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4400000032

第32章 当死神渐渐走近——死亡与悲痛(2)

四字成语中,“马革裹尸”用来表示军人战死沙场;“驾鹤西归”表示修道者得道成仙,亦是表达死亡的超凡入圣;“寿终正寝”用来表示正常的死亡;“葬身鱼腹”表示溺死;“自寻短见”则表示自杀身亡。此外,还有含笑九泉、归于极乐、撒手人寰、修文地下、哲人其萎等众多说法。从避讳死亡的各种称谓上看,不得不感叹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的人们是多么害怕面对死亡,想尽一切办法来回避死亡的事实。

自古以来,各个民族的丧葬方式都不尽相同,中原地区主要是农耕文化,大多采用土葬的方式。和隐晦“死”一样,与葬礼相关的一切事物也都有了隐晦的名称。比如,人们称棺材为“寿材”,称死者穿的衣服为“寿衣”,将死者放入棺材称为“就木”,将棺材埋入地下称为“入土”。在王侯贵族的葬礼上,词语隐晦得更深,也更能够显示出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差别。比如,普通人的坟墓叫做“幽宅”、“阴宅”等,帝王的坟墓就要叫做“陵寝”。

诚然,对于死者来说,坟墓、棺材、穿的衣服以及陪葬品使用什么样的称谓,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将这种丧葬文化一代一代地继承下来。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往往不是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活着的人。

英语世界里,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英语中的“死”大多来自基督教的传说和典故。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提到死的部分,恩格斯用的全部都是“停止思想”(ceased to think)、“永远安详地睡着了”(gone to sleep-but forever)等委婉的表达方式。

现代英语中新衍生出来的关于“死”的词汇已经非常少,人们使用的多是旧时的词汇。不过,人们也创造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比如去世(pass away)、安乐死(mercy killing)、卒中(stroke)等。西方人将死亡看作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因此也有“去更好的地方”(go to a better place)的说法。

中西方虽然在隐晦死亡这一点上有些许共通之处,围绕死亡产生的文化系统却完全不同。之前已经讲过,中国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往往更看重“生”而不是“死”。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世俗的生活即将彻底破灭。因此,人们向往将生命之光发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追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样是死,也要让死亡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尊严。

因此,文化中才有“虽死犹生”、“向死而生”的说法。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死亡的必然,谁都不愿意被动地面对生命终结的事实。因此,人们寻求在生死之间的生命意义。那些面对死亡英勇无畏的战士、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的勇士,就成为历史文化中歌颂的对象。

此外,人们更相信死者离开了今生的世界,但是进入了另外一个和今生相同的世界。生者过着世俗化的生活,死者必然也是如此。从清明节祭扫的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作为亲人、朋友的生者,往往会送一些非常世俗的东西来祭祀先人。传统上,祭祀的人会烧些纸钱给死者,当作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费”。当活着的人进入了科技发展的新世界,死者的世界也会与时俱进,于是,祭祀活动中便开始出现花样繁多的豪宅、名车、iPhone4,甚至还有贴心的子女为过世的父亲送上一位年轻貌美的情人。

从葬礼的哀乐上便可知中国人有多么怕死。同样是沉闷悲痛的旋律,言语之间却好像在挣扎着求生,如同死者在哭诉“死亡多么可怕啊,我不想死”。此外,“隆丧厚葬”的传统也让悼念死者的仪式变得非常热闹,在吊唁、入殓、出丧、下葬等众多仪式中,活着的人还要设宴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中也不乏觥筹交错的场景。

在举办丧礼的同时,久未见面的亲人可以相聚一堂,年深日久的隔阂、误会可以冰释前嫌,积压数载的账目也可以一笔勾销——毕竟,人死如灯灭嘛。这样一来,葬礼上的主角往往不是死去的人,而是生者的柴米油盐、恩怨情仇。死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活下去。死亡不过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相比之下,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更平静庄重,也更简单。西方文化受到宗教影响比较大,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死是生的归宿,人在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死后的日子要比人间的生活更好。人在生前可能遭遇不同的处境,但是死后的归宿是一样的。正因为如此,西方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即使在生活中也能够轻松地谈论死亡,在教育中给孩子讲述关于死亡的故事。

西方人更重视灵魂的修行,而不是肉体的享受。基督教文化中,人的死亡是为了摆脱繁重的肉体,使得灵魂得以解脱。在天主教中,甚至有人通过自我鞭笞、在肉体上绑上带尖刺的东西来模仿基督受难的过程,以达到修行的目的。

于是,在殡葬安置的过程中,西方人安置的并非是死者的肉体,而是灵魂。通过教会牧师的帮助,葬礼非常简单,既不需要顾虑死者生前的地位和面子,也不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死者家人需要做的就是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下为死者的灵魂祈祷。

