柴作为招供。此后复审,张差招供同谋一起行动的,朝廷内外埋伏有多人。李守才、马三道也招供他们结成派系,共同谋划,而胡士相等人将这些实情全都抹去。当时他们有内应,有外援,一人作难,九庙震惊,是何方凶徒,竟敢如此横行霸道,目无法纪!这是因为外戚郑国泰私自勾结刘廷元、刘光复、姚宗文等人,金银珠宝充满他的房屋。言官沉默,拿他们没办法,于是不再有顾虑和忌惮心理,蔑视国家法律。郑国泰虽然死了,他的罪行却不能饶恕。法官应当打开他的棺材,鞭打他的尸体,绝灭他的三族,把他宫宝涂成红褐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到这事。这是先皇帝大仇未报的第二点。

“总之,用药的方法跟木棍打击的阴谋性质是一样的。打击不中就用药催促。这是崔文升的药比张差的木棍还要厉害。张差之前,从来没有张差的先例;刘成之后。难道还会少刘成这样的人吗?卑臣以为陛下在上面被孤立了。”

“郎中胡士相等人,是主张疯癫结案的。堂官张问达,是调停用疯癫结案的。寺臣王士昌的奏疏貌似忠诚而实际上是巧言谄媚,没有一个字作出评价,辩冤却充满了陈词滥调。堂官张问达态度圆滑,先答应是疯癫,后来又宽恕奸人。劳永嘉、岳骏声等人同一鼻孔出气。张差招供有‘三十六头儿’时,胡士相停笔。招供有‘东边一起举事’时,岳骏声说他波及无辜。招供有‘红封票,高真人’时,劳永嘉说不应该追究红封教。现在高一奎监督蓟州,是镇218朔卫人。大概高一奎是红封教的主持人。马三道是负责分发红票的总管。庞保、刘成是负责供给红封教教众木棍的人。那些奸人增减会审的公单,大逆不道。”

奏疏递上去以后,朱由校并没有表态。不过,王之寀评析张差梃击案的奏疏深受朝廷内外官员们的认同赞赏。不久,王之寀被提升为尚宝少卿。过了一年,又被提升为太仆少卿,不久又调任太仆寺卿。

见王之寀晋升,先前主张给张差疯癫结案的官员们对王之寀是又恨又怕。

然而,怕什么,有什么。

王之寀又在奏疏中谈起了梃击案:“当初,张差装疯的技能非常拙劣,为碗饭就开口说了实话,为什么刘大人、岳大人和曾大人当时就没有看出来?我看,他们是故意的!因为他们的背后有沈一贯、郑国泰、郑贵妃为他们撑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梃击案”,刘廷元等主张将凶手作为疯癫奸徒之罪处置。

刘廷元、岳骏声和曾道唯因为王之寀在奏疏中攻击损害他们的名誉人格,就先后上疏替自己辩护。

王之寀也接连上疏极力驳斥他们,并揭发他们在审理张差官司时,曾共同贪污赃银。

于是,刘廷元、岳骏声和曾道唯三人更加仇恨王之寀。

天启四年(1624年)秋天,王之寀被授刑部右侍郎。

第二年二月,魏忠贤势力嚣张,他的党徒杨维垣首先为“梃击案”翻案,翻案的第一步就是诬陷王之寀“捏造案情、用以敲诈”,极力诋毁王之寀。

在阉党的轮番攻击下,王之寀终于被除名。

不久,王之寀被牵涉到汪文言的案子中,被下狱审问。

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初三日,已被列入起复名单的岳骏声为了快点得到实际职务,又上疏论梃击案。说张差确系疯癫之人,他又招称受人支使,实由王之寀所教。王之寀还借此向郑国泰诈取万金。

朱由校见疏,更加气愤,下旨称:“张差疯癫的情节,原本已经明明白白地招供,王之寀却故意捏造虚词,口授逼供,离间宫闱,诬捏多命,罪恶滔天,却又吓诈郑国泰二万两白银,驱逐他的儿子郑养性,漂泊无居,像这样贪饕的奸狼,放肆地居于朝廷之上,不是太过分了吗?现在,我姑且免去深究他的罪责,著该抚按追究他的前赃,解部充饷。并将我的圣旨宣付史馆,详载颠末,播告天下。”

朱由校还命即时起用岳骏声,并准许天启初年被逐出北京的郑养性回京居住。

朱由校这样做,无非是掩盖当年郑贵妃与父皇朱常洛之间的矛盾,维护皇家的尊严。

等到1616年6月《三朝要典》修成,王之寀、翟凤翀、何士晋、魏光绪、魏大中、张鹏云被定为“梃击案”的首犯!

