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50800000006

第6章 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及其文学主张的演变过程(4)

在写成于嘉庆二十三年的《拟筹积贮书》一文中,管同则探讨了当时京师粮食储备空虚问题。他首先提出质疑说:“当乾隆中岁,京仓之粟陈陈相因,以数计之,盖可支二十余岁,乾隆之去今时既未远,加以数十年内未阙一州,未损一县,未加一官,未增一卒,何以曩者备二十岁而有余,今则仅支一年而不足?”他认为,京师粮食储备空虚是寄生阶层急剧增加造成的,其一是王侯子孙“愈衍愈众,至于今枝繁叶盛,盖其人已数倍于前”,从而使国家支出的恩米急剧增加;其二是“满兵尽人而养之”;三是“匠役无事而食者盖过重”。而解决办法,除满兵生计所关“无善计”外,匠役可以裁减,王侯子孙的俸禄可以适当减少,“爵则仍之,禄则减之”,其中贤能者可以派官差食官俸。恩米、匠米支出减少,京师粮食储备自然就会逐渐恢复如前。综合而言,管同的许多主张颇与时人的看法相吻合,特别是对吏治、士风的分析和看法,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当时有许多人关注人才匮乏问题,把它当做社会衰败的重要原因。如常州学者张惠言作于嘉庆四年五月的《送左仲甫序》一文,就对人才、军备、胥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他看来,当时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缺乏合格的国家管理人才,而其中根本的原因则在于科举制度的弊端:“方今大患,在天下之才不足以任天下之事。夫上之所取,下之所习,无事之所养,有事之所用,今国家求政事之选,而于时文诗赋取之,其不足以得士也明矣。”因此他建议实行举荐的办法招揽人才,就是:“令天下荐举有文武智术之士,朝廷试而用之,庶几于事有属。”

管同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尊敬老师,疼爱孩子,对朋友坦诚相待。他与姚鼐关系甚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与之书信往来,报告自己的消息。姚鼐给他的书信他都仔细地收藏着。他的字“异之”就是姚鼐给起的,取“君子以同而异”之意,他儿子名“亢宗”,也是姚鼐给起的。他与梅曾亮、姚莹、方东树、马韦伯等人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梅曾亮说:“吾自信也,不如信异之之深,得一言为数日忧喜”,他学习古文就是受管同的影响。管同对朋友真诚,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朋友的缺点和不足。例如,有一次,姚莹请他修改自己的一篇文章,他看后认为“此文欲改,须并其立意改之”,基本上否定了姚的文章。在学术上,管同受姚鼐影响最深。姚鼐推崇程朱理学,尊程朱为“父师”。管同也认为“道学之尊,犹天地日月也”,又说“朱子解经,于义理决无谬误,至于文辞训诂,名物典章,则朱子不甚留心,故其间亦不能无失”。在治学态度上,管同亦秉承其师,主张“大丈夫宁犯天下之大不韪,而必求吾心之所安,其说经也,亦若是而矣”,即以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学术,如果“求胜焉,曲徇焉,非私则妥”。在这一点上,他与方东树有很大的不同。方东树极力维护程朱理学的神圣地位,对于汉学的攻击不遗余力。管同持论较为公允,他尊重程朱理学但不迷信之,对于汉学也积极利用之。

3.方东树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他取蘧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故后世学者称之为仪卫先生。方东树幼承家范,聪颖好学,十一岁时仿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里前辈莫不惊异赞叹,稍长从师姚鼐,好为深湛浩博之思,为姚鼐的得意门生,被誉为姚门四杰之一。但连应乡试十余次,均告失利,至道光七年宣告不再应试。四十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佩服朱熹。他曾说:“立身为学,固以修德制行,内全天理为报,而于人世事理亦必讲明通贯以待用。”他常对弟子说∶“读书人不耕不织,却食有米、穿有衣,不免有愧于心。只有读书明理,勤于写作,著书立说回报社会,为民服务,才能无愧于心。”

桐城派在其集大成者姚鼐去世后的数十年间,影响与规模并未衰减,反而日益增大,正像当代学者马厚文先生所说的:“南至洞庭西岭广,从兹派衍复支分。”这种局面的形成,首先归功于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等姚门弟子的极力维护和发扬。他们主要活动于鸦片战争前后,是桐城派在近代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其中以梅曾亮地位最高、声誉最隆、创作成就最大,紧随姚鼐之后,有继主坛坫之势。方东树则以古文家兼学者的身份,对桐城派古文理论做了一番扎实而卓有成效的推进工作。

