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0400000026

第26章 看穿心理陷阱,做一个精明人(2)

几年前,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教授尤里·格尼齐和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奥尔多·吕斯提切尼,在以色列的一家日托中心,对从社会规范转到市场规范的长期影响做了巧妙的测试,看运用罚款措施是否能有效减少某些家长接孩子迟到的现象。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本来迟到10分钟的家长结果经常迟到半个小时,事实上它还会带来长期的负面效应。怎么会这样?

尤里和奥尔多认为,实施罚款之前,老师和家长之间是社会关系,是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迟到的。所以,当家长接孩子时迟到了,他们会对此感到不好意思,这种心理迫使他们以后尽量不要迟到。

但是一旦实施了罚款,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就无可挽回地从社会规范转向了市场规范。既然迟到后要罚款,家长们自然而然就用市场规范来诠释这件事了。换句话说,罚款就是家长给日托中心的额外金钱补偿,既然如此,家长们就可以自己决定早来还是晚来了。不用说,这绝非日托中心的初衷。

事情到此还没有完,后面的更有意思。几个星期后,日托中心取消了罚款。这就是说日托中心方面回到了社会规范。那么那些迟到的家长们也会这样吗?他们会重新为自己的迟到感到内疚吗?根本没有。日托中心取消了罚款后,家长们依然故我,接孩子的时候继续迟到,丝毫没有表现出内疚,实际上,迟到的家长还增多了。原因在于,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都被取消掉了。

尤里和奥尔多的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如果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之间发生碰撞,那么首先退出的是社会规范,并且退出之后很难重建。换言之,一旦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打败,它就很难发挥任何效力。可见,这种微妙平衡是很难掌握的。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正因为有这些有趣的特征,所以有一些精明的商人会利用他们为自己销售更多的东西。比如你在购物的时候总是遇到这样的商人,他们开始时不向你推销商品,而是问你是哪里人,然后告诉你,他自己也是那里的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让你觉得你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老乡关系。当然他们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你可能不会成为他的回头客。社会规范是如此脆弱,一旦你发现他们卖给你的东西并不比其他的商家便宜,甚至更贵,那么市场规范就会在你的心里发挥作用,当然他们前期营造的氛围就会烟消云散。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如果你是商家,务必要记住: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你不能一会儿认老乡,答应给对方便宜点,过一阵又公事公办——甚至更糟,再过一会儿,如果你觉得在他们身上能获得更多利润,又把他们当成宰割的对象。社会性的关系不是这样的。如果你需要社会性的关系,你可以去寻求,但是记住了,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保持它。

其实,通过上面的几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分界点,就是这件事情是否有金钱这个因素参与。一旦我们让金钱这个因素参与进来,那么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变得有趣而微妙。对社会规范来说,金钱将你的人性撩拨,而对于市场规范来说,金钱是最好的量标。

所以,生活中你要分清楚,什么时候需要金钱这个因素参与其中,什么事情又要把它排除在外。比如你需要一个人帮你做一件事情,答应完事后给他多少报酬。然而事情做完了,你却说:“看在我们的交情上,这次你就算帮我一个忙吧!”这样就不好了。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同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且界限也是非常敏感的,很多人都不能把握其中的奥妙。比如,你换了工作需要搬家,请了搬家公司,可是你又让你的朋友前来帮忙,本来找朋友帮点小忙不算什么,但是在请搬家公司的同时叫朋友帮忙,那朋友很有可能就不乐意了,他会觉得你在利用他。另外,请人帮忙也不能没完没了,“事不过三”就是这个道理,次数多了别人就会觉得你是在利用他。再比如,如果你的邻居是一个律师,你想请他帮你起草一份合同,就应该付钱给他,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但是如果你请他帮忙指点一下某份合同中的不足,你付钱给他,很可能他会认为你不把他当朋友看待。

请人帮忙是一门学问。可能要通过金钱调节,也可能是一个小礼物。但我们要明白,很多时候社会规范虽然是免费的,但市场规范极容易使其破裂,为了让这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我们需要对一些事情小心翼翼。在由社会规范主导的事情上,我们就不要让市场规范参与其中,同样某件事情需要通过市场规范来解决,我们也不要想用社会规范来为自己谋利。

