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项羽与刘邦明争暗斗,表面上觥筹交错,实质上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宴席期间,谋士范增多次向项羽递眼色,举起衣带上佩挂的玉块给项羽看,暗示项羽赶快下决心除掉刘邦。这是一种动作暗示。语言暗示则有所不同,它是借助语言,但不直接说出某一件事物、某一个人、某一种观点,仅说出与它们有关联的方面,让对方推测言下之意,达到理解的目的。
暗,其中有一语义为隐蔽、含蓄、不公开的意思;示,语义为启示、告知、影响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不公开地隐蔽地给人以启示。从社会心理角度看,"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去接受一定的意见,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便使人的心理尽力趋向于这项内容。"(裘振国等《交往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暗示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语言技巧,使用是十分广泛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借暗示避免难堪。李四光与许淑彬交往了两年,感情很好,但谁也没有提起个人的婚事。有一天许淑彬收到李四光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一看,她愣住了,原来这封信是李四光的父亲写给李四光的,信上说:"你既然和某人相识了两年,互相都很了解,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如果她家中同意,就订婚吧!"许淑彬看完信,脸上发烧,心里打鼓。她知道信中所说的某人,就是指自己。于是她怀着兴奋的心情去征求母亲和哥哥的意见。他们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同意了这门亲事。李四光采用暗示的办法,曲折地表示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避免了直言道出的难堪,并使他们的这种恋爱关系始终保持着一种神秘感。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所以像李四光这种含蓄、羞涩的暗示,是颇有情趣的。
借暗示给予讽刺。用暗示的办法讽刺丑恶,嘲笑愚蠢,柔中见刚,其作用非比一般。清代文学家魏源,自小性情直爽,嫉恶如仇。在魏源的家乡,有一个无耻的举人,专好抄袭别人的诗作。一次被十一岁的魏源揭了老底,举人恼羞成怒,借题宣泄,指着灯笼里的蜡烛,说道:"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魏源才思敏捷,随机应变,对道:"纸湖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这种移就式的暗示,因为避开了具体的人,任你讽刺嘲笑,指桑骂槐,不必顾忌。相传蒲松龄去见王渔洋,王渔洋自恃清高,不愿见他,便对看门人说:"告诉来人,说我不在家。"蒲松龄听了门倌的传话后,便在王渔洋的大门上写了一个"午"字走了。看门的看了莫名其妙,便语告王渔洋,王渔洋想了一会,对看门的说:"他在骂我呢。"原来这是个谜面,谜底是"牛不出头。"借暗示表明态度。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是都可以直接说出来的,有时或许是为了顾及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或者是因为受到某种不宜场合的制约,不得不借用暗示的办法表明自己的态度。在白宫一次讨论削减预算经费的会议上,里根总统幽默地对大家说:"有人告诉我,紫色的软糖是有毒的。"说着,他随手拾起一粒紫色的软糖塞进嘴里,以此表明不管别人怎样反对,他将要大大削减政府开支的态度和决心。本来确有不少与会者是不同意压缩政府经费开支的,经总统这种警告式的暗示之后,原来的想法便开始动摇了。
借暗示提出要求。熟人、朋友之间有些要求觉得不便明说,或者觉得暗示更有情味的话,不妨借暗示的办法帮助你达到目的。曹雪芹是个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个烹调好手。一天,他邀好友郭敏和于叔度到家里作客,笑呵呵地问道:"你们两位喜欢吃什么菜?"郭敏张口说:"你就来个"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均可尝,吧!"曹雪芹点了点头,转身又问于叔度:"你想吃什么?"于叔度慢条斯理地说:"听说你做的"有头没有颈,有气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没脚千里行?很是拿手,做一盘咱尝尝,如何?"曹雪芹频频点头说:"好!好!我去做来!"不大功夫,两盘佳肴端上桌来。那真是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于是三入围桌而坐,畅饮起来。原来郭敏和于叔度喜爱的两样菜,一样是藕,一样是鱼。由于是文人聚首,郭敏和于叔度便用灯谜形式将自己的要求暗示给主人,显得文雅脱俗。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不但经常研究文章诗词,而且有时也互相暗示取乐。有一次,苏东坡叫使女头戴一顶草帽,脚穿一双木履,去佛印寺中取一件物品。使女门:"取何物品?"苏东坡说:"你不必多问,法师一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了。"使女来到寺中见到佛印和尚,说家主让她来取一件物品。佛印问:"学士要取何物?"使女答道:"家主未明言,只说法师见我这一身装束,就会明白。"佛印将使女上下打量了一番,略加思忖,不禁哈哈大笑,转身到房内取出一包东西交给使女。使女回来后将东西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一看,也哈哈大笑,频频点头说道:"果然不错。"苏东坡向佛印和尚要茶叶,不是明说,而是叫一使女头顶草帽,脚穿木履,叫佛印猜谜,既含蓄风趣,又不失体面。
借暗示提供帮助。西德电视片《维特库格尔诊所》中有这样一件趣事:一位候诊的小伙子看中了同来看病的姑娘,但他俩素不相识,而且姑娘看完病以后随即走了,等小伙子看完病,姑娘早已不知去向,怎样才能找到那位姑娘呢?小伙子万般无奈向医生助理海普欣小姐打听姑娘姓名、住址。然而出于职业道德,她绝对不能透露姑娘的真实情况。但是海普欣小姐也很同情那位痴情的小伙子,于是她便递给他一张下一次预约就诊的卡片,说道:"这是你下一次就诊的时间。"小伙子感到纳闷,我是来拔牙的,并不需要复诊啊?海普欣小姐笑着重复道:"这是下次就诊时间。…她将"就诊"说得特别重,并补充说:"请提前半小时来。"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接受了她的暗示,欢天喜地地走了。
海普欣小姐是医生助理,她与病人之间的谈话只能限于就医范围,但为了帮助那位小伙子,她仍巧妙地将下次能遇见姑娘的时间、地点暗示给小伙子,热情而机智,婉转而明白,既自然坦荡,又不失隐蔽。
日常生活中,暗示语言也几乎随处可闻。比如在工厂会听到厂领导这样提醒职工:"这个季度只有三天了!"在公路拐弯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暗示标语:"这里已有七人死于撞车事故!"在学校,老师这样暗示差生:"那位同学上次考试也不及格,后来上课认真听讲了,成绩也就上去了。"当然,要使暗示语言用得巧妙,充分体现出隐蔽性特点,还应注意把握一些要领:首先要顺乎话题原意,被暗示的内容与话题要贴近,不可拉扯得太远,否则,就会出现"暗"而不"示"的结果,叫人费解。其次,暗示语言要准确、简洁,"弦外之音"要把握得住,不能故弄玄虚,故作艰深,更不要将本来可以明说的东西,硬要暗示给人听,让人感到你不可亲近。总之,暗示仅仅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别人完全理解你的意思。如果暗示中别人错误理解了你的意思,要及时予以解释,以免引起误会,或者造成不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