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龄女孩爱的迷惘
“马老师,您说命运是不是待人不公?”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一个女孩突然发问。
此话从何说起?稍作沟通后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是个乡下女孩。但我的父母有文化,有远见,培养我到高中毕业,姐姐大学毕业,弟弟正在上大学。我姐姐的男友是个研究生。
可是,就因为貌不惊人,就因为不算漂亮,26岁了,我一直还没找到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别人介绍的几个男友都离我而去。他们有的见一面就不同意了,有的交往过几次,我虽然感觉不是很谈的来,感觉他们没有头脑,没有层次,太单纯,太简单,和他们没有话说,没有激情,没有……可是妈妈为我着急,我就点头了。可当我咬牙表示同意的时候,对方又不同意了。总之,可以肯定地跟您说,没有一个是我说不同意的,都是他们离我而去的。难道我的外貌就这么丑吗?
在我们这里象我这样大就是十足的大龄青年了。那么多女孩虽然都有了对象,可是我敢说,她们并没有很优秀的素质,有的小学毕业,有的就读过几天书,很俗很俗的,他们只不过是脸蛋儿漂亮些。而我,在高中时我的成绩挺优秀的,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我都获得过大奖。高中毕业,因为当时家庭的日子,我就没有继续读书。可是我一直没有放下书本,一直喜欢文学。我不愿意活得太俗。可是人们为什么只知道以貌取人?为什么这么世俗?一次次地谈恋爱的失败,我真感到上天的不公……我想,要不,什么时候找到满意的什么时候算;要不,我就不出嫁了。您说行不行?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我对她说:“马老师猜想,你是个内秀的女孩,是个挺有素养的女孩。你应该继续做这样的女孩。”
女孩转忧为喜,我又话锋一转:但是,我要说“以貌取人”并非是人的世俗,而是人之常情。心理学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是首先用眼睛来认识一个人的,视觉上的感受总是先入为主。然后才是用脑,用心,去进一步认识一个人。不用说,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这一点自然就更为明显了。这是一个人际知觉的规律,不是谁世俗不世俗的事。其实,如果凭心而论,你也是这样认识人的。当然,在日常较多的接触或有特殊的交往的人际关系中,视觉印象的作用是会后退一步的。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男女青年还要靠别人牵线搭桥的恋爱模式下,自然难逃这种视觉印象先入为主的影响。
你的恋爱失败,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因为你的外貌。你肯定不是一个“丑小鸭”,用你自己的话说,充其量只是“貌不惊人”,即使确实不漂亮,也绝不会丑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情况。在女性世界里,真称得上“美女”的能有几个?但是,这没有妨碍那么多女孩子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这是因为,单就视觉感受方面说,女孩子的青春妙龄,这本身就是足以吸引男孩子的一种魅力。那么,你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你的爱失落在何方呢?
“这正是我困惑的呀!”女孩情不自禁地插话说。
“不是你的外貌没有吸引力而使那些男孩子离你而去,而是你的排斥心理把男孩子一个个推开了。”我进一步分析说:
由于你的学历,你自我感觉在乡村是高人一等的;由于你的文化,你感到与那些乡村的男女青年没有共同语言;由于你的姐弟及家庭情况的影响,你产生一种“我与他们那些乡下女孩不一样”的心理;由于你姐姐的男友无形中成了影响你的择偶标准的参照物,你在择偶标准上产生了一种高期望心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你又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在谈恋爱的时候喜欢取仰视之势而不能坐平了来选择男友……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你的与那些男孩子不是一个层次的“自居心理”,于是,在与那些男孩子接触的时候,给人家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是你这种排斥心理,把那些男孩子给吓得悄悄退却了。你想啊,你拒人千里之外,谁还敢靠近你?你一个自以为不俗的女孩也陷入了“世俗”之中了。话说回来,这也不是世俗,也是人之常情。当然,这都是你潜意识里的活动,不是有意地想这样做的。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犯这样一个错误,明明是自己没有接纳别人,却总感觉是别人不接纳自己。你现在就是陷入了这个误区。
只要你用心领悟了上面的意思,办法也就有了。那些你说的很俗很俗的女孩为什么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那一半?就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平常,就比较的容易接纳别人。所以我的建议是:学会接纳别人。这就需要,以平常心待自己,以平常心待别人,心理上找一个现实的立足点,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使目标现实些。既然当初你自己做出了不再读书的选择,你就要面对你的现实。等你有了一颗平常心,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男孩子可以让你接纳。于是,就会有一个男孩子成为你生活的另一半。到那时,你就不会再为是否独身而发愁,怕是该我发愁了——你这个远方的姑娘,我怎么吃到你的喜糖?
在我放下电话的时候,话筒里传来的是女孩告别困惑之后欢快的笑声。
一个大龄男孩爱的迷惘
这是一个凄美的寻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男人的让人扼腕叹息的心灵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均。均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1米78的个头,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使他显得越加文质彬彬。刚从一个财经大学毕业分配到南京某厂当会计的时候,厂部里有几个女孩对这个刚分来的沉默寡言的大学生很好奇,端茶倒水很殷勤。其中有一个姓陆的女孩尤为活泼大方,她常当着众人的面主动与均套近乎,问他大学里的事儿。他俩常聊得连下班的时间都忘了。
均很快就成了陆情感王国里的俘虏。漂亮的陆爱打扮爱出风头,她喜欢拽着均出入舞厅、俱乐部、商场。无疑,这些场合都需要掷金以买欢颜。均咬牙买40元一张的门票,20元一杯的咖啡。不久,他对这些场所产生了恐惧感。后来,均再也不愿陪陆老去那些场所,他仍然按月将节省的钱寄回老家。陆对均只是请她逛公园不感兴趣。终于有一次,她邀均去滑冰,均坚持不去,她冲均大叫:“乡巴佬,下里巴人!”均惊呆了,热血涌遍全身。陆一跺脚,愤愤而去。一年后,陆终于嫁给一个能给她锦衣玉食的私营老板。均比以前更沉默了。从那时起,从不抽烟的他开始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后来,均辞职来到上海,应聘到一家公司。月薪800多元。在上海,尽管也有一些女孩对均抱有好感,可他自惭形秽,将自己划出了爱情线之外。陆的离去,使他从此把金钱和爱情等同起来,他认为:爱一个人,必须能给她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否则,再汹涌的感情潮水都将付诸东流。一次,面对小妹的苦苦相劝,他只是淡淡地说:穷小子不言爱。这也许便是均经历这段爱情故事之后的领悟。
均依然清贫,每天啃着食堂的馍馍上班。与此同时,他抓紧了英语学习。经不起老板梦的诱惑,他也在几年中到深圳、海南、广州闯荡了一番,但最后均遭失败。带着一身疲惫与走南闯北的经验他只身来到苏州,应聘到如今这家外企。均先由小职员做起,他干练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公司上上下下的好感。公司派均到德国进修两年,回来后晋升为财务主管。均娴熟的英语很受外国老板的器重,开始考虑给均加薪。公司拿出17万元,让均自掏5万元,在市区买了一套三室一厅。搬进新房之前,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瘫痪在床的爸爸接去治疗,妈妈处理完家事也随即赶去。均的爸爸得到了很好的治疗,病情大有起色,操劳半生的妈妈闲不住,在照顾爸爸之余,替人看小孩,月薪300无。
眼看均奔30的人了,妈妈焦急万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和楼下的一位大娘相识,一起穿针引线,均和大娘的亲侄女高不成低不就的梅相识。
在临街一家咖啡屋见了面时,均很绅土地欲往梅杯里加方糖,梅婉谢:“我喝咖啡,从不加糖。”“不苦吗?”梅用勺子轻轻搅拌,端起杯子,品了一口:“不去品尝苦涩,怎会体会到香甜的滋味。”均眼睛一亮,好一个深刻的女孩!这次见面,均对梅有了特别的好感。
爱情使均神采飞扬。他和梅开始频频约会。吸取上次的经验,他为梅买了一套套时髦的衣物。可梅和陆不同。梅不爱装扮,对衣物漫不经心。经常穿一袭白色休闲装或丁恤、牛仔。然而她的随随便便中自有万种风情,让均心族摇荡。梅看的书很多,时常蹦出一些蕴含诗意与哲理的隽永之言,让学理科的均大为佩服。梅还爱写文章,不时有一两篇散文见诸报端。均对梅动了真情。他小心呵护着这来之不易的迟到的爱情之花,生怕它凋谢。
一天,梅应邀到均的家里,她似乎对家里有那么多人大吃一惊。当时均姑姑家的表哥也在苏州打工,住在哥那里,家里又有病人和孩子,看起来不免显得杂乱。颇有淑女风范的梅没表露什么,依旧说说笑芙,均悬了很久的心终于放下来。梅仍然在赴均的约会,可她再也不愿到均家里去,也许,心高气傲的她在等着均去做什么。
老人终于从儿子的沉默中悟出什么。他们趁均出差的时候不声不响收拾了行李,在均的表哥陪同下,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均闻讯赶来,爸妈怎么也不愿回去,妈妈说:做父母的怎能断送儿子的幸福!在爸爸的病床前,均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放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
均独自回到苏州的家,他机械地拨动电话号码,梅应约而来。聪明的她一下子明白了均,面对着脸上写满无奈的均,她的眼里掠过一丝受伤的表情。或许,他俩都同时意识到了:爱的美丽有了破损……他们的恋情终于没有了续集。
均的婚事成了爸爸妈妈的心头病,也成了笼罩在兄妹心头的阴影。后来,由家人介绍又与一位姑娘相识。但是,这个爱情的故事又象精致的花瓶一样碰碎了。
均有一女秘书,来自遥远的他乡,活泼干练,浪漫多情,对均特别好。可均说,透支感情是闯天下人的无奈,这类女孩比比皆是,她们的感情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在商场打磨久了,心也层层结茧,均更渴望与清纯女孩相拥,而她们同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很多人都劝均放弃清纯女孩的梦,不要将爱情和婚姻等同,不要妄图去捞取水中月,摘取镜中花。
可是均的心态依旧。他曾拒绝一风韵犹存的女上司的追求,不愿将自己的感情廉价地出租。他后来又接触了几个女孩子,她们或美丽典雅,或文静端庄,或活泼开朗,或外表纯美,均却认为而她们的内心早被世俗玷污。的确,她们也不掩饰自己,坦率得可爱。她们承认,或想靠均在单位站稳脚跟,或相中均有房子,或看出均还能再升迁。当然,她们无一例外地惊呼均为天外来客……
均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沧桑感了。在他的圈子里,有人笑他为“清教徒”,有人赞他为真正的性情中人。
这一天,均独自在家度过了他的28岁生日。那天,他破天荒喝了一大瓶XO,他醉倒在地板上,做了一个好美好美的梦,梦中,一位清纯可人的女孩披一袭白色婚纱,拥一怀鲜艳欲滴的红玫瑰,笑容如花,正款款向他走来……
心理咨询师点评:
故事真是凄美地让人扼腕叹息:一个真正的好男人,为什么他的爱情只能在梦中?为什么他的爱情的美梦久久难圆?为什么寻觅纯粹的爱情只能品尝苦果?为什么命运对他如此不公?