6—3、心中处处有“我”,才不会落入别人的圈套

一直以来,“自我”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自私自利。而“忘我”则被人们奉为一种崇高的、受人尊敬的、应该追求的境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不可能表现出无私,反而会对社会、对他人表现出极大的漠视。比如说,你在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别人,你会很自然地说“对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自己侵犯了别人。如果一个没有自我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不会说“对不起”,因为在他心里自己与别人没有界限,他撞到别人就像自己的左手打到了右手一样,有什么必要说“对不起”呢?最终一件小事却成了一件民事纠纷。所以,忘我不是一件好事。对人对己都一样。

如果我们不想落入别人的陷阱,就要处处有个“我”在。缺乏这种主体意识,即使你的头脑处于极度清醒的状态,也有可能落入别人设置的陷阱。

举例来说,商家把自己的商品说得天花乱坠,你可能被他们的言语打动了。此时,你应该考虑一下:我需要这种商品吗?即使这种商品真的如商家所说——价廉物美,但如果你不需要,它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一件漂亮的丝绸衣服,对一个常年生活在纬度极高地区的人来说,有意义吗?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吗?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商品,而是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和商品相冲突时,或者我们根本不需要这种商品时,这个商品对我们来说就没有用处。我们买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干什么呢?不管它有多价廉物美。

这种商品在我们的消费能力之内吗?在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的确需要某些商品,而且是非常的需要,但它不一定能成为我们的购买对象,因为它的价格超出了我们的购买能力。一位高级跑车的推销员告诉你这种跑车的速度有多快,座位有多舒服,安全系统有多强,出门有多么气派。的确如此,他并不是信口开河。但你的财力在这辆跑车的价格之上吗?如果你变卖所有的家当,购买了这辆车,你会感到舒适、气派吗?毫不夸张地说,你不会感到舒适、气派。相反,你的心理感受只能是花钱找罪受。当然车是好车,只是与你这个人、具体说与你的消费能力不匹配。

我们购买某种东西的动机是什么呢?

在某一个人购买了某种东西之后,你问他买它的理由。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说:“它好,我需要。”其实,这只是最简单的理由,或者说是表面的动机。如果内在的动机和表面的动机是一样的,说明这件商品我们买对了。但也有可能不一样。

对大多数人来说,购物的内在动机并不是实际需要,而是周围的人都买了,所以我也要买;周围的人和我的一样,所以我要有更好的;我的偶像也在使用这种商品,所以我也要使用……所有这些动机都不是理性的,而这正是商家为消费者设置的陷阱。比如,为什么很多广告都启用名人,原因就是他或她都这样做了,你还等什么呢?

可见,心中处处有个“我”在,必要时进行自我批判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尽管有时不一定准确。如果你按照上面所说的做了,那么你落入对方设置的圈套的概率就小得多。

当然,我们不必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环境影响都去深究,比如,你的书掉在地上,别人帮你捡起来,你说声谢谢就行了。但面临对个人而言意义相对重大的事件时,就必须要有一个“自我”跳出来审视这一切。

如果有很多人对我们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开始了,只要我们跟他们信一种教义,他们就能庇佑我们的安全。这时,“自我”如能出来问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开始了,有什么依据吗?这些依据有没有道理?即使开始了,他们真的能庇佑我们的安全吗?他拿什么来庇佑我们?这一连串的发问中只要有一个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你就不会轻易掉入那些邪教徒为你设置的陷阱。

心中存在一个“自我”还不够,我们往往需要两个。

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一个理智的人心中应该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左右我们行动的“自我”,另一个是作为旁观者的“自我”。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行为才不会发生大的偏离。

某小学期中考试结束,班主任主持了一次家长会,在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建议家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结果没有一个家长说话。班主任见状便请一位在高中教书的家长来谈谈,以打破僵局。这位家长提了几条建议后,职业驱使他进入自己的上课状态,从国外的教育到国内的教育,从私立学校的教育到公立学校的教育……班主任多次给他肢体语言暗示,希望他就此打住,其他家长也个个表现得极不耐烦,而他却浑然不觉。一口气把里里外外讲了个彻彻底底,还说来日再来探讨。出了教室门,他才想起这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

