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0000000013

第13章 调神(2)

惠子指责庄子说:“你与妻子生活,生儿育女、变老,直至身死,你不哭就已不合情理,却敲盆高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么说的。当她刚死时,我怎能不哀伤呢?可是仔细考察,她起初本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都没有;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息。在恍恍惚惚的若有若无之间,出现了气息,气息聚集才成形体,然后才有了生命。现在又变而至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正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自然,她已安详地回归于天地,而我还去哭哭啼啼,这是不懂造化的运行规律,所以,我停止了哭泣。”

(战国)庄周《庄子·至乐》

精神须加爱惜

人是依靠精神而生存的,对精神需要倍加爱惜。就像一盏灯,将油加满,点上一根细小的灯草,耗油少且坚持时间久,如果再添油甚至可点燃一通宵。如果不添油,又点燃两根灯草,耗油就快,灯也随之而灭。如果灯草再加粗,油灯片刻就会熄灭。

油,就像人的精神;灯火,就像人的忧思、酒色等不断消耗人体之物。古人说:“油尽灯灭,体竭人亡。添油灯亮,补体人强。”这不仅指色欲,凡是能消耗精神的都是,难道能不谨慎吗?

(清)石成金《传家宝》

劳神者短寿

戒除奢望、欲念之人,几乎可以成为真正的完人。一般而言,不重视财物且身心懒散的人会长寿,吝啬钱财而过度劳苦的人会短命。这是胸怀宽广与心劳神疲的不同结果。

种田的农民长寿,吃肥甘美味的人短寿,这是欲望对寿命的影响。有学问而隐居不仕的人,患病的少;到处流浪的人,易患病,这是事务繁忙与轻闲造成的区别。所以,世人争名逐利,修道之人却很少有谋求。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精神饱满达神明

人的耳目,怎能长久地辛劳而不休息呢?精神怎能长久地驰骋而不被用尽呢?血气是人的华,五脏是人的精。如果血气能集中于五脏而不向外逸散,那么胸腹便被血气所充实,嗜好欲望就会减少,就能使耳目清静、听视明达。耳目清静、听视明达,便称作明。

五脏能从属于心而无乖异,那么悖乱的心志消失,也不会有邪僻的行为,精神饱满而气也不会散失。精神盛而气不散便能公允理事;能公允便能通达;能通达便是达到了神明之境。到了神明之境,则没有什么不能见到,没有什么不能听见,也没有什么事干不成。所以,忧患不能入据他的心中,邪气不能加害于他的身体。

……

耳朵眼睛沉溺于声色欢乐之中,那么五脏便被激动而不得安宁;五脏动摇不定,那么血气便被激荡飞越而不得休止;血气被激荡飞越而不得休止,那么精神便驰骋于外而不内守;精神驰骋于外,那么祸害就要加身了。

……

假如耳朵眼睛听得清、辨得明,而又不被其引诱,内心空虚宁静,恬淡愉快而嗜好欲望又少,五脏安宁充盈而不外泄,精神内守而不外散,便能知远古之事,能测未来之事,尚且不是难事,更何况预测祸福呢!

(西汉)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之所以有大患忧,是因为太执著于己身;如果根本不顾及自身,还有什么忧患呢?

(春秋)老聃《老子·十三章》

达于理,明于权

了解道的人必定能通达事物之理,通达事物之理的人必定善于随物与势而变,善于随物与势而变的人不会因物而害己。

(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安神可祛病延年

王华子说:“斋即齐,意思是齐其心而洁其体,岂止仅仅是吃素!”所谓齐其心,指淡泊少欲,不计得失,经常反省,远离酒肉;所谓洁其体,指不走邪路,不看邪恶的颜色,不听淫靡的声音,不受外物诱惑,入室闭门,焚香静坐,这才称得上“斋”。若能做到这些,则心神自安,升降荣辱处之泰然,且可驱走疾病,益寿延年。

住室四面开设窗户,有风就关上,无风则打开。住室前有门帘,后有屏风,室内太亮就落下门帘,使光线柔和;太暗则卷起门帘,以增加亮度,这样内可使心情平和安宁,外却不使眼睛受到刺激,心与眼安宁了,身体也就随之安定了。

(清)沈复《浮生六记》

贤者合于道

颜回说:“我进步了。”

孔子说:“怎么进步的呢?”

颜回说:“我已忘掉仁义了。”

孔子说:“有进步,但还未达到极致。”

他日颜回又来见孔子,说:“我又有进步。”

孔子说:“怎么进步的呢?”

颜回说;“我已忘掉礼乐。”

孔子说:“有进步,但还是没有达列极致。”

又过数日,颜回来见孔子,说:“我进步了。”

孔子说:“怎么进步的呢?”