对代表时代潮流的进步著作,方东树也很关注,显示出可贵的开放意识。如他晚年读到《海国图志》时,“不禁五体投地,拍案倾倒”,连忙写信给作者魏源,说“此书闻名已久,迟而未见,急拭昏眸,悉心展读”,“以为此真良才济时切用要著,坐而言可起而行,非迂儒影响耳食空谈也”。学者本色,于兹可鉴。

方东树是程朱理学的坚定维护者和传播者,但并非冥顽不化、守旧不移的腐儒。他不满于汉学末流的繁引曲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但他对汉学亦有相当的研究,切切实实下过一番苦功,否则不可能写出《汉学商兑》以揭其失。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颇能说明问题。道光四年(1824年),方东树客于广东督署,曾以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借卢文留原本详校一遍,上下四旁朱墨交错,所加按语,或发明,或纠正,考据精确而详明,实为读《注疏》之精要。可见方东树对汉学并非束书不观,要说门户之见,间或有之,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壁垒森严。

方东树在诗论方面用力尤深,他晚年所著《昭昧詹言》一书即是一部较完整的诗歌理论专著,将桐城派诗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昭昧詹言》是方东树的重要著作之一。从中国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看,该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的总结性著作之一。

《昭昧詹言》是作者论诗之作。正集10卷,写成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专论五言古诗。首卷为通论,以下汉魏、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杜甫、韩愈、黄庭坚各一卷。其后又撰《昭昧詹言续录》二卷,专论七言古诗。前卷为总论,后卷分论从唐代王维、李颀至元代虞集、吴莱等16人。道光二十一年又写成《续昭昧詹言》八卷,专论七言律诗。首卷通论,以下各卷分论初唐诸家、盛唐诸家、杜甫、中唐诸家、李商隐、苏轼与黄庭坚,末卷附论诸家诗话。作为桐城派古文家,他认为古文文法通于诗,“诗与古文一也”。此书即以论古文之法论诗,其大旨皆与作者论文思想相通。作者追求的诗歌标格是既要“义理”蕴蓄深厚,又要“文法”高妙。通过前者使诗歌“合于兴、观、群、怨”,达到作者所期望的社会作用;通过后者攀跻古代名家的高格,他认为为诗必学古人,但不可袭其形貌。更有因有创,做到义理自得,辞语独造,所谓“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之则失其所以为我”。

这本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桐城派古文家的眼光评断诗歌,以“古文义法”论诗,强调章法、字法、气脉、意境等。由于它评论历代诗人的作品,多独出机杼,使学习者不仅能够时时追踪古代文论发展的潜在脉络,而且可以紧紧把握作为特定时代产生的桐城派的文学思想,对巩固桐城派的主导地位、扩大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方东树继承了方、刘、姚“三祖”的遗风,悉心扶植人才,奖掖后进,成就斐然,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相貌清癯,长身玉立,神采凝重”的良师,道德文章学识更是世所共仰,故四方学子,负笈来求。与别人不同的是,方东树的弟子大多是晚年家居时所收。方东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无论是阐道、论艺,还是析法、评点,都能独树一帜,独陈己见,极大地丰富和补充了桐城派文论体系。他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于为数众多的书序、题跋、尺牍中,虽非集中阐发,条分缕析,但读者通览之后,就会发现,方东树理论建树涉及古文理论的各个重要领域,贯穿其中的主旨一脉相承,思路清晰而缜密。

4.姚莹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近代文学家。从祖姚鼐,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1838年,奉特旨调任为台湾道,与总兵达洪阿一起率领军民多次打退侵略台湾岛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保卫祖国宝岛立下了赫赫战功。清王朝向英国屈辱议和后,以知州分发四川。咸丰初年,奉旨赴广西赞理军务,先后任广西、湖南按察使。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坚决抵抗外国入侵的爱国官员,而且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主张开眼看世界的爱国思想家,其宏富的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此方面的详细材料。

鸦片战争后,姚莹被发往四川,曾两次奉命入藏,撰写了《康輶纪行》这部传世之作,是姚莹在地理学上的最大成就。这本书是他贬官四川后,奉命前往乍雅(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及西藏宁静山以东地区)、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县)处理当地呼图克图(清政府授予喇嘛教大活佛的封号)之间争权斗争的沿途见闻实录。对中国西藏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对与中国西藏毗邻的一些国家以及英、法等国的情况都尽可能地作了介绍,尤其是涉及了英国的政府机构与官员设置情况,对议会制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地区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他认为,英、法、美等国远离中国数万里,他们多年来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地理人事很熟悉,而我国对他们却并不了解,这是中国失败的原因。该书表达了姚莹的满腔爱国热忱,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尽管姚莹对西方的认识存在着局限性,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林则徐、魏源、夏燮等人,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

