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妹妹多人,都曾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但由于古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于这些女孩及其夫君的情况大多不详,现仅能就可考的部分后裔情况作简要介绍。
1.王无咎子和、婿朱京
王无咎先后迎娶曾巩二妹和七妹。他生有两个儿子:和。于绍圣元年(1094年)登进士第,任杭州仁和县丞;于绍圣四年(1097年)登进士第,任润州州学教授。女三人,长女嫁给了朝奉郎国子司业朱京,次女嫁给了通仕郎南丰县丞杨槩孙,另一女嫁给谁失考。应该说,王无咎的儿子、女婿们都是有成就的人,而当中最显者是大女婿朱京。
朱京(?—1101年)字世昌,南丰人。父亲朱轼,有隐德,举进士。朱京博学,淹贯古今,登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甲科。教授亳州、应天府,入为太学录。宋神宗多次召见他论事,提升为监察御史。在御史之位,他敢于直言,敢于担当,当时中丞及同僚多数被罢官,他仍不惧掉官帽的危险,对于国家有益之事,那怕是顶撞皇帝的话也敢说。如有一次他谈到御史问题时,他直言不讳地说:“御史假之则重,略之则轻。今耳目之官,屡进屡却,则言者不若静默为贤,直者不若柔从为智。偷安取容,虽得此百数,亦何益国邪?”此也足见朱京之耿直及以国事为重。后有一天朱京觐见皇帝,皇帝犒劳他说:“昨览奏疏,所补多矣。”朱京一贯神情严肃庄重,见到他的人都有些害怕,人们称之为“真御史”。
当初,谏官上奏,要在殿门外排队等候,依次才能入殿门面见皇上。而朱京名闻京城,有时有比他先到的,还没来得及回答皇帝的问话,就会退出来,让他先进去。皇帝也时常会问朱京在哪,旁边的人就会告诉朱京,这样朱京就会应召快步入内见皇帝;有时,他与皇帝议事时间过长,快到下班时还未议完,而排在后面的谏官还得等待。有一次,朱京在上奏“论大臣除拟有爱憎之私”时,中书认为他言语有失实的地方,由此而被降职调去监兴国军盐税。一些正直之士都为他感到惋惜。《宋史》里称:“持论端确,竟以去位,君子惜之。”后来又调任太常博士、湖北京西江东转运判官,提点淮西刑狱、司封员外郎等。元符初年,升为国子司业,但坚决不赴任。徽宗刚继位时,再一次任命他,可惜一个月后他就去世了。
朱京亦颇有文才,能诗,但流传下来的诗仅三首,现录于下:
麻姑山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怪木走狞虬,老藤连朽贯。峰势忽骞腾,天马脱修绊。飞流三百尺,余沫拂霄汉。空谷隐晴雷,聒耳笑语乱。所愿化日长,谁忧斧柯烂。况复值此时,桃竹分相半。乘兴事幽寻,顿觉神还观。信步忘险易,履袜遭污漫。恣观融结巧,疑费阴阳炭。暝色生四垂,孤烟起樵爨。千骑去如飞,夕阳人影散。
题清芬阁
我爱君家似洞庭,却疑身在小蓬瀛。白波潭上鱼龙舞,红叶村中鸡犬声。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事业有公卿。后来若要知优劣,千古何人继盛名。
祥光寺
山寺藏遗刻,尘埃字半昏。空挥岘首泪,谁起谢公门。白石千年像,苍头五世孙。他年想陈迹,卜筑向云根。{1}
2.王安国子斻和斿,女婿叶涛、刘天宝、曾纡
王安国是曾巩三妹婿。王安石在《王平甫墓志》里指出:“(王平甫)妻曾氏,子斻(旊)、斿。女婿叶涛,处者四女。涛有学行知名,斻、斿亦皆嶷嶷有立。”
斻(在一些史料中,斻、旊混用),字元钧。他很小的时候就能文,但其诗文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从一些人赠给他的诗可知他能诗,但写得如何不得而知。如他的伯父王安石就有《寄四侄旊二首》,其一:“数篇持往助允眙,想见封题手自开。春草已生无好句,阿连空复梦中来。”其二:“一日东岗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遥知别后诗无数,黄犬归时总寄来。”从王安石的诗中还可知王旊勤于写诗,且叔侄常以诗交流。陈师道也有《送元钧贬衡州并寄元龙二首》,其一:“先生英气盖区中,命与仇谋得老穷。又见长身有家法,可辞短簿怒吾公。石头路滑行能速,宣室归来语未终。宛若风尘莫回顾,直湎留眼送归鸿。”其二:“先生秀句满天东,二子缘渠再得穷。诗礼向来堪发冢,孙刘能使不为公。炎方瘴疬避轩豁,故国山河开始终。传语元龙要相识,江湖春动有来鸿。”当然,从这些诗中也能见王斻些许情况。
