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和平时期使一支力量强大的海军保持满额是不必要的,尤其它的力量远远超过可能的最大敌手时,假如非要这样做,就只是浪费了人力、物力而已。这时,预备役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它一方面为战争的爆发做准备,另一方面是平时不消耗国家的物资。而预备役力量和现役力量的比例问题,与长期服役和短期服役有密切的联系。在长期服役制度下,预备役人数比较少,他们的素质比较高;而在短期服役制度下,人们一开始接受培训,很快就转入预备役,从而造成他们的素质较低,但人数偏多。因此,有些人认为这两种制度均有明显的缺点,长期服役制的人员不足,而短期服役制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长期服役在逻辑上是自愿兵役制的结果。假如是否服役完全由个人决定,可能出现终生从军的情况,尤其存在激励机制时;倘若服役是强制性的,人们又会从心里厌烦它,在服役期满后很少有人愿意延长服役期。通常情况下,长期服役制和预备役导致的结果是常备力量比较强大。
美国和英国实行的是自愿兵役制,因为它们更看重服役的延续性。假如一个水兵服役了很长的时间,他的技术是毋庸置疑的,此时,若他选择继续服役,他的技术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倘若他离开了军队,若干年内他也会是一个合格的预备役人员。但是,现役时间的长短可以决定预备役人员的素质,服役时间越长,退役转入预备役后的素质就会相应的越高,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大。
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有着两条陆上边界。墨西哥的军事力量绝对比不过美国;至于加拿大,它的宗主国英国在此有一支陆军力量。但是,它的数量和规模使得它不能发起主动进攻,除非针对的是没有强大陆军驻守的偏远地区。如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可能在海洋和陆地同时具有支配地位,而英国的首选目标是海洋,它的海军力量一直比陆军力量要强大,所以,英国不可能用它有限的陆军力量来对付我们美国。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海军的装备建设,如今我们的任务是培养足够多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人员来使用这些装备,这将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是因为把一个一无所知的新兵训练成拥有高技能的战士要消耗很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我国实行的是自愿兵役制,不可能把训练出来的所有人员都收为己用。因此,为了实现原有的目标,就需要保持一支规模较大的常备力量。根据装备的力量来确定人数,再依据某些原则,在现役人员和预备役人员中选出所需人数。笔者认为,预备役力量的比重应该相对较小,尤其海军更是如此。因为人员的高素质要依靠服役来保持,过分依赖数量多、素质低的预备役只会导致消极的结果,他们只能发挥减压的作用,不能成为主干力量。
美国最佳的作战区域是海上,我们只要随时做好海战的准备——既准备好迎击来自海上的进攻,又准备好发动海上攻势,就可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八、回顾与展望
整个世界的未来是由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决定的?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如今基督教的任务是将亚洲文明与自己的理念相融合。
在任何情况下,一个时代的结束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具有自主意识的人。我们的信念是:我们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我们了解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那么,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的今天,我们的时代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呢?
要想给这个问题一个充分的答案,就要对19世纪做一个总结。笔者认为,国家内部的情况不在考察范围内,虽然这些东西十分重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它们并不是全部,各国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笔者正是想从这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考察它的对外关系,从广泛的意义而言,关注的是现在各种运动的发展变化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未来。
美国的历史发展是值得研究的,因为18世纪以来的殖民扩张就是被美国革命中止的。美国革命使得英国失去了最富裕的殖民地,接着而来的法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迫使欧洲各国的政策由外部转向内部。此后的10年里,西班牙殖民地进行了起义,门罗总统和坎宁先生发表了声明。这些声明确保了西属殖民地的独立,也成了美国此后的对外立场。
紧接着就进入了19世纪,人们依然热衷于在海外寻找发展空间,但不是建立新的殖民地,而是开发利用已有的土地。不过,纵观整个19世纪,这种活动并不是主要的。这个世纪的主要活动是研究自然力量,使它能够很好地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当时,到处都有新开发的土地,很多地方的资源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都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各个国家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这上面,因此,19世纪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虽然仍有战争发生,但是和平和发展是当时的主线,人们致力于用新发现的技术改变自己的国家。
