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栋等一行返回省城的当天,刘苏就组织召开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大会。大会上,刘苏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六年上台阶、九年大发展”的“三六九”宏伟目标,并确定了“盯住对手、盯紧项目、盯好服务”的“三盯”发展策略。
刘苏说:“两家公司成立后,竞争不可避免,三足鼎立局面早晚会形成。对于永泰公司来讲,当务之急是尽快把业务开展起来,开好头,起好步,夯实好基础,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加强对两个在谈大项目的公关。为此,公司决定成立由总经理室成员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重大项目公关领导小组,全力做好在谈两个重大项目的沟通协调与组织落实工作,工作小组人员组成名单,会后办公室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
刘苏环视一周后继续讲道:“虽然在开业庆典上,我们与两个在谈大项目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那仅是个合作意向,他们在与我们签订合作意向的同时,也与其他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最近一段时期,大家都忙着筹备开业庆典的事情,在项目合作的具体环节上,与两家公司沟通得少了一些。滨城电厂项目,国家计委已经批复了,马上就要开工建设了,建设期间的工程保险,我们要势在必得,它不仅关系到公司基础打得是否牢固,而且也关系到公司将来的发展走向。永平公司跟我们公司是同一天成立的,跟我们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具有可比性。因此在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方面,我们决不能输给他们,尤其在大项目拓展方面,我们一定要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
在永泰公司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经营发展策略的同时,宋珂也在密集召集会议,研究市场竞争对策。
宋珂说:“永泰、永平公司成立后,保险市场竞争的格局已经在滨城形成了。永平公司刚成立,在人才储备、客户资源、专业能力等方面,暂时跟我们的‘老东家’还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还不具备竞争的条件和能力,但跟永泰公司相比,我们在管理体制、保险产品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按照上级公司的要求,结合当前的实际,总经理室决定在公司上下推行全员目标责任制,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业务指标,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与个人的工资挂钩。当然了,在制定业务指标的时候,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可以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划分内勤人员和外勤人员。管理岗位上的人员业务指标可以少一些,业务岗位上的人员任务指标要相对重一些。给每个人身上压压担子,是让每个人明白‘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道理,坐门等客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宋珂说:“永泰公司公开喊出了大项目立司的经营指导思想,并在市内个别大项目拓展上摆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大项目对提升公司形象,增加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有促进作用,但大项目拓展投入多、竞争力强、专业要求高,对于我们这些刚成立的公司来讲,各方面条件不占优,所以我们永平公司在经营发展方面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总经理室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了立足常规业务、参与大项目业务的经营指导思想,对市内的一些较大项目,我们要积极参与,量力而行,但决不孤注一掷。鉴于此,同时借鉴其他公司的一些做法,总经理室决定成立由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大项目拓展领导小组,积极参与市内一些重大项目的公关和拓展工作,力争在重大项目的承保上有所收获,决不能让永泰公司轻轻松松地就把市内的一些项目承保过去。”
转眼公司成立一个多月了,于为民去人民银行开会时,顺便把全市保险业一月份的统计数据带了回来。刘苏看了一眼,顺手摸起电话把魏经纶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月份的保险业务收入数据出来了,永平公司一月份的业务收入三十六点九万元,我们公司只有不到三十万元,比永平公司少七万多元。”刘苏有点不服气地说。
魏经纶从刘苏手里接过统计报表看了看,又默默地放到了刘苏的办公桌上。
于为民说:“一个月的数据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一季度都这种格局的话,那我们就得坐下来好好研究研究了。”