这位仁兄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他只有左右行动的“自我”,而缺乏作为旁观者的“自我”。

人们落入别人设置的陷阱(这里指用超高技巧布置的陷阱),出现非理性行为,从个体内部来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作为旁观者的“自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正在赌博的人,明明知道自己要输,还是下了重注,把钱输掉之后,连自己都不能理解怎么会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样。为什么?他只有一个左右自己行动的“自我”,这个“自我”得不到相关行为合理性、适宜性的反馈信息,只是一味地向前走。出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有一个作为旁观者的“自我”的存在,会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反之,落入别人设置的陷阱的概率就会增大很多。

6—4、考虑别人隐藏的动机,小心被诱饵效应忽悠

我们每天都要做选择,选择穿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每当我们进行选择的时候都可以获得满足感、控制感,我们总是认为这些选择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都是我们自愿的,其实不然,有时我们被“诱饵效应”给忽悠了。

所谓诱饵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

《经济学人》杂志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中最流行的一种杂志,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订购。在订购方式上,工作人员为学生们提供了三种选择:第一种,单订电子版59美元,好像不算贵;第二种,单订印刷版125美元,价格有点高,但还算可以;第三种,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假定你想预订下一年的《经济学人》,参考这个定价表,你准备选择哪个?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选择的结果是这样的:单订电子版59美元的占16%;没有人选择单订印刷版;选择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的占84%。

你选择哪种套餐呢?如果你选择的是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那么你就被诱饵效应忽悠了。下面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原因。

在这次订购行动中,你可能不知道59美元的单订电子版是否优于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但你肯定知道125美元的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要优于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因为第三种跟第二种比起来,价格是一样的,电子版完全是免费赠送。我不得不承认,如果让我选择,本人也会选择第三种套餐。但是问题是实际上59美元的电子版就完全可以满足买者的需求了。

有一些精明透顶的家伙可能会问,这里的好处再明显不过了,为什么销售人员会提供第二种选择方案呢?这样做岂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这个问题问到了实质。如果销售人员把第二种选择去掉了,结果会怎样呢?在去掉第二种选择后,剩下的内容是:单订电子版59美元;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面对这样的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是电子版,还是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同样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学生们的选择结果是这样的:选择第一种的人增加到68%,而选择第三种的人则减少至32%。

这样的结果表明:我们在去掉中间那个可有可无的选项之后,人们的选择竟然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销售人员为该校学生提供的三种选择,就会发现他们的高明之处了。第一种选择:花费59美元订阅电子版,我们把它称为“竞争者”;第二种选择:花费125美元购买印刷版,我们把它称为“诱饵”;第三种选择:花费125美元购买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我们把它称为“目标”。他们提供了一条不具有优势的选择(第二种选择),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选择“目标”,来买他们认为最值的东西,这才是杂志社的营销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被诱饵效应忽悠了。

心理学家对诱饵效应的研究告诉我们,在“竞争者”与“目标”之间选择,我们往往举棋不定,但如果在这两者之间加入一个“诱饵”,让“目标”显得非常有优势,那么人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目标”。现在已经证明诱饵效应能影响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正因为人有这样的心理,在商业活动中,很多商家都在利用诱饵效应为自己服务。

在澳大利亚某个小镇的某条街上,有甲、乙两间经营衬衫的服装店,甲店卖的衬衫纯属欧洲风格,乙店卖的衬衫纯属北美风格,他们在价格上相差无几,每天的营业额也不分上下。后来,在这条街上,丁店开张了,同样经营欧洲风格衬衫,但价格比甲店贵。自然丁店的营业额是这三家店中最少的一个,但是人们发现甲店的营业额相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在人们看来,长此以往,丁店肯定会关门,令人惊讶的是,丁店一直就这样存在着,后来人们才知道,甲店和丁店的老板是一个人。

