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08

第8章 悟法传衣(8)

再举个例子,中国有八大宗派,韩国佛教只有两宗,其一是华严宗,最初由元晓、义湘等人传到韩国后便兴盛起来,然而到后来却是讲教理的居多,尤以某国师级的大师为甚。当时一位法师前来中国,跟随惠能的弟子学禅三十七年,学成归国后,众人当然非常关心这位大留学生学了些什么?国师问他一个问题:“你到中国留学,三藏十二部外,还学些什么?”他的回答是拿起拳头就要揍国师,把国师吓一跳!国师想,这题无法作答,到底是题目出得不好,还是他无法答?国师便再问:“华严讲四法界,其中事事无碍法界所讲为何?”他拿起拳头又要揍国师。国师见他三十七年只学了个拳头打人,便将他赶出去了。

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抡起拳头来要打人,这表示什么?讲教下的人就无法体会当下这个心境,这是研究经教之人须特别注意之处。义理,可以讲得天花乱坠,然而一旦现实境界现前,就什么都忘了。三藏十二部所言为何?现前一念心!华严讲四法界,从理法界到事事无碍法界,重点都在现前一念心,即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安住之处。国师虽然问题问得很好,但对方出拳做答时,国师当下体会不到。教下的人之所以错,错在哪里?错在他就是要讲一篇道理出来,而禅宗重经验,当下便提出那个经验,然而国师体会不来。因此教下的人,常常在这个关口就错失了。

经文这里也一样,讲当下的经验。因为惠能在碓房里腰石舂米,当下都是米,所以谈的就是米,一句:“米熟了吗?”相当于问你:“根器够了吗?已悟道否?”假如忍大师直接这样问,惠能大概当晚就死在那里了。不能这样问啊!所以忍大师借由问米遮过去,未悟道者当下听不出来。这就是为何我们告诉诸位,学佛在日常生活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衣食住行无不是道。忍大师见惠能舂米,就以舂米和他论道,若未达那境界,一定答道:“耶!真是呷米不知米价!你看着米,难道不知米熟了没?”那就变成论事相,沦入世间法了。忍大师是在事事无碍法界里,所以他问米熟了吗?惠能回答早就熟了,欠筛而已。你看,当下!此即禅宗教学法最大的特色。

【活学活用】

禅宗的教学就是要你当下去体验,学佛、学禅皆然,定要体验当下的境界。“当下”这两个字若强调太多,大家又会弄错,所以只能尽量取大家看得到的例子,而非那种让你需要再遐想的例子。当时惠能既在碓房舂米,忍大师便当下以米为例,而一般人便难以体会了。

此例是很好的公案示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亦应如此经常历练,同学论道即是如此,那时你就会发觉,何谓机锋转语!示范时,会不会套进去用?然而不要套久了,变成禅和子讲话斗来斗去,有时一语双关,弄到最后往往不知对方在讲什么,如果这样,也只是舌辩而已。很多人学禅经常会走到这种地步,故意讲些别人听不懂的。之前我就看到几篇现代禅的文章,写些什么,别人也看不懂,但他自称开悟了。别人看不懂,就是开悟?哪有这回事!这当中必得寓意着某些东西才行,一如诗词,经过一层两层的转折,能够转折出意境来。

若是有个人,随便拿张白纸贴在墙上,说道:“自己看啊!一切是空!”那不是废话吗?你必须能将“空”的意境表达出来,才能谓之“空”啊!放张白纸,或是挂块玻璃在那儿,就叫空?一定要透过某种具体表达,而此表达是具有实义的,只不过实义隐藏在事相背后。五祖就以“米熟了没”这个事相,来表达“你根器熟了没?开悟了没”的实义,开悟者一听就懂,没开悟的当然听不懂了。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忍大师听了惠能这番回答,拿起禅杖在碓上打了三下就走了。换作我们,这三下打得快,大概就没听到了。“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惠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三更时便跑去找忍大师。字面上的意思大致如此,然而五祖“击碓三下”,重点不在于真的要惠能三更去找他,二更去也可以啊,问题在于惠能的心是否够平静,能够听到这击碓三下?假如惠能心慌慌地抱怨:“叫我在这里受苦受难八个多月,那么好的消息都没事先告诉我,我是这么厉害的人耶!不告诉我,你会后悔!”那这三下他绝对听不到!