魏经纶说:“永平的机制比较灵活,他们实行人人扛指标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刘苏说:“对滨城电厂项目我们应该再加大一点协调力度。据姚东风讲,最近陈醒目带着几个人跑省进京好几趟,可能就是为了这个项目保险的事。”
于为民说:“目前看,这个项目竞争很激烈,不仅当地三家保险公司都参与了竞争,而且听说外地也有两家保险公司想参与这个项目的招投标。”
刘苏说:“明后天我们三个人分头各带一个小组跑一跑,把各个层面的工作都要做好。过会我跟省公司徐总联系一下,看看这几天徐总在不在省城,如果领导不出发的话,我跟李秀珍去趟省公司专题汇报一次。一是争取省公司拨点专项资金用于该项目公关;二是请省公司领导一起再去拜访一次省电力局的领导。魏总你去跟赵市长做一次汇报,请市长关键时候给说句话。这个项目虽然上级电力部门直管,但总归坐落在咱们滨城辖区内,关键时刻市长给说上一句话,可能比咱们跑十趟都管用。”
刘苏把脑袋转向于为民:“滨城电厂项目是个国外贷款项目,需要银行系统的支持。于总你是从银行出来的干部,在银行融资方面比较有经验,明天你再约白宗桦见个面,一是探探白总的底细,二是看看我们能不能在项目融资、工程建设方面给提供点支持。用真情感动人家,这样我们以后的工作可能好做一些。”
于为民说:“我明天一早就去找白总,听听白总在电厂保险服务方面的要求和想法,在制订项目承保、客户服务方案时,可能会有的放矢。”
刘苏赞许地点了点。
第二天一上班,于为民就跟付晓滨、梅胜利去了电厂工地。自去年十月份前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滨城电厂项目建设方案后,该项目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部分人员就把办公场所迁到了工地现场,白宗桦白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现场指挥部办公。
“小王,白总今天没来这里上班吗?”于为民礼貌地询问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王小莉。
自从于为民调入永泰公司负责电厂项目沟通协调后,他基本每周都要到电厂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来,碰上天气不好的时候,也会约上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人员到附近的一家小饭馆吃上一顿,但次数不多,因为公司成立时,省公司只拨付了几十万元的开办费,除了购买办公桌椅、日常办公用品外,剩余的部分全部用到了开业典礼上了,所以于为民来电厂拜访时,基本上都是八九点钟前赶过来,十点半前就离开,为的是尽量避开中午吃饭的时间。来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跟项目办公室的人熟络了。
王小莉客气地说:“于总,您来的不巧,白总今天可能不过来了。”
于为民问:“为什么?我昨天给白总打电话时他还说今天要来现场指挥部开会的,如果有事可以直接来现场指挥部找他。”
王小莉说:“昨天晚上省电力局领导打来电话,让白总今天去省局开会,白总今天一早就走了。”
于为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我就是昨天晚上给白总打电话约好的,他没说今天要到外地开会啊?小王你不会跟我开玩笑吧?”
王小莉有些不自然地说:“于总您真会开玩笑,我怎么敢跟领导说谎呢?白总去外地开会的事,我也是今天上班后才知道的。”
于为民友好地笑了笑:“小王,你别误会,我是跟你开玩笑的。这样吧,等白总开会回来后我们再来拜访他。”
上车后于为民问付晓滨和梅胜利:“我今天怎么发现王小莉说话吞吞吐吐的,她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咱们?”
付晓滨说:“我感觉白宗桦就在指挥部,没去外地开会。他会不会在有意识地躲避咱们?”
梅胜利附和道:“我觉着老付判断得对,白宗桦应该就在滨城。”
于为民问:“你们两个觉着应该怎么办好?”
付晓滨说:“我们应该马上跟刘总汇报一下,让他到省城后打听打听省电力局今天是不是真召集开会了,如果没有的话,说明白宗桦在躲避我们,项目的事可能有点麻烦。”
于为民问:“你认为会有什么麻烦?”
付晓滨说:“我判断有三种可能。一是保险的事找的人多了,白宗桦心里烦,不想见;二是保险的事白宗桦根本说了不算,所以不愿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保险的事已经确定了,所以无法再见。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不一定对。”
于为民若有所思地说:“我估计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前两天,我听老姚说,他们省公司的业管部经理和客服部经理陪同咱们滨城一个项目单位的人外出学习去了,据说是去了国外,不知是真是假。”
梅胜利说:“如果是陪同咱们市里项目单位的人员外出学习的话,姚总应该知道,总归他还是班子成员。”
于为民说:“陈醒目现在可能不太信任他,一些重要的事情特别是与永泰公司有关的事情,不一定让他知道。”
梅胜利说:“找人帮忙把姚总快调过来算了,人家都不信任他了,在那里干得也别扭。”
付晓滨说:“你以为他不想早点调过来?人家那边既不信任你,也不重用你,但还不放你走。这就叫我弃之不用,也不能让你用。”
于为民说:“咱们先回去吧,等刘总到省城后打听打听再说。”
十一点左右,刘苏把电话打到魏经纶的办公室。
刘苏说:“我还在路上的时候,于总给我打了个手机,信号不好,听不清,我告诉他到省公司后再联系。我刚才打他办公室的电话,他不在,出去了?”
魏经纶说:“刚才于总还来我办公室一趟,应该没走远,我一会儿让他给你回电话。刚才于总说,他今天上午去了一趟电厂指挥部,没有见到白宗桦,他们办公室的人说白宗桦到外地开会去了,可于总他们认为白总没外出开会,而是有意识地在躲避我们。”
刘苏问:“赵市长那里你去汇报了?”
