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姑且不论这次并购的成败,并购三年后,联想不仅退出了世界500强行列,而且又出现了如此巨额的亏损,而且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也不停地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联想的国际化也是不成功的。也就是说,杨元庆自从主持联想集团工作后,先后提出的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柳传志有理由提出抱怨。
但在笔者看来,这还不是柳传志复出的终极理由。杨元庆的问题不在于战略决策的失误,而是没有掌控联想集团大局。在尊重、妥协的整合文化下,杨元庆给予来自IBM的高管太多的权力,在公司运营中也以忍让为主。柳传志在一次EMBA讲座上曾提到一个案例:阿梅里奥找了一位熟人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此前没有和杨元庆沟通。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这位仁兄当着杨元庆的面把脚搁到桌子上。即便杨元庆不认识此人,但作为董事局主席的他居然坚持妥协为上,没有发作,也是令人咂舌的。
虽然说整合中需要妥协,但公司毕竟有规章制度,阿梅里奥在没有和杨元庆沟通的情况下聘请了一位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杨元庆理应作出制止和补救。很显然,在把握妥协的度上,杨元庆做得不够好。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如果连下属员工都控制不好的话,当然是失职了。其实,柳传志从一开始就强调过,杨元庆是一个执行性人才,做战略和管人应该都不是他的长项。
当然,柳传志虽然对杨元庆应该有怨言,但并没到想拿下杨元庆的地步。对于杨元庆做CEO的工作,柳传志认为他还是很称职的。柳传志最大的不满,应该还是对空降的高管和从IBM整合过来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柳传志曾提出这类高管的两个弱点:一是不重视承诺,承诺了做不做到无所谓。这也是联想近期梳理企业文化体系时,将说到做到、尽心尽力作为联想文化核心的原因。二是有着大部分职业经理人的通病,重业绩轻战略。像阿梅里奥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董事会通常是以业绩作为考核标准并给予报酬,因此他们更注重短期绩效,对企业长期的战略布局缺乏兴趣。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手机业务,就是因为对公司业绩缺乏贡献,才被公司高层甩卖的。当年,在谈到为什么出售手机业务时,柳传志谈了三个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公司高层不愿经营手机业务。事实上,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从这个层面来说,将外来高管拿下,几乎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联想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做事,不能留下让人诟病的把柄。而柳传志的复出,一方面是联想集团当时的情况的确需要他坐镇,他也的确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CEO或者更合适的董事局主席,否则柳传志绝对没有必要复出。
战略调整
柳传志复出后,出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重新出任CEO。在柳传志的主持下,联想迅速调整了策略。此前,联想以国际化为主,本土市场为辅;在国际市场,以成熟市场为主,新兴市场为辅。
联想的这一市场策略,是老策略的延续。联想并购IBM PC后,自然而然地将国际化作为主打方向,在市场攻伐上,当然会以国际市场为主;而IBM原本就是成熟市场的宠儿,新兴市场所占的份额并不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联想也是以成熟市场为主。
但杨元庆等人疏忽的是,就在这期间,全球市场出现了波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PC市场明显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消费类市场的高速增长,相应的是企业市场的疲软;二是新兴市场需求旺盛,对应的是成熟市场的增长乏力。可以说,联想的市场策略刚好和市场潮流相反,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亏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柳传志上任后,迅速对联想的市场策略进行了“拨乱反正”。期间,联想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剔除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文化,将老联想文化中的优异成分重新纳入新的文化体系。比如说针对国际高管团队对承诺的不重视,联想特意将文化中原有的“说到做到”提升了一个层次,作为核心文化介绍给员工。二是调整市场策略,也就是重新将本土市场和新兴市场作为战略重点,在产品组合上,则将消费类产品作为重点。三是开始新的战略布局,主要是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发力。这方面的动作是显而易见的,乐Phone和乐Pad就是联想目前主打的产品,也是新的战略布局的“先锋部队”。
虽然说新战略的效果还没有体现,乐Phone和乐Pad的市场表现也不算太好,但最起码从公司业绩来看,柳传志复出的效果还是明显的。再次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和重返全球PC三强,应该是业绩的最好证明。
结局?开局?
柳传志复出,是意味着联想国际化的结局,还是新柳传志时代的开局?联想重新进入世界500强,是意味着联想并购以成功结局,还是新联想强势增长的开局?无论如何,柳传志的复出都让联想添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让业界多了更多的猜想。
柳传志复出和退出
柳传志复出的意义不言自明,但从联想的长期发展来看,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虽然柳传志目前看起来还很健康,但以他的年龄,身体出现些小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在柳传志还算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是太好,很多年前,柳传志就好几次被美尼尔综合征击倒。如果现在的联想将大量的砝码压在他身上,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柳传志的复出,否定了杨元庆在董事局主席位置上所做的工作,让业界以为杨元庆不具备从事这一工作的能力。既然如此,柳传志再次退出后,就必须重新选择一位董事局主席。但从联想控股和联想集团目前的人员配置来看,合适的人选并不多。最合适的似乎还是朱立南,在正式接班柳传志之前,先在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位置上锻炼一番,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知道柳传志会不会给朱立南这样的机会,当然还得考虑杨元庆能否接受这样一位顶头上司。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柳传志老当益壮,在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再做个十年八年的,那样杨元庆的年龄也足够大了,应该对冲锋陷阵和台前的工作不再那么热心,那时候再重新担任董事局主席一职,应该更顺理成章。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
从联想的长远发展来看,柳传志的复出推迟了联想领导班子的权力更替,让接班人问题再次成了公司的一大困惑。
不过,以柳传志的经历,当然不会再迷恋联想集团的权力,以他战略家的思维,肯定也不希望让联想的权力过渡显得太突然。因此,柳传志在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长期做下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董事会成员进行调整,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将担任公司CEO兼董事长。应该说,这一调整符合大部分人的预期,也有利于联想更快地实现权力过渡,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世界500强:昙花一现?