不过,这样的阶段总是转瞬即逝。生产的发展对市场的需求增加,由此引发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要求。19世纪50年代,中国和日本的国门被欧洲强国用武力打开,被迫和它们进行商品交换。这时,西方国家的主要活动是寻求获取利润的根据地,另外,美国人口和资源的增长、英属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开发都有利于满足这种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19世纪的末期来临了。这时,欧洲国家之间有了矛盾冲突,甚至引发了战争。不过,上述的那些特征还存在着,并且成为政治家们关注的焦点。这样,由于经济上存在着功利主义,维持现状成为当时的主导思想。但问题是,维持现状就不会进步,甚至是不进则退。另外,鉴于19世纪留给我们的复杂局势,现如今依然维持现状可行吗?认为普遍裁军可以保持现在的文明以及种种好处的观点是否合理?而笔者的愿望是:“有朝一日,各国将化剑为犁,熔矛为锄。”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期望。
时代的标志究竟是什么呢?虽然人们还不能准确地解释它,但已经认识到了一二。显而易见,我国之外的其他文明大国身上都有不断前冲的势头。因为我国被18世纪的传统所束缚,怀抱着孤立主义理想,拒绝和其他国家一起追求共同的利益。不过,外部世界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我国大部分人的注意,他们也有了走出去的念头,但这种念头被传统的信条所束缚,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更没有付诸行动。
欧洲国家的前冲势头停歇了100年后又再次崭露锋芒,虽然人们一开始没有注意它,但在19世纪中叶就格外引人注目了。东方国家的变化也是这一阶段发生的事,刚开始时也无人关注,如今却是那么醒目。近来我们所熟悉的词是“缓冲国”,处于英法两国势力范围之间的暹罗就是这种角色。这个词也让人想起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系:一方面它们处于各自的世界里,相互分离;另一方面,它们正在逐渐靠近,在地理上和物质上均有体现。东西方文明有着不同的来源,并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以来都是两条平行线。如果要使它们交叉,一方就必须向另一方靠拢、转化,从而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
基督教的影响在接下来的20世纪仍会存在,因为人们的信仰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如果基督教的思想能够在东方国家传播,那他们也会逐渐认同西方国家的某些原则。另外,就像许多人所说的那样,假如我们失去了信仰,追求利益就会成为我们唯一的人生目标,那时,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去攫取,而不会在乎是否合情、合理、合法。西方国家很熟悉这种情形,现如今碍于公众舆论对它们政治利益的影响,很少再做这样的事。东方国家虽然不了解西方世界物质优势和政治传统背后的故事,但它们却向往西方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想拥有像西方国家那样的政治和经济。
18世纪殖民扩张停顿的同时,各国将精力投入到了创建庞大的现代常备陆军这一方面。这种陆军在19世纪初开始出现,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末已是十分成熟和强大,在规模、预备力量、组织训练及装备各方面均有体现。这些庞大的陆军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经济方面而言,生产力下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升的速度减慢了,种种弊病和问题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照这样说来,难道庞大的陆军就没有给人们带来一点好处?想一想大学里的军事训练吧,它能让人学会积极的生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守纪、服从和尊敬他人,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现在,很少发生战争,更多的是一时的过火行为,这种行为不会有多大的杀伤力,而且很容易过去。另外,尚武精神在大部分人身上有所体现,教导人们只能为正义而战。现在,军事力量是为国家服务的,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为统治者服务。
在预测未来时,我是以我们时代的特征为依据。法国革命的前10年,政治殖民化处于停滞时期;接下的25年,欧洲国家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之后进入了和平时期,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19世纪末期,政治殖民化再次崭露头角。在上述变化发生的同时,庞大的常备陆军力量也发展形成了。另一方面,西方人的目光投向了东方,把它划入了自己的利益范围,但它自身的活力依然存在。这种力量尽管没有很好的组织,但它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在印度,虽然不可能再次发生兵变,但有迹象表明当地民众的政治意识正在逐渐觉醒,他们不满于现状,强烈希望印度能够独立。
对于中国我了解得较少,但是许多的观察者都认为中国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现在这股力量体现在对于传统方面的执著。中国人的保守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也与这个民族的忍耐力、坚定的目标、牢固的组成单位有关。中国在几年前的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惨败程度虽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一个事实:中国拥有最好的资源,虽然利用的很少;中国的人口众多,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目前的发展是缓慢的,但是中国一旦变革成功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