宗教文化认为,人死后会升入天堂,死者的灵魂会在天堂中和上帝相见,亲人们会觉得,死者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是灵魂升华后的最终归宿。葬礼上的安魂曲、弥撒曲都是浅吟低唱,在营造一种平静而安详的气氛。乍听莫扎特的《安魂曲》,不知情者只会赞赏音乐的清雅和简单,断然不会和可怕的死亡和阴森的墓地联想到一起。因此,西方的葬礼上很少有人痛苦地哀嚎,更没有大张旗鼓地吹吹打打。而且,墓地被认为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欧洲的墓地都绿树成荫,并建有很多精美的雕像。走入其中,生者只会感叹环境的清幽和死者的安详,断不会产生恐惧之感。

中国人更相信风水先生的说法,死者的墓地样式固然重要,家族墓地的风水走向更加重要。因此,家族中所有先人的坟地都有可能决定未来子孙的命运,所以才有“点高三尺出宰相,点低三尺浪荡光”的风水说法。

刺猬的优雅——死亡也是偶然

谈到优雅,人们能够想到高贵的天鹅和翱翔的丹顶鹤,断然不会与刺猬这种带着难以亲近外表的动物联想到一起。刺猬慵懒、其貌不扬,遗世独立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刺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内心,正如电影《刺猬的优雅》中出现的主人公一样。她不美,贫穷,固守孤独,不被人理解,然而她善良、沉静,并没有放弃追求幸福。如果说,“懂得也好,不懂也罢”是一种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这大概就是属于刺猬的优雅。

伴着一个女孩子的独白,镜头缓缓拉开。昏黄的画面,衬托出小女孩的书卷气,也透露出她高贵的出身。然而,独白的内容却令人震惊:她决定,在这个学期结束之后,也就是她13岁的生日之前死去。自杀之前,还要烧掉父母的房子——那是让她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所在。

随着小女孩父母的相继出场,家庭环境的一一展现,我们发现,这位“轻生者”并非生活窘迫,也没有走到穷途末路,恰恰相反,她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且颇具社会地位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有着不菲的收入和忠实的拥护者,父母的房子坐落在巴黎的富人区,将她和社会底层的民众隔离开来,使得她能够衣食无忧,自由游弋在生活世界里。

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合她的心意。在她看来,父母为她提供的生活,就像是一个精美考究的鱼缸,而她则是鱼缸中的金鱼。即使置身在广袤的世界里,她所拥有的不过是束缚住自由的鱼缸而已。周围世界的美好,与她何干。为了摆脱受束缚的生活,为了不再被困在鱼缸里,小女孩决定自杀。在她看来,死亡是最普通的一件事。

她是一个过于聪明,过早看透人性的女孩,早慧注定她不会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孩子。在大人面前,她不会做乖乖女,也不会撒娇博得父母的欢心。相反的,她看到了成年人的精明世故,并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她在家庭聚会上指出成年人的谬误,反驳父母的观点,在大人看来,这些言辞和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于是,她成了家庭中的怪人,不喜欢交朋友,不爱说话,不被理解。

小女孩并不知道,就在她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和她一样聪明,有着相似思想,过着更极端生活的孤独生活的女子,或者说,那是她的成年版。荷妮是小女孩所在高级公寓的门房,这个其貌不扬的50多岁的矮胖老太太,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注意,没有邻居记得她,甚至没有人认得出她的脸。看起来,她也不需要告诉别人,房间里的满屋藏书才是她真正的灵魂世界。

荷妮喜欢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一杯茶配着一包黑巧克力,抱着一只同样慵懒的猫阅读。好像只要打开书本,她就从地位低微的门房变成了精神上的贵族。她的内心沉静,生活闲暇,即使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她却已经从万千藏书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可惜,人们已经习惯了从表象看待一个人,带着偏见和歧视看待一个人,而不愿意透过并不完美的外表来了解一颗优雅的心。高级公寓每天出入上百人,他们都是社会上的精英,掌控着国家甚至世界的命运,却只有一个小女孩对她说:“荷妮,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

诚然,小女孩和荷妮都是浑身竖着尖刺的刺猬,她们外表冷漠,特立独行,对世界上的一切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态度,同样,她们也都在用尖刺保护着自己,在柔软的内心上筑起一道坚实的墙壁,躲避也好,拒绝也好,这不过是她们守护内心世界的方式。只有如此,刺猬的优雅才能在相对隔绝的世界里自成一体。

或许,导演实在不想看到美好的事物被封存在尘埃里,或者,在尚未绽放之前就悄然死去,于是,他为荷妮安排了一个懂得她的人,一个知音。来自日本的小津先生是一个真正的优雅绅士,他财务自由,精神富足,而且灵魂圣洁。如此完美之人,怎会不令人生疑?这必定是导演编造出来,专门拯救“刺猬”的。

