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现代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缺乏制海权便等于丧失发展权。中国面对的海洋问题和挑战分全球、区域和局部三大层面,环环相扣,不可偏废。欲突破长期的僵局和被动,就必须非常善于把握和选择正确的时间、地点、机遇和对手。一旦合适的节点出现,便应毫不迟疑,坚决行动,多管齐下,解决长期拖延不决的主权争议问题,开创海洋发展的崭新格局和前景,把民族的命运更紧密地与海洋结合在一起。这将是关于勇气、决心、实力、前瞻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和较量。
强化海权才能走向强国
面对觊觎和霸占中国领土和领海的国家的挑战,中国除了断然回击而别无选择,因为失去具体点的控制,主权大义也将发生异化。近来在南中国海围绕主权和领海问题发生的一系列争端事件,都提醒中国在强国之路上还必须跨越海洋这一关。近现代的世界强国都无一例外是海洋强国。海洋、海权和海军这三大指标上不去,便与真正强国无缘。
具体来看,中国周边的海洋情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综合作用,确实是错综复杂,环扣相套,挑战严峻。
以南海问题为例,中国的南海主权早在古代就延至曾母暗沙,郑和七下西洋的航迹犹在,虽然后来由于中国衰败,南海诸岛被列强占领过,但中国对此一海域和岛屿的主权,却从来没有遭到过国际社会及周边国家的置疑。
这种状况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开始认识到海洋除了具备航行和渔业价值外,还有“蓝色国土”和海底战略资源如石油等巨大潜力的时候,才逐步发生了变化。
从地图上不难看到,整个南中国海就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但毗邻中国的只有北面,东、西、南三个方向皆有他国更加近水楼台。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地缘扩张和资源占有这两大欲望的推动下,中国的南海主权正引发更多的所谓“争议和争端”。
这导致在南海,就算你不想折腾,别人却总是来折腾你。一如前几年美国经济泡沫飞涨的时候,尽管美方执法严厉,但美国墨西哥边境的非法偷渡狂潮还是频繁失控。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手段,无非是和平与非和平两种。和平的手段包括外交谈判与交涉。但外交这个东西,必须有实力手段作后盾才能起作用,自古如此,无一例外,否则就沦为空谈。
经济上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对人性而言,“共同”这个概念一直诡异。仔细审视所谓“合资”或“合作”的范例,一般是因为单方面由于某种重大局限(比如资金、资源、技术、法规、地理等因素)而做不了,于是只好采取与别人合资合作的方式。
在南海问题上,他国如果能自主开发资源,还怎么会对利益共享有兴趣呢?
另一个和平办法,就是通过签署多方协议来促进各国的自我约束,以维持南海的现状。但国际协议的问题是不具备有效的执行监督效力,往往流于有名无实,现状也就将继续恶化。
非和平的手段也包括了几项选择。从“将来时”角度讲,未来中国的航空母舰编队兵临南海,也可能有助于主权的恢复。但是远水不解近火,将来依旧不可知,其他国家力量增长和国际大格局演变趋势也都是变数。
再者就是采取目前中国对南海的控制模式,打一仗拿回几个岛屿然后驻军。但首先打一仗的时机把握比较敏感,一般会尽量避免其他大国的干涉介入。2008年8月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冲突模式,即精确控制和目标明确的闪电战,震撼敌人,攻其不备,见好就收。这一模式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还有一旦驻军,则可能给他方继续纠缠或酝酿报复提供渠道。而且驻军要求高度的远距离支援和保障能力,还要考虑的是,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因素,许多南海岛屿实际不适宜长期驻军把守。
于是第三种选择似乎更加实用,即“继续争议,搁置开发”,在南海采取所谓“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逻辑是既然有争议,那么在争议有效平息解决之前,各国必须同时停止在有关海域的单方面开发。这样至少可以首先有效制止住南海资源的严重流失。个别渔船偷捕可能难以制止,但掌握争议海区上有多少海上开发平台应还是不难的。
这个选择也比较符合先礼后兵的国际惯例,即可以先争取与国际社会和周边国家达成共识,签订有关协议。而后有违背者,即可以采取非和平手段对其有关基础设施予以摧毁。对方如果重建,就再摧毁,直到其单方开发的成本变得无以复加,反到可能为真正的争议解决和共同开发提供契机。
近来中国已经在南海设立三沙市并加强了常态巡逻,这样比原先的态势增加了不少主动,但是于收回那些已经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所侵占的岛礁和开发的油气田等却没有太多帮助。中国欲真正改变在南海的被动状态,是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出击,理直气壮地以自然保护区模式覆盖和收回被他国非法占领的岛礁和资源,到那时候南海才能真正成为和平与发展之海。
中国南海进入拼实力阶段
