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羽中
小李:
你好,也谢谢你的来信。你要问“大学里的学习经验”,但是我实在觉得不好回答。本来我介绍学习经验的文章是有的,就是高考之后炮制的那篇《记性、韧性、悟性》(简称“三个性”),但是这篇文章我通过不断改头换面一稿多投了无数次,甚至可能有些2000级、2001级的同学还看到过,所以现在不可以再拿出来了。要说大学里边的“学习经验”,我确实没有资格也不打算写,只好随便乱说一点,你也随便听听就好。
去年我上张植荣老师的课,恰好饶贞师姐也选了这个课(现在她在《广州日报》国际新闻部)。有一回上课的时候她就说,她一点也不喜欢国际政治,而且一点也不懂国际政治。当时我们都大笑了起来,因为我们觉得,无论怎么讲,我们在国政系呆了几年,怎么好说自己和这个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呢。不过现在我开始明白了,对这个“专业”,自己真的还陌生得很。
我对国际关系的理论一点都不懂,甚至摩根索、沃尔兹都没有读过,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看过,但是那是个时髦的“策论”,我感觉跟看《环球时报》似的。王逸舟、阎学通的东西看过,他们是很厉害,但我也不觉得如何受启发。也不知道自己这几年都在干什么,乱七八糟的书是看了一些,而且一般没事儿的时候我都在图书馆里乱翻书,但是西洋人那一套理论就是一点都没有接触过。我曾经下过决心要读那么几本,而且还请教了1997级的宋伟师兄。他发的文章很多,都是讲高深理论的,大家有问题多找他。
不懂一些理论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因为没有这些东西,起码你就不能把一个简单的东西给说得复杂了。有很多同学想写文章,我说你去看通一本大书,看通了自然文章就出来了。现在准备写毕业论文,我想了一个宏大的题目,但是看了材料以后,感觉脑袋里边完全是乱的,想到的东西特别多,但是串不起来。所以我想,假使我还有机会重读4年的本科的话,一定要把每天12个钟头的睡眠减掉一些用来读专业书。
除了多读一点理论的著作,我想我们系的学生最要紧的事情还是学好英语。如果你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不够的话,将来会非常倒霉,真的是非常倒霉。反正出国、就业、上研究生,都得看英语。我英语没有学好,所以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这是几年里最大的感受。
刚才已经提到写文章了,我想写文章的话必须要积累。套毛主席的话说,文章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三大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自己要写文章,首先要看别人的文章。洋人写文章,首先要做学术史的回顾,要说清楚我写的这个东西,以前的人和其他的人都有哪些研究,我的研究和他们的研究有什么关系,我从他们那里抄了些什么,又有哪些和他们不同。起码要有这些东西,否则文章一定不能发表,除非你说你的思想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但可惜我们生得晚了。如果还是雅斯贝尔斯讲的那个“轴心时代”的话,说不定还可以闭门造车,现在在政治思想这个领域,阳光底下再没有新鲜货色了。
我写了不少东西,当然论文没有几篇,而且全部都是垃圾,如果不是因为保研的时候加了很多分的话,我会非常后悔写这些东西。我主要写报屁股文章,目的只是想换点银子。
人,尤其是读书人需要过安定舒适的生活,做学问有些时候简直是拿钱堆出来的。没有钱的话急都急死了,或许可以发牢骚去写诗什么的,但是做学问可能不行。你看当年那一大批留学生,出国以后都着急要拿学位,因为没有学位回国恐怕只好喝西北风了(胡适就是个例子,导致他从哥伦比亚“预支”的那个博士学位被人挖苦了好久),但是有几个人例外。一个是陈寅恪,他是贵族子弟,潇洒惯了,也不愁前途问题,所以欧洲、美国到处游学,而且可以任意学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也不用为了那个博士帽折腰。徐志摩也是例外,他家里边有钱,他那个富翁爸爸可以供他在剑桥跟英国人一样赶时髦,优哉游哉地培养诗情画意。
国政系有一点特别好,就是学生读书很自由,所以如果跟前边提到的那位师姐一样不喜欢这个专业的话,不妨自己多花一点时间来学点其他东西,学什么都可以,只要你觉得可以安身立命。时间最好不要浪费了,毕竟大学里边还是要读书的。北大有那么多好老师,还有一个大的图书馆,我们不抓住机会多求点学问,真的没有道理。而且最好不要把读书当作负担,不要打算从书里边读出什么“颜如玉”、“黄金屋”来,这样大学的生活就会非常快乐,当然尽管我们未必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说到最后我还要推荐几本书,一本是咱们系许渊冲先生的《追忆似水年华》,不是他译的洋书,是他老人家自己的那本回忆录。其实许先生和国政系关系也不是太深,但不管怎么说他还不得不算咱们这儿的人。如果以后中文系、历史系的人要跟你炫耀,你就说我们有许渊冲——杨振宁的同学、钱钟书的学生、“诗译英法第一人”,牛吧?
另外一本是罗志田先生写的《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其实罗先生这本书严格说来不能算一本完整的胡适传,他仅仅写到胡适到北大就完了。但我感觉这是最好的一本关于胡适的书,这个书写得比胡适之还要胡适之。如果希望找到在学术界、思想界成功的“登龙术”,或许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最后一本是郑周永的回忆录。大家都感叹韩国人了不起,有脾气,那么郑周永的奇迹一定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我们国政系也需要培养一些大老板,最好将来能回来捐钱修新楼——一定要把光华的楼比下去!想发财的同学可以看这个书。
就说这些,但愿不都是废话。
即颂
时祉
任羽中
小李:
你好!我读书本来就是瞎闹,不敢乱讲。所以假如你一定要我推荐什么书,我自己最喜欢的有三种:
一是《共产党宣言》。我想尽管大家从初中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上政治课,但是真正读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却很少,而当下的风气也是如此,很少人愿意费力去读原著。不管怎么讲,我觉得最起码的,《宣言》还是要仔细去读,其中很多段落和名句完全值得背诵。同时也可以思考,《宣言》发表以来的150年间,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不是随着所谓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而“过时”了?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是“科学的”,苏联式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到底和他们的思想有何种关系?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预言又到底是怎样的?历史已经因为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制度的“胜利”而终结了吗?
假如对上述这些问题还觉得有兴趣,那么进一步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翻一翻就更好了。
二是《毛泽东选集》。毛主席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不管你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他的文章雄浑大气,跟小文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没有那些脂粉气、头巾气,所以读毛主席的书可以“养浩然之气”。而且《毛选》又比较好读,比如《敦促杜聿明投降书》,比如《纪念白求恩》,比如《评战犯求和》,读起来非常有意思,能背得下来最好。
三是《师门五年记》。这是罗尔纲回忆胡适先生的一本小书,20世纪50年代在台湾就像教科书一样大量印行。我觉得读这个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师道尊严。我们来北大念书,不管将来念成什么样子,老师永远是老师,你始终要尊重他,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当然老师也应该有老师的样子。假如他自己没有师道,那你要“谢本师”也是可以原谅的。我们国际关系学院虽然不敢说有什么大师,但是人品好的老师很多,有名士风度的老师很多,有故事的老师很多。大家多跟老师学点东西,必将终身受益无穷。还有就是可以从这本书里边学会做学问的方法,书中仔细描述了胡适先生是怎么教罗尔纲研究历史的。比如说,如何扬长避短,如何选择自己的学术道路,什么样的文章可以写,什么样的文章不能写,考据的文章该怎么做,等等。你读了以后肯定能把很多事情想清楚。
就写这些。
祝好
(任羽中,男,北大硕士,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曾出版个人作品集《简简单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