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31000000004

第4章 实用通络按摩法的人体经络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经络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络按摩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孔窍、皮毛、筋肉、骨骼,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分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精、气、津液输布于全身,使人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系统是主宰全身气血运行,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反馈系统。中医的辨证论治、药物归经,针灸按摩的循经取穴都是以经络为依据,以疏通经络而祛病,以保持经络通畅而养生。因为只有经络畅通,气血等精微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运行,才得以调节体表与脏腑之间、脏腑与脏腑之间的功能与联系。按摩的良性刺激通过肌肤经络到达络属的脏腑,有效防治脏腑器官疾病,增强脏腑器官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使运动员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体力完成训练和比赛,争创佳绩。

一、经络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组成。凡纵行的干线都称为经脉;而由经脉分出来的网络在身体各部分的支脉,也即是横行的干线,叫做络脉。其中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他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其中任脉走行于人体前正中线,统管全身阴脉;督脉走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统管全身阳脉。在经络系统中有气血和能量运行,以维持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可以注蓄于奇经;十二经脉气血不足,也可由奇经补充。奇经与肝、肾及某些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故有“八脉隶于肾、肝”之说,而子宫、脑、骨等主要由奇经直接联系。

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十四条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对全身起着重要的调控和主导作用。

二、经络的分布

经脉和络脉都有一定的分布部位,同时他们之间又有相互连接、交叉、交会、分离、汇合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十二经的分布规律:凡是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上肢是屈侧)的称“阴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伸侧)的称“阳经”。阴经中分布于四肢内侧前缘的称太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中间的称厥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后缘的称少阴经。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前缘的称阳明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中间的称少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后缘的称太阳经。其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阳经中的“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中的“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还有络属与表里传注的关系,所谓“属”,即该条经脉归哪一个脏或腑统属的称为属;所谓“络”,即与该经的脏腑为表里配合的称为络。

三、经络的功能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七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内外、上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功能都要通过经络来完成。此外,经络还具有运行气血、滋养周身、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所以经络在生理上有联系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以及传导和反应等功能。

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见咳嗽、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系的病症。此外,经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器官病变相互影响的渠道。如心病移热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等,这是脏腑通过经络传注而相互影响的结果。

经络学说已在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它是祖国医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俞穴

俞穴是穴位的统称,又可称作“穴道”、“孔穴”、“空穴”、“气穴”、“气府”等。穴有空隙的意思,穴位是形成经络的基础,相关穴位连接而成的路线为经络。

祖国医学认为,俞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按摩以及其它一些外治法施术的部位。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加以论述,“穴位是与对应的部位在生理学和病理学上相关的位点”,也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通道。

一、俞穴的取穴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二)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体表所具的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

1.固定标志法

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2.活动标志法

依据人体某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曲池屈肘取之。

(三)手指比量法

以受术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1.中指同身寸法

以受术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法

以拇指指关节处的宽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四)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身体直立时两手臂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中指尖到达之处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所指之处取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取劳宫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等。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但是,为了定穴准确,在采用本法取穴时仍应结合前述的解剖标志或“骨度”分寸取穴法互相参照,力求准确定位。

二、俞穴的组成

人体全身各部都有穴位,其数目很多,大体上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

(一)十四经穴

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俞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全身经穴有361个,与经络关系密切。与通络按摩相关的主要穴位如下。

1.头面部主要穴位

(1)百会穴

位置:头微屈、下颌内收,两耳向前折曲,耳尖向头顶的连线中点处。

功能:“百”字意为数量多,“会”为会合,百会穴即是全身多条经络会合之处。治疗范围广泛,如头面部疾患,颈项痛,腰背痛,脊柱疾患,内脏器官疾患。有报道按压百会穴3~5分钟治疗骶尾骨疼痛有较好效果。按压同时患者可走动,做下蹲动作。