以前老和尚在道场里,为我们举了很多对子跟偈诵(对子即是上联对下联的句子)。我们很赞叹老和尚的脑筋那么好,可以记得那么多,我们是左耳进,右耳出,听过就忘啦!那时,老和尚留了一个只有上句没有下旬的偈子,千古以来无人对得出的“绝对”,有位同学听了很高兴,第二天一早就打电话来说他对出来了。他可能因此以为千古以来无人比他更聪明,但他不知道,千古以来已经有多少人“对”出来了,只是都对得不好,我们要的是“绝对”啊!难在那个“绝”字啊!仅求对上去,有何困难?但要对得绝就不容易了。如果会,当下就对出来了,何苦回家想整晚,那怎能叫“绝对”呢?那已经是意识、思量、分别了。“思量即不中用”,他还很高兴,一定要将偈子拿给老和尚看!

这位同学在听老和尚讲时,当下就没能听出其玄义。老和尚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一个是,一位已被指腹为婚的七岁小孩,某日他的岳父跟老爸一同对那个偈子,从早上对到孩子放学,还对不出下一句。那小孩很好奇,就问到底是什么偈子,爸爸却说:“小孩子不懂!”他们浑然不知下下人有上上智喔!于是随便把偈子的上句念了一遍,那孩子哼道:“还不简单!”即刻就对出来了。那个“绝”,才绝得有意思啊!一夜失眠、辗转反侧想出来的,没什么稀奇,即便有,也是“画得很用力”的画,并非天才的创作。既非天才之作,万一被记载下来,不是很难看吗?不仅没有千古流芳,还让人当笑柄啊!那位同学听不出这层玄义,还一直硬要把自己苦思而得的公开。这种人,就没能听到“击碓三下”的声音,他满脑子都是妄想。

【智慧金言】

惠能大师由于心很清净,五祖“击碓三下”,一听便知其玄义。留意喔,不要认为经文非世尊所言,就随便看过去,这里谈的是心境的清净,你不清净,就听不出其玄义。

20.万法不离自性

【原文】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释讲】

“三鼓”即三更半夜之意。打三更的时候,惠能进寮房找忍大师。你不觉得奇怪吗?惠能已进到房里,忍大师为何还要用袈裟把他遮围起来?有那么神秘吗?而且半夜三更的,有必要吗?他把门锁上、门窗关好即可,何必再用袈裟遮围?其实,这是个表法,表示密传佛法,因为不方便公开教授,故不令人见。其重点并非在于“不令人见”,而在于“以袈裟遮围”。用袈裟,是强调将心法传递给惠能,因为前面讲过“米已经熟了,犹欠筛在”,所以现在五祖先将他筛汰一遍后,才为他讲《金刚经》,而《金刚经》五祖其实已经讲过了,只是没人能体会出来,如今他再一次极精简地讲一遍。

特别提醒各位,解门上,像我们这种公开讲经,可以用听的,但要真到达行门阶段时,你一定要“小参”,如同惠能前去找忍大师问问题一样,要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或者当你在知见的判断上,这样解释也行,那样解释也通,濒临众说纷纭的分歧点时,不知哪个才对,这时候就得小参了!所以,学佛一定要有一对一的机会,即便是两个同学同时来问一个问题也不行,因为每个人学佛的心路历程不同,你一定要针对自己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提出来。

假如你真的行在道上,一旦遇到问题,三更半夜来找我都不要紧,不用担心打扰师父。你不想成就便罢,但不要推到师父身上!我可没说过十一点之后不会客,你若真为修行而来,那不打紧!但是千万不要三更半夜跑来问,到底吃素好,还是不吃素好?我肯定拿起扫帚把你轰出去。我指的是真正修行的部分,你实际用功以后所遇到的问题,或者知见上真正严重到必须破解时,必须来小参。现代人要注意,绝对不能利用电话小参,否则绝对坏了你的法身慧命。讲电话会疲啊!超过十分钟,我就认为时间太长了,有些人更是常常一讲便好几个钟头,想退心又说不出口,找一大堆理由虚应一番,目的就是要说他不学佛了!电话顶多是约个时间说何时会来而已——这个“击碓三下”,你敲给我听,或我敲给你听都无妨,可不要约好了却不来。真正学佛人一定要有“小参”的机会。

“……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小参之时,忍大师对惠能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当即大悟。你看!经不一定要讲完,随缘啊!讲到这里,惠能就大悟了。惠能刚开始也是听到这一句而有所悟,如今再听一次,便又参合起来了。这句话对他而言,有极大的启示。同学们读经时也会有这种情况,要将那句影响你终身的经文记下来,这辈子有如斯大之影响,下辈子定然也可由此大悟!