王斻亦曾任寿春府知府、京东转运判官。但王安国事牵郑侠上《流民图》,因而为时相吕惠卿所弹劾,罢官归故里,一年多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王斻因之而罢京东转运判官,降为监衡州盐酒税。其弟王斿监江宁府粮料院。
王斿为王安国次子,字元龙。他在元符元年(1078年)的六月,被罢去了榷货务之职,而调去了江宁府的粮料院。苏轼在元祐二年(1087年)三月,上《乞录用郑侠、王斿状》,向哲宗推荐了王斿。苏轼说:“至于安国,不幸短命,尤为忠臣义士之所哀惜。臣等尝识其少子斿,敏而笃学,直而好义,颇有安国之风,养成其才,必有可用。欲望圣慈召侠赴阙,并考察斿行实,与侠并赐录用,不独旌直臣于九泉之下,亦所以作士气于当代也。”苏轼在奏章里充分肯定了王安国的忠义精神及其子斿的才学与人品。由于斿笃学有才,经苏轼推荐,做了提点京西刑狱。
王斿曾从学于苏轼,也得到了苏轼的赏识。苏轼称赞说:“元龙笃学,好义,有父风。”“有父风”应该也有指其诗如父之意。苏轼曾有《和王斿二首》,其一:“异时常怪谪仙人,舌有风雷笔有神。闻道骑鲸游汗漫,忆尝扪虱话悲辛。气吞余子无全目,诗到诸郎尚绝伦。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其二:“嫋嫋春风送渡关,娟娟霜月照生还。迟留岁暮江淮上,来往君家伯仲间。未厌冰滩吼新洛,且看松雪媚南山。野梅官柳何时动,飞盖长桥待子闲。”诗中对于王斿给予了高度评价,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可惜的是今不见王斿诗,仅在《后山诗话》里记载了一则相关诗话:“王斿,平甫之子。尝云:‘今语例袭陈言,但能转移耳。’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后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秦以江为海耳。”
叶涛(1050—1110年),王安国的女婿,字致远,诗人,龙泉人(今属浙江省)。叶涛自幼机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其诗文清雅绝俗,得到了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赏识。与苏轼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如苏轼《次韵叶致远见赠》诗云:“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进士殿试时,神宗主持考试,经过一番廷对,神宗感到他才思过人,从心里高兴,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叶涛国子监直讲。王安石更是对其器重有加,叶涛任直讲后,作《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诗,诗长达五百余言,对这位小自己三十岁的侄女婿称赞不已,爱惜有加。诗云:
叶侯越著姓,胄出实楚叶。缙云虽穷远,冠盖传累叶。心大有所潜,肩高未尝胁。飘飘凌云意,强御莫能慑。辟雍海环流,用汝作舟楫。开胸出妙义,可发蒙起魇。词如太阿锋,谁敢触其铗。听之心凛然,难者口因嗋。抟飞欲峨峨,锻堕今踮踮。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若金静无求,在冶惟所挟。载醪但彼惑,馈浆非我谍。经纶安所施,有寓聊自惬。棋经看在手,棋诀传满箧。坐寻棋势打,侧写棋图贴。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一枰尝自副,当热宁忘箑。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笈。亡羊等残生,朽筴何足摺。欢然值手敌,便与对匕筴。纵横子堕局,腷膊声出堞。樵父弛远担,牧奴停晏饁。旁观各技痒,窃议儿女嗫。所矜在得丧,闻此更心惵。熟视笼两手,徐思捻长鬣。微吟静愔愔,坚坐高帖帖。未快岩谷叟,斧柯尝烂浥。趋边耻局缩,穿腹愁危嶪。或撞关以攻,或觑眼而厌。或羸行伺击,或猛出追蹑。垂成忽破坏,中断俄连接。或外示闲暇,伐事先和燮。或冒突超越,鼓行令震叠。或粗见形势,驱除令远蹀。或开拓疆境,欲并包总摄。或仅残尺寸,如黑子著靥。或横溃解散,如尸僵血喋。或惭如告亡,或喜如献捷。陷敌未甘虏,报仇方借侠。讳输宁断头,悔悮乃批颊。终朝已罢精,既夜未交睫。翻然悟且叹,此何直劫劫。孟轲恶妨行,陶侃惩废业。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晋臣抑帝手,捘侯何啻涉。冶城子争道,拒父乃如辄。争也实逆德,岂如私斗怯。艺成况穷苦,此殆天所厌。如今刘与李,伦等安可躐。试令取一毫,亦乏寸公镊。以此待君子,未与回参协。操具投诸江,道耕而德猎。