(2)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之间,如同佛爷额头上的印记处。

功能:主治鼻塞、鼻部疾患引起的头痛、眩晕、视力差、失眠、小儿惊风。

(3)攒竹穴

位置:眉头(即眶上切迹)处。

功能:“攒”意为杖、竿“竹”即竹子。攒竹即竹竿,意为因眼神不好需要借助竹竿探路。此穴可治疗各种眼疾,缓解眼睛疲劳,降血压、治头面部痛、面部浮肿、肩背痛、腰骶痛。

(4)睛明穴

位置:内眼角的内上方0.1寸处。

功能:“睛明穴”,顾名思义,使眼睛明亮的穴位。主治各种眼疾,如视物不清、目赤肿痛、眼睛云翳、眼睛疲劳等;也可缓解面肌痉挛,缓解紧张情绪,治疗小儿惊风。

(5)迎香穴

位置: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内。

功能:“迎香穴”是治疗能闻香味的器官鼻子疾患的穴位。对鼻子的各种疾患都有治疗效果,如急慢性鼻炎、鼻塞;也可治疗面瘫、面神经痛;还可减少面部皱纹。

(6)人中穴

位置:鼻唇沟上1/3中点处。

功能:可治昏迷、晕厥、牙关紧闭、癫痫、口眼歪斜;亦可治疗腰扭伤。

(7)太阳穴

位置:眉尾与外眼角连线之交点的凹陷处。

功能:“太阳穴”意为像太阳的光辉一样照亮我们的双眼。可治疗各种眼疾,明目,消除眼睛疲劳;双手劳宫按压此穴,可治疗失眠。

2.头侧面主要穴位

(1)耳门穴

位置:耳孔前,耳珠(耳孔前面的突起)前上方凹陷处。

功能:“耳门穴”是引起耳部疾病的病邪出入之门。可治疗耳部各种疾病,如耳鸣、耳聋、中耳炎等;也可治疗面神经麻痹,牙齿痛。

(2)听宫穴

位置:耳珠前方正中凹陷处。

功能:“听宫穴”即聆听声音的宫殿。可与耳门穴配合使用治疗所有耳疾,对蝉鸣样耳鸣效果最好。

(3)完骨穴

位置:颞骨乳突(耳后隆起的骨)下端后缘凹陷处。

功能:可治疗偏头痛、眩晕、面肌麻痹、咽喉堵塞、颈项痛、耳部疾患、失眠、心慌气虚等。

(4)翳风穴

位置:耳垂后方凹陷处。

功能:“翳”意为遮盖、影子,“风”为风邪。翳风穴可治疗风邪导致的功能障碍,如面肌麻痹、牙痛、眩晕、三叉神经痛、耳部疾患、肩部酸痛。

3.颈项部主要穴位

(1)廉泉穴

位置:下颌下缘与喉结上缘连线之中点处。

功能:“廉泉穴”意为身体的能量在下颌下方,如泉水般涌出的部位。可治疗所有舌部疾患,如舌炎、舌部僵硬所致的无法言语,舌根挛缩导致的舌无法卷起、流口水、吞咽困难、打酣;也可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咳嗽。

(2)风府穴

位置:颈后正中线发际上1寸处。

功能:“风府穴”是风邪汇集之(府)场所。可同风池穴配合使用,治疗风邪引起的感冒。风邪自背部风门进入并汇集在风府,进一步可侵犯到脑髓。按摩风府穴可防止风邪进一步深入,预防中风;也可治疗感冒引起全身酸痛、鼻炎、咽喉肿痛、中风不语、头项强硬。

(3)天柱穴

位置:枕骨下缘斜方肌外侧凹陷处。

功能:“天柱”指人体最上部。可治疗头、面、颈项部所有疾患,如慢性鼻炎、颈椎病、落枕等,可调节血压,利水消肿,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4)风池穴

