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8800000018

第18章 文明重建(2)

(沈祖啸张笑薇)

流行语

迪斯科

1985年,印度电影《迪斯科舞星》在国内上映,由此引发了一场迪斯科热潮。如今,这部电影的情节已变得模糊,但提起主题歌《吉米,来吧》,很多人仍记忆犹新。当年,这首迪斯科舞曲曾在大街小巷传唱,随之劲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陆续引进《猛士》等一系列经典西方迪斯科音乐,包括《chachacha》等舞曲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旧闻新看

一公司千人求职

重庆民生轮船公司今年3月重建以来,收到的求职信件有500多封,接待求职者逾千人。

可是时至今日,却一个人也未能调进,天平的一端是千是百,另一端却是零!

为什么人才这样难于流动呢?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才部门所有制,是人才流动的主要障碍。一个人,一旦被分配到某个单位,某个地方,不管专业是否对口,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个人才智能否充分发挥,想挪挪窝,是极其困难的。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积压人才,一些地区和单位需要某种专业人才,很难调出人。

如此落后的体制,管活人用“死人”方法,使多少人闲白了少年头!使多少人的美好理想成了泡影!如果要算浪费账,在我们这个人才相当缺乏的国家里,人才的浪费是相当惊人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4年7月7日第2版

原标题:《为什么还是“0”》作者:万小光

第三节百姓生活 从黑白到彩色电视荧屏拓宽百姓视野

“没有电视,生活会失去一半精彩”

《新周刊》曾做过一个名叫“砸烂电视”的专题,文中列举出电视的十宗罪,其中有电视把你的大脑当垃圾桶、是你孩子的教唆犯、是你时间的“小偷”等等。但你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当你第一次和电视结缘后,你和它的关系就日渐亲密,甚至不可或缺。

电视让家庭变影院

家住乌鲁木齐市五星路的毛圆圆今年30岁,当年,因为父母都在运输公司上班,家里算是富裕户,也成为乌鲁木齐市最早拥有彩色电视的普通家庭之一。

到现在,毛圆圆依然能清晰记得家里买来第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时的情景。

那是1984年10月的一天下午,毛圆圆的爸爸推着自行车回来,车子后面驮着一个大箱子,妈妈小心翼翼地在后面扶着。毛圆圆好奇地问妈妈,箱子里面是什么,妈妈说:“是电视机。”毛圆圆立即兴奋地跳起来。

此前,圆圆的姥姥家已经有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次圆圆家买的是一台金星牌彩色电视机。

到了晚上,左邻右舍的人都聚集到毛圆圆家里,当电视里显出了彩色的人影时,原本热闹的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被画面紧紧吸引,直到电视节目结束,出现满屏雪花也舍不得离开。

从此,圆圆家成了小朋友们的乐园,每到傍晚,家里就会有很多人,有的人挤不进来就趴在窗户边,有的还骑在院里的大树上。“那时候隔壁家有一个小男孩,和我差不多大,他每天傍晚都会用筷子串两个馒头,一路小跑冲进我家坐在小板凳上,边吃边看电视。”

毛圆圆还回忆说:“1985年春节时,听说我家买了电视机,住在沙湾的舅爷爷等亲戚都赶了过来,浩浩荡荡20多个人。爸爸就在家里生了两个炭火盆,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完后都兴奋得睡不着觉,聊了好久。”

电视走进全疆农村

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开始走入全疆农村家庭,家住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的王焱曾是阿克苏广播电视器材公司的会计,她亲历了当年电视机走进地州的情景。

“每到秋收完毕,大批农民就赶着毛驴车早早来公司排队买电视,每天的队伍都有四五十米长,我们每天都从早忙到晚。当时一台电视700元左右,公司每天的营业额都达十几万元,每天的营业款都能装满一个电视机箱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左右。”王焱回忆说。

为了改善电视的收看效果,人们还想出很多办法改造电视。父母家在伊犁的小文记得,1985年,家里买了一台14的雪莲牌黑白电视机。“因为电视屏幕太小,爸爸就买了一个和屏幕差不多大的放大镜,放在电视机屏幕前,这样看起来电视里的人就大了很多。后来,我还看见邻居家买了塑料彩条贴在电视屏幕上,这样看电视就有了颜色。”

小文说:“最有意思的是,那时每到冬天,家家用电增加,电压就会很低,带不动电视。为了能看上电视,大家就发明了用自行车发电的方法:把发电机装在自行车后轮上,想看电视的人轮换上去骑半个小时,可每次换人时就会停电,总不能看尽兴,后来市面出现了调压器,家家都赶在春节前去买,以保证不错过春节晚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从彩色到纯平、高清,现在,液晶、等离子等电视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电视传送日新月异