姚莹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使他虽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注意边疆考察,努力从事地理学的研究,他最先呼吁人们重视西藏问题,及时提醒人们警惕英国殖民者觊觎中国西藏的险恶用心,并与英国妄图永久占领中国西藏作为自己殖民地的阴谋诡计作斗争。这些,足以证明姚莹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

姚莹崇尚程朱理学,但他“耽性理,兼怀济世”,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也有一些有关实际政事的著述。

在文学上,姚莹承袭家学,曾亲聆姚鼐教诲,名列“姚门四弟子”,为桐城派古文家。他论文继承桐城派的“义法”说,“才、学、识三者先立其本,然后讲求于格、律、声、色、神、理、气、味八者以为其用”,使文章“关世道而不害人心”。他的文章除阐释性理者外,包括论辩、序跋、赠序、书信、记传、杂文等,“举声音笑貌、性情心术、经济学问、志趣识见乃至家声境遇,靡不悉载以出”。又“善持论,指陈时事利病,慷慨深切”。如《通论》《再复座师赵笛楼先生书》等,于论政议事之中,渗透着自身的遭遇感慨和切愤深忧,激昂豪宕,文笔隽永而富于感情。但他的文章也时有琐碎、粗糙之病,缺乏剪裁与锤炼。

姚莹是清散文家、翰林院编修姚范的曾孙,又是桐城派三祖之一姚鼐的侄孙和受业者,他与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并称为姚鼐的四大弟子,为桐城古文八大家之一。方东树称赞他:“其学体用兼备,不为空谈;其文一自抒所得,不苟其形貌之似。其齿少于余,而其才识与学之胜余,相去之远,中间恒若可容数十百人者。”因此姚莹在桐城派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继承、发扬了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文论主张,竭力“倡明道义,维持雅正”。强调文章贵在“神气”,注意格、律、声、色,主张“文贵沉郁顿挫”,提倡将沉郁顿挫与清雅秀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绮巧而宏蔚的美学境界。所作散文刚健雄直,长于议论,指陈时事,慷慨深切;记叙文、传记文,叙事清楚,感情丰富。尤其是文中所表达的政治见解有独到之处,表现出“义有所不安,命有所当受”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献身国家民族的可贵品质。姚莹从小热爱读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他心系人民,做过许多官职,在台湾岛任职期间,他多方规划,建造城垣衙署,改筑仰山书院,大力鼓励人民开垦农田,兴利除弊,积极促进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的团结友好,对开发噶玛兰作出了积极贡献,因而“深得士民心”,声震一时。后来,因龙溪别案,受牵连而被革职,“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十四年(1834年)间,任江苏武进、元和知县。当时,道光帝诏谕朝廷内外大臣举荐人才,姚莹为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所器重,力荐朝廷,皆认为姚莹“可大用”。林则徐推荐姚莹的评语,尤为恳切。他说姚莹“学问优长,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故能洞悉物情,遇事确有把握。前任闽省,闻其历著政声,自到江南,历试河工漕务,词讼听断,皆能办理裕如。武进士民,至今畏而爱之”。于是,升为高邮州知州,未赴任便调署淮南盐监掣同知。道光十六年(1836年),入都引见,道光帝“察其才,具明白谙练”,于次年授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

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性过刚,同官鲜与合”,道光十七年(1837年)姚莹初至台,彼此“亦有龃龉”,历经两年,姚莹待之以诚,达洪阿深为佩服。某日登门谢过,他对姚莹说:“武人不学,为君姑容久矣,自后诸事悉听君,死生福祸愿与共之。”于是,结成兄弟之交,相互团结合作,之后他们在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抗英,屡次取得重大胜利。

姚莹以强烈的爱国思想及实践保家卫国,震动神州;以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想、清正的节操,处世为人,享誉中华;得到了世人的钦佩和敬仰。张际亮曾称:“余足迹遍天下,游处率当世豪士,然仅得近古豪杰一人,其惟桐城姚侯乎!”

同类推荐
  •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山中随笔一整个苏坝小镇似乎就我一个人醒着,或者,就我一个人活着。我听不到一个人的声音,当然,我也看不到空绰的街面上行人的踪影。人们都跑到何处去了呢?如果说人类懒惰到极致的方式之一就是午眠的话,那午眠就是人类莅临死亡已不远的征兆了。如此亮丽的夏天,瞧瞧阳光的力度、空气的透明度和风的温柔度都不能使人产生好奇、亲近和愉悦,人们反而乐陷于一张床榻,一件廉价的电器鼓吹的热风和两三个小时
  • 那小子真Cool