位置:天柱穴稍外上方,斜方肌肌腱外侧凹陷处。

功能:“风池穴”即风邪滞留淤积之(池)处。与风府配用,治疗风邪引气的感冒、中风、头痛、颈项痛、发热、咳嗽、困倦,可驱风散寒,解热止痛,醒脑提神,开窍明目。

(5)大椎穴

位置:低头时颈椎棘突最高点即为第七颈椎,大椎穴就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能:大椎穴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会穴,即手、足三阳经在此交会。具有宣通阳经阳气而调和全身气血,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肃肺调气、清心定志、镇静安神,调节心肺功能等作用。大椎穴是骨病在背部的信息点,是诊断颈椎病的基本穴,也是治疗颈椎病的基本穴。

4.胸腹部主要穴位

(1)天突穴

位置:胸骨上方称之为“天”,“突”意为最突出的部位,即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声音沙哑、咽喉干涩、疼痛,吞咽困难;也可治疗膈肌痉挛,咳嗽痰盛,失音。

(2)膻中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相当于男性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平第四肋间隙处。

功能:“膻”意为阻挡邪气进入心肺,对心肺加以保护的膜,“中”为正中。“膻中穴”意为阻挡邪气进入心肺,对心肺加以保护的穴位,位于胸部正中。主治心悸气短、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胸闷憋气、抑郁焦躁,可开胸散结,调气降逆、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

(3)玉堂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膻中穴上一肋间隙处。

功能:“玉”为白色主肺,“堂”意指胸膛,“玉堂穴”即调节胸膛内器官(主要是肺脏)的穴位。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乳房肿痛,可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

(4)紫宫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玉堂穴上一肋间隙处。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呕吐,可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

(5)华盖穴

位置:胸前正中线上,紫宫穴上一肋间隙处。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可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

(6)天谿穴

位置:前正中线旁开6寸与第4肋间隙相交处,即乳头斜上方外侧2横指处。

功能:“天”泛指脐以上部位,“谿”指山谷,在此表示胸壁两侧骨肉凹陷处。“天谿穴”即指胸以上的疾病,在胸部骨肉凹陷处按之有效的穴位。主治胸闷、憋气、咳嗽、胸痛、产后乳房肿痛,可宽胸理气、散淤止痛,调节心肺功能。

(7)膺窗穴

位置:乳头直上2横指,相当于第3肋间隙。

功能:“鹰”指胸部,“窗”即窗口,“鹰窗穴”意为胸部之窗口。主治胸部不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乳腺疾病,可宽胸理气、散淤止痛,调节心肺功能。

(8)乳根穴

位置:乳头垂直向下一肋间隙,即乳房根部。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噎病、乳腺炎,可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

(9)大包穴

位置: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

功能:主治咳嗽、气逆、胸肋胀痛,可宽胸止通,理气降逆,调节心肺功能。

(10)云门穴

位置:距胸骨前正中线外6寸,锁骨下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胸胁疼痛、胸中烦热、肩臂疼痛、“五十肩”,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11)中府穴

位置:距胸骨前正中线外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云门穴下1寸处。

功能: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中胀满、面部浮肿、肩背疼痛、乳房肿胀、皮肤病等,可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12)俞府穴

位置:锁骨下缘,旁开前正中线2横指处。

功能:“俞府穴”意为诸俞穴之府,与肺俞、心俞等相应俞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主治咳嗽、气喘、心脏不适、胸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肋间神经痛等,可止咳平喘,宽胸理气、健乳,调节心肺功能。

(13)神封穴

位置:膻中穴旁开3横指处。

功能:“神”指神灵、心灵,“封”为封闭,“神封穴”即封闭邪气之缘,保护心脏、心神不受外斜侵犯。主治心绞痛、心悸气虚、咳嗽、气喘、胸痛满闷,肋间神经痛、乳房胀痛等疾病,可宽胸理气,调节心肺功能。