惠能悟到什么?“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接着他告诉忍大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五句加前面那句,一共六句,句句名言啊!你可以抄下来,当座右铭经常念诵。虽然忍大师在此没强调,但是我替他跟大家说,经常持诵这六句,保证可以悟无生法忍,得菩提正果!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是总说,而后惠能又道“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这几句以后都会谈到,目前暂不详说,否则光是一句都解不完。

21.叛教之时才讲顿教

【原文】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释讲】

弘忍大师知道惠能悟得本性了,也就是把他筛过了,再印证他。“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丈夫”即调御丈夫。两位大师的这种机缘,相当难得!忍大师的大成就,再加上惠能的大成就,有如宇宙中两道耀眼的星光,在此“碰”一声交会了,这叫印心啊!常有人打电话要来与我印心,印什么心?这才叫“印心”!他能称你为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这些都是佛的十个名号,所以六祖此刻已然成佛了。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三更半夜传授佛法,无人知晓啊!忍大师与惠能之间这般彼此沟通交流,是为印证啊!

“便传顿教及衣钵”,这句话事实上有问题,因为禅宗这一脉从达摩传下来,有传衣钵之说,却没有传顿教之说。虽然天台宗判教及华严宗判教(五教止观)都有顿教,而且也都在此之前,但达摩这一脉相传下来,只有传衣钵之说而无传顿教之说。

“判教”,以印度佛教而言,有部派佛教,因为迦叶教团的佛教一再演变,经过四五百年后分裂成好几派,且各派别的思想有所出入,加上后来富楼那尊者教团在外的大乘佛教兴起后,经典汇流到中国来。中国佛教不像印度如此分歧,但所有经典都汇流到中国来,经祖师大德审阅后,发现一矛盾处。各位是否读过《金刚经》和《阿弥陀经》?两者有何差别?《金刚经》讲空性,《阿弥陀经》则言西方确实有个极乐世界,“有”与“空”是不是两相矛盾?两者是否对立?到底释迦牟尼佛讲“有”,还是讲“空”?何者才正确呢?

古代祖师大德把所有经典研读以后,将之分判,天台宗将其分为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华严宗则分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所以人家问你学什么?答学四教,那就是学天台,答学五教,即学华严,这叫“判教”。此即是将所有经典按其根器、程度,分成四或五个阶段。其中,天台的“别教”近于华严的“顿教”。顿教所言,即是从发心开始,讲到成佛,而其所发的心,就叫“真如心”,所成的佛则为“顿教佛”,差别在此。发真如心,成顿教佛时,是坐在金刚宝座上,而小乘教是坐在草座上,大乘始教坐在天衣座上,大乘终教则坐在自受用宝座上,圆教则坐在普贤广大行愿的无量宝座上。佛的境界之所以有异,即所发的心不同,成佛的果位、品位也就不同。

判教之时才讲顿教,经文这里记载五祖传顿教给惠能,然而五祖本人是否会说要传顿教给惠能呢?我想应该不至于,这个应该是由记载经典的人所载入的。我们必须看得出来,那是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才有这种判教的情况。以判教的角度来看,这里为何不记载“传圆教”呢?因为惠能尚未经过无量菩萨行,也不修普贤无尽行海、普贤的广大行愿,所以乃记载“传顿教”。换句话说,惠能直接悟得本性与真如的部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及“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都是讲自性、真如,因此归入顿教的原因在此。传顿教之说,应该不是直接出自五祖之口,但从经法上、从他们传法衣钵的过程中,却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当时记载这段经文的人,程度也相当高喔,绝非泛泛之辈!

“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忍大师就告诉惠能,你是第六代祖。“善自护念”,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要好好珍惜我传给你的法,让你当第六代祖师,就不要丢我的面子!第二层,则是善自护念你的善根,让菩提继续增长,不要就此中断。“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要继续度化有情,不要让它中断了。

“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真正传法之处,就是这一偈。这一偈乃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一路传下来,过去七佛乃至传给迦叶、阿难一直到菩提达摩,再从慧可到僧璨、道信、弘忍,而弘忍就传这一偈。这是历代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心灯”。后来六祖另有一偈传下来,但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一偈,那首偈与“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一样,都是讲开悟的境界。

“有情来下种”这个偈,是接前面四祖所讲的。而六祖要再传偈,就从忍大师的“无性亦无生”接下去。例如,现在皈依,若我的算法没错,我们临济祖师传下来的第四十八代,若再传下去便是四十九代,以“本、觉、昌、隆”排下去,我是昌字辈,底下隆字辈轮完后,再来是“能、仁、圣、果”。所以圣严法师之下是果字辈,灯灯相传便是如此,这是从名号上传的。但是得法的部分,要从偈诵来,偈诵讲的即是你的本心,即自性所悟得的部分。如前面所言,你可以自己悟,毫无拘束,怎么悟便怎么说。但要传灯之时,必须与前面的连在一起。