当普通百姓家的电视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新疆的电视传输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现在陕西电视台工作的于聚义曾是新疆电视台的老员工,正是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1979年12月5日,新疆电视台开始正式传输彩色电视节目。

197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当时叫北京广播学院)的于聚义回到新疆进入新疆电视台工作。那时,新疆电视台一周只能播一次黑白电视节目,每次一小时。

于聚义说:“那时候电视信号非常不稳定,图像总是飘来飘去,为了保持信号稳定,台里决定改造发射机并尝试着发射彩色电视信号。由于没有彩色发射机,我们只能把原来的发射机进行改造,用了大概4个月时间,我们改装好了发射机,开始在7月试播彩色信号。当时新疆电视台只能使用一种名叫“代代红”的胶片,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彩色胶片,拍摄出来的图像只是稍微带点红色而已。后来我们又去录制了中央电视台的彩色节目,并购进了彩色拍摄设备,大概到了12月,新疆电视台才开始正式播出彩色电视信号。”

随后,电视传输技术也开始发生变化,1989年2月20日,新疆电视台开始正式使用通信卫星向全疆传送维、汉、哈三种语言的节目,1993年,新疆有线电视台正式成立,全疆观众开始看到其他省区市的节目,而如今,数字电视已开始在全疆普及。

电视改变百姓生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霍元甲》《射雕英雄传》《排球女将》……几乎部部电视连续剧都能引发热潮,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毛圆圆记得,那时候女孩子最爱玩的游戏就是用家里的窗帘和枕巾、床单等物品把自己打扮成电视剧里的古代美女,学她们走路、说话,甚至背下每个人的台词。而男孩子则聚在一起练武功,一会儿“降龙十八掌”,一会儿猴拳、蛇拳。

今年33岁的李响提起童年往事仍历历在目,“我记得小时候最爱看《射雕英雄传》等武打片,羡慕里面人物的轻功。有段时间,每天放学后,我就从房顶往下面的草垛上跳,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练就一身好轻功。”

伴随港台剧风潮走进人们生活的还有明星贴纸,那时候学生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买一个笔记本用来抄电视剧歌曲的歌词,然后在空白的地方贴上明星贴画,谁的笔记本抄得多、贴得全,就能成为大家传借的对象。

从事媒体工作的刘静还保留着当年的十几本手抄歌本,几乎每本上都贴满了明星贴画。她说:“那时父母每天都会把买菜剩下的分分钱给我,让我存零用钱,我一存够三毛钱就偷偷去买贴画,梁朝伟、黄日华、翁美玲都是我们最喜欢的明星,这成了我们当时最大的乐趣。”

正如着名主持人赵忠祥所说:“电视机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果没有电视,我们的生活不会那么丰富。如果没有电视,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一半的精彩。”

(叶富伟)

流行语

菜篮子工程

曾一度流行的“菜篮子”,其背后有着强烈的符号隐喻,即副食品短缺和物价上涨。改革开放初期,北方居民冬日的当家菜是“萝卜、白菜、土豆”。为改变餐桌上的单调颜色,农业部于1988年发起“菜篮子工程”,大量菜园子、养殖场等副食品生产基地投入建设。

8年后,曾经的“高档食品”肉、蛋、奶已变成一种家家必备的寻常食品。目前,肉和蛋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而菜篮子工程并未就此结束。它在21世纪的新任务不是要让人吃得饱,而是吃得好。“绿色”、“无公害”成为关键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已实行20年的漫长“工程”是一部改革史的缩影,并且永无止境。

旧闻新看

《“倒蛋部队”冲破封闭山门》

在西宁到互助的公路上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农民想把鸡蛋或清油带到西宁去卖几块钱,结果逃不过“卡子”。轻者东西被没收,重者被送一顶“投机倒把”的帽子。他们被称为“倒蛋部队”,最早冲开了封闭的山门,游泳于商品经济的海洋。

一夜春风,那些挡在致富路上的“关卡”被拆除了,但“倒蛋”的农民却仍心有余悸。有一个“倒蛋”队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收了200来个鸡蛋,正要去另一个村子,突然发现远远一辆小吉普开来,心中不由一阵发慌,猛蹬着车子拐进一条小土巷,没走多远就在一个泥淖里拐翻了,蛋清蛋黄流了一地。

尽管如此,“鸡蛋卖给谁”的年代毕竟过去了,互助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一面要求有关部门给鸡蛋运销户提供便利,一面树立“倒蛋”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8年12月18日第2版