(14)巨厥穴

位置:胸骨剑突下1横指,即心窝处。

功能:“巨”意为作用巨大,在这里指心脏,“厥”为宫殿,“巨厥穴”即主管心脏功能和循环系统功能的主要穴位。主治心悸、气喘、心绞痛、心脏瓣膜病,也可治疗胃酸、膈逆、腹胀、恶心、呕吐、食道狭窄、胃肠痉挛、胃下垂等病症,可补益中气,降逆平喘,调节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15)期门穴

位置:乳头直下与肋弓相交处。

功能:“期门穴”意指调节人体功能的多条经络交叉会合之后,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因此用途广泛。主治咳嗽、气喘、心慌、胸腹满闷、膈逆、不思饮食、糖尿病、神经官能症、妇科疾病,可宽胸理气,消腹胀,降逆平喘,舒肝利胆,调节心、肺、肝、脾、胃等多器官系统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

(16)章门穴

位置:腋前线直下与11肋游离端相交处。

功能:“章”意为章法、条理,“门”即门户。人体气之能量,依照自然规律循环到腹部时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即“章门穴”。主治消化不良、呕吐、胃下垂、肝胆疾患、腹痛、肋间神经痛等疾病,可调节脾胃,舒肝利胆,补中益气,利水消肿,消除疲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7)中脘穴

位置:肚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

功能:“中”意为中心、重要,“脘”为胃部,“中脘穴”即正对胃部中心的重要穴位。主治胃痛、胃胀、胃溃疡、胃酸、胃下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糖尿病等疾病,可健脾和胃,舒肝利胆,调节腹腔脏器功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增强体质。

(18)神厥穴

位置:肚脐正中。

功能“神”指神灵、心神,“厥”意为宫殿,“神厥穴”即心神所在之处。主治中风脱症、腹痛肢厥、角弓反张、泄泻、水肿,可止泻利水,消胀止痛,调节腹腔脏器功能。

(19)天枢穴

位置:肚脐旁开2横指指缘的外侧处。

功能:中医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脐以上为天,脐以下为地,“天枢穴”恰好位于天地之间,是调节天地之气、生命能量的枢纽,因此作用广泛。主治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男女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调和脾胃,理气通经,消胀止痛,消除疲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0)气海穴

位置:关元穴上1寸,即前正中线上肚脐下1.5横指处。

功能:“气海穴”意为大量的气集中之处。对气郁所致的各种疾病有明显效果。主治神经过敏症、抑郁燥狂、月经紊乱、子宫肌瘤、痛经,也可治疗膀胱炎、肾炎、阳痿、神经性胃肠炎等疾病,可补气壮阳,通利小便,醒脑开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1)关元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横指处,即肚脐与耻骨联合上缘的连线中点。

功能:“关”为关卡,“元”指元气,元气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关元穴”即保护先天元气,保持健康的穴位,因此作用广泛。主治高血压、失眠、胃肠功能障碍、各种妇科疾病、肾病、尿频、皮肤病等,可温补下焦,理气和血,补益肾经,回阳固脱。

(22)中极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下4横指,即曲骨穴上1寸。

功能“中”意为中心、枢纽,“极”在这里作极点、十分重要解,“中极穴”即多条经络交叉处,是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枢纽。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尿血、浮肿、尿频、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可理气和血,补益肾经,通利小便,调经止痛;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3)曲骨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下5横指处。耻骨外形为弓状弯曲的骨,位于耻骨上缘中点的“曲骨穴”因此得名。

功能:主治小腹虚冷、产后闭尿、腹胀、月经不调、遗精、前列腺肥大、尿道炎、慢性胃肠炎等病,可理气和血,补益肾经,通利小便,调经止痛,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24)气冲穴

位置: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能:消除下肢疲劳,和阴壮阳。

5.背部主要穴位

(1)身柱穴

位置:大椎穴向下数三个棘突,即第三胸椎棘突与第四胸椎棘突之间为身柱穴。

功能:身柱穴意为“身体的支柱”。具有疏散邪气,减轻头颈、肩背部酸痛,改善虚弱体质,增进健康等作用。

(2)命门穴

位置:髂骨上缘最高点的连线中点向上两个椎体,即第二腰椎棘突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功能:命门即“生命之门”,人体生命力的中心。肾气、先天之元气从命门出入,以保持人体健康状况。可增强体力,使精力更加充沛。