像这样的诗,王安石还有多首。如《招叶致远》:“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还如《又次叶致远韵二首》《招叶致远》《叶致远置洲田以诗言志次其韵二首》《次叶致远韵》《次韵致远木人洲二首》,等等。
叶涛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王安石变法始终遭反对派强烈反对,而叶涛始终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同王安石并肩与司马光等反对派作坚决的斗争。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遭贬,闲居江宁时,叶涛即前往从安石学习作诗为文。哲宗继位,叶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年),升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后又被朝中宦官范镗诬陷。蔡京任宰相时,被弹劾,列入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叶涛任给事中。居数月病,又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年)去世。惜叶涛诗存世极少。今能见到的有《宋诗纪事》引《宋文鉴》中的《望旧庐有感》。诗云:“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他被卷入了朝中的党争之中,一生在官场沉浮,至老感到萧条、孤独、零落,悔当初还不如退隐于乡间,于是在诗中感叹身世飘零。
由于在党争中后期处于劣势,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介,以至于虽名列《宋史》,但述之过略,评价失当。且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叶涛在太学已著污迹,擢第之后,谄安石而从之学,后得曾布之荐。凡元祐名贤贬责制辞,肆笔丑诋,虽有善犹不能自涤,况无可述者乎。”(《宋史·叶涛传》)他与王安石交往亲密却被说成了“谄”,很显然是失真的。我们从王安石给这位后生的诗中可以看到王安石爱其才,又是自己的侄女婿,怎么会不爱惜呢?怎么又用得上谄媚呢?谄媚是不是太世俗了?像王安石这样的人能受得了太俗吗?今不见叶涛给王安石的诗,但可以看到多首王安石给叶涛的诗。
王安国的另一女婿是刘天保。安国去世时,刘天保还没有成为他的女婿,不然就不会有“处者四女”之说。在《钦定四库全书·氏族大全》(卷八)中记:“王平甫之女适刘天保,有诗云:不缘燕子穿帘幕,春去春来哪得知?”在宋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也记:“刘天保妻,平甫女也。句有‘不缘燕子穿簾幕,春去春来哪得知?’”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清代厉鹗《宋诗纪事》等著作中也只是与上列类似的记录,记录王家女人多能诗,举其一二,刘天保妻王氏在其列,而对于刘天保的情况缺少介绍。
王安国还有一女是嫁给曾布的四子曾纡,也就是说表妹嫁给了表哥。这在汪藻为曾纡所撰写的《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里有记载。汪藻说:“令人王氏祔,令人秘阁校勘安国之女,先公卒四年,子三人,曰惇,右奉议郎通判洪州;曰忻,右从事郎临安府司法参军;曰憕,右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女一人,适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太平观王铚。”
3.曾布女婿吴则礼
