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多种农具。原始社会的农具主要是用石质、木质和骨质材料制成的。到了商周时期,仍以石制、木制、骨制农具为主,但也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在考古中曾发现一些青铜农具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青铜工具。不过,总共发现的青铜农具极少。大概由于当时青铜是贵重合金,只能用于制造兵器和贵族用具,不可能供奴隶普遍地用于农业生产。这些青铜农具主要有耒、耜、铲、锛、锸、锄、耨、镰等。
耒是挖窖穴和开河渠用的原始农器。其形制为扁方銎连接两根长齿。青铜耒所见甚少,宝物见于西周时期。
铜耒
耜是曲柄的起土农具,也就是手犁。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这一时期的耜头较长,銎部很深,銎口扁方。西周时期的耜头较短,呈宽扁形,銎部略浅。
铲是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青铜铲的形制是在长方形青铜片的一端,连铸着一个截口为方的或椭圆形的銎,銎内可装柄。青铜铲最早见于商代晚期,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锛是开垦土地的农具。它的形状与斧比较接近,但背面微拱,偏刃,銎内置曲形横柄。青铜锛最早见于商代晚期,西周时期仍沿用。
锸是开河渠和做垅的农具。锸的刃口是套在木板前端的,木板的后部连着一条柄,是属于装直柄的农具。青铜锸最早见于商代中期,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直沿用。
锄是除草、间苗及松碎表土的农具。锄的曲柄曲端纳于銎中,实际是横装木柄。青铜锄最早见于西周时期,战国时期仍沿用。
耨是短柄的除草农具。中间是銎部,两侧连接双翼,正面近口部有密集齿槽,所见皆为春秋时期的器具。
镰是收割用的农具,也称“手镰”。一侧可装短柄,正面近口部有密集齿槽。青铜镰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一直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
青铜是红铜、锡和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铁容易铸造,耐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青铜时代指以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用具、兵器为主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这种分期法主要用于考古学,介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我国的青铜时代历经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大约1500多年。其中,商和西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它是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复制补上),下有4根圆柱形鼎足,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大开眼界
世界各地进入青铜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铜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铜器较晚,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将近11世纪,才出现冶铜中心。
在青铜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