当我们扼腕叹息之后静下心来时,我们不能不承认,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是自己一手铸造的。
让我们来看看他陷入寻爱误区的心灵轨迹。
由于先前爱情受挫的强烈刺激,他把爱情和金钱画了等号,在观念上跑到了一个极端,“穷小子不言爱”便是他此时极为偏激而固执的观念的最好概括。其实,爱情决不是金钱可以完全取代的,爱情终究是人的精神领域的生活,爱情不等于极端功利的金钱。他接触的第一个女孩只爱他的钱,绝不等于所有的姑娘都钻进了“钱眼”。但是,他从个别事例做了极端片面的归纳,忘记了“一叶未必能知秋”,“一个麻雀未必代表整个夏天”。正是他的这种“过分概括化思维”,使他形成了偏激而固执的观念。这也许,让他错过了许多爱的机会。
在后继的爱情受挫的强烈刺激下,他的观念又跑到了另一个极端,偏激而固执地要追求不“被世俗玷污”的没有“功利性”的至清至纯的爱情。其实,爱情不是一座海市蜃楼,人的精神生活总是离不开物质性的,否则才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爱情又不是完全排斥和拒绝功利的。这不是今天才如此的事。细细想来,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爱情的故事里纯净的没有了一点世俗和功利。至少,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还不可能完全脱离世俗的功利的制约而言爱情。客观地说,均后来遇到的几个女孩,对他有些功利和世俗的感情,原本无可非议。可是,由于他的偏激而固执,又错过了也许本该属于他的爱情。
生活在现实世界的男女通常是既要爱情也要功利的。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这,原本不是什么深奥的道理。为什么他却陷入了认知误区而不能自拔?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从心理学来看,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偏执,即偏激而固执是他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偏激而固执的性格特征严重了还会导致偏执性人格障碍。偏执性格的人在某些精神刺激的作用下,容易形成超价观念。
在心理学上,超价观念是指由强烈的情感作用而强化了的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这种观念一般似乎有事实根据,在逻辑推理上似乎也并不荒谬,但是,由于强烈的感情作用,对事实只是进行了片面的归纳,且由于往往与切身利益有关,使人作出超乎寻常的偏颇而极端的评价,并执意坚持,因而影响其意向和行为。例如,有些艺术家、发明家存在对自身天才的超价观念,尽管他们的想法与事实不符,但由于过分迷恋于他们的理想而不易纠正。
故事中的主人公由偏执性格而导致的偏激而固执的超价观念是显而易见的。
性格铸造命运。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铸造师。也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他的爱情就是丢在了自己的偏执的性格上,是他自己给自己铸造成这样的命运。
他的命运可以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从改变自己的性格入手。人应该是自己性格的主人。人最大的成功是自己能认识自己并能把握自己。我们可以这样地期望,他有能力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改变自己,靠自己重塑自己更完美健康的人格特征,靠自己寻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爱情。因为,他到底是一个优秀的男人。
我们为他真心地祝福。
漂亮女孩,你的爱情也等不来
当我们为有些年轻人在爱情方面过分大胆的“开放意识”而头痛的时候,其实,还有另一面的问题同样让我们担忧。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位女孩的倾诉中,走进那另一面的故事。你听:
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您的文章,觉得您跟我有缘份,值得信赖,就写信求您帮助。给杂志社写信才知道您在天津,我还是寄去这封信,不知这信是否会石沉大海。
外表娇小玲珑斯文秀气的我,看上去绝对没有快30岁的模样。直到今天,我还没有结婚,甚至没有男朋友。是我内向谨慎的性格造成我交朋友一直不敢放心大胆。再加上20岁出头时,自恃长得不错,认为还小,年纪大些再找也无所谓,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及家庭给我的压力增大,我感到好像抬不起头来,不安、焦虑、烦躁占据着我的心,总是不能摆脱……
我向您倾吐埋藏半年多的一份感情。我喜欢一个男青年,凭感觉他也喜欢我,他曾经约过我上他那儿,但我没有去。直到有一次我可能伤了他的心,我们就再也没有说过话。我心里是非常痛苦的,可是每经过他面前,我总是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是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不敢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其实,我们上班离得很近。只要他来我这儿,就全解决了。不知道他是不喜欢我,还是不敢追求我了。我想主动,又怕遭拒绝,真把我折磨死了……
请您帮帮我,分析一下我的心理是否正常,我该如何解除这心病呢?
面对女孩的困惑,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沟通: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赖,我就以朋友相称,朋友相待,朋友般地开始我们的谈话了,你看好吗?
马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应该说你的心理是很正常的,别担忧。你只不过被一种想求爱又羞于启齿的矛盾心理所困扰。
让我们先就你信中的信息来描述一下你的特点。你娇小、文静、漂亮而且内向,有时会更增加你的魅力。做小女孩时,你因此而自视较高,这便是你说的“自尊心较强”。可以说,你是在自我肯定、自我褒扬中长大的。长大了之后,你发现快30的人没恋爱没成家,好像是那么不被人理解。于是你心里有了压力,“好像抬不起头来”。此时,你不敢再凭娇小、文静、漂亮、内秀等而自我褒扬了,好像优势没有了,只剩下“快30岁”这一条,你失去了曾有的自信,心里没了底气。于是,面对心爱的人,你羞于主动接近他,更不敢开口和他交谈。
我判断你面临的现实是,你与他都有意,但谁也没挑明,因而让人苦恼。
你怎么解除苦恼?
从恋爱心理角度看,男女在求爱行为上确有差别。一般男性取“主动进攻式”,女性取“被动等待式”。这样看,你等待似乎没错。但你们的具体情况是,他已经约过你,你没去,等于你回绝了他;又有一次你“可能伤了他的心”。这等于他已采取“主动进攻”,而似乎遭到你的拒绝,至少在他那边看来是遭到了你的拒绝。如此一来在他看来问题似乎严重了,他不敢轻举妄动了,正是你所说的“不敢追求”了。不妨设想一下他的心态:这位姑娘那么文静、漂亮、年轻、内秀,如此有魅力的姑娘,真不好追呀!瞧,她一再拒绝、回避,冷漠地待我,我岂敢乱说乱动……他的心态是不是这个样子?海伦有过一句话告诫男士,“你应该学会等待”。或许正是说这种情形。他只能暂时变“主动进攻”为“耐心等待”。
分析至此,你的办法就有了:你的爱情等不来,你需要的是主动地把“爱”说出口,只要你爱他。
心理学家爱特尔曾为求爱羞于启齿的男女青年们办过求爱训练班,他忠告那些青年说:“情场成功,尽在勇气。”在你的故事中,他已鼓过勇气,但被你拒绝;现在需要你拿出勇气了。主动表达心意吧,不要再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若无其事”说不定会被他看成“冷若冰霜”。男士的胆子不一定有多大哟!实际的情形可能是:你年轻,真的,你还很年轻,你年轻中又有几分成熟,美貌中露出几分内秀,再“冷若冰霜”,岂不吓退人家?