(3)长强穴

位置:尾骨端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长强的“长”字是长久、永远的意思,“强”为强壮的意思。故长强穴可强腰健骨,缓解腰背部酸痛、僵硬,通利二便;可调节精神情志,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身体永远强壮。

(4)肩井穴

位置:锁骨中点与肩胛骨上缘连线之中点。

功能:肩井即肩周围身体之能量涌出之井。此穴可缓解过度疲劳、颈肩部疼痛、背部沉痛,调节精神情志。

(5)天宗穴

位置:身体坐正,挺胸,肩稍向后伸,肩胛骨冈下面凹陷处。

功能:天宗穴的“天”字表示“天部”,意为上半身,“宗”字是“源”的意思,即身体背部重要能量之来源。故可治疗上半身的疾病,也可散寒驱风、缓解肩背部酸痛;按摩治疗落枕、肩背部筋膜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均可取该穴。

(6)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肺脏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肺俞穴是肺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肺脏的通道。此穴可治疗所有呼吸系统的疾病,缓解疲劳所致的肩背至腰部的酸痛,缓解呼吸困难和因肺部疾患导致的胸痛,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7)心俞穴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心脏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心俞穴是心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心脏的通道。此穴可治疗所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缓解肩背部的酸痛,缓解因心脏疾患导致的胸、背痛部疼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此穴还可调节精神情志,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8)膈俞穴

位置: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第七胸椎棘突平肩胛骨下角)左右对称。此处位于横膈膜附近,是调节胸腹腔脏器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膈俞穴是胸腹腔脏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的通道。此穴可治疗胸腹腔内所有器官的疾病,如心绞痛、咳嗽、气喘、胃肠疾患,缓解膈肌痉挛,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

(9)肝俞穴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肝脏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治疗肝、胆、胰脏疾病,调节内分泌,缓解因气滞所致的食欲不振、胸腹部或肩背部胀痛,缓解肌肉痉挛,解毒、净化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10)胆俞穴

位置: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胆腑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胆俞穴是肺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胆腑的通道。此穴可治疗胆道系统的疾病。与肝俞穴配用,肝胆相照,表里互补,提高按摩效果。

(11)脾俞穴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脾胃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脾俞穴是脾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脾脏的通道。中医讲的脾脏也包含了胰脏,此穴可治疗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腹满胀,缓解疲劳所致的肩背部的酸痛,增强胰岛功能,缓解糖尿病症状,提高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抗病能力。

(12)胃俞穴

位置: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脾胃功能的胸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胃俞穴是胃腑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胃腑的通道。此穴可治疗所有消化系统的疾病。与脾俞穴配用,按摩效果更佳。

(13)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门穴)旁开两横指,左右对称。此处是调节肾脏功能的腰神经发出的部位。

功能:肾俞穴是肾脏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通道,也是病邪注入肾脏的通道。中医讲的肾包括泌尿、生殖系统,也包括呼吸、循环、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中医认为肾气为先天之元气,肾气充实、机能活跃,五脏六腑机能得以被调整,身体才能强健。故肾俞穴除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外,还有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缓解疲劳所致的肩背至腰部的酸痛,调节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14)八髎穴

位置:八髎穴位于骶骨背面中线两侧,用双手大拇指对称触摸,自上而下有四对皮肤凹陷处即是。八髎穴恰好是四对骶神经发出的部位,自上而下分别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

功能:调节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治疗便秘、前列腺炎或其它原因导致的小便不利、男性性功能障碍、各种妇科疾患、坐骨神经痛、腰腿痛,消除下肢疲劳,强身健体。