吴则礼,曾布的女婿。吴则礼,字子副,富川(今湖北阳新)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吴则礼的父亲吴中复是一名御史,被称为“铁御史”,则礼以父荫入仕。后又为军器监主簿,其后又因事降职调至荆州。官场起伏,最后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吴则礼善诗能文,“少习贤良科,未及设施而被赏延。”多与唐庚、曾纡、陈师道等诸多名士唱和。晚年居江西,自号北湖居士。则礼去世后,他的儿子吴坰将他的遗文编辑成册,共有三十卷,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韩驹为该集作序,但此集后来失传。明代以后,有人从《永乐大典》中将他的诗文拾出重新编辑,共得其诗三百多首,词二十多首,文章三十多篇,并对其中的错漏进行了核校,编辑整理为五卷,定名为《北湖集》。清乾隆年间又收入到《四库全书》中。宋代韩驹对于吴则礼其人及其诗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说:“(则礼)虽处富贵间,绎书传,商略古今,罔有间断。著为文字,发为诗文,无一点脂粉气,自巧至拙,不少下于古人。诗人谓穷乃工,盖流离顿挫有不得其平者,故用心独苦。子副当忧患之际与夫平居无事之时,著述觅句,澹然如一。此又见其所养者厚,其间高妙不群处,不待举似表见,观者当识之。”《四库全书》之《北湖集·提要》也指出:“则礼诗格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虽间涉于颓唐,而逸趣环生,正复不烦绳削。近体好为生拗,笔力纵横,愈臻遒上。杂文虽寥寥数首,而法律严密,具有典型。观所作《欧阳永叔集跋》《曾子固大般若经抄序》,知其于古文一脉具有渊源。宜其折矩周规,动符轨度,固非渡江以后讲学家支离冗漫之体所得而比并矣。”杨万里对他的诗也有好评,在他的众多诗中杨万里最爱的是他的《绝句二首》之一,即“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对于其诗词不妨引录几首,从中亦可看出人们评其诗词之精当。如:
题折氏下城南
系马后河川,可人冬景妍。
要看花到地,付与水浮天。
未觉随戎马,端来唤酒船。
谁云是关塞,胜事总堪传。
简田升之时升之赴金陵
建业风流端可怜,石城江色晓鲜鲜。
鸟窥汉节梅花底,雨湿柂楼春水边。
霜发雠书有东观,锦囊觅句属南天。
枯肠不饱大官肉,我种芋魁今十年。
秦楼月·送别
怅离阙,淮南三度梅花发。梅花发,片帆西去,落英如雪。新秦古塞人华发,一樽别酒君听说。君听说,胡笳征雁,陇云沙月。
踏莎行·晚春
一片花飞,青春已减。可堪南陌红千点。生憎杨柳要藏鸦,东风只遣横笳怨。看定新巢,初怜语燕。游丝正把残英罥。酒尊也会不相违,风光本自同流转。
再如,《减字木兰花·淮天不断》写他常盼家书,望眼欲穿,情真真,意切切。词云:
淮天不断,点缀南云秋几雁。白露沾衣,始是银屏梦觉时。别离怀抱,消得镜中青鬓老。小字能无,烦寄平安一纸书。
六言诗《题惠崇小景扇二首》则逸趣环生,读后趣味盎然。诗云:
惠崇桃坞鹅鸭,春老不画风烟。
看取团团璧月,中吞万里江天。
绿鸭白鹅并戏,桃花不隔苍烟。
鸟去自颦孤影,断魂春水连天。
《元日》所体现的就不仅仅是自嘲了,也有无奈。其诗云:
秃雪盈巾面欲黧,三间茅屋傍淮湄。
北湖不道无炊米,也向衡门贴画鸡。
《晚过元老》则是写晚上诗人月下他乡品茗观棋情形。诗云:
煮茗月才上,观棋兴未央。
纶巾堕清夜,羽扇委初凉。
玉露飞莲沼,银河带草堂。
聊凭明净几,那觉是他乡。
4.曾纡女婿王铚
王铚(生卒年待考),曾纡唯一的女婿,字性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王铚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欧阳修的学生。王铚自小聪明敏捷,读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陆游这样描写他:“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它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后生有投贽者,且观且卷,俄顷即置之。以此人疑其轻薄,遂多谤毁,其实工拙皆能记也。”另一方面,王铚既博览群书,常常是手不释卷:又爱藏书,藏书达几万卷。大观元年(1107年),王铚的父亲王莘出守江州(今江西九江),受父亲之命,王铚来到镇江拜访曾布,曾布很欣赏眼前这位年轻人,于是将自己的孙女儿、曾纡的唯一女儿许配给他。她生于元祐七年(1092年),而此时也有16岁了,正可许嫁婆家。
王铚的一生官运不算通畅。绍兴初年,官迪功郎,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权枢密院编修官,奉诏纂集祖宗兵制,其后书成,共二百卷,赐名《枢庭备检》。绍兴四年(1134年),为右承事郎,后又调任宣义郎。晚年遭秦桧排挤,避居剡溪山,以诗词自娱。自称汝阴老民,人称“雪溪先生”。