魏经纶说:“我昨天晚上去他家里了,我舅妈说他昨天到广州参加一个商品博览会去了,两三天以后才能回来。他回来后,我马上去找他,他那边应该没问题。”
正说着,于为民走了进来,魏经纶马上把话筒递给了他。
于为民把上午跟付晓滨、梅胜利去电厂指挥部的事从头到尾地叙述了一遍,把他的担心和猜测也跟刘苏讲了。
刘苏想了想,说:“徐总还在开会,散会后我马上把这个情况跟领导们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从省电力局这里得到点信息。另外,明天你们再去一趟电厂指挥部,见到白宗桦更好,见不到白宗桦的话就约约他手下的两个副总指挥,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点信息。”
于为民说:“今天我们三个人开着车在工地上转了好几圈,也没有看到那两个副总指挥的影子。明天我们再过去趟。”
刘苏说:“这个项目我已多次跟省公司领导汇报过,也当面拍过胸脯保证过,不能有闪失啊!你跟魏总再商量商量,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于为民说:“今天上午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两天,老姚说他们省公司的两个部门经理,陪着咱们市里的一个项目组人员外出学习去了,学习地点很可能是英国或者是德国。但他只是听说,不确定。我从电厂现场指挥部回来后,反复琢磨了一下,咱们滨城市现在能值得去国外学习的项目没有几个,电厂是个国外贷款项目,国外银行对保险又很重视,极有可能就是这个项目。如果真是这个项目的话,那可就有点麻烦了!”
刘苏说:“我马上请省公司的领导们帮忙打听一下,一有信息马上通知你们。”
下午,李秀珍从省公司打来电话,告诉于为民说:“刘总和徐总下午去省电力局了。刚才省公司财产险部的叶总给打听清楚了,老姚说的那个事是真的。他们公司确实有两个人陪着省电力局的一位处长和咱们滨城电厂的一位副总指挥一起赴国外培训去了,可能是去了德国,十有八九就是为电厂项目保险的事。刘总让你们两位领导先等一等,等他去电力局了解清楚了以后再说。”于为民慢慢放下了电话,他感到事情有些复杂了,担心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可能白忙活了。看到于为民失落的样子,魏经纶安慰道:“他们外出学习也不一定就是为了滨城电厂项目去的,说不定是为了其他项目呢。退一步讲,就算是为了滨城电厂这个项目去的,那也不能说明咱们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好事多磨嘛!”
于为民有些悲观地说:“都出国培训了,说明事情已经定了,否则的话,这个时候他们不会千里迢迢地跑到国外去。再说到国外培训,不是十万八万能办得了的事。不见到兔子,他们能把鹰撒出去吗?除非他们都是傻子!”
魏经纶拍了拍于为民的肩膀,很牵强地笑了笑。在魏经纶和于为民苦思冥想下一步如何做白宗桦等项目组人员思想工作的同时,远在省城的刘苏等人也在马不停蹄地活动着。
对刘苏来说,滨城电厂项目能否做得下来,对自己、对刚刚成立的滨城中心支公司都至关重要。因为滨城电厂这个项目不仅在省公司已被列为当年全省两大重点公关项目之一,而且在总公司也被列为全系统十大重点拓展项目,他本人也多次跟上级领导拍胸脯承诺,滨城电厂这个项目只要在滨城投保,永泰公司就有把握做下来,即使不能独家承保,主承保那是百分之百没问题。听到项目组人员与其他保险公司赴国外培训的消息,刘苏差点昏了过去。如果公司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那他“大洋人”不得一个“永泰马谡,言过其实”的名声才怪呢!
徐国栋与刘苏坐在省电力局的会客室等了整整一个小时,分管风险管理的李志杰副局长才慢腾腾地走了进来:“实在不好意思,让两位久等了!整天开会,把人都快开疯了!”徐国栋与刘苏慌忙起身,满面笑容地与李志杰握手、让座。“还是为滨城电厂保险的事来的吧?你看你们都跑了多少趟了。干你们这一行也确实不容易!”李志杰装出一副非常体谅人的样子。“李局长,咱们滨城电厂工程保险的事定了吗?我怎么听说咱们项目组的两位领导跟其他保险公司的人一起赴国外进行保险培训去了。”刘苏迫不及待地问道。李志杰惊讶地问道:“这件事连我们局里的一些中层干部都不知道,你们是从哪里得到信息的?”刘苏着急地问道:“李局长,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咱们项目组的领导跟其他保险公司的人外出培训,说明项目保险的事已经定了,我们已经出局了?”
李志杰说:“也不能说你们一点机会就没有了。为滨城电厂项目保险的事,你们来过多次,部里汪处长也跟肖局长和我打过招呼,为此事局党委办公会议也研究过多次。但考虑到这个项目比较特殊,是个国外贷款项目,国外贷款银行对风险管控非常重视,对保险供应商的要求又很高。为尽快落实好国外贷款事宜,局党委原则上决定由国内实力最强、专业水平最高的保险公司承保。这个项目如果我们合作不了的话,以后还是有合作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