原标题:《土乡的“倒蛋部队”》

第四节百姓生活 1979年全疆每天119万人次看电影

姐弟俩凌晨两点看红楼梦

2008年9月23日,在新疆人民剧场二楼技术部办公室里,于文兵正坐在办公桌前仔细整理属于自己的物品,抽屉里各种书本、桌面玻璃板下压着的老照片,他都慢慢取出来,一一装进袋子里,准备带回家——他已在前一天向领导递交了退休报告,9月25日,于文兵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1978年,27岁的于文兵抱着当一名电影放映员的愿望来到新疆人民剧场,成为一名窜片员,这一干,就是30年。从跑片员、放映员、技术员、技术经理到现今的技术顾问,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电影在新疆的30年发展历程。

每天骑车去窜片

因为从小特别喜欢看电影,于文兵的梦想就是当电影放映员。****结束后,于文兵来到了人民剧场。“那时候拷贝很少,一般是几家电影院共用一个拷贝,需要窜片员送、取电影拷贝,我就自愿去当了窜片员,因为能近距离接触放映机。一部电影通常是十几本拷贝,要来回跑3次才能拿完,我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幸福、团结、儿童等几家电影院之间跑,最远的时候还要到地调处去窜片,通常是刚刚放下就又要出发,冬天的路很滑,一路上我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对于当年的经历,于文兵记得非常清楚。

在当了一年多的窜片员后,于文兵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放映电影。最初的放映机很落后,要用炭晶棒燃烧来做光源,放映前要先把炭晶棒的正负极调到恰当位置才能燃烧,等燃烧一段后,又要停下来重新对准。

此外,那时的胶片也因为技术原因非常落后,有时在放映过程中因为温度太高会自燃。“师傅当时就告诫我们,在放映时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还要闻。我听说当时有家剧院在放映《红日》这部电影时,胶片就突然着起火来了。”于文兵回忆说。

买票队伍长达30米

于文兵说,在30年的电影放映生涯里,最让他难忘的是当年人们观看电影的热情。“那时候人民剧场只有一个厅,每天早上还没上班,卖票窗口就围满了买票的人,小小的窗口伸进来十几只手,谁力气大谁就能买上。后来观众就自发排队发号,按号买票,每天排的队有30多米长。”

电影院当时绝对是最火的娱乐场所,每天从早到晚,场次都排到了凌晨两三点,仍然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为了能买到电影票,大家开始拉关系,找在电影院工作的熟人,那时如果谁家有人在电影院工作,绝对会成为显摆的资本;谁要是有本事弄到几张电影票,那更是大家眼里的红人,而于文兵就是这样的红人。

于文兵说:“有一次,别人给了我两张在团结剧场上映的《红楼梦》的电影票,场次是凌晨两点钟。在火车西站工作的姐姐听说了,兴奋地骑着自行车从西站赶来和我一起去看。我们到团结剧场后看到,门口黑压压地站了几百人,很多人并没有票,但希望能碰运气看有没有退票的人。”

自治区电影公司的统计显示,1979年是全疆电影观众人次最多的一年,当时全疆人口不足2000万,而电影观众达到4.3亿人次。按一年360天计算,当年每天全疆电影观众有近119万人次。

《庐山恋》冲破吻戏禁忌

从****时期观众只能看到8个样板戏,到现在每年上映100多部各国电影,和全国一样,新疆的大银幕在改革开放30年里也经历了冲破诸多禁忌的过程。

自治区电影公司第一任经理、现已83岁的李杰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国产片还比较少,大部分是苏联和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电影,观众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越南电影真枪真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开始后,电影就只剩下8个样板戏,其它都被封存了,直到****结束,电影才解禁。

同类推荐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建工作实务: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临新课题新矛盾。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 人民公仆

    人民公仆

    原善县县委调研室主任吴建国,在一依稀人事调整中被调到善县最贫穷的风水乡任党委书记。当时正值农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教师的工资三个月没有发了,老师们叫嚷着要去县里上访。因是年关,原计划向银行贷的款贷不出来,这个时候,吴建国的父亲老县长去世了,吴建国冒着政治风险,不惜牺牲自己政治前途给老县长大出殡,并把他在父亲葬礼上收到的礼金全部捐给乡财政,给老师们补发了拖欠的工资……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报告(第5辑)

    本书为十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所作的报告和该博士点师生的研讨报告。其内容包括关于实现“中国梦”“生态和谐”“绿色革命”等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稿共15章,计20万字。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热门推荐
  • 六界幻想之人间记