由于博学勤于著述,王铚著作甚富,主要有《侍女小名录》(《补侍儿小名录》)《四六话》《枢庭备检》《元祐八年补录》《七朝史》《太玄经解义》《祖宗八朝圣学通纪纶》《杂纂续》《默记》《国老谈苑》《续清夜录》《雪溪集》。有的已失传,今存《默记》三卷、《杂纂续》一卷、《四六话》二卷、《雪溪集》五卷。
有人认为铚不能诗,也有人认为他能诗,不管能还是不能,但他不以诗名是事实。王士祯《居易录》(卷一)认为他“诗不能工”;而《四库全书·雪溪集》提要里称“铚诗格近温、李,王士祯《居易录》诋其诗不甚工。”这里很显然两种对立意见。清代学者曹庭栋把他列为两宋百位诗人之一,并将他的诗选编入《宋百家诗存》中。虽然他的诗不名于世,但还是有诸多可圈可点的诗,不至都是“不能工”。正如一些评家所论,其诗景语、情语俱有可观。如《即事》诗:“住依溪口破残村,身伴渔樵不见寻。坐对秋阴晚萧瑟,风吹败叶入廊深。”再如《山中早秋》诗:“苍茫山口月西沉,潇洒新秋院落深。雨滴梧桐河汉淡,梦回犹记少年心。”古诗、七律、七绝造语平易,如前引。五律写景炼字也有工致处,如“古寺松篁瘦,山空雨雪深”(《病中》),“雨过水光发,风生云态轻”(《雨后登双溪阁》),“千岩落花雨,一径卷松风”(《剡溪久寓》)等。而人们更加看重他的文,王铚于靖康中入王襄军幕,作《靖康讨虏檄文》。宋人晁说之认为此文可以与《出师表》相伯仲。可惜今天传下来的《雪溪集》五卷主要是他的诗集,而非文集。不能领略他文章之风采。王铚著《四六话》,该书系最早的四六文话,所评论唐宋四六文体作家五十七位,其中五十位为宋人。此外,他的《崔莺莺传奇辨正》一文辩正周详,后人颇为信服。这些都是王铚对于文学评论方面的贡献。
王铚、曾氏夫妇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廉清,字仲信,次子名明清,字仲言。他们自幼继承家学,聪慧才高。兄弟两人在其父去世后,曾随母亲与舅舅曾惇一起生活了多年。这段生活在兄弟两的人生历程中留下深刻印迹。王廉清曾作《题郡治玉霄亭》诗,玉霄亭就在台州,其诗云:“忆昔新亭敞玉霄,使君髯舅意飘飘。春风潋艳黄金盏,明月参差紫玉箫。歌吹旧踪空草木,风流闲话属渔樵。凭栏无限悲凉意,寂寞寒江落暮潮。”明清《挥麈录前录》(卷三)也说:“明清少游外家,年十八九时,从舅氏曾宏父守台州。”这首诗即回忆台州生活。
王廉清虽然才高德厚,但命运坎坷,屡试不第,郁郁以终。廉清除精于词赋外,还能文,著有《京都岁时记》《广古今同姓名录》《补定水陆章句》等;擅书画,著有《新乾曜真形图》。与陆游交好,曾为陆游作《石门瀑布图》,陆游作《题王仲信画水石横幅》诗云:“王郎书逼杨风子,画亦凭陵蜀两孙。岂是天公憎绝艺,一生憔悴向衡门。”
王明清以父荫入仕,乾道间奉祠山阴;淳熙十二年(1185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任宁国军节度判官;绍熙五年(1194年),通判泰州。明清以博闻强识著称于世,传世之作《挥麈录》及《玉照新志》继承北宋传统笔记的编修体例及其记事特色,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录存了当代大量的文献史料,涉及到当时诸多的人与事,是后人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参考资料。除此外,他的著作还有《投辖录》《宋朝宰辅拜罢录》《清林诗话》等。
在两宋期间,曾巩子侄与孙裔中还有很多有突出的人物,仅从举进士这一点看就有十五人,如曾晔子曾觉治平二年(1065年)登第,曾宰子曾经绍圣四年(1097年)登第,曾宰孙曾秀之重和元年(1118年)登第,曾肇子绚、纬宣和六年(1124年)登第,曾肇曾孙炎于隆兴元年(1163年)登第,曾宰五世孙曾逢辰庆元二年(1196年)登第,六世孙曾钰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第……他们业绩值得书写,但限于资料,很难一一展示。
南丰曾氏家族繁荣发展,人才辈出,而成南丰乃至全国之望族,并且传承久远,影响范围甚大;很多曾氏的祠堂、家庙门前的对联往往提及南丰之曾氏,如“南丰撰史,西府迎亲”“南丰世泽,鲁国家声”“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等等,那么,南丰曾巩家族为什么会代代发展,永世荣昌呢?这要从其家传寻找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