6.上肢部主要穴位

(1)肩髃穴

位置:“肩髃”即肩的前端。手臂侧平举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肩臂痛、五十肩、颈项痛、腰痛、牙痛、上肢功能障碍等病,可通经活络,理气止痛,消除疲劳,增强体力。

(2)极泉穴

位置:手臂侧平举,腋窝最高点处。手臂自然下垂进行取穴。

功能:“极泉穴”即在腋窝最高处,身体能量如泉水涌出的部位。主治颈肩臂痛、胸痛、心脏病、胸闷、憋气、干咳、等病,可通经活络,理气止痛,消除上肢疲劳,增强体力。

(3)曲池穴

位置:弯曲肘臂时,肘横纹纹头凹陷处。

功能:主治腹胀、便秘、腹泻、中风导致上肢功能障碍、手臂痛、网球肘、颈椎病、胃下垂、糖尿病、月经不调、皮肤病等,可通经活络,补益中气,理气调经,活血止痛,消除上肢疲劳,调节血糖,增强体力。

(4)手三里

位置:曲池穴与桡骨(大拇指侧)外侧端连线上,曲池穴下3横指处。

功能:主治胃肠疾病、牙痛、网球肘、手臂痛、胸部灼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糖尿病等,可通经活络,理气活血、解痉止痛,消除上肢疲劳,调节血糖,增强体力。

(5)内关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横纹上3横指,两筋之间处。

功能:“内关”意为内部关卡,即手臂内侧阻止身体能量出入的重要关卡。主治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膈逆、慢性胃炎、胆石症、糖尿病、手臂痛、手臂麻痹,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消除上肢疲劳,调节血糖,增强体力。

(6)外关穴

位置:手背朝上,腕横纹上三横指两骨之间处,与内关相对。

功能:“外关穴”手臂外侧身体能量出入之关卡。主治耳鸣、耳聋、中风所致的手足麻痹、头痛、手臂痛、皮肤病等,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消除上肢疲劳,增强体力。

(7)合谷穴

位置:拇指与食指分叉的凹陷处,即第二掌骨外侧缘中点处。

功能:主治头痛、咽喉痛、眼睛疲劳、耳鸣、流鼻血、腹胀、胃肠痉挛、情绪不佳、困倦、痛经、小儿惊风、皮肤病、眼底出血、白内障等病,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消除上肢疲劳,强壮身体,醒脑开窍。

7.下肢部主要穴位

(1)环跳穴

位置: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

功能:疏通下肢经络,防治腰腿痛,消除下肢疲劳。

(2)承扶穴

位置:臀横纹中点处。

功能:“承扶穴”意为承受、扶持下肢功能的穴位。主治大腿内侧痛、二便不利、痔疮,可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消除下肢疲劳。

(3)殷门穴

位置:膝盖后方腘横纹与臀横纹连线之中点处。

功能:主治坐骨神经痛、肌肉痉挛、腰背痛、下肢麻痹、足部浮肿等病症,通经活络,解痉止痛,可消除疲劳。

(4)血海穴

位置:髌骨(膝盖骨)上缘内侧直上3横指处。

功能:“血海穴”意为血汇集之处。可治疗与血有关的疾病,如血淤所致的头痛、腹痛、肩痛、膝痛、痛经、月经不调等,可活血止痛,散淤化滞,促进血液循环。

(5)委中穴

位置:腘横纹中点处。

功能:主治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肌肉痉挛、下肢关节痛、高血压等病,可舒筋活络,散淤活血,强壮身体。

(6)阳陵泉穴

位置:腿外侧为阳,隆起的骨称其为陵,“阳陵泉穴”即膝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能:主治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痛、因热证原因引起的头痛、高血压等病,可舒筋活络,理气止痛,补肾壮腰,强壮身体。

(7)足三里穴

位置:髌骨下缘外下方3横指处。

功能:主治胃肠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等,可健脾和胃,强身健体,补益中气,增强抗病能力。