小津先生第一眼看到荷妮,便生出一种尊重和赏识,如同小女孩看到她时的表情。可是,几次约会之后,荷妮拒绝了小津先生的邀约。荷妮抱着小女孩痛哭——那是一只刺猬袒露柔软内心的时刻。在15年的伪装和包裹之后,终于有人透过她贫贱的外表,看到了她身上的固执和坚持。

法国人的故事总是透着那么一点禅意,就像《小王子》中说的一样,美好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体会。当荷妮精心打扮,穿着新装出现在高级公寓的有钱人面前时,荷妮看到了赞美的笑容,听到了亲切的问候,荷妮向小津小声说:“他们没有认出我”。小津先生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看过你。

躲在角落里的刺猬开始敞开内心了,封闭多年的情感开始复苏了,荷妮觉得自己可以去爱,可以重新融入这个世界了。可惜,结局却没有那么完美。当幸福悄然而至的时候,死神也在黑暗中翘首以待。从一开始就想要自杀的小女孩没有死,她也放弃了寻死的想法,因为在猝不及防的车祸中,荷妮的离去让她看到了死亡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这就是死吗?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那么偶然,又是那么真实,死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切结束的开始。

在荷妮的死亡里,小女孩对生命的感受开始发生变化。即使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偶然性的死亡还是令人惊心动魄。她也开始懂得,死亡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小女孩对着一幅画说:“性喜孤独,浑身是刺,一座如假包换的堡垒,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不过,多半不怎么优雅。”在死之前,荷妮准备去爱了,小女孩呢,或许也准备重新爱这个世界吧。

拒斥毫无意义——直面死亡,而不是逃避

不谈死,死就不存在了吗?

佛说:“我本不欲生,忽而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佛陀尚有如此感慨,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人的生死都是无法自由选择的,无论是谁,最终都要告别留恋的世界和所爱的人,告别忙碌或者闲适的生活,一个人孤独地面对死亡。

许多人第一次经历死亡,往往就是至亲的人。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看着处在病态中的身体逐渐消瘦,面色青白,双眼塌陷,皮肤松弛,从发病时勉强可以站立,到最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将死的人不免感叹:生命原本已经不堪了,为何死亡还要让我丧尽尊严?

陪伴在侧的儿女、亲人往往是最难过的,最受煎熬的。随着身体的虚弱,病人的眼神越来越无助,像是一个失去父母依靠,独自站在旷野里的孩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就是挨过这一段艰苦的日子。可是,苦日子挨过了,生命也就没有了。

任谁能够接受呢?几个月前,还是如此旺盛的生命,转眼之间就走到了尽头!任谁都要不甘心的,然而,这份不甘心的坚持,也要在冰冷的仪器和消毒药水中消耗殆尽了。曾经以为死亡只有将来时和过去时,眼睁睁地看着死亡的现在进行时,除了眼睁睁之外,又该如何面对?

同类推荐
  •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非常性心理的自我诊疗

    本书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成功例证为依据,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了性和性心理,以及如何处理性心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可以为那些正在受性心理问题困扰的人们指点迷津。
  • 在终点相遇

    在终点相遇

    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塑造了我们当前的思维模式。我们会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某件事,看待某个人,解决某个问题。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这样做时,事情恍然大悟,他人可以理解,问题迎刃而解。然而我们在一生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问题,让我们觉得“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对我?!”“方法怎么就行不通?!”事实上,作者认为,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制造了我们的问题,而我们又在用惯性思维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换个思维模式看问题,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在本书中,作者结合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人性的思考、埃利斯的ABC理论、埃里克森关于身份认同的观点,并融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带我们踏上了一场无意识探索之旅。
  •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机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公平意识越强的青年越不会进行网络社会参与?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本书是一本专门解读生活中怪异现象的魔法心理书,这里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只有鲜活丰富的生活案例,用简洁浅显的语言阐述心理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探测复杂的人心,用心理学工具探索意识的秘密,打开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改变。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准确、恰当的解释。如果我们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到心理学密码,就可以深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 敢于脆弱: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敢于脆弱: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

    你曾因自己的敏感和脆弱而苦恼吗?脆弱等于软弱吗?我们该如何化脆弱为优势,重塑自己的坚强人格?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吉娜维芙·阿弗里伊尔认为,脆弱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宝库,为了创建自己的心理领地,我们需要不断经历脆弱。你的脆弱等于你的优势。一个一味否认脆弱、压抑脆弱、逃避脆弱的人,最终失去生命的活力,成为一个生硬而没有创造力的人。本书将带领我们了解脆弱的心理根源,剖析脆弱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提出“化脆弱为优势八步法”,教会我们如何超越脆弱,完成自我实现。使我们知道:脆弱,这个看似需要精心掩饰的缺陷,其实是我们的财富。所谓成长,就是在脆弱中不断重生。人性的力量,只有在脆弱中才能被点燃。
热门推荐
  • 追爱别等待