在我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的确有那么一些大龄青年和这位姑娘一样陷于羞于求爱的苦恼之中。他们已经走向社会,却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愿这个故事对更多为此而痛苦的年轻的朋友带来帮助。
恋爱,为什么我总是挑剔
“我在一家企业打工,今年27岁了,至今还是单身族。以前有介绍男友的我就是不想见,后来看同龄人有的都当妈妈了,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我也想有个男友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像兄妹似的友好。于是,直到最近两年才谈恋爱,可总是没有成功。我在谈恋爱的时候,总是挑对方的缺点,总觉得对方不满意,可是分手后又觉得有点喜欢对方。前后谈过10多个男友了,每个大约见几次面,还不太了解就仓促分手了,分手之后又后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您说我是不是太挑剔了?”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女孩风尘仆仆,落座后刚刚开始自己的故事,就摆在我面前这样一个问题。按照心理咨询的常规,我请她举例讲讲具体情况。
女孩想了想,继续自己的故事:
今年夏天谈过一个男友。刚开始第一次见面,我觉得我的谈话好像审犯人似的问对方。比如,你做什么工作,你们家几口人,你今年多大了。对方挺老实的,倒是有问必答。可是,他回答的时候很不自然,好像一边说话一边吐唾沫。第二次见面,我们到外面走走。我们不是并肩,而是我在前他在后。忽然他说:“走累了吗?休息一会儿吧?”边说边捅了我的背一下。我感觉她捅的很重,笨手笨脚。后来我就和他分手了。分手之后,我感觉对方也有优点,起码人挺老实的,觉得不该分手。
还有最近谈过的一个男友。我们两家很近,可是,见面几次他一直没有告诉我他家的电话号码。我们见面都是他找我,一般一周只见一次面。一次,在路上远远地看见他正和几个人在一起边走边说。我感觉他也看见我了,可是他却没有和我打招呼。我觉得,他应该主动把电话号码告诉我,应该主动约我见面多一些,应该老远过来和我打招呼……可是他却没有那样做。就这样我们又分手了。分手后,我又感觉不该分手,因为,论家庭条件父母为人等都是比较好的,况且又很近。
就这样,每次都是还没有多少了解就仓促地分手了,分手之后,又后悔。每次总是犯这样的错误。
我从小就不合群儿,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读中学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工作之后就是上班,回家,看电视,看书。我觉得我特别喜欢独处,有什么心里话也找不到人倾诉。我交往的人很少,而且,我好像不愿意和家里以外的人接触,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总是把别人当敌人,充满的了戒心。在没有恋爱关系的时候,我也会发现某个男孩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一旦建立恋爱关系,我就总是喜欢去找对方的缺点。我总觉得自己这种状态不对,就一直想打这个电话,我不愿意再这样了。您说,我为什么对人家太挑剔了?
女孩又提出了这一问题。
女孩的确比较挑剔,但挑剔只是表面现象,背后还有其深层的心理根源。
一是恋爱心理偏差。恋爱的心态不能像购物那样,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想购为己有的时候看起来都是挺好的,一旦要把哪一件购为己有的时候就要百般挑剔了。所谓“褒贬是买主,喝喊是闲人”正是说的购物心理。女孩就是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恋爱对象的。恋爱虽然也要考虑到一些基本条件,也要有所选择,但恋爱到底不是去商店购物,恋爱心理不同于购物心理,恋爱心理是两性之间建立在性基础上的两性相吸,两情相悦。你没有去寻找那种两性相吸两情相悦的感觉,而是如同选择一件商品一样。于是,就显得格外挑剔了。
二是人际心理偏差。人际之间本质上是互利的,而不是互损的。正是因此,我们没有谁能够离群索居,我们才有了人际交往的必要。由于女孩从小形成的孤僻的性格,你很少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幸福的感受,于是形成了对人的防范心理,于是封闭了自己的心灵。封闭自己心灵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善于包容人,不善于接纳人,对人有一种几乎是天然的排斥。于是,在谈恋爱的时候面对男友依然难以排除这样的心态,于是,也就难于接纳和包容,于是就表现为挑剔了。
过分挑剔的结果,自然是男友难以被女孩接纳,难以成为女孩中意的“商品”,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困扰。
“您分析的有道理。”女孩对此表示了深深地领悟,“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现在,你需要两个方面的认知调整。”我建议说,“一是开放自己的心灵,这样你就较容易地接纳别人,也就容易接纳男友了。二是激发爱情的渴望,这样你就不再把恋爱当购物,也就比较容易地接纳男友了。令人高兴的是,你已经意识到要改变自己了。那么好,从现在起开始行动起来吧,认知调整的结果会让你很快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谢谢您!”女孩笑了。
恋爱的压力成心病
每到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总是通话不断。现在,我趁难得的片刻间歇刚端起水杯,电话铃声便再次响起。拨通电话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她说是为姐姐来求询的。她说姐姐有了一种邪病,但有不愿和别人说。心理咨询需要与当事人直接沟通。我就如何促使她姐姐拨通电话进行了交流。她表示好好做做姐姐的工作。快要结束当晚电话咨询的时候,这位姐姐终于打进了电话。我们姑且叫她玉洁。
经过初步的沟通,玉洁终于消除了顾虑,开始吐露心声:
“我今年35岁了,中学毕业后在一家服装厂上班,现在自己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店,可以说是给自己当老板了,生意也不错。但是,最近以来我心情总是不好,高兴不起来,而且不愿意见人。还有,我总觉得床上有灰尘之类的脏东西似的,就总想扫干净,扫完了还是觉得不干净,还是要扫。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扫。而且,最近两三个月,还总是觉得床上身上有头发,总要去扫。最初是有一天正心绪烦乱的时候,看到床上有根头发,就反复去扫,就觉得心里像有头发乱飞。后来,只要谁的衣服放在了我的床上,就觉得有头发落到了床上;只要谁碰了我或从我身边过,就觉得有头发落到我身上。我觉得头发好像会飞一样,到处乱飞,一会儿飞到身上,一会儿飞到床上。我就没完没了地扫,总想扫干净了去做别的事情,可就是总也扫不干净,弄得心里很是痛苦。而且我心情非常不好,总想哭,好像是因为扫头发总是扫不干净急的。妹妹开玩笑说,你这是得了什么邪病?我也觉得自己真的得了什么邪病,也就越来越不愿意见人了。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会这样?”
“可以肯定,你这不是什么邪病,是心病,是你心理有压力的表现。”我对玉洁说,“人的心理感到有很大的压力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那我怎么办,应该吃什么药呢?”和很多人一样,玉洁也首先想到吃药。
“吃药对你的问题一点也不管用,什么药也不用吃。办法就一个,化解压力。压力化解了,症状也就消失了。”我说,“你愿意谈谈生活中的难题或者是压力吗?”
玉洁的症状似乎有点奇怪,但一点也不是邪病,不过是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从心理分析角度看,强迫症症状的背后往往是某种冲突或压力。就是说,当人在生活中遇到情感色彩强烈的困扰或压力的时候,内心的冲突会形成难以化解的心结,往往会转化成某种强迫性观念或行为,表现为与问题似乎不相干的具有仪式性的症状上来:反复地想一些念头或反复做一些动作。这就好比,病根本来在心上,症状却出在脚上。这在心理学上叫作置换作用,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有时候似乎置换得面目全非,但是,仔细分析仍然会发现这种置换成的仪式性症状的意义。所以,就需要弄清玉洁症状背后的意义或者说压力到底是什么。
听了上面的分析,玉洁打消了顾虑,回忆道:“从哪说起呢?就从我的恋爱说起吧。我虽然三十多岁了,但还没有结婚。我不是不想结婚,就是没有合适的对象。我总想找一个称心如意的男人,可总也找不到。这么些年来谈过不少,但是觉得没有一个是称心如意的,一见面就觉得不满意。最近的一个对象谈了两年了。所以谈了两年还没有结婚,就因为我总有点不满意,他提出几次结婚我都没答应。他是一个开货车的司机,人虽然挺好,但是条件不好,家里没有父母,没有办事能力。最近两三个月来,我不想谈了,他找我,我也不见,他打电话,我也不接了……”
原来,这是一位十足的大龄女孩,她心里有一块这样的心病。现在,她的症结找到了。35岁的女人了,如此婚恋问题缠绕在心,心怎能不乱?而最近两三个月面对男友,不想接受,又不忍放弃,何其矛盾?是继续,是分手?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真是心乱如麻了。头发乱飞,正是心绪烦乱的象征。而清扫的意义就在于清除心头杂乱的心绪。于是,当偶然的一次清扫头发在心里固着下来后,清扫便成了仪式性的动作。但是,这团纷乱的思绪如何清扫得干净?