同类推荐
  • 别让生气毁了你

    别让生气毁了你

    生气是人类最危险的情绪之一。人在生气时,犹如一只发狂的狮子,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打破原则,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愤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克制。善于控制愤怒的人,总是将愤怒藏在心底深处,并慢慢将其转化成一种惊人的力量。
  • 礼仪全书3

    礼仪全书3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
  •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

    《感悟人生枕边书全集》从人生励志、修身、仕途、治学、人际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哲学的角度启迪人生,用生动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重新开启感悟的心灵,让思想慢慢复苏。人生的感悟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丰富过程,且别人无法代替。一生的感悟或多或少,但只要学会感悟,并且保持心灵的弹性,就会有所获得,于是我们充实地活着。
  • 幸福是一种活法

    幸福是一种活法

    人生如白驹过隙,盛年不再来。回忆十年前的往事,仿佛发生在昨天。面对不可逆转的人生,古往今来的圣贤们都曾发出过无限的感慨。作为人,在短暂且以不如意居多的一生中,应该怎样度过每一天呢?快乐还是沮丧,充实还是虚度,抱怨还是谅解,热情还是冷漠,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同样,幸福与不幸福也是一念之间的差别,只要你渴望幸福、追求幸福、把握幸福,幸福就是属于你的。
  • 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

    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

    定律的运用可以指导我们更加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具体运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让它们更好地指导我们获得成功。常晓玲编著的《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从管理、经商、推销、致富、容人、生存和领导用人的七个方面,介绍了德尼摩定律、奥格尔维定律、杜拉克定律、惯性定律、波特定律等38个经典定律。了解定律、运用定律,或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发生更神奇的变化。
热门推荐
  •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该剧本被认为创作于大约1591年。这部戏剧有时被分类为悲剧(早期的四开本),但是更准确的分类应为历史剧,如《第一对开本》中作品分类。作品从《亨利六世第三部》展开故事情节,成为从《理查二世》开始的系列历史剧的结束。该作品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仅次于《哈姆雷特》,由于《第一对开本》中收录的《哈姆雷特》版本短于先前的四开本,因此《理查三世》是其中最长的剧本。剧本的长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因为太长而很少被完整地表演,一些不重要的人物常常被删减。
  • 十界武尊

    十界武尊

    武痴杨默逆天重生,携一部诸强觊觎的云帝古籍,替代了武道传承落后之域的世家嫡子……重活一世,武道之路尽展眼前。以废物之姿,披荆斩棘,纵横无敌,登踏绝顶,成就最强武尊!三千大域,十方世界;九万玄穹,与天争锋!※※※※“我勤奋修炼,可不是为了跟你讲道理的。”杨默脸上的笑容,人畜无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惟有绿荷红菡萏

    惟有绿荷红菡萏

    《周易》中说过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命”是一样的,“运”不一样。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似乎早已注定,任谁都无可奈何。
  • 异世界的恐怖幻想

    异世界的恐怖幻想

    人类为了金钱与利益大肆破坏地球环境,造成多数物种灭绝。现在,地球开始报复人类......
  • tfboys之不知不觉爱上你

    tfboys之不知不觉爱上你

    “嗒”晚上九点整。小凯和紫嫣坐在摩天轮里,依偎在一起。晚上九点整到达了最高点。“紫嫣,你知道吗?在摩天轮到达最高点时两个相爱的人接吻,会幸福一辈子呢!”“原来你也这么迷信啊!”紫嫣好笑的说,“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话音未了,紫嫣的唇已经被小凯吻住了。“唔……”“我会爱你一辈子的,永生永世不分离……”世界仿佛静止了,时间定格在这个瞬间。“永生永世不分离……”紫嫣喃喃道,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小凯的话
  • 十二复活使

    十二复活使

    这故事当发生于歌丽王朝,王朝于八年前灭掉了邻国冉羽王国。然而八年后,平静的京城去在接连十天内连发四起人命案,死者要么身份显赫、要么籍籍无名。在现场,同时出现了奇怪的血写的符号。京兆尹梁祺在查案过程中,发现四名死都曾参与到8年前的征灭冉羽王国的战争并成为战争的获益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炎

    倾炎

    她是蓝炎,纨绔横行霸道、无颜视财如命,女扮男装,爱金爱美爱家,尽享齐人之福……他,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命中注定的冤家,如此两人相遇,是冰与火的碰撞……传一曲天荒地老,共一生水远山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