甲店的老板为什么要开丁店呢?为什么当丁店开张后,人们倾向于选择甲店呢?显然,以上的情景中,乙店是“竞争者”,甲店是“目标”,丁店是“诱饵”。

其实,诱饵效应往往以非常隐蔽的方式对一个人施加影响,事实上,我们常常都成了别人的鱼还不自知。那么,如何消除诱饵效应?如何让我们的选择更能体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方法就是时刻考察别人隐藏的动机。即到底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更具体地说就是,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进行选择时,你要考虑哪些商品是商家的“诱饵”,哪些商品是他们真正想销售的。

同类推荐
  •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聪明女人要读男人心理学:男人那些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

    这是一本为女人量身定做的男性心理书,它不仅对男人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最全面、最深刻的挖掘,而且总结了最实用、最有效的应对男人的技巧。有了它,即使不会读心术,你也可以轻松掌握男人的所思所想,并在交往中赢得主动。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心理学知识和策略,使你能够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心理课

    本书以哈佛心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依托,运用心理咨询术对调整人们的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积极面对生活的压力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 家庭和睦心理学

    家庭和睦心理学

    本书围绕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并提出了许多自我调适方法。
热门推荐
  • 神女降世之帝尊请回

    神女降世之帝尊请回

    她,古武世家武学奇才。一朝穿越,竟成了荆门大小姐!不过是想要破解身世之谜,为何偏偏有些不长眼的冒出来阻碍她?从丑颜、废材、靠身份,人人上门羞辱~到容颜倾世,逆天实力,睚眦必报,无人敢惹。且看她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惊爆各大势力眼球!只是眼前这个黏皮糖是什么鬼?都说了,对他不感兴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猛鬼天魔

    猛鬼天魔

    地狱魔灵的第二部,一幢闹鬼连连的大楼,竟有直通地狱的阴间通道,为里面工作的保安带来连场死亡,来自大陆的法师和大楼里面的猛鬼天魔王展开惨烈的大决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若熹今天打人了吗

    若熹今天打人了吗

    “刖”组因为一次失败全员覆灭,而若熹竟阴差阳错的重生回了离末世只有两年多的时间,好巧不巧整个“刖”组都重生了!昔日队友相见……画风居然是这个亚子的???“熹熹这个怪好强我打不过嘤嘤嘤……”某八级大佬贼不要脸的假哭。“???你要个脸谢谢!当初秒了一大群的女人是谁啊草!”“说得好像真的一样,那你们坐在我的坐骑上就好意思吗?!”燕若熹:emmm……“当然好意思!”(震声本书又名《求求您别当朵壁花了谢谢!》《今天自闭了吗》《自闭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姣月不是姣月

    姣月不是姣月

    妖界之王——姣月,法力高深莫测,且心狠手辣野心之大,一心想要带领妖族称霸四界!最终被神、仙、人三界合力击败。虽落得神魂破碎、肉身被封印的下场,但她倒下的前一秒发誓,总有一日定会卷土重来,让神、仙、人三界付出惨痛代价!…………神魂归一后的林姣月:“我是一只罕见的十尾白狐,妖界之王——姣月!”
  • 我为君狂:一等女纨绔

    我为君狂:一等女纨绔

    谁说公主得端庄?公主也能耍流氓!秦国长公主,欺女霸男、酗酒赌博!突的一日,亲哥太子残废了。为了保住亲哥地位,纨绔化身二皇子,隐藏身份入军营。战火燎原,不疯魔,不成活!严肃版:装的太过,便会成为事实!几时起,公主已变纨绔!当纨绔遇上冰山,为你一人而暖,看你从是不从?从!当然从!图腾之谜、北疆巫术,老和尚想出一招,面对消失了已久满脸憔悴的老相好,是救还是不救?
  • 宠妻无敌

    宠妻无敌

    冷酷霸道而又邪魅无赖的他,年少遇见了还是婴儿的她,不想却被一个笑容所俘获。成年后的他再见狡诈多变,可爱调皮的她,心更是跳动不已,腹黑的他和狡诈的她,在这场名为感情的战场上,到底谁胜了谁,谁又扑倒了谁?当爱情与命运相撞,他们还能否彼此相守?
  • 嫡女之凤仪天下

    嫡女之凤仪天下

    上一世,名满京城的顾家嫡女,居然成了下堂妇,终究是痴心错付!若能重来,我一定要把失去的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