    那小子真Cool

    谁把英文“COOL”翻译成汉字“酷”?简直就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形神兼备,音意俱全,心安理得地贴在“COOL族”身上还真是恰如其分、受之无愧COOL是否会引人注目?“我够COOL吗?”“不够,还不够颓废!”这是COOL小子们流行的一种对话方式。COOL,在COOL小子们眼里不是另类的象征,而是一种自然和成熟。COOL不需要什么神秘的面纱,COOL需要十二分清醒的理解。你COOL,我也COOL。COOL小子们COOL就COOL在什么都无所谓的简单信仰,生活得开心一点,轻松一点;COOL小子们COOL就COOL在自己的缺点——……
  •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本书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不设置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阴暗面,旧的风俗习惯,也有明亮、清新、美好,乡土生活的原生态,她在小说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能更为普遍地唤起读者共鸣,因而使作品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 苏曼殊作品集(二)(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苏曼殊作品集(二)(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苏曼殊作品集(二》本书分为诗歌、题画·题照、书信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华丽转身:亲密敌人

    华丽转身:亲密敌人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我们都有娇气的一面,我们都肆无忌惮追求我们所爱的人,我们都曾淋漓尽致地受过伤害。也许你也曾像颜珞般懦弱地逃避过,但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抵过千军万马。我们不需要在爱的人庇护下无忧的生活,我们要与他们比肩。
  •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有很多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实验和故事,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据此总结出了许多心理学效应与定律。它们揭示出没有随着时间和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全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状态。这些效应和定律生动刻画出我们复杂而敏感的心理轨迹,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奇。它们如镜子一般映照出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让我们能冷静而客观地审视自己。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克服人性的弱点,指导在都市中拼搏的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充满期待而又坚定地迈向未来的成功。通过众多心理学上的著名原理和经典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在当今社会的都市中奋斗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心理攻略。
  • 听说校草是王爷

    听说校草是王爷

    穿越后,徐思七心心念念的校草竟然成为了一名风华绝代的王爷?这一天,面对某人严肃的审问,徐思七非常狗腿地看着孟子偕:“王爷,你可以叫我女票,在我们家乡那边,女票这个词,是有特殊含义的,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可以叫哦!”孟子偕:“女票。”另一天,面对某人冷脸的拒绝,徐思七心灰意冷,王爷始终是王爷,不是她心中的那个校草。但是那朵背地里偷笑的白莲花她绝对不能放过!再一天,背着行囊的徐思七被某人拦腰抱起:“你是本王的女票,就必须听本王的话,即日起,不许离开本王一步之外!”徐思七笑了:“王爷,你知道女票的特殊含义是什么吗?是一生一世想要陪伴在王爷身边的女人啊!”入了本仙女的贼窝,就是本仙女的小妖怪啦!林护卫来报:“不好了王爷,听说白芷又给徐姑娘挖陷进了,她……”孟子偕脸色瞬间变了:“那就在外面给她挖个更大的。”本以为只要在大佬的庇护下吃香喝辣就可以了,没想到她竟然是……
  • 极限惊恐

    极限惊恐

    恐怖,阿明一路成长为道士路妖魔鬼怪路路相阻,他能走到最后吗
  • 寻杯邀影

    寻杯邀影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为何偏偏长寻不得,又恨之入骨?此生,誓要将你掌控手中。应该不长,不会怎么虐。
  • 世界赠你予我温暖

    世界赠你予我温暖

    新书《流过指尖的心动》正在存稿中,可收藏哦~ 他来了,他来了,他穿着骚粉西装走来了!霸道?“女人,有本事就把那个男人带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和那个渣男!”某男看着电视里那个笑意盈盈参加相亲节目的女人,咬着牙一字一顿的说。傲娇?“不准再出去工作,我就喜欢看我老婆躺在床上数钞票的那种快感!”某男跪在键盘上,邪魅的眼神望着根本无视他的女人。智障?某男披着纯白的床单,捻着兰花指,倒地,弱弱的开口,“你要是敢离开,奴家就死给你看!在外,他是狂傲不可一世的影帝;在家,他是超级无敌宠妻的戏精!这辈子,我只想做你的夜之星,怀中猫,梦中人……
  • 丫丫故事

    丫丫故事

    这是一本神奇的小说。丫丫有故事想说给你听,世间冷暖,酸甜苦辣,光怪陆离。第一篇陈因的故事,最是深情最是绝情第二篇秦小的故事秦小最后还是放过了江生
  • 三界理发店

    三界理发店

    林熙熙是一个大一新生,因暑假在母亲的理发店里帮忙,意外开启了三界的结界,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老公你温柔点

    老公你温柔点

    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人生,不止是孩子,老公,父母,还应该是朋友,k歌,喝酒,不是么?一起来看看牛顺心的顺心生活吧。
  • 夏与离

    夏与离

    二十年前,曹家被灭。二十年后,少年手持黑刀,走遍大洲,寻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