听我分析至此,玉洁说:“对,对,真是心乱如麻,心里总不干净。”
玉洁所以如此,与其人格有很大关系。强迫症患者往往具有强迫型人格特征,大多过于追求完美,过于严谨认真,遇到一些情绪压力就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玉洁的完美主义人格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帮助她破除完美主义倾向,以一刻平常心面对婚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于是,我问:“那么,你心里的男友是什么样的呢?”
“衣着整洁,素质高,对人好,能办事,会说话……”
“就是说要外表潇洒,一表人才,还要有很高的内在素养,品行好,能力强,还得能说会道?是不是还要会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好准备到联合国……”听她笑了,我也笑道,“你明白了马老师这似乎笑谈的背后的意思?”
“您是说我标准太高了。”她还是笑着说,“是,我身边的人也都说我心太高。”
“好,能这样看很好。”我说,“刚才说的那样的男人,好是好,可人家肯和咱好吗?人生就是与缺憾相伴的。恋爱就是带着缺憾的选择。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的对象是完全称心如意的,如果谁非要找完全的称心如意,就一定是和自己过不去。世界上没有的事情,哪里去找?如果你领悟了恋爱是带着缺憾的选择,你就会发现,男友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换一种眼光,你可能会发现男友甚至是挺好的:挺实在,挺勤恳,挺健康,挺听话,挺在乎我,挺拿我当回事……”
“您怎么这么会猜?您说的这些他真的都有。”玉洁笑了,转而又说,“可他就是不会穿衣,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
“还不会当总理……”我接过了话头。
话筒里听到她的笑声,我知道她已经有所领悟。心理咨询中常常这样,照当事人的思路推论下去,推到了极端,当事人也就醒悟了。这可说是归谬法的妙处。
沉静片刻,我换了一种郑重的口气:“男友拿你当回事不是最幸福的事吗?好好珍视吧,把这样的男人和头发一起扫掉了,后悔的时候找谁去哭?以现实的心态看男友,你就会愉快地接受了,甚至会为没有放弃而庆幸呢。如此,你也就不再心乱如麻。你的心一旦安宁下来,也就没有头发乱飞了,让你苦恼的邪病也就不治而愈了。相信一定会听到你的好消息。”
大约两个月后,果真传来好消息:玉洁已经和男友正准备走进婚姻。她说虽然还是爱清洁,但头发乱飞的苦恼烟消云散了。
恋爱的困惑哪里来
周六晚,一个小伙子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开始了他艰难的诉说:“我是个28岁的青年,在一家单位上班。一年前,经人介绍我与一个女孩相识,建立了恋爱关系。相比之下,我们家庭的条件不好,他们的条件好,因而我总感觉瞧不起我们家似的。半年前,因为准备结婚买房子的问题,两家有些不愉快。我妈妈去了他们家一次商量我们结婚的事,她妈妈非常傲慢,我妈妈说了几句气话,他们就提出了不同意了。但是,我的女友一直没说不同意,我觉得她舍不得我,又舍不得伤害父母。她虽然没有直接和父母对抗,但是她对我说,家里如果不同意我们的婚事,她以后不找对象了。她说让我坚持下去,直到她父母同意。至今,他们家里不知道我们还有联系。事情就这样脱到现在,转眼快半年了。我非常困惑,您说我该怎么办?”
又是一个恋爱的困惑。我的心理咨询实践中,走进恋爱季节的年轻人常常面临诸多的困惑。然而,这个年轻人的困惑却有些蹊跷。因为,如今父母对儿女恋爱的干涉很难真正替代儿女自身的意志。况且,也看不出女孩的家庭有什么实质性的干涉。那么,让小伙子困惑的究竟是什么?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如果你们爱得死心塌地,是什么力量都难以阻挡的。只要你不是有意地蒙上自己的眼睛,对你们的爱,你应该是可以看清。对吗?”
“应该是看得清。”
“那么,你为什么还没有把握?你对谁没有把握?”
“对她没有把握。”
“是你不爱她了?”
“我对她印象挺好,不想和她分手。如果我要是和她断了,她会真的不嫁人了。”
“如果你们有爱,可以把恋爱进行到底呀!”
“我觉得自己岁数挺大了,父母和好多朋友也劝我赶快分手,重新找个女友。如果真等下去,我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不可能一直等下去。”
“如果你们没有爱,只好说再见了。为什么不明确表态?”
我们的沟通一直比较困难,此刻,更是沉默,沉默。我感到他显然有压力,他的故事一定还有别的不愿言说的情节。久久地沉默之后,小伙子又开口了:
“我,我总是觉得责任比感情还重要……如果我需要付出责任呢?”
“责任?是什么意思?”
“我豁出去了,实话实说,全告诉您吧。”小伙子似乎拿出了不顾一切的勇气说,“因为结婚买房他们家提出不同意,其实是给了我一个契机,让我找到了提出分手的借口。本来,我不是很满意她。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建立恋爱关系不久,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在一起。我把她拥在自己的怀中,很晚很晚了,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切。过后我感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一个女孩子就和我发生了性关系,是不是太轻浮了?所以对她产生了怀疑,对她的感情就不是特别好了。现在,又因为买房子的事情产生矛盾,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放弃她。但是,我又怕良心受谴责,所以特别犹豫,不知如何是好了……”
现在,他的困惑终于明朗化了:直接引发心理困扰的是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往往给当事人特别是女孩带来伤害,第一次最亲密的接触还是留到最幸福时刻才好。想到此,我沉吟良久之后说道:“女孩子就是这样不幸,如果她拒绝男孩子,男孩子会想,莫非你不是真心爱我?如果顺从男孩子,男孩子又会想,你怎么这么轻浮?特别是后者,常常让一些女孩子蒙冤。所以,马老师在接待来访的女孩子的时候总是说,要善待自己,宁可让男友怀疑自己是否有爱,也不要轻易拿献出身体来证明自己的爱……”
“您的意思是说我不对了?”
“心理咨询师不是评判是非对错的判官,只是要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的心。”我说,“马老师有些看法提供给你。一是不必过分自责。婚前性行为不宜提倡,但是既然已经发生,只要双方同意,就不是一方的错。就是说,作为一个男子汉你想到了责任,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责任不全在你,不必为此背包袱。假如你对她没有爱,仅仅因为一次性行为而把你们的关系锁定为婚姻,对自己,对对方,都不是真正的负责任。因为没有爱的婚姻是不幸的。二是不能片面地指责对方。既然发生婚前性行为不是一方的错,同样可以推论,如果说婚前性行为表现了轻浮,也不单是女孩子的轻浮。就是说,女孩子一样可以想,你是否是个轻浮的男孩子,你是否是个负责任的男子汉?你又何必责难女孩子的轻浮?如果仅仅因为一次婚前性行为而放弃了爱情和婚姻,也不是明智的。既然不必过分自责,不能片面责难对方,剩下来,你们的恋爱是否要进行到底,就是看你们到底是否有爱了。此外,你们双方家庭条件的差别,让你有自卑心理,不能挺直腰来对女孩倾心相爱。这也是你没有把握的一个原因。所以,还是那句话,现在走出困惑的关键就是直面对方和自己的心:是否有爱。当然最终的选择在于你自己。但是,你需要的是当机立断,过分的犹豫不决,无论怎样都会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在他道谢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他的选择会少一些遗憾的。
问清自己是否铁了心
“我是一名女教师,今年28岁,在感情问题上遇到了困扰,特意来向您请教。”一位颇有几分成熟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开口说道。
落座后稍作沟通,女孩便开始了自己的故事,“我正在谈恋爱,算‘现在进行时’吧。他和我一样也是教师。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也算是同事。两年前他离的婚,小孩判给了女方。离婚后,他一直在追求我,我也是比较喜欢他的。我们的感情是双向的。可是,对我们的恋爱,家里特别是母亲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他离过婚的,还有一个孩子,家里认为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男人,好像给他们丢了很大的面子。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服家里的人?虽然他是离异,但我感觉是比较适合我的人,是在各方面比较好的人。我不想放弃我们的感情,也不能不顾家庭,您说我该怎么办?”
表面看来,困扰女孩的似乎是外部冲突,但可以推测其实是内部冲突,是她自己举棋不定。于是,我问道:“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讲讲你们过去的故事好吗?”
