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2900000133

第133章 栖霞锔艺

“锔”这门手艺,过去并不为人们看重。干锔活的叫锔匠,这就像做木工活的叫木匠,盖房子的叫泥瓦匠一个道理,人们并没有把这些民间手艺人上升到工艺美术师的层面上去理解,人们更喜欢称其为锢炉匠。

但“锔”的确是一门了不起的手艺。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修补器物的独特方法,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相传这一行当的鼻祖是太上老君,但是其具体起源的确切年代已难以考证。

据记载,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景物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宋代锔艺匠人的形象,由此可将锔艺的年代上溯到一千一百年前。同时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中,对锔艺这门手工艺也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载:“释名金刚石,时珍曰: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这里准确提到了锔艺的钻具和金刚石的特性。而明代旅居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著作《中国见闻札记》,有对锔艺的详细记载,他曾这样描述经过锔艺修复的瓷器:“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另外,2007年,在北京的管道施工工地,发现一个埋藏于明代早中期及以前的瓷片坑,出土100多万块瓷片,年代上至唐代下至明代,这批瓷片中的一部分带着锔钉孔,有的瓷片还保留着完整的锔钉。这些史料和实物都充分佐证,锔艺在明代早期以前已经普及,后经清及民国以后锔艺才得到快速发展。

在栖霞,锔艺也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发展而逐步产生的。早期的锔补工艺以实用为主,人们对锔钉的外表很少有审美的要求,而更加注重于器物锔补后的耐用性。这门手工艺在栖霞兴盛发展情况已不可考究,只能凭人们的记忆来回忆那曾经“辉煌”的锔艺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锔艺还相当盛行,全县锔匠达300多人。那时候人们打碎了的瓷器之类的器物,舍不得丢弃,便请锢炉匠锔一下再用,节俭之风盛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这样描述他们记忆中的锢炉匠:一副扁担挑着所有的家把什,走街串巷,靠手艺赚钱。一头的箱子有四个抽屉,里面有锤、钻、砧子和铜铁锔子,另一头是炭炉和风箱,其中一头的箱子上面挂个铜锣,走起来“当啷啷”响,嘴里吆喝着“锔锅,锔盆,锔碗来……”但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一些耐用金属制品的出现,纯粹以实用性为主的锔艺逐步走向式微。

其实,在清末民初的时候,锔匠根据手艺的粗细程度已分为常活和行活两种。常活又叫粗活,以实用为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工具铁钻、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锔锅碗瓢盆是粗活,先用一把小铁锤沿裂缝轻敲几下,然后用绳子沿着缸口捆绑一下,若是碗就要用线缚一下再锔。接下来要端一盆水顺着裂缝缓缓倒下,一边倒,一边用小铁锤沿裂缝继续敲打。倒水有两个作用,一是能看清裂缝,再一个就是倒上水之后,用铁锤一敲,就把缝隙里的泥给震出来了,这样锔起来的缸不漏水。

之后就是在裂缝的两端钻眼,先从裂缝的左边钻眼,钻的眼既不能过深又不能过浅,过深了容易钻透,就不能用了,过浅了锔子砸不进去,高出一截,使用时不方便,而且锔子容易掉。然后把锔子的一头用铁锤砸进眼里,再比照着锔子的长短在裂缝的右边钻眼。这些眼要离锔子的另一头稍远一点儿,然后再用锤子轻轻地将锔子的另一头砸到眼里去,锔完之后,再用石灰膏抹平裂缝和锔子眼,这样就算锔好了。

锔锅与此有差别,先要生一堆火,将锅放入火上烧烤,让锅底的黑灰爆掉,然后把锅靠墙而放,将一根七八十厘米长的小扁担插进墙缝,压着弓钻,左手扶钻,右手摇钻,钉上锔子再用草木灰混合鸡蛋清,将缝与锔眼抹平,立马用火烤,干了之后便可使用。

砸锔子最见锔匠功力。过去,锔匠必须三锤头砸出一个锔子,否则就出不了徒。每一个锔子都要经过砸样、锉底、刮面、铰段、盘脚至少五个程序。刚砸出的锔子是弯腰,两足内扣,等锔到器皿上之后,一定要变成塌腰。好的锔匠手艺精良,一天能做二三百个锔子。锔锅的锔子是三棱形,要上火锻烧打制而成,制作也很是费事。另外过去的锢炉匠是“杂家”不光是锔锅锔盆,磨刀、磨剪子之类的小活儿,只要没有人做的活儿,锔匠都能做。