颜回说:“我能‘坐忘’了。”

孔子吃惊地问道:“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说:“摆脱自己的肢体,废弃自己的聪明,离弃形骸,杜绝智慧,和那无所不通的大道相合,这便叫‘坐忘’。”

孔子说:“同,便没有什么偏好;化,便没有固执之心。你果真是一个贤人啊!我愿意跟着你学习。”

(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伤神必伤身

人身之精血随气而运行,气因神而动,神是精气的主宰。《周礼》中说:“有病时,病人要斋戒;养生的人也要斋戒。”斋戒是消除烦忧的最好办法……

所以,《祛病法》中说:“静坐而视一切全无,想象各种欲望都已如愿以偿,这是最高明的做法。”又说:“常将不如自己的人用来做自我安慰。遇到任何事情都以死做对比,或许也能使心神安宁,过清静无为的日子。”又说:“时常请高明的亲友,讲开心、超脱世俗烦恼的事情,也足以消除烦恼,舒畅情怀。”

如果忧愁思虑长期郁结不解,则使心神郁结于内。入而不出,就会成为淤滞隐患;暴怒而致气血上涌,气冲于上,上冲而不下降,就会导致昏仆。

又或瞻前顾后,心神不安,时刻为妻子儿女担忧,或对眼前一切喜爱、难割难舍的事物,牵挂留恋不止,操劳不休,没有不导致伤生殒命的。

试想,等到生命终结之时,哪一人能代替自己,哪一物又能拿得走。苏东坡说:“由于得病而获得悠闲并非坏事,只有心神安定才是最好的药方。”这对病人真是一服良药。

(明)潘楫《医灯续焰·病家须知》

养其神,和其气

贪食多欲之人,被势利所控持,被名位所诱惑;希望以过人的智慧,跻身于高位,那么精神元气便一天天耗费并远离形体,长久这样过分耗费精神元气而不加控制保养,导致形体封闭、内心抗拒,使精神元气无地方进入。所以天下常有人盲目狂妄自失其精神。

……

元神与气,静居于体,并一天天充实,使人壮实;若躁动不安,便一天天消耗,使人衰老。所以圣人养护其精神,和畅其元气,平定安抚其形体,便能与道相沉浮俯仰。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

汉朝的太史公司马谈说:“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形体是生命的载体。精神过度地消耗就会逐步衰竭,过度地劳累形体就会导致死亡。形神过早衰竭之人要想长寿,这是闻所未闻的。”

所以,人活着所凭借的是精神,精神寄托的寓所是形体。精神与肉体分离就会死亡。人死不能复生,神与形的分离也不能重新聚合。所以,圣人们极重视对精神与形体的修炼。

只统领大要意思,却不能全面而深刻地领会养生之道的人,只想让自己的各种行为都与社会上的一般习俗相反,而暗暗地实践着养生之道。这种人给自己身体带来的过失多于好处。想修炼养生的人,不可不知道这些基本的道理。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气和神清者寿

过去的事情没有痕迹,未来的事情没有终极。假若能领悟一切皆是空虚,即当心如同太虚,那就无所挂碍,也无须耿耿于怀,又怎会更生色相呢?

万物都因虚妄色相结合而产生,万事都因妄情和欲念相交结而形成。欲念的萌发和终了都出自于心。欲念一旦产生,一切烦恼也产生了;欲念一旦终止,一切烦恼也随之终了。

人怎么不自照己心,以平息这些念头呢?欲念初起就察觉,就像河流将决堤,尚容易堵塞,即将造成洪水泛滥的势头便得以杜绝了。阻止邪念,宜迅速而又急切。

沟渠产生又被冲破,而水的特性仍在;灯明亮后又熄灭,而火的特性仍在。忘记情识欲念,心里就无色相存在,好像沸水融化了冰块,已无法再把它们区分开了。接触外物,心没有不因境而动的,然而就像山谷的回声,随着回声的发出也随即而停止,再无余音存在。

不吃肉腻荤腥的东西而饮酒,是祭祀神灵的斋食,而不是心灵的斋戒。若能一心一志,不用耳听而以心听,不用心听而用气听,疏导自心,除掉嗜欲;用洁净的瑞雪洗涤自身的精气,去除秽垢和累赘;锤炼自己的意志,断绝心中的思虑。

无思无虑,那么心就能专一于道;无嗜无欲,那么就会乐于修道;无污秽无累赘,那么就能与道相合了。心没有别的想法,就叫做一志。

《太上九行》中说:“行动而不追求有所作为,动作安稳平缓而不动气,以柔道自守,不与人争,不先于行而动心,是上策的三行;行动却不争名,清虚净寂,多做善事,是中策的三行。行为忠孝,知满足,举止谦让,是下策的三行。”不能静止的心是妄动的心,不动的心是真心。心受侵扰而不动才是自己的心。这就是使气不动的意义所在。