女孩回忆着往事:“读书的时候,我们是同学。其实,他在结婚前就追求过我。我感觉他还是比较不错的,但那时我没有接纳他,我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其实,这纯粹是一个借口。我是城市长大的女孩,毕业分配一起来到了他们的县城。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不习惯,我不想长期呆在这里,准备找时机回市里。这才是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实原因。这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没有希望了,就仓促结婚了。可是那个女人爱赌博,他们感情不和,大约两年的时间就离婚了。小孩判给了女方。到现在,他们离婚已经两年多了。离婚后,他又开始了对我的追求。我也感觉一直没有忘了他。”
“这几年你一直没有谈恋爱吗?你的情况怎样?”我又问。
“起初,我想回到市里再谈。”女孩不无遗憾地沉吟着说,“可是,至今还是呆在那个县城,别人也就在当地为我介绍男友了,只是谈过几个没有遇到合适的。后来面对他的继续追求,我就接纳了他。可是家里拿他的离异和小孩来反对……”
我们的沟通终于达到了预期目标。我说:“我们谈论这些往事,你说是为什么?”
“是,是为了看清我们的事情?”女孩似有领悟地说。
“对。”我肯定地说,“重提往事就是为了看清你们的故事,看清这个故事中你自己的心。你为什么还犹豫不决?马老师以为关键的不是家里人的态度,而是你自己的态度,不是怎么说服家里人,而是怎么说服你自己。就是说,不是家里的态度让你左右为难,而是你自己的心还在左右摇摆。许多时候,让我们犹豫不决的好像是外界干扰,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拿定主意,是我们自己举棋不定。说白了,对你们的故事,对你们的感情,你自己还没有铁了心。恕我直言,他的离异以及孩子问题,其实是你心中最不好面对的问题。你三次提到这一点看似无意,其实正是你深层意识中的顾虑的不由自主的表露。仔细想想,是这样吗?正是你自己的心本来就摇摆不定,外界随便吹来哪一阵风,到你心中都会变成12级台风,让你不知怎样稳住自己。所以,关键就是自己是否铁了心。你能明白这个意思吗?”
“明白。”女孩会意地笑了,“您早就看出了我有一点犹豫呀?”
“这是人心理活动的规律,是心理咨询的经验。往往似乎是因为外因而让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大多是自己没有拿定主意,是自己没有铁了心。”我也笑了,“我们刚才的问题都是为了帮助你审视自己的心,比如,就你而言,有多少爱情之外的因素影响着你对他的接纳?你们的关系有多少功利性的因素?有没有无可奈何的成份?如此等等,都会影响到你是否能把你们的爱情进行到底。”
“对,您说的对,要问清自己是否铁了心。”女孩领悟地说。
我们握别的时候,我说:“对,这是解决你的问题的关键。只要你问清了自己,不论你怎样作出决定,都会少一份遗憾,多一份成熟。”
强扭的瓜不甜
我是一名大龄女孩,因为腿上有点残疾,别人介绍了几个男友都离我而去。前些日子朋友又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友,他比我大几岁,在一个政府机关工作。虽然介绍人对我的毛病轻描淡写,第一次见面他还是看出了我走路有问题。我也就不再隐瞒。不过,我们谈得挺好,彼此留了电话。由此我们开始了交往。
说来也巧,一次他来我这里,我不小心用水烫了他。虽然很轻,但我却感觉他情绪不对。由此,我们的关系进入低谷。后来我给他打电话,他还是表现了明显的冷漠。我说,你给我一段时间,我们相处试试,如果不行你再放弃也不迟。他很迟疑地说,我已经这么大了,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磨合?不过,由于我主动的联系,我们保持了继续交往,而且慢慢地相处得比较好,也有了一定的感情。
一次,他打来电话说别人给他介绍女友了,问我是不是去见面。我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问我做什么?我们的感情又出现了波动。经过一段不冷不热的日子,我们的感情才慢慢地稳定下来。可是,不久他又说别人给他介绍女友了。这次我表示了明显的不满。我说,如果这样的话,那咱们的关系算什么?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的情感和人格与你一样应当受到尊重。他沉默很久很久,说,不知你是不是能够感觉到,其实我们的关系对我很有压力。单是我们两人在一起没有什么问题,可我们一出去面对别人的目光的时候,那种无形的压力常常让我难于承受。我一直在努力,甚至我还想,我们偏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走在一起,可是……几天后他没有电话,最后还是我给他打电话了。就这样,我们又继续交往着。其间,我请一位朋友帮助做工作,本想想促进我们的关系,反倒促进了我们说分手。为了调整心情,假期里我去外地旅游了。回来的时候,我还是给他打电话了。那时已经晚上8点了,他立刻去车站接我回到了我的住处。后来的一段日子,我们的关系又慢慢地恢复起来。
我一直感觉他态度不明朗,就和母亲谈了。我母亲和他说,你看你们这个年龄了,你跟家里商量商量赶紧结婚吧。他只是沉默。有一天,我也和他谈起了及早结婚。他说你别逼我结婚,你如果非要逼我结婚,我就去单位里住了。我说,你不是对我一点感情也没有,不是吗?他说,在他这些年接触的女友中你对我最好,但是,我没法跟家里说,家里人会说我有病,以前介绍的女友条件都比你好;我也没法跟同事说,他们会认为我没处找女友了才找你。就这样我们再一次说分手。不过还是和上次一样,分分合合的,也常有电话,一般都是我给他打电话。
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有过亲密接触,但是一直没有性行为。可是,后来我们还是不自觉地发生了性行为。那次我去上街,他打电话来的时候正好我买东西发现钱没有带够,由于在他们单位附近,我说你先借我三百元钱可以吗?他很快给我送来了。随后的一天他说来取钱。我知道他只是找一个借口来我这里。就是在这次,我们睡在了一起,突破了最后一道防线。坦率地说,当时我是比较主动一些的。后来一次通话中,我说,没有这件事,我们可以平和轻松地分手,可是你看现在有了这件事。我是很传统的人,你让我怎么办?你不能无视我的痛苦吧?
总之,我是喜欢他的,就他那面说,我感觉他在感情上与我也难以割舍,可他又觉得面对亲友同事的目光还是有压力。我不知能否留住这份感情?
这是心理咨询中一位大龄女孩的故事和困惑。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常常不能给出答案,只能通过沟通帮来访者换一种思路,较清楚地把握面对的生活。
于是,我分析说:“主动追求一份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显然你过于主动,主动得有点勉强了。有一句话正好送给你——强扭的瓜不甜。假如不去强扭,随着时日还会有瓜熟蒂落的时候。就是说,如果你放一放,给他足够自由,瓜熟蒂落的时候可能会属于你。那就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人的天性是愿意接受自己选择的事物。可你们一路走来,步步都是你在紧逼。至于发生性行为,更是多少带有“套牢”的动机,可套住的往往是自己的心。因为如果不熟的瓜你即使强扭到手了,那份没完没了地苦涩还不是只能独自品尝?你想,一个成熟的男人对迫于无奈接受的女人会有多少善待?”
“您说得对,强扭的瓜不甜。”女孩领悟地说。
“更关键的是,他说难以承受压力,表面看来似乎是来自外部,其实是来自他的内心。”我继续分析,“任何外部压力一定是转变为内部压力的时候,才会给人带来冲突和困扰。所以,他态度的起伏波动,其实是他在和自己斗争:我是否接受呢?”
“您是说他还有可能接受?”女孩心怀希望。
“是的。人所以会出现内心动机的斗争,就是因为不只一种可能。”我说,“对此他要作一个权衡。既然这样,不如让他自己去权衡。他快40岁没有成家,也一定有自身的劣势。权衡之后如果他不认可,你们就大道通天各走半边,如果他认可了,那时就是自然地瓜熟蒂落了。”
“我当然希望瓜熟蒂落!”女孩有点激动。
“但你不能这样指望。因为你一旦指望了,就会心切,就会强扭。”我只能泼点冷水,“如果不去强扭,虽然瓜熟蒂落的时候不一定属于你,但有属于你的可能。如果追急了,不是追丢了,就是追到一颗苦瓜。所以,一定要让他自主选择。”
“谢谢您,让我坚定了一个原则:爱情不能强求。”
常常这样,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原本心里明白,只是不愿面对。这时,帮助来访者勇于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心,便是心理咨询达到目标了。
爱,带着缺憾的选择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又一阵铃声响过。当我拿起话筒时,最先传来的是一个女孩的长吁短叹。女孩一定是遇到了心灵的困惑。随着我们的沟通,她讲述了自己的恋爱故事:
“我今年25岁,大学毕业两年了,在一个机关做公务员。人们都说恋爱是幸福的,可我却一点也没感觉到幸福,反而感觉很累很累。是这样的,现在有两个男孩都很喜欢我。就我来说,感觉他们两个都有我喜欢的地方,又都有我难于接受的地方。所以,我心里很是烦乱,很是困惑,不知如何是好。一个男孩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不久他就开始追求我,朦朦胧胧中我们都默认了恋爱关系。他有一个很好的家境,又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考虑,我感觉如果和他在一起生活,日子一定很稳定,很安逸,很富裕。但是,我和他在一起很少心动的感觉,很少激情的体验。如果我选择了他,婚姻是不是会不幸福?另一个男孩是我现在的同事。在日常的工作接触中,我感觉他这个人很好,很细心,很知道照顾别人。从心里的感觉说,我比较喜欢他,喜欢和他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可是他的经济条件很差,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很差很差。家境,工作,都远远不如那个同学,而且还债台高筑。如果我选择了他,在物质生活方面会什么也没有了,婚后的日子会很苦,心里会有一种不甘,这样选择是不是太不现实了?”