1616年冬,魏忠贤的忠实走狗南京府尹刘志选公然颠倒黑白,上疏歌颂《三朝要典》,弹劾正直的王之寀、孙慎行、杨涟和左光斗。刘志选言该书“颂扬圣德,讨伐罪恶,无微不彰,就是拿尧、舜流放四凶,推举元、恺来比,也不过如此,诚然游、夏也不能赞一词。”

刘志选极力诋毁王之寀、孙慎行、杨涟、左光斗,而极端赞誉刘廷元、岳骏声、黄克缵、徐景濂、范济世、贾继春以及傅魁、陈九畴。并说:“慷慨忧患时局,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是魏广微,应当恢复他内阁大臣的地位,以继承五臣的盛事。赤心报国,帮助编成不朽的巨典的,是东厂臣僚,应当增入简端,以杨一德之休风。”他又说:“对王之寀宜将他正法,孙慎行宜贬去戍边。”魏忠贤见到刘志选的上疏非常高兴,于是岳骏声等人被越级提升,王之寀被下诏逮捕入狱,判处窝赃银八千两,王之寀最终含恨220死在狱中。孙慎行也被遣去戍边。

接着,那些曾经支持王之寀的官员们也轻重不同地遭到廷杖、流放等处罚。

4、孙慎行等被定为红丸案罪魁祸首

在天启六年的《三朝要典》中,孙慎行、张问达、薛文周、张慎言、周希令、沈惟炳被魏忠贤列定为红丸案的罪魁祸首。熹宗朱由校继位后,孙慎行曾被召回,拜为礼部尚书。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红丸案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关于红丸案的争论再一起兴起。

耿直的礼部尚书孙慎行要求追究李可灼奉献红丸的事,并斥责方从哲为谋害君王的逆贼,把进药的责任全部算到了方从哲头上。又称方从哲与郑贵妃相互勾结,里应外合。

为此,孙慎行要求惩办方从哲。孙慎行上疏言道:

先帝突然驾崩,虽说是患病而亡,实际上是因为医官用药不慎而造成的。臣从邸报中得知,鸿胪寺丞李可灼的红丸是首辅方从哲所进,那李可灼并不是太医,红丸也不知是什么药,他竟敢贸然221进呈。相传春秋时,许悼公吃了世子进献的药后,突然死亡,世子立即自杀,即使这样,史书《春秋》中还是将许悼公之死写为“弑杀”。那么,方从哲应该如何自处呢?他应该立即拔剑自裁以谢先帝,这是履行道义的最上策;或者全家坐在蒿席之上,等待刑部官员逮捕,这是履行道义的下策。可是方从哲竟悍然不顾,等到举朝共同攻击李可灼时,方从哲仅仅令他回籍调理,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自己确实推荐了李可灼,恐怕与其同罪吗?臣认为方从哲纵然没有弑杀先帝之心,但却做了弑杀先帝之事,想推卸弑君之名,却难以推卸弑君之实。《实录》之中即使要替君父隐讳,也不敢不直书:“方从哲连进两粒药丸,须臾之间,皇帝驾崩。”方从哲恐怕有一百张嘴也没办法向天下后世解释。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中国十大文豪——杜甫

    杜甫(712—770),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叫瑶湾的地方。杜甫从小体弱多病,但勤奋读书,十四五岁时便显露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从20岁起,他先是游历了江南各地,后又漫游了山东河北一带。这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杨妙真传奇