当纯粹的以实用性为主的锔艺走向式微的时候,另一种艺术锔艺则开始盛行起来。这就是行活,也叫秀活。行活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补破损,而是让残缺修补之美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尤其是体现在紫砂壶的修补上面,锔艺将紫砂壶从其他器物的锔补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可欣赏的手艺。人们请做细活的锢炉匠,用最细小的金银锔子等,将紫砂壶遍身锔完整,器物就呈现出另类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美不胜收,价格不菲。

锔壶是对紫砂壶的二次加工和创作。主要是强调它的美感。从美学角度看缺陷也可以产生美,而且缺陷美更能让人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性。锔器的美则源于它的锔钉所产生的缺陷,由锔器的缺陷所产生出的这种美,饱含着已逝岁月的沧桑和昔日生活中曾经的温馨,这种美真实、质朴、丰厚、独特而又亲切,是其他东西难以企及的。最早的锔壶,锔过是为了再次利用,工匠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将其变拙为巧,但有许多地方的修补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后来一些阔绰的人就故意在壶内装满豆子,泡在水中,让豆芽生长,将壶撑裂,然后请锔匠来锔,使其更显贵重,并作为艺术品收藏。但这种开裂的方式还是一种随意性的开裂。栖霞锔艺大师王斌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发明了一种紫砂壶定向开裂的方法,这样工匠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锔出来的壶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锔艺的技法多种多样。常活的技法相对简单,主要是锔补,就是用锔子将破碎处嵌补结实,保证不漏即可。行活的技法就复杂多了,除了锔补之外还有嵌口、包边、包嘴、镶包、嵌饰、做件、补件等。行活的锔钉与常活相比要小巧精致,小得像米粒。从形状上看,有补残点和爆沙点的梅花锔,有补带花纹的柳叶锔;从材质上看,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等。

锔匠的行头和工具大大小小有十多样。主要有工具箱、风箱、铁炉子、钻、铁锤子等。

工具箱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高35厘米,箱内分成几个抽屉,每一个抽屉里分别放有锔子、锉子、钳子、小铁锤、手锯等。其中锔匠的钳子叫盘钳,比较独特是专门用来做锔子用的。

风箱比家用风箱略小,与工具箱大小差不多;铁炉子与风箱匹配,用于生火打锔子,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也有的不带炉子,走到哪里现盘。

钻有三种,一是两只手一起使用的拉钻,一种是一只手使用的武钻,再就是专门锔锅用的弓钻。拉钻是锔匠最重要的工具,主要分四部分,钻头、钻杆、手柄、拉杆。根据钻头的大小,一般一个锔匠有二三个规格的拉钻。

铁锤子一般有三把,一是打制锔子的手锤,最大,二是打锔子足弯用的中锤,还有有斜面的小铁锤,是专门敲打盆碗裂缝,往钉眼砸锔子之用。

小铁砧子有巴掌大小,底下是四个小矮腿,顶是半圆,两边各有一小铁耳朵,后面有一槌形尾巴,主要是锻打铁钉之用。

铜锣由四五个小铜锣穿成一串,每个小锣下面挂一小铁块,风一吹就“哗啦哗啦”响,用以招揽顾客。

做常活的锔匠挑子上都挂一小铁桶,里面盛湿石灰膏,锔过之后,用石灰把锔眼抹平。行活要用特制的胶,每一个工匠熬制胶的方法不同,主要原料是猪皮、蛋清、猪血等。

锔匠都有大小两根扁担,一根是挑担用,长一些,一般为桑木,两头上翘,走路能颤起点来,省力;另一根短一些,是平的,专门锔锅之用。

锔艺的传承主要是家族传承。过去,在栖霞的锔匠中,根据技艺特点和分布区域,可分为东派、西派和北派等,经过多少年的沉淀,如今东西两派已经断传,而北派分成常活和行活两大分支。常活分支主要分布于城区陈家和主格庄村一带,代表人物分别为陈培卿和王鸿信。行活那一支主要分布于城区南岩子口村,代表人物是王斌。

王斌16岁随爷爷王云升学艺,当过兵,做过机械制图设计师,当过木匠。从小喜欢书法,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和刻字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研究书法的同时,王斌开始研究紫砂壶的锔补艺术。为将传统的锔壶工艺发展成艺术锔器,他绞尽脑汁研究了三年,研制出“定向开裂”的绝技。他可以让一把壶按照他的艺术思路开裂,不仅可以使裂纹避开壶上的文字和图案,而且在壶的开裂线条的走势和锔钉布局上,可以充分展示锔者的技艺和才华,让锔壶由工艺品提升为艺术品,他被人们称为当代艺术锔器的创始人。

锔艺,透视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色元素是民间静态文化的传统代表,在一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技艺特色,具有见证中国瓷文化发展的独特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更是研究民间技艺及经济文化特征的活化石。