《楞严圆觉注》中说:“心与气息相互依存。气息调养得好就能使心静,进入佛家胜境。欲念萌起及时察悟,觉悟之后即是没有,入三菩提,这就是开始。神与气相合,则气和神清,清和的神气久而久之,人就能长生。”

晁公说:“刚从睡梦中醒来,还未萌生欲念,心中空虚洁静,这种清虚的情境十分可爱。拂晓之初,一切将动未动,一片寂静,这种宁静更可爱。此时修道,表里相一,真是快乐啊!五更之后,睡醒打坐,自觉神清气爽,耳听到的声音也清,真是奇妙无比。”

又说:“将镜面的尘垢擦去,镜片就会逐渐明晰;月亮的阴影逐渐消退,月亮就会逐渐满圆。砍伐竹木先砍主干,这样容易去掉枝叶,可谓迎刃而解。一天天减少妄念,应首先去掉胸中过分的妄念。克制愤怒、抑制欲念,是老人最重要的一件事。”

灭除心中的杂念,是决定生死的根本。不再跟尘缘纠缠,也就不会动心。在大自然中,身是不由自己支配的,而在情与境中,心也是这样的。从妄念中醒悟过来认识真心,从虚妄的尘缘中回过头来进入道中,人应遵循这样的规律,直至终生。

(明)高濂《遵生八笺》

精气清静,乃与道合

张湛说:“凡失去权势和地位的人,即使身体不被邪气所扰,但是精神上的打击,使身心受到极度的摧残(并非外来的祸患所致,是由于内心深处却如同冰决与炭火在煎熬,导致自身崩溃,脏腑受伤,以致吐血)。富人贫穷后,即使身体不受邪气所扰,也会皮肤枯燥、青筋外露,肌肉萎缩无力而痉挛(贫穷与富贵对人身健康的害处如同权势,皮肤上长出红色小疙瘩,也会有损于肉体与骨骼)。运动可以抵御寒冷,心静可以抵御炎热。如果合理地进行运动和静养,就能够长寿。不断地积蓄精气,即与养生之道相符合。”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祸之所由,在于智用

如今不是让人们不行男女之事,断绝饮食之念,只是应将两者处理得合理罢了。心中还没想而已产生欲望,这是人性的自然冲动;心有所想而后有所欲,这是动用了心计。

若是人性的自然冲动,遇到相应的事物,满足了就不再有过多的要求;若是动用了心计,则是顺从其欲望而去追求,即使疲惫不堪也仍不停止。所以,世间最可怕的,或者说造成灾祸的原因,常常是动用心计,而不在于人性的自然冲动……

君子明白心智变化无常便会伤害生命,欲望没有止境会伤害德性,所以用恬淡无为来克制工于心计,用虚静和平来纠正人性的本能冲动,使心智常保持恬淡无为,性情满足于和平虚静,这样精神就因平静而纯正,体质也因和顺而增强,去除各种累赘和祸害,与理想的“道”一起得到了新生。

(晋)嵇康《答难养生论》

神全则形无伤

子列子问关尹说:“至人游泳却不窒息,入火却不觉热,行走于万物之上而不觉得惊惧。请问他们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关尹说:“这是保守纯和之气的缘故……他们处事决不过度,通晓无尽的事理,能与万物相始相终,使天性纯一,养护纯和之气,德与天合,以与道相通接。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的天性得以保全,心神无半点空隙,万物岂能有机会入据心胸?喝醉酒的人坠车,虽然受伤而他却不会死。骨节与常人相同而受害程度与人相异,这是因为他的心神完全,不知道已上车,坠车时也不知晓,生死与惊惧都不存于心中,所以能顺物而不损于形体。醉酒的人能因酒而保全,更何况因天性保全的情况呢?”

(战国)庄周《庄子·达生》

不洁则神不处

人应该努力做到的是思想专一。如果戒除欲念,思想就纯一;思想纯一,就能保持平静;保持平静,精神就专一;精神专一,就能独立于物外;独立于物外,就能明察一切;能明察一切,就如同获得神明一样。神明是最为尊贵的,所以正如舍馆不经洒扫贵人就不去住一样。所以说“不洁净精神,神就不会入居心中。”

(春秋)管仲《管子·心术上》

心常恬漠,累积其德

节制欲望的根本途径,在于回归天性;回归天性的根本途径,在于去掉浮华;去掉浮华,便能使心府空虚;心府空虚,便能使元神安定。安定,是道的精;空虚,是道的屋……所以,心中应常无物欲而又虚空,多积其德性。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和心在于行适

耳想听声音,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声乐在耳边也不听;眼睛想要看色彩,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各种色彩在眼前也未见;鼻子想闻芳香,如果心情不愉快,芳香在鼻前也未嗅;口想要尝美味,如果心情不愉快,即使美味在嘴边也不想吃。