(8)承山穴

位置:小腿后侧,肌腱与肌肉连接处中点。

功能:“承山穴”意为承起山一样隆起的肌肉的部位。可治疗足部肿痛、肌肉痉挛、坐骨神经痛、腰痛、下肢麻痹等病症,可舒通经络,缓解疲劳,增强下肢力量。

(9)悬钟穴

位置: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

功能:主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痿痹、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炎、腰扭伤、落枕、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等。

(10)昆仑穴

位置: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外踝突起处,古时称昆仑山,传说昆仑山是神山,倍受崇拜,以此命名“昆仑穴”,说明功能重要。主治坐骨神经痛、足部痛、头痛、肌肉痉挛、落枕、腰痛、小儿发热、鼻塞等,可舒通经络,缓解疲劳,增强下肢力量。

(11)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尖上3横指,骨缘内侧。

功能:足三阴经在此交会之处,作用广泛。主治腰寒虚冷、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下肢麻痹、下肢关节痛、胃肠炎、夜尿过频、糖尿病等,可调节代谢,调节内分泌,调节血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2)太冲穴

位置:第一脚趾与第二脚趾分叉处直上1寸凹陷处。

功能:主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足部虚冷、青光眼、便秘、目赤肿痛等,可舒通经络,降血压,缓解疲劳,增强下肢力量。

(13)涌泉穴

位置:脚掌心凹陷处中点。

功能:先天元气如泉水涌来之处。主治各种虚症、上实下虚、足部虚冷、妇科病,可镇静安神,消除疲劳,调节血液循环,增强体力与活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14)内涌泉穴

位置:涌泉穴的内上方,相当于第一脚趾骨根部隆起处。

功能:主治中风、高血压等病,可消除疲劳,解除困倦,增强体力。

(二)奇穴

奇穴:即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零散俞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脉循行的路线上。有的奇穴并不是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俞穴,如十宣穴、八邪穴、八风穴、华伦夹脊穴等。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第二次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的“经外穴名标准”中,收录了36个奇穴。

(三)阿是穴

阿是穴:是指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

除此之外,人体上还有许多专门用于某种治疗的特定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体的穴位已经有两、三千个。

三、取穴的原则

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主治范围,这与其所属经络和所在部位有直接关系。俞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在实际应用中,这两方面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运用时,应善于辨证施治,视其病情选择穴位。穴位处方的优劣,直接影响疗效。况且,各个俞穴在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有的穴位是起主要作用(主穴),有些穴位仅起辅助、协同作用(配穴)。

要想选好俞穴,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只有掌握经络、俞穴理论,结合受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取适当的俞穴,才能达到理想的按摩效果。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一)近部取穴

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部位选取俞穴,它是以俞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俞穴,予以治疗。

(二)远部取穴

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俞穴,它是以俞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

(三)随症取穴

亦名对症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俞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俞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症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俞穴进行治疗。

在穴位按摩时,往往会出现酸、麻、胀、窜的感觉,这实际上是神经的反应。点穴疗法既可以引起神经的兴奋,又可以引起神经的抑制,以达到调整人体机能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起到镇静、兴奋、止痛、消肿、促进软组织的修复,恢复神经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和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等重要作用。有一点不可忽视,按摩过程中适当选取相关穴位进行刺激是必要的,但对于其些病症仅做穴位刺激是不够的,需同时配合对相关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进行必要的按摩调整,方能奏效。这些将在后面章节分别讨论。

同类推荐
  • 准备好深睡眠

    准备好深睡眠

    本书是一本提高睡眠质量的指导书,旨在帮助读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身心疲惫的状态,打开隐藏睡眠秘密的宝盒,深入浅出地解答睡眠中的一切问题,告诉读者如何才能克服障碍,进入甜美梦乡,提高生命质量。
  • 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不可不知的健康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豆类养生事典