仔细观察近来中国与越南及菲律宾等国在南中国海域就领海主权与资源开发问题等争执,其特点是中国方面开始加强巡视力度和外围力量,比如2011年4月中国、越南的最新一轮南海冲突位置离越南海岸很近,大概是130多公里;但是离中国的海南岛则有600多公里,远离中国本土的陆基支援。
这似乎代表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和资源”的最新举措,其广度和力度呈加强态势。越南方面也明显注意到此种变化,于是乎反应异常强烈,甚至准备以军事演习来应对。
但中国方面的新动作也必定是有备而来的。首先,“维权”的策略调整。众所周知,中国官方一贯在海洋国际争端上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传统立场,但随着石油矿产资源在有关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中国必须直面在南海“中国搁置争议,他国单方开发”的严峻现实格局。
由此中国非常有必要将策略调整为“继续争议,搁置开发”,即在南海采取类似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首先坚决禁止单方开发,这样至少保证了在有关争议有效解决之前,海洋和海底资源不再轻易流失,此个立场也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支持。
目前中方终于开始对他国在南海的单方开发行为强硬叫停,证明“继续争议,搁置开发”是确实可行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继续争议”代表文的一手,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争取以和平对话手段解决南海问题的诚意;“搁置开发”则代表武的底线,即清楚表明他国单方对南海资源的勘探开采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其次,中国警告越南,也具备双重的意义。首先,越南一直扮演蚕食中国南海诸岛的急先锋,其军事力量也在南海沿岸诸国中算比较强的。中国选择越南“枪打出头鸟”,因为具备从海陆两个方向对越南施压的优势,自然也有震慑其他有关国家的意味。
再者,越南一直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主要是想把美国、日本等拉进来搅局,但美日在南海的首要关注,是位于南海中部偏东的国际水道安全及畅通。而目前中国主动将南海“维权”动作推进到越南近海,即南海西端,既加大了对越方侵权的实际约束力,也使得其“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图谋难寻借口。
最后,从实力准备角度讲,中国目前开始在南海远离陆基支援的“维权”行动,乃是不发则已,一发必将常态化,否则便没有意义。而欲保持南海远程“维权”的常态化有效化,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即将挺进南海,以海基平台为远程“维权”行动提供有效的海空立体支持,就已经是呼之欲出、指日可待的事情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越南方面演习也好,抗议也罢,中国新一代海空力量必定已是整装待发,即将在南中国海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中国在南海最新一轮加大“维权”力度的举措出师有名,是因为从古代历史记录到“二战”后的雅尔塔协议等,都正式承认南海及其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领海。甚至包括越南在内的目前所谓南海主权争议国,在初期也都完全承认南海的中国主权,但却在近40年内出尔反尔,无非是因为对南中国海的巨大经济和资源利益垂涎三尺而导致利欲熏心所致。
总的来看,在海洋方向中国正面临三大连环式挑战。首先是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太”,并且已经正式宣布了与此战略配套的军事部署。众所周知,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并没有任何的领海领土纠纷,于是美国与中国的海洋之争更多超越了简单的军事层面,而上升到文明的“运势”和走向,是全方位的综合较量与博弈。
再就是日本和印度等区域力量试图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方向遏制中国的海洋发展。鉴于中日印三国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以及区域稳定安全作用,在二者都还在钓鱼岛和琉球一线,及藏南地区与中国存在现实主权争议的情况下,中国对日本及印度的的争端立场似乎是主权在我,维护现状,谈判解决。
当然,只有中国单方面维持现状的愿望是不行的。比如日本右翼频繁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和制造事端,跃跃欲试,就极有可能突破现状。于是中国必须有与日本“摊牌”的准备,敢战方可言和。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日本某些人的传统岛链思维颇显过时,远程打击和精确制导武器成为主流,日本作为一个海岛国家已完全失去战略回旋余地。除非中国丧失勇气,自废武功,否则日本绝无任何取胜的希望。
另外就是菲律宾及越南这样的南中国海沿岸国家,为了资源而不惜推翻传统领海划分共识,近20年来不断出击争夺南海的岛礁、水域和资源。