    杨妙真传奇

    金朝由于连年战争,不仅横征暴敛,还疯狂括地、签军,致民不聊生。山东、河北一带百姓不堪金朝压迫,纷纷相聚起义。起义军因身穿红袄或红衣,故称红袄军。杨妙真在早期与哥哥杨安儿所率领的红袄军和在后期与丈夫李全所率领的红袄军,均是当时最大的一支红袄军。红袄军深受山东及北方人民欢迎。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描述作者是怎样从一个高尔夫球童成长为一个著名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的,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作者传奇的13年投资生涯,第三部分则从作者的传奇人生中跳出来,把他一生的投资经验加以总结。本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既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的参考教材,也适用于普通大众投资者,尤其对中国的股民和基民来说,更具实用性。
  •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清官贪官各行其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论古人;论古贵有新见地,岂可人云己亦云。时移世易千百载,古人早已化灰尘;书生论古君莫笑,不为古人为今人。不为古人空着急,愿劝今人学聪明;古今万事同一理,从来鉴古可知今。欲得古人为师友,欲从史实学教训;今人今人听我语,听我饶舌论古人。
  • 玉骨花魂美人心

    玉骨花魂美人心

    女人如花花似梦,不同的女人象征着不同的花,如何延长自己保持这朵花的怒放期,李清照、蔡文姬、甄宓、卓文君、谢道韫……这些古代才女的人生情感会给予现代女性需要的养分,让她们花香浮动,暗香袭人,拥有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屋顶上

    屋顶上

    《屋顶上》给了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对于乡下人乌托邦的想象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当代文学对乡土的印象中。也跟他们自身并无乡土经验不无关系。
  • 总裁错爱:无赖总裁调皮妻

    总裁错爱:无赖总裁调皮妻

    他一直因为她是爷爷指定的妻子人选,叛逆的他想出百般方法恶搞调戏她,希望她可以知难而退,没想到最后爱上了这个调皮可爱的女人,却发现他一直错了。。。
  • 王妃今天又抽风了

    王妃今天又抽风了

    前世,她错信渣男,导致自己家破人亡。失了双亲,失了孩子。连死都毫无尊严。今生重来,什么渣男白莲,统统靠边。什么?渣男想上位?不阔能!白莲挖墙脚?滚!她宋妗,天生就是命好,心眼小,眼里容不得沙子。谁若欺负了她,她便让人百倍偿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炳若观颖

    炳若观颖

    路炳观后来总是会庆幸那天他听了母亲的话,去听了那场讲座,在人海中看到了虞颖。他的目光落在虞颖身上那一刻,他想起了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后来让虞颖正式加入了他的生命。“阿虞,你胜却我的人间无数。”她眼中,他是她的老板、老师,后来甚至为了与他父亲决裂,他想成为她的老公。她要走,脱身泥潭,完成她曾经的目标,出国读完博士、回来做博士后,在象牙塔里度过余生。谁知道她所谓的泥潭是他深陷的爱情沼泽。“虞颖,你知不知我最恨什么?我把你当爱人,你只把我当商人!”“如果我爱你这三个字早点说出来,她会不会留下来?”他爱她,可是她不信。他告诉她,“如果你是虞姬,我就是你唯一的霸王。”虞颖,她是我的笔,我的秘密,我的喜欢,我的玫瑰。
  • 黑脸白脸

    黑脸白脸

    商场中每个项目就好比一座巍峨的高山,我们要走过层层叠叠的阶梯通往顶峰。在践行的过程中,你就像一个深入人性和人心的摄影记者,冲在最前方,走在最前沿,记录下最真实的风景。
  • 叶罗丽之慕颜九卿

    叶罗丽之慕颜九卿

    她是豪门小公主白慕颜,四岁的年龄,却意外与一个叶罗丽娃娃契约。同时拥有预言异能的她,性格多面的她成为了偶像。她的命运,会是精彩的吗?(咳,紫音的戏份其实不是很多,叶罗丽也只是我给女主开的一个金手指)更新的问题,我要说一下:我在周末会更新一两章,上学日更不了,还有一大堆作业练习要写,所以请体谅!(╥╯﹏╰╥)
  • 我的故事,一生的梦想

    我的故事,一生的梦想

    一个关于女孩成长的故事。从一个无知懵懂的女孩变成一个成熟懂事的女孩。接下来的就要到故事里去找了。
  • 天地之玄

    天地之玄

    一个悲剧的年代,一群悲催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纵然如此悲情,他们依然能够卑鄙的活下去。修行神仙道术、抢夺神奇法宝、为解开天地之玄的奥秘,激情浪漫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