    豆类养生事典

    本书详细介绍了豆类在养生中的功效及相关养生方法,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各系统常见病的豆类养生方法。
  •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春季生活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春天的天气变化最为反复无常,使人出现种种不适症状,患上种种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本书从按摩、睡眠、饮食、排毒等方面提醒读者春季生活中的小常识,只要我们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小常识,那么春天里的日子肯定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
  • 流传千年的养生食方

    流传千年的养生食方

    详细解读60余种常见食材的养生功效和140多道食疗方的制作方法涵盖日常保健、皮科、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等70余种常见病全面清除疑难杂症,破解长期访医问药之困局食方。
热门推荐
  • 长风慕星河

    长风慕星河

    他昏迷醒来之后随手捡了个也不知道怎么和他一起昏迷的人,而且他本来只是想查个小案子赚点外块,却险些把命搭上。丢失的琉璃翡翠,暗流涌动的月贝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魔两界……这些本来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他有一个想要一步登天的想法,但他做梦也没有想过,他会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
  • 学渣变大咖

    学渣变大咖

    这本书有你意想不到的欢乐,有你意想不到的人生,品书如品人,别的不多说,看了你就知道了。
  • 位面穿越之王

    位面穿越之王

    宅男汪诚得到了一个“位面穿越神器”,拥有了能够穿越到电影、小说以及游戏位面的能力。在每次完成位面之旅后,根据相应的评价度,他还能获得一些人物技能或者特定物品的奖励。不过在穿越各个位面的过程中,汪诚发现现实世界中竟然还有其他位面过来的穿越者,他们有的想要破坏地球,有的甚至想要统治地球,汪诚能够战胜这些强大的穿越者们,守护地球,最终成为位面穿越之王吗?
  • 参见大道君

    参见大道君

    天无二日,道无二主!诸天万界,踽踽独行!转生诸天,铸就无上道基,成就大道之主!万界众生,俯首山巅之下,高呼:“参加大道君!”
  • 弦思

    弦思

    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奇迹。比如说用旅行忘记疼痛的人反而克服了癌症,比如说岩石中生长的那株幼苗,又比如说,他,遇见了她。如果不是遇见了她,或许生命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瞬间。如果不是遇见了她,或许他的一生终将平淡的无痕的逝去。或许是天意,是冥冥中的注定,让他遇见了她。两个相似的个体,从军训时的相对一眼,到一点点的深入了解,她尝试打开他的心扉,他又该如何是好?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故事,已经启航。
  • 漫威之重力魔

    漫威之重力魔

    窥探宇宙黑暗的意志,得无上引力权能在漫威世界重生醒来,看宇宙恶魔的如何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里面搅弄风云。(漫威电影故事线)
  • 重生1998成为首富

    重生1998成为首富

    重生1998,这是头猪都能飞起来的年代!这一年,马化腾还没开始创业,还在学校里研究自己的小软件;马云这个时候才刚刚辞掉他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教师工作;而刘强东还在中关村经营着一间小门店以贩卖光盘和碟片为生。重生这个年代,会当击水,且看林天如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坐拥天下财富!
  • 夏见不钟情

    夏见不钟情

    白夏夏不信一见钟情,也不信日久生情,却信那个名叫沈宇卿的人带给她的不朽时光,比一见钟情更浪漫,比日久生情更深刻。沈宇卿冷心冷情惯了,他从没想过,会有一个小东西住进他心里,她很清冷但很软,她会柔柔的笑,让他的心特别痒。无意之中的惊鸿一瞥,他就知道,他逃不掉了。
  • 从穿成功法开始修仙

    从穿成功法开始修仙

    少年立志修仙。少年收获一本功法。少年开始修炼。少年翻开功法,扉页上写着——“本功法独家版权所有,请开启付费阅读模式,当前内容不可见。”少年:……
  • 飘渺之王

    飘渺之王

    讲诉的是一个召唤师的世界。这大虚好强!排名第二的弟子竟然干不过,嘿嘿,排名第五千八百名的弟子一个召唤兽就把它干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