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时,我们若能通过逆向性思考,对事物的推理分析加以反其道而行,往往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去魏国求职时,在一次宴会上,高高坐在宝座上的魏惠王故意刁难孙膑说:“听说你很有才,如过你能令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
这时的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怎么劝都不下来,我又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这样就犯了死罪。怎么办呢?看来顺着这种想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得想相反的办法让他上当。于是孙膑略一思索就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
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已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
魏惠王方知上当,并惊叹他的智力才能,给了他一个还不错的职位。
在上面,孙膑所用的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维。这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另辟蹊径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时,所用的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即对常规的正向思维进行反方向探索的思维,这便是逆向思维。它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富有超前性和创造性的思维。
按照常规的思路,人们的认知往往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只能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作为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往往能在思考时让我们豁然开朗,看到另一番天地。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开辟出超前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成果。
逆道而行,或许能柳暗花明
古罗马神话中曾有一位前后有两张脸的“两面门神”,可以同时向前后两面观看,其寓意是引导人们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事物。后来人们从这种形象中引申出“两面神思维”方法,即依照辩证统一的规律,在常规思路的基础上作逆向思考,将两种相反的事物结合起来,也可以按照对立统一的原理,置换主客观条件,以得出超前的认识。
逆向思维在科学研究上有着不少运用。如暗物质的发现是依靠逆向思维得到的。20世纪以来,人类在天文方面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现了行星、卫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星系、星云等等,但这些物质远远不是宇宙的全部。那么,除了我们能看到的物质之外,是不是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物质存在于宇宙空间之中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逆向思考,认为除了目前人类能观察到的“明物质”之外,还有大量的“暗物质”存在于宇宙之中。后来经过观察实验论证,宇宙中的确存在有大量的“暗物质”。“暗物质”与现有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反,故很难被人类观察到。
晶体管的发明曾引起了一场世界性的电子革命,逆向思维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的提纯,纯度越高越好。日本的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的逆向思维帮助他突发奇想: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过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材料诞生了。
逆向思维的主旨就是打破常规,促使你向所接触的事物相反方向看一看,遇事反过来想一想,在侧向——逆向——顺向之间多找些原因,多问些为什么,多几个反复,就会多一些思路和想法。因此,我们若能在具体事务中运用逆向思维,在人们的正常创意范畴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时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哲学研究也表明: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同时与其正反两个方面打交道,只不过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即只看其中的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想问题,便能得出一些超前性的设想。
因此,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