就南海问题来看,虽然美国官方有不少言论上的介入,但在实际操作上已很难恢复“冷战”期间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的重兵存在,而最多是机动或轮换式威慑。实际上美国已开始把亚太地区主要力量后撤至关岛和澳大利亚一线。这首先与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有关,再者就是为了减少中国陆基中程导弹的打击威胁。
越南在南海较量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一样明显。其优势是地理上距离较近,控制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趁着中国过去20年专注内陆发展,海洋意识薄弱等特点,越南已经占有了不少南海岛礁及相关资源,最近甚至其议会公开立法宣誓对南海的主权。而且越南借助自己的优良海港如金兰湾等,也可以吸收其他大国海军力量的进入甚至存在。
但面对中国这样的对手,也让越南在许多方面“先天不足”。首先,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与中国不存在可比性,一旦与中国在南海发生严重冲突,将面临来自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制裁,以及来自海洋和陆地的南北两路军事夹击。再者,越南现政权在引诱西方国家介入南海冲突时,出于其自身意识形态安全顾虑,不可能走得太远,否则就必须面对“是要党国还是要南海”的关键抉择。
菲律宾的南海策略是有便宜就要占,但如果中国像最近的中菲黄岩岛对峙那样针锋相对,菲律宾也只能知难而退。至于菲律宾最近在南沙的“中业岛”上设立幼儿园,似乎迫不得已将其儿童当作领海争议的人质。
对中国而言,内部共识似乎是南海问题已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否则就面临被他国彻底瓜分挟持的危机。在中国海监已大力加强南海巡视管理力度的基础上,最近中国的行政、国防和企业联手做出一系列动作——设立三沙市强化管辖,南海军事巡逻常态化,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并公开向外招标。
由此一来,各方的实力比拼已成基调,南海的下一步局面将是怎样的呢?有分析预测说军事冲突可能难以避免。但和平解决和谈判的机会依旧存在,因为中国的策略似乎是立足于“挤”而不是“打”,即依靠实力和存在把其他势力挤出南海主权和资源区域,或者令其不至轻举妄动。
在实力对弈中,有两种情况下可能爆发局部冲突,一种是双方实力对比接近,难分伯仲时;还有一种是实力过分悬殊,强大一方主动打击。但目前在南海问题上,美国没有直接介入的意愿和打算,因为就远离美国本土的南海直接与中国对抗冲突并不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而越南和菲律宾虽然实力离中国甚远,但中国并没有先发动武的意向,除非越南和菲律宾敢于先动手,但如此概率确实不高。
于是所谓“实力比拼”就会是一场“挤压加谈判”的博弈过程,实力出结果,谈判护全局。在领土问题上,严酷的现实法则无疑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否则你光打嘴仗,而不能常态化到达现场,于争取主动解决问题还是无补,这就是南海的现实棋局。中国保卫南海的务实举措,就应该是大力加强在南海的实际存在。
另外,中国如果能集中海峡两岸力量来捍卫南海权益,则必然更具成效。最近有台湾退役将领公开表示,无论是两岸哪方军队,都是中国军队。充分表明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民族夙愿。此论却遭到台湾政府方面的压制,主要是因为按此推论,台湾很难向与其有军售及军情共享关系的美国和日本等交代。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及维护中国南海的主权完整,台湾还有台阶要迈进,大陆更有障碍要超越,两岸中国人确实仍需努力。
海洋权益不相信弱者
台湾在中国海洋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两年来,台海局面出现了许多良性互动和改观,两岸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旅游交通等进展显著,但也必须承认,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上双方基本还是原地踏步,隔阂依旧。
目前两岸欲继续突破僵局,一步到位不现实,但把政治军事完全当作铁板一块也是缺乏勇气和智慧的表现。也就是说,两岸应该尝试将区域安全问题与政治分歧脱钩处理,目前在此方面虽已有一些初步讨论,但鲜有具体行动。
要成功将安全防御与政治分歧脱钩,两岸必须首先有观念上的共同突破,即必须郑重回答两大原则问题:首先,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内部政治分歧,是否能发挥自身智慧解决,还是要靠引入外力以保持均衡?再者,双方的安全协议是就两岸军务就事论事,还是应具备更加宽宏的战略、视野和范畴?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与历史不太具备和平解决内部政治纷争的经验和模式,往往是胜者王,败者寇,也就导致失败或弱小一方为了自保而引入和借助外力的倾向,从明末的吴三桂到现代的蒋介石都不例外。
为此现代中国人必须做出全新的创造和选择,才有望突破政治文化传统,将两岸局势真正推向前进。两岸安全和防务与政治争议剥离,无疑需要双方都具备相当的远见、魄力与创新意识,才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