有种种欲望的是耳目鼻口,而决定愉快或不愉快的是心情。心情须平和,然后才能愉快。心情须愉快,然后耳眼鼻口才有各种欲望。所以,愉快的关键在于使心情平和,使心情平和的关键在于行为合宜适中。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适音》

同类推荐
  • 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识别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治“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避免乙肝的过度诊(治)疗,乙肝难治、复发的原因及对策,乙肝的疗效如何判定等,都是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些也是本书作者详尽客观阐述的内容。专家认为,科学认识乙肝,消除乙肝歧视,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并规范治疗行为,才是乙肝防治的当务之急。
  •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本书综述了中医学中的经络理论,介绍了经络腧穴中的常用穴位和特定穴,重点讲解针刺及推拿常用技法,并配以图片说明。
  • 你的身体在说话

    你的身体在说话

    对于自己的身体,你了解多少?对于身体发出的“暗语”,你是否可以及时准确地领悟其中的内涵?脸上长了小痘痘,头发干黄得像枯草,眼睛酸痛,耳朵‘嗡嗡”响,双脚冰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到底预示着身体的哪些疾患?而我们又该如何“察言观色”,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判别呢?
  • 睡眠的秘密

    睡眠的秘密

    《睡眠的秘密》从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时间、睡眠环境、睡眠习惯等方面阐述睡眠的基本常识以及提高睡眠质量、远离失眠困扰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指导,以期帮助读者克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
  • 健康的金钥匙

    健康的金钥匙

    本书分“笑出健康”、“练出健康”、“睡出健康”、“吃出健康”四篇。内容涉及:笑的真谛、运动与健康、四季与健康、饮食中的学问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本书精选了历史中最炫目、最耀眼的故事,用时下流行的“微博体”加以呈现,于小段子中读大历史,于欢笑声中品成败,可为人生指点迷津。
  • 再见生情:你好,童养媳

    再见生情:你好,童养媳

    十岁她作为童养媳进入纪家,看到纪远禾的第一眼便已沉沦二十岁的婚礼上,一句“你给我滚”,她宛若败将仓惶出国只为逃避二十五岁她重返故地再遇纪远禾,为了面对,为了解脱“纪远禾,我并不是非你不可”纪亚望着面前眉目英朗的男人,淡淡道。“可如果我是呢”一眼的沉沦换来十五年的纠葛,兜兜转转,她还是无法逃离,既然注定逃不了,那就乖乖做个童养媳吧。
  • 捡到小怪物一只

    捡到小怪物一只

    废物作者,简介无能女主是真的苟,男主也是真的粘人精,字面意思!男主原型类似史莱姆,小清新慎入!!!
  • 我在幻想乡的日子

    我在幻想乡的日子

    “幻想乡啊,听起来不错啊。”“对吧,你要不要来啊。”“切,等你建好再说吧,我会支持你的。”“嘻嘻,就知道你会答应。”幻想乡啊,妖怪们的最后的保护,就像牢笼一样,把我们锁在一起,脱离了世间。但是啊,有的妖怪们却向往这个地方,毕竟,数千年的时光,妖怪们也有些累了。
  • 踮起脚看天堂

    踮起脚看天堂

    青春是一段已然奔流远走却留有余香的青涩时光,亦是刻入心扉的一道明媚的忧伤。直到哪天我们老了,抬不动腿了,走不动路了,坐在冬日里的篝火旁,翻起陈旧泛黄的日记本,字里行间仍能读出那些年曾经拥有过的暖阳。
  • 古代娇软美人

    古代娇软美人

    一个漂亮的姑娘捡到漂亮的小乞丐,成了自己的相公的故事。
  • 神者之兵

    神者之兵

    正邪之战已过去了二百五十年,王虎来到了这个世界,本该安然享受生活的他却逢天地乱象渐起……天晶与虎魄是否能延续之前的碰撞?二百五十年前作为主角的南宫世家能否度过劫难?是天地清明还是道消魔长?
  • 逆度重构

    逆度重构

    “自从我第一次看到那扇门后我就只相信珂学了。”天才科技少年蓝玥篁如是说。你以为史莱姆还是那些没有性别的小果冻吗,那你可能是孤陋寡闻了,事实上还真有。......“这次,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重视的人。”蓝玥篁看着天空中那暗红色的身影慷锵有力的说到......(萌新作者,但更新还是有节操的。希望大家会喜欢!)
  • 火影之乱世终结者

    火影之乱世终结者

    动乱时代,各个忍者族群受雇于任何出高价的人,执行暗杀与歼灭任务。当时的忍者为了存活,连姓氏都不能随便透露。连幼小的孩童也要上战场拼命,导致平均寿命大幅度下降,使忍者和平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