很多人说中国企业有世界500强情结,其实全球企业都有。进入世界500强,无异于免费的广告和品牌推广,企业何乐而不为?美国一位参议员曾如此评价世界500强榜单:即便《财富》没有推出500强排行榜,也会有其他人发明这份榜单。它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国家利益来说至关重要。一份榜单对国家利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何况对一家企业呢?因此,只要能正确看待榜单,合理运用榜单的影响,即便有这样的情结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联想再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后,杨元庆在给员工的邮件中充满难以掩饰的兴奋,由此可见他对这份榜单的关注。其实也难怪,杨元庆上任以来,连续多年没有完成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因此广受业界质疑,也多次被分析人士认定将要离职。进入世界500强,应该是他实现的唯一一个有影响力的目标。2000年9月,正带领联想班子在美国考察的杨元庆,突然雄心勃勃地宣称:10年内,联想将进入世界500强。当时,联想的营业额刚刚100亿元,记住,是100亿元人民币,不是美元。联想和世界500强的差距,最少是上百倍的差距。
从100亿元到216亿美元,联想营收在10年间翻了10余倍,无疑是一个奇迹。但从新闻报道来看,大部分人关注的只是联想进入了世界500强,对财务数据的变化并不关心。当然,也有人质疑联想,认为联想规模的扩大得益于收购IBM PC业务。不过这样的质疑显然是立不住脚的,研究跨国巨头们的发展史,几乎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并购案例组成的历史。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联想能够顺利完成并购,就是企业发展的成功。
当然,在看到联想成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世界500强榜单变化的迅猛。《财富》从1995年首次推出世界500强排行榜以来,这份榜单始终以难以预料的变化让业界观察家屡屡失语。就以联想来说,它也曾经历过2008年上榜,当年即发生巨额亏损并于次年退出榜单的巨大落差。
让我们看看2009年以来,联想与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差距变化。2009年,联想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是81亿元人民币;2000年,联想与世界500强的差距是70亿元人民币;今年,联想比榜单最后一名多了20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就是128.75亿元人民币。
同样的榜单,让我们看看最后一名营收的变化。2009年,榜单最后一名的营收是185亿美元;2010年,最后一名的营收有所下滑,是170亿美元;2011年,榜单最后一名的营收是195亿美元。
从这两份数据能够看出,最后一名的营收变动,通常在20亿美元前后或以内变动。考虑到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弱化,2012年度这一变动幅度可能会更大一点。当年联想超过最后一名20亿美元,在联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基本能维持500强的地位。事实上,联想现在正处于上升期,只要中国经济状况不发生大的波动,联想的营收应该还有上升空间。
全球第一和中国第一
从1996年成为中国PC市场第一,截至2010年,联想保持这个位置已经15年了。对联想来说,中国第一已经不是有没有诱惑力的问题,而是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失去这个位置。现在看来,需要考虑的是联想能否超越戴尔和惠普,成就全球PC市场第一的地位。可以想象,全球PC第一的宝座,对联想来说,诱惑力是惊人的。
根据2011年《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的数据来看,华为和爱立信的差距已经不到9亿美元,超越应该就是这一两年内的事情。一旦联想也能实现超越目标的话,中国这对双子星必将再次震惊世界,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很显然,现在联想的目标已经瞄准了全球PC市场第一名的位置。在2011年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柳传志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联想今年肯定能超过戴尔,也有信心超过惠普。著名市场调研机构IDC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惠普依然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18.1%;戴尔全球市场份额为12.9%,位列第二;联想集团全球市场份额为12.2%,位列第三。联想和戴尔之间仅有0.7个百分点之差,以联想超过20%的增长率,年底前超过戴尔问题的确不大。何况根据柳传志的说法,联想年底前还会再收购一家企业,也难怪柳传志那么有把握了。
对于超越惠普,柳传志虽然信心十足,但他的理由并不是太充分。据柳传志所言,理由有二:一是惠普的文化模糊;二是惠普一把手和董事会之间发生了巨大的矛盾,而且原本很能干的CEO被赶走了。
柳传志说的这些问题,虽然在短期内会影响惠普的发展,但应该不会致命。以惠普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前也曾遭遇过高管动荡的问题,比如说当年干得还不错的卡莉。所以,惠普应该能应付这种短期问题。
而且,联想的赶超肯定不可能是以对方的衰落为条件,毕竟这只不过是一种猜测,最关键的还在于自身的努力。但分析联想市场份额的变动,增长主要来源于本土市场和新兴市场,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甚至还有萎缩的迹象。
就像联想中国PC老大的地位短期内无可撼动一样,惠普全球PC第一的地位也同样如此。联想有信心是好事,但无疑“保守+防卫”的战略更可靠,急躁冒进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