    追爱别等待

    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在深夜里相识的故事。。。。。。当一个面对爱情毫无勇气的男人在面对暗恋的女人会发生什么?当勇敢的女人一步一步引诱着不敢表达爱的男人掉进亲手编织的爱情陷阱里,会发生什么?当天注定要在一起的两个人,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又该何去何从?
  • 我能绑定亿万妖孽修炼

    我能绑定亿万妖孽修炼

    江云穿越到玄天大陆,激活“绑定系统”。只要绑定目标,就能获得对方提升的修为。你修炼神速,一夜连破三个境界?你功参造化,任何功法一眼明悟?你大帝之姿,堪称万古第一妖孽?全绑定了!以后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我好好修炼!
  • 忘川梦情花年间

    忘川梦情花年间

    一条悠长的忘川冥河;一地嫣红的亡灵彼岸;一座古老的奈何石桥;一空璀璨的闪亮星点;一轮皎洁的空灵圆月;忘川河的水,奈何桥的路。度过了那一个个轮回的灵魂。
  • 原谅我只是借过你的世界

    原谅我只是借过你的世界

    被赋予德洛迩学院历届最帅校草的弋硕,迎来了他的抉择。恶魔学姐的强势强攻,少年时的怦然心动,形影不离的“兄弟之情”。“八贤”校草是被恶魔学姐扑倒,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繁华喧嚣的世界,几位少年生命中的偶遇,那座沉没人的城成为他们相遇的交汇点。家庭的变故使苏祎玠遍体鳞伤,却也遇见此生都无法将他抹去的少年。王弋硕对于突如其来的“妹妹”感到恐惧彷徨,害怕她会夺走父母对他的爱,对于苏祎玠有初见时怦然心动与同住一个屋檐的疏远…恶魔学姐黎艺浵从开始对弋硕的不满到少女心的突然心动,一切仿佛都来得措不及防…冯煜宸对于学院内关于他与弋硕的流言蜚语,他尝试过保持距离甚至远离,却总是情不自禁又靠近得对方…
  • 长月浩浩

    长月浩浩

    没人能想象到萧长风握着我的手告诉我他喜欢我的时候,心里有多高兴。我以为我与他是你情我愿的情爱,却未曾想到他同我是利用和欺骗。
  • 天下决绝

    天下决绝

    昏庸的皇帝,狡猾的大臣,冷静的国师,愤怒的将军,怨气冲天的府邸,哭泣的孩子,一切都因为那个人。最牛的都城,最牛的人,仙境般的草地,也从那一刻开始,他踏入了修仙的领域,因为她对生活充满兴趣,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获不一样的自己。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一个局里,在这天下的局里,在人心的局里,唯一能够保护想保护的人的方式只有战斗,只有变强!这天下的惨烈的战斗由我来断绝!
  • 影后归来:总裁,你别闹

    影后归来:总裁,你别闹

    她,本是一代影后,不料惨遭奸人所害,谁想天不亡她,令她一朝重生,还派下叼炸天的系统派来助她,虐渣男,欺贱女…而他却是微微皱一下眉,就不知有多少公司倒闭的盛世总裁,看她与他之间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娱乐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冷墨迁是出了名的护妻狂魔,找苏暖拍戏一点要求:床戏吻戏全由冷墨迁亲自代劳,于是乎…“冷墨迁,你演技就这么差!”被占了N次便宜后的苏暖终于忍不住怒吼出声。某男好死不活应声“嗯。”(ps:绝宠爽文,欢迎入坑!)
  • 丝念

    丝念

    “青春,再看看吧。”也许,你不会知道的。。
  • 鸦蝶

    鸦蝶

    欢迎光临梦的世界。你见过你的梦吗?你的梦是否给你过刻苦铭心的记忆?在这里,你可以看见你的梦,并永久的保存下来。欢迎光临,鸦蝶。
  • 穿越之做草包皇后人人宠

    穿越之做草包皇后人人宠

    二十一世纪的作家她,竟然穿越了!!!穿越了不要紧,可这和她想想的听到的怎么不一样?皇上的后宫不应该争宠吗?怎么个个都躲着?皇上的后宫不应该是为了争宠不择手段?怎么还和平相处呢?不管了,等她拿到休书,她就走。可这皇上也太帅了吧?不仅帅,还年轻,她决定了,不走了,她要当皇上最喜欢的人。嘿嘿,皇上,你逃不过我的手掌心的,你就乖乖从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