同类推荐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中国话剧研究(第12辑)

    我以为,《命运》的讨论,视野略嫌狭窄,思路也显得闭塞,就事论事,加之简单的决定论的思维方法,导致简单的结论:或是悲观,或者是盲目乐观,有的则陷于清谈空论。
  • 饥饿的灵魂

    饥饿的灵魂

    叶向阳编著的《饥饿的灵魂》共分七卷。A卷《我有责任叫醒你》;B卷《风吹斜的诗行》;C卷《你把我送出七月》;D卷《被诗思索的山河》;E卷《大海在一滴水中漫步》;F卷《饥饿的灵魂》;G卷《挽歌》。诗集以近作为主,兼收部分旧作。对历史复调式的思考和对未来赋格式的畅想构成诗集的主题。所收诗作冷峻而又热情;深沉而又高亢。体现出诗人融音乐于诗歌的功力。
  • 野菊花:一个为尊严拼搏的女人

    野菊花:一个为尊严拼搏的女人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甜蜜哈密

    甜蜜哈密

    为了传承哈密绿洲的甜蜜传统,弘扬哈密盆地的甜蜜之风,歌颂哈密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甜蜜新生活,繁荣东天山文化,我们特编辑出版《甜蜜哈密》一书。文稿共收录各类书籍、报刊公开发表的有关甜蜜哈密的散文、特写五十三篇,歌颂哈密甜蜜生活的诗歌辞赋二十六首。选文和诗歌除几首古诗外,绝大部分皆为当代作者的作品,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哈密作者的作品。愿此本集子为哈密的甜蜜事业、甜蜜生活增光添彩!
热门推荐
  • 我在木叶当院长

    我在木叶当院长

    穿越到火影世界,成为野乃宇的养子,信决心要成为一代孤儿院院长。孤儿院才有发展前景啊!当火影是不可能当火影的!我可是要成为院长的男人!垄断忍界所有开挂的新一代!于是乎信开始了:培养圆梦大师兜,拯救落魄少女香磷,教育个性少年水月......“等等!我们院里奇怪的人和东西好像越来越多了!”本书的时间线,将会很长很长。内容要素过多,请细品。
  • 三国网游之诸侯争霸

    三国网游之诸侯争霸

    看一个屌丝如何在游戏中收名将,占城池,练精兵,一步一步往上爬,最终成为叱诧风云的一方诸侯!
  • 许你眉间一点朱砂

    许你眉间一点朱砂

    他们的相遇即是缘分。“缘,让我们生生世世纠缠在一起!”——风沙“分,让我们分分合合难以有结果!”——云点点“撒一个谎,诉一段情,也只为一生一世一双人!”——风枫“装一个疯,卖一个傻,也只为一生一世你安好!”——宓幂缘分就像是宿命的安排,他们能逃得过它的摆弄吗?
  • 情窦初开的小美好

    情窦初开的小美好

    萌芽于中学时的爱恋,于大学时有了完美的发展,没有太虐,满满的都溢着甜蜜。
  • 静等雪花飘

    静等雪花飘

    与自然搏斗不屈不挠的老人,在山野中傲然屹立的红花,雪花纷纷扬扬,向着那最后的蒲公英致敬。本书中,作者细腻的笔触完美还原心中的山乡,那年、那树、那人,仍旧在回忆中奔流激荡。那是心灵栖息的天堂,亦是希望起航的海港。我们从不曾失去什么,只是在匆忙之中忘记了回首遥望。
  • 年少轻狂忆成殇

    年少轻狂忆成殇

    她们是憨吃比三人组,她们是连老人都不放过的话唠——夏日三伏天拽着自己学校的门卫大爷聊了三个小时,大爷因中暑从此光荣下岗……她们是恶作剧能手——一位同学让她们帮忙接水,然而她们拿着那位同学的茶杯挖沙子玩……但她们却是彼此最要好的朋友。
  • 世蹉跎兮自逍遥

    世蹉跎兮自逍遥

    大周八百年,风雨飘摇,前有申氏专政,后有晋国欺主,礼崩乐坏。彼时英雄辈起,仁义忠孝,或是奸枭狡佞,皆在此乱世之中(架空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玉龙经

    玉龙经

    王凡穿越到龙元大陆没老爷爷,没有金手指,只有天空掉下一本玉龙经,掌轮回得永生万族跪拜。
  • 万界宝典

    万界宝典

    当你拥有一个世界的知识后,就可以叫做牛叉轰天了,那么,拥有上万个世界的知识呢?讲述的是一个倒霉的孩子在异界不断修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