“这样说吧,从物质生活角度说第一个男孩更让我喜欢,从精神生活角度说第二个男孩更让我喜欢。他们哪一个都不是让我完全称心如意,唉,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
说到这里,女孩又一次长长地叹息。
原来,女孩是面对两个男孩左右为难,遇到了动机冲突。首先,既想拥有第一个男孩的安逸的物质生活,又想拥有第二个男孩的美好的精神生活,这是双趋冲突;其次,不喜欢与第一个男孩在一起那种缺少激情的感受,又不喜欢与第二个男孩在一起那种很苦的日子,这是双避冲突;最后,对两个男孩都有喜欢的一面和不喜欢的一面,这是趋避冲突。如此复杂的动冲突让女孩不知如何是好,也就是情理之中了。但是,不管多么复杂的动机冲突,最终必须要靠理性的思考来作出选择。
怎样帮助女孩进入理性的思考?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说,这两个男孩都是让你既有喜欢又有不喜欢的地方。是这样吗?”
“是的。”
“那么,再有第三的男孩出现,就是你期望的十全十美的男孩了?”
沉寂片刻后女孩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说的好。依此类推,第四个,第五个,不论哪一个男孩,都会同样让你既有喜欢又有不喜欢的地方,是吗?”
“是的。”
“这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说,不管怎样,哪个男孩都是不完美的男孩。既然如此,你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必须作出选择。”
“对。”我肯定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这样的事情,久拖不决,不仅会伤害了别人,也会伤害了自己。所以,必须面对缺憾作出取舍,必须面对两个不完美的男孩作出选择。人生是伴随缺憾走过的,说句并不极端的话,缺憾恰好是人生的一种美丽。所以,人在任何时候的选择都不可能完美,都是带着缺憾的。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男孩,女孩就只能选择带着缺憾的男友了。关键是看选择哪一个男孩留下的缺憾更小一些了。”
话筒里沉静片刻,女孩豁然开朗:“就是说,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比较满意的选择。就看自己更看中什么了?”
正当我为女孩的领悟而欣慰的时候,女孩话锋一转:“那么,您说应该看中精神生活,还是看中物质生活呢?”
“这可不好一概而论。不过有些建议可以提供给你。”我说,“婚姻就是过日子。为什么要男女在一起过日子?是因为要传宗接代,要衣食住行,要柴米油盐,这,永远是第一位的。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婚姻,直到今天,婚姻还都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婚姻首先是为了物质生活。当然,婚姻里也有精神生活,但靠“喝西北风”过日子,怎么可能有幸福的精神生活?幸福的精神生活需要有土壤,才能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婚姻的殿堂只能在足够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精神沙滩上,婚姻的殿堂很快就会倒塌。而且,越是美好的婚姻越是需要充分的物质基础,好比楼房必须比平房有更厚重更坚固的基础。一间茅草屋不需要什么基础,但是一阵风来了都会把茅草屋吹跑了!你期望寄托自己一生的婚姻,是一幢楼房,一间平房,还是一个茅草屋?在无奈的时候,婚姻已经成了茅草屋,我们当然不能轻率地背叛,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可以任由自己选择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茅草屋?难道就是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整天为风雨飘摇中的茅草屋而心惊胆战担惊受怕吗?没有了起码的物质保障的婚姻里,还有幸福的精神生活立足之地吗?”
我知道,确有不少年轻的朋友,因为一时的激情而走进了物质基础很差的婚姻,很快便陷于婚姻殿堂倒塌的灾难之中。所以,我还是说了上面倾向性很明显的话。最后我说:“不过,到底这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更看中精神生活,有的人更看中物质生活。不管你更看中什么,都需要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当机立断。你说是吗?”
女孩一直静静地听,最后说:“我知道该怎样做了,谢谢您!”
大龄女漫长的期待
我是一个远方女孩,有个情感方面的难题让我内心一直非常地困惑。人们都说我各方面条件不错,自己又开着一家服装店。但是,今年31岁的我,却一直孤独的生活在一人世界中。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心里一直有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男人。连我自己也弄不清到底是为什么,不知该怎样说起。
我出生在一个离大城市不远的农村。还是我很小的时候,好些来自大城市的知青来到我们村,其中一位就住在我们家。虽然我就叫他哥哥,其实他的年龄比我要大20左右,应该说是父辈。实际上他也是和我父亲在一起,应该说是我父亲的朋友。那时候,我的家庭不幸福,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真是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当我被父母的战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而泪流满面的时候,常常是他抱起我放在腿上,擦去我的眼泪,哄我,劝我,安慰我,给了我温暖。这是我童年的时候唯一能感觉到的温暖。
但是后来,和很多知青一样,他也返城了。就是这样,他送给我的温暖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段最美好最幸福的记忆。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童年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如同亲友,后来的日子里他还偶尔来我们家。每见到他一次,我童年的记忆就一次被唤醒而加深,而且随着我慢慢地长成少女,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
记得在我14岁的时候,一个初冬的日子,他又一次来我们家里。这天午饭过后,我爸爸妈妈因为有事,一起出去了一会儿,家里就他和我在一起。我们谈天说地,亲密无间,我非常快乐。不知不觉间,他说:来,坐到哥哥的腿上来,让哥哥像当年一样再抱抱。蓦地,我有一种很难为情的感觉,第一次这样的感觉。我虽然没有坐到他的腿上,可后来这个情景像一个镜头一样在心里定格了。从那以后,每次见到他总有一种朦朦胧胧地特别的感觉,留给我的印象总是那么深刻,他的话语,他的笑容,他的衣着,都是那样地清晰。就这样,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他久久地在我心里。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不知是否为了找他。但是,他却离我越来越远,后来他出国定居了。我很少再见到他,心里只剩一个漫长的期待。
我知道应该忘记他了。可是,在我27岁的时候,他第一次与他太太和孩子一起回国探亲。我们有了联系,本来说好来我们这里坐坐。但是,他却很快就回去了。到了他的老家所在的城市才打来电话告别。
今年他再一次回国探亲。他给我打来电话,请我在外面一起吃饭。我们谈了很多很多。他诉说了过来奋斗的艰难历程,也很关心我。他说我的各方面条件不错,至今没有结婚,他感到很奇怪。他问,是不是有人追求你?我说,没有。他说,是你看不上人家?我说,感情的担子太重了,我挑不起。我觉得应该让他明白一点什么,就对他吐露心声。我说,在所有的亲友里面,我最记挂的是你。我还告诉他,你是我心中的偶像。可是,本来说好到我家来的,我们谈过之后,他却出人意料地突然变卦不肯来了。我觉得他是在回避吧。回国探亲的日子结束了。他临走的时候,我准备送送他,他表示不让去送。我还是开车去了。本想和他一起吃顿饭,他没有答应,却送给我一样东西,让我回去再看。在车上我打开了,是一枚戒指。这时,我感到很难受,很委屈,很……说不清的感情。他在车外和我说话,我把头扭到一边。他打电话来,我正在哭,他安慰我。痛苦中我把电话挂断了。
他回去很久的一天,又打电话给我。这天正好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七月初七。他说,我昨天梦中见到你了,应该打电话给你了,你可以做个护照,我可以带你到国外走走。他还说,以后你可以打电话给我。我感觉他态度非常暧昧,他为什么不给我一个爱的承诺?我奢望不会太多,不想在一起,给我精神上的支持就足够了。我也知道我这种感情是没有结果的,我把他留给我的名片地址都扔掉了,我想忘记他,可我不知自己到底怎样了,就是转不出这个感情的圈子……
心理咨询室里,一位大龄女孩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最后把一个困惑交给了我。
“那就这样转下去,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即使他给你一个爱的承诺,又会怎样?男人女人的爱难道就是为了虚幻的精神的满足吗?难道爱不是为了走进婚姻去享受现实的生活吗?莫非身在异国他乡的他,给你一个虚幻的不能兑现的爱的承诺,你就为此付出一生的期待?再说,他也不会给你这样的承诺,因为他拥有妻子和孩子,拥有自己的家,这样的时候怎能对你说爱?否则不是虚伪的欺骗和不负责任吗?”我能说什么呢?只能把几个问题交给她。
女孩沉默不语。
我知道她在思考,趁势一路说下去:“问题的关键还不是这些,而是你对他的感情是否是爱。男女走到一起,不一定就是因为爱。比如常常是因为一种依赖心理。依赖心理与两性心理的结合,常常让人感觉好像是爱。特别是一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女孩,更容易投进男人的怀抱寻找温,更容易把对男人的依赖错当成爱。而一个年长的男人最好满足女孩对温暖的渴望。你的心态就是这样。而当你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你的性意念又开始觉醒。恰在此时,你们再一次亲密交谈中他的话让你第一次心动,激活了你的性意念。于是,你把最初的性意念的萌动指向了这样一个大你20岁的男人。于是,你把这错当成爱了。本来,童年和少年的故事是可以消散的。但是,一旦走进这样错爱的误区,人就会自作多情地进一步编织并不真实的爱的故事。再有,我们虽然不好对这个男人作简单的好坏判断,他曾经对你的感情采取了回避,但是,面对你编织的虚幻的故事,他的确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他与你的一次次相遇中暧昧的态度一再地强化着你童年的记忆,给你感情的潮水推波助澜,让你在错爱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过,庆幸地是你已经打算收住脚步。”
女孩仍然静静地听,静静地思考。忽然问道:“那么,我们是否还保持联系好呢?”