    六界幻想之人间记

    梵天造梦即将醒来,六界陷入万劫不复,六道轮回在最后的一千五百年也在不断崩溃,人间七大结界失衡,为使人类度过最后的五百年,佛祖滴血造婴救世,佛婴再临人间,练奇术,闯冥界,斗魔界,与六甲联盟,天庭,鬼界,妖界,阿修罗产生不解恩怨,上天入地,与三界联手,各种神仙妖魔鬼怪纷纷登场,展开旷世之战,誓死保卫人间正道~~
  •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汤姆·克兰西军事系列)

    《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是《猎杀“红十月”号》的续篇,汤姆·克兰西“杰克·瑞安”系列的又一力作。故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两国争夺星球大战计划和高科技武器优势的背景下,围绕步步紧逼的追捕和骇人听闻的审讯,以及政治阴谋、情报刺探等内容展开。当苏联发展能够在太空轨道中摧毁宇宙空间站的激光武器时,美国中央情报局遂特别动用“枢机主教”来收集“亮星”工程的绝密情报。“枢机主教”潜伏在克里姆林宫已长达三十余年,从未遭到苏联反间谍机构的怀疑,不料此次马失前蹄,落入克格勃之手。为实施营救计划,杰克·瑞安只身深入虎穴,亮出“红十月”号这一杀手锏,逼使克格勃主席救出“枢机主教”叛逃。与此同时,对苏联怀有国仇家恨的阿富汗游击队在美国的支持下,袭击“亮星”工程的实验基地;克格勃渗透进美国研制激光武器系统的“运茶快船”工程,绑架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中情局和克格勃围绕激光武器与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从阿富汗山区到新墨西哥高原,从华盛顿到莫斯科,世界和平就掌握在克里姆林宫的“枢机主教”手中。
  • 穿越之墨倾狂

    穿越之墨倾狂

    叶随风,因她一餐之食,从此跟随她左右,伴她创江湖,不料他却是她心里的一抹伤。木凌风,灵国王爷,阴险皎洁,残忍霸道,步步算计,却在算计中失了心迷了情,是他算计了她,还是她套牢了他?慕容云海,慕容山庄庄主,生意场上精明老道,从不吃亏,然而遇到她,赔了夫人又折兵,谁为谁失了心。一场政变爱撒娇温柔可爱的奚雨墨化身皇女风麟,是谁导演了这场戏,谁又是主宰!
  • 逆世炼仙

    逆世炼仙

    遗腹废子小月峰,苦修寻父战妖童,终揭惊天阴谋现,持剑五洲破苍穹。
  • 再世嫁你

    再世嫁你

    爱一个人错过了今生是否有来生……用一段流年为你的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用一生碎片的时间,去做一些长情的事……
  • 帝君马甲有点多

    帝君马甲有点多

    坊间皆传太女殿下喜欢又黑又壮的男子,于是乎朱雀国男子开始以黑以壮为美。听到传言后太女挑眉看向身旁的黑脸大汉,问道:“卿对此有何想法?”黑脸大汉沉思片刻答曰:“殿下的喜好有点怪!”太女意味深长的道:“孤的喜好取决于卿。”黑脸大汉勾唇一笑,“那臣便嫁于殿下可好?”她朱唇轻启回道:“嫁妆几何?”“殿下稍等!”这一等便是数年,再相见,他大手一挥一枚敌国传国玉玺落入她的手中,“这万里江山如何?”她含笑点头,“甚好甚好!”
  • 霸道总裁的小娇妻慢慢吃

    霸道总裁的小娇妻慢慢吃

    他是尊贵的莫家继承人,不仅帅,而且多金。她只是一个没有人要的孤儿被洛家人收养,却过着艰辛的日子。万万没有想到:她竟然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睡了莫少。引出了多少的谜底?
  • 我身我生

    我身我生

    当人类地质地能源探测技术首次突破到地下20172米的深度,实现了超越20000米的历史性记录时,一种在此后被命名为“地芯”的全新能源,出现在世人面前。随着对“地芯”这种未知物质不断的探索研究,人类发现,稀释到一定程度的“地芯”可以被人体轻易的吸收,比起水液,人的身体更渴望“地芯”。当第一批服用“地芯”的人以个体力量正面摧毁一辆重型装甲车,证明“地芯”可以全面的开发人体潜能时,举世震惊……当人类中大批量出现超越150岁年龄者,且还在不停的持续增加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之后,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维塔联盟正式面对世界,证实了潜能开发对人体寿命的延长有着跨越式的作用,并将其初步的系统概念向全人类公布,那一刻,世界疯狂了……至此,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 DC之开放式页游系统

    DC之开放式页游系统

    大学生钱宁,穿越到了DC宇宙,并拥有了一个好玩的系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