“你说呢?如果前面的问题看清了,你自己就会有了答案。”我说:“难道赶紧让自己从虚幻的感情中猛醒,对你不是最重要的吗?难道赶紧建立伸手可及的现实的爱情和婚姻,对你不是最重要的吗?没有一个人真正仅仅满足于虚幻的飘渺的精神的爱,没有一个人不期望着现实的伸手可及的幸福。幸福应该是可以感受的,虽然幸福需要用心体验。一旦你看清自己的心,你就会积极地寻觅属于自己的爱,就会较早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温馨的港湾,就会切实地感受真实地爱的幸福。总之,是积极地创造现实的爱,还是在虚幻的爱的期待中空守一生?到了你该作出选择的时候了,不是吗?你专门来访就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何不继续编织这个虚幻的错爱故事?看来,你说只要他给你一个精神的满足就可以了,其实是自欺欺人。你绝不会满足于虚无的一个爱的承诺。因为我们都是俗人,你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呀!”
“是的,是这样的。”女孩深深地点头。
我继续说道:“马老师知道你现在已经有了较多的思考。就你的感情故事说,不论你怎样的期待都是枉然。难道他对你有了爱的承诺就会放弃在国外苦心经营的家园吗?你是一个多情的女孩,多梦的女孩,如果你再多一份理性和现实,会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幸福。18岁的女孩可以浪漫,30岁女性到了该现实地把握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了。也只有这样,你才会寻觅享有真实的爱。马老师但愿听到你的好消息。”
“谢谢您!我会让您听到好消息的。”告别的时候,女孩留给我一个期待。
“讲究”与“将就”
“马老师,我看过您几本书,知道您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心理咨询师,就拨通了您的咨询电话。是这样的,我今年29岁,已经毕业工作8年了,恋爱的问题一直不顺。谈过的男友十多个了,都没有谈成。我知道肯定是我自己的问题,可就是不知到底我是怎么回事?”
周六晚,一个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的女孩,诉说着自己的困惑。人的确常常弄不明白自己。所以,心理咨询的目标首先是帮助当事人看清自己。
经过沟通,女孩继续了自己的故事:“我知道自己也不是怎么好,说不上漂亮,但对遇到的男孩都不太满意。有时候觉得是上帝的不公平。其实,上帝也是公平的,给我机会我没有抓住。我也遇到过比较好的,可那是事后的感觉。在交往时总觉得人家不好,分手了又后悔,又想去找人家,人家当然不理我了。这让我感到很受折磨。就说去年,别人给我介绍一个男友。我们谈得挺好的,就是因为他个子不高,穿戴不很讲究,我就感觉别别扭扭,总是盯住人家的不足。等分手了,又想到了人家的优点,比如他很在乎我,很关心我,很有责任感。但在当时就总是想着人家的缺点。最近又有一个男友,我一直不太喜欢他,他个子太矮了,不到一米七,但是他能够接纳我,对我一直不死心。我总是下不了决心确定关系,如果说分手又怕和过去一样过后了又后悔。拥有的时候不珍惜,非得失去了再想找回来,这样的事情常常是找不回来的。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最近两年,虽然遇到的男方条件不怎么样,但都是别人把我挑下来,而不是我挑别人了。搞得我特别没有自信,特别失望,情绪很不稳定,真怕自己有什么心病了……”
“你没有什么心病,你这样的心境主要源于恋爱的困扰。”我说,“29岁的姑娘了还没找到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心里很难是滋味的……”
“对——”女孩表示领悟。
“你说事后常常后悔,其实事后也不是你认为男友就多么好了。”我说,“你知道曹操对鸡肋的感觉吗?”
“知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你的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我分析说,“在你经历的恋爱对象之中可能没有遇到很中意的,于是你期望着后面有更好的,可过后也没有找到你所期望的,于是你后悔当初的放弃。于是,你面对男友便有了好像面对鸡肋一样的感觉。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口渴难忍的时候路过一片瓜地。几经请求被允许直线走过瓜地,不许往回走,途中只许摘一个瓜。只许一个,当然要好好挑选了。于是他低头一路走来,对看到的瓜都不满意。结果在他一抬头看到走出了瓜地的时候还两手空空。他非常后悔错过了时机。他为什么没有摘到自己满意的瓜?”
“他总以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女孩脱口而出,“我和那个人有点一样……”
“说的好。”我肯定说,“与男友交往时所以你不中意,是因为你的期望过高。过后没有发现更好的,于是就为先前的放弃而后悔:我不如留住他了……”
“是这样。”
“那么与其过后留下遗憾,何不眼下把自己的目标调适的更现实一些?年龄大了更需要现实地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个19岁的女孩,你不会拨打心理咨询专线,因为你可以尽情地挑选,可以轻易地说再见。但是你已经29岁,你感到了压力,你意识到这一点。这样的故事难道你还想继续下去吗?”
“我不想继续下去了,可我又怕别人说我挑来挑去挑一个这样的。那样是不是太将就了?”
“生活本来就是在‘将就’的前提下来‘讲究’的,离开了‘将就’的‘讲究’是没有的。恋爱择偶一样如此。我们可以讲究一些,尽量地找一个比较好的男孩,但是这总是在一定现实条件下而言的。如果你能以现实的态度调适了自己的要求标准之后,你会发现:哎,怎么现在看这个男友也有点让人喜欢让人爱了?”
女孩情不自禁地笑了:“是,是这样的。”
知道女孩对此有了较好的领悟,我继续分析说:“再换个角度说,随着你的成熟,评价标准可能多了一份现实性。这样建立起来的婚姻可能会少一些浪漫,但是却多一份现实的幸福。比如,你说那个男孩很在意你,很有责任感,这不是营造现实幸福的有利条件吗?一个29的女孩自然能够理解,有一个在意自己的男人,是最重要的,至于他高一点,矮一点,胖一点,瘦一点,等等,实在不必求全责备。这样看来,你丢掉了一些的时候,也捡拾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很多人就是在生活中学会了认识现实把握现实,最终把握了自己的生活的。”
“真是受益匪浅。”女孩不再困惑,“我知道了,现在最需要的是把握现实。”
“好,说的好。”我赞赏道,“这样,你就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爱的家园。”
别再蒙上眼睛骗自己
又一个周六晚,一个女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讲述着她心中的故事:“我大学毕业后,在一个机关上班四年了,谈恋爱让我遇到了困惑。我今年28岁,正在交往的男友23岁。他们家人特别是他父母坚决不同意我们的关系,我们走到一块不可能的。可是他对我又挺好,我们谁也忘不了谁,我一说分手他就很伤心。我这个人心肠太软了,在一起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再找别人好像又接受不了似的,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帮助她看清自己的故事。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他们家里为什么不同意呢?”
“嫌我年龄比他大。”
“他自己怎么看?”
“他……反正他听家里的,特别是他听父母的……”
“就是说他不能娶你,如果是这样,他对你再好又管什么用?他比你小几岁,即使再拖两年也许对他来说也许还不晚,而你就会30多岁了,受得了吗?”
“是的,我也想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面对现实,你们故事的结局不是已经可以看清了吗?”
“照您这样说来,应该是看清了,可是……”
“可是你非要自己把眼睛蒙上不可,是吗?”
女孩笑了。
“你为什么看清结局了却视而不见呢?”我说,“就你这面说还有一个心态:如果你刚刚20岁出头,也许就比较容易断然分手了。正是因为你意识到自己年龄大了,有了危机感,于是,谈了男友就不愿意再撒手了,很想缠住他不放。于是,对自己面对的现实就想视而不见。这种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叫做‘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将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的心理防卫机制。它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中逃避出来,以获得心灵暂时的安宁。它和人自己能意识到的自我否定现象不同,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我们知道沙漠里的鸵鸟,据说当被敌人追赶而难以逃脱时,它的对策就是把头埋进沙里。因为既然难以面对眼前危险,怎么办?把头埋进沙中岂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你就是这样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困惑:明知没有圆满的结局却想视而不见,于是拖泥带水,于是不知如何是好了。你虽然未必这么清晰地思考,未必故意如此,但是,你潜意识有这样的心理活动。你说是吗?”
女孩又笑了。片刻沉默之后问:“那以后我就不理他了?”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说,“反正蒙上眼睛是不管用的,而且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你说他对你又挺好,其实是你的拖泥带水的心态,让一个小伙子难以无动于衷,于是,你们共同陷入了拖泥带水的境地。但是,这并不解决现实问题,最终如果你们还是很难走到一起,到那时候你说是人家骗了你,还是自己骗了自己?”
女孩沉默不语。我知道她在思考。我继续说道:“你虽然28岁,也不是没有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机会。但是,你把眼光盯在没有希望的一个人身上,也许就难以发现别的属于你的男孩,即使有这样的机会来到你的面前,也会失之交臂。一片树叶并不很大,但是一旦把它放到眼前来,就会整个遮住了你的眼睛,也就看不到纷繁的世界,看不到世上还有那么多或许可以属于你的爱的机遇。你说是吗?”
“对——”女孩的声音轻轻的又长长的。
我听出女孩有了深深地领悟,我知道我们的心理咨询达到了目标,于是说道:“面对生活,相信你不会再蒙上自己的眼睛骗自己。”
“谢谢您,我不会再蒙上自己的眼睛了。”女孩的话语里有了几分果断和清醒。
“恐婚症”的背后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个长相不错的女子,但从十几岁就和女孩子友谊很深,身边总有一两个可称为知己的女朋友。不过,我很少对女人的身体有需要或冲动。真正有过同性身体接触的,是在19岁念大学时和同宿舍一个女友。我们晚上在一起说悄悄话发展到拥抱亲吻。后来,我们双方都感到压力而分开了。我觉得那一段经历并不美好。不过,我还是愿意和女孩子在一起,感情上很离不开,总有说不完的话。和男孩子则没有这种感觉。所以,我怀疑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不过17岁时我结交过一个大我几岁的男人。虽然至今觉得他人不错,却也不想和他结婚。他在我大学的时候也成了家并有了孩子。我现在仍不大会和男人交往,除非是长辈或小男孩。
近来,我经常想,今后生活怎么过?我已经34岁了,身体不算很强,怕一辈子的孤单,而且父亲和兄弟不会管我。所以,萌生了找一个伴侣的过一生的想法。我觉得找个女的或男的都可以,但更想找个相爱的同性一起过。可是这样会有很多压力。如果选择异性,和异性交往这一关过不了呢?从我家庭亲情很淡的经历说,我对组建家庭没有信心,可以说有“恐婚症”。一想到和男人生活,要忍受多少事啊,就觉得还不如单身好。在我小时候,父亲竟然对我有了不该有的情欲,经常乘夜间或无人的时候拥抱亲吻我,随后给我零花钱。一直到我16岁,母亲因病去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走到我的房间,哭着抱住我,说在这个不幸的家里,从此要和我相依为命了。这时我猛地推开了他。由此,父亲悬崖勒马了,这个家中的持续多年的不堪历史也就彻底结束了。这使我对男人缺乏信任,这是我恐婚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件事。几年前,在我意识不清的一天夜里,在外面被一个男人强暴了,还有了身孕。这事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觉得单身好一些,虽然会孤独,可我爱读书,兴趣广泛,也会找到快乐。可是,单身也有许多不好,有后顾之忧。可是,我如何跨越那些心理障碍呢?请您给我一些建议。谢谢您!
一个大龄女孩 赵慧芸
慧芸朋友:
你好!仔细研究了你来信介绍的情况,可以肯定地说,你不是同性恋。也许用你自己的说法,叫“恐婚症”或许更合适。不过,一般心理咨询师不喜欢随便加上什么“症”。所以,你的问题,就是对婚姻的恐惧心态。关于未来生活,你的想法大致是三个。我们不妨逐一分析如下。
先说单身。
单身不是不可以,单身可能会暂时地省心,你也可以找到快乐。但正如你所说,它有很多不好,有很多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婚姻还是为了生活。不错,现实中确有“单身贵族”,可不要忘了,人家是“贵族”,人类的两大需求,人家都不愁。即使是“贵族”,单身也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致于平民百姓,要单身就得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到了老年,你不难想像该是怎样的滋味。而且,你说的被男人强暴问题与你单身的生活有关,继续单身还会引出两性关系的麻烦。
再说组成同性家庭。
即使是同性恋,就我们的国情说,同性组建家庭不仅仅是有很多压力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能。更重要的是,从你曾经与男人结交的经历看,从你对女人身体没有需要和冲动看,从你对与女同学身体的接触感觉并不好看,你的问题不是同性恋,你喜欢和女性在一起的心态,叫作同性依恋心理。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有些人有一个同性依恋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同时,有的由于正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有的由于迫于舆论的压力,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学业有成的“哥哥”。开始时先是模仿,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青春期都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易受到同学们的注意和非难,而同性问的接近和亲热,则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爱慕倾向,进而出现依恋情结。这是一般情况,就你的情况来说,由于你特殊的经历导致你对两性关系的偏见,你缺乏与男孩子的交往,自然加重了你的同行依恋情结。同性依恋与同性恋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决不能把男女孩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一概叫作“同性恋”。所谓同性恋,不仅有其特定含义,还有生物学上的原因。而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会发展到常态的两性爱慕,不会发展为同性恋。不过,由于少男少女进入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萌动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如果他们不能通过常态的两性接触和交往来满足性心理的需求,同性之间的一些亲密接触便起到了缓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紧张的替代作用。例如你大学时与女孩的身体接触,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如果不及时终止,反复强化的结果,会导致性行为与性对象建立了联系,于是,性倾向就出现了混乱而指向了同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很容易发展成同性恋或影响婚恋。
既然你不是同性恋,即使与同性组成家庭并不能解决你的困扰。你说是吗?
最后再说组成常态婚姻。
从字里行间可以明显看出,你更倾向于这样的选择。马老师支持你的这种选择。如果走进常态的男女婚姻,你的心理障碍怎样跨越?
首先是解决认识问题,在心理学上叫作认知疗法。
你所以对婚姻的恐惧心态,是因为你对两性关系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你所以对两性关系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是因为两性关系的一些特殊经历。
在常态下,亲子之间不会有性的冲动和欲望。但是,在特殊条件下它还会被激活。就家庭方面的情境诱因说,单亲家庭、夫妻长期性失谐、居住条件差以及亲子过分亲密,常常诱发性取向的混乱。就你们的情况说,由你母亲的病世推测,很可能你母亲的身体一向不好,他们的夫妻性生活存在障碍,使你父亲长期生活在性压抑状态,于是出现性取向的偏移和错位,父女亲情之中有了带有情欲的成份。尽管主要责任在父亲。可恕我直言,你不是纯粹被动的。在长达几年的接触中,你所以没有拒绝,一是你对亲情的渴望,后来你长大了,心中有了性的萌动,于是又隐隐地有了一种新的体验。这种带有性成份的需要与对亲情的依恋需要搀杂在一起,让你采取了默许和接受,这对你父亲无异于一种鼓励。你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自责。这样分析,只是想说明,你父亲当时并非存心迫害女儿,他只是面对一个误区,稍有外力的救助就会猛醒。你的唯一的一次猛推,父亲就悬崖勒马便证明了这一点。后来遭到男人的“强暴”,又加重了你对两性关系的偏见。不过,准确地说,这与通常的强暴肯定不同,推测可能就是在你们的交往中发生的。
说这些无非一个意思,重新以成熟地心态看到过去的经历,认识两性关系。理解父亲,对自己也无需太多的抱怨。致于与那个男人的交往,并不说明男女之间只有彼此伤害。你的经历只是特例,不能以偏概全。你需要进行两性关系的补课,纠正对性及两性关系的偏见,重新认识其积极意义。这就不多说了。你可以找到一些科学的性科学读物看看。总之,男女交往,组成家庭,确实会有好多生活上的问题,比单身要费心思,但更多的是两情相悦,以及生活上的两相照顾。
再有,是创造机会学习两性交往,也叫作行为疗法。
为了更好地消除同性依恋情结,更好地正确认识两性关系,你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增进与异性的交往。只有在两性交往中,才能全面地认识异性,消除同性依恋心理,更好地处理两性关系,进而接受两性之间的恋爱与婚姻关系。当然,这个学习两性交往的过程,就得自己一点点地去做了。
我们都是老百姓,我们都要有个家,你30多岁了,是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沟通至此,相信你已经心中有数了。总之,逃避不是办法,你最需要的是行动,营造婚姻的积极的行动。只要勇敢尝试,积极行动,就一定能跨越心理障碍,就会感到婚姻并不恐怖,而是美好的。希望听到你的好消息,祝福你!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