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加了下油,汽车即刻追上李老师,司机按响喇叭,“滴滴——”
李老师一心一意走路,根本没听见路旁那辆车的“滴滴”声。汽车停下来,司机打开车门下了车,冲她高声叫道:“李老师!”
老师没听见,继续走她的。
司机又一次高喊:“李老师!”
李老师还是没听见。
司机搔了下头:“——咦,这人诶,走个路咋也这么专注?”于是提高嗓音又喊:“李秋芬——”
李老师终于听到了,是熟悉的嗓音——郭子建在叫她。
就像突然着了火。
她浑身的血液立即燃烧起来,搞得她好不眩晕。
她稳住神,停住脚步,扶扶眼镜扭头朝喊者看去。
看是看了,却瞧不出人样来,只能凭声音去捕捉。
模模糊糊,似乎见车里忽拉拉地涌出好多人,好像有抗摄像机的,还有拿话筒的,一起向这里跑来,她用力把目光投向那位随后跟来的司机身上,脸上随即堆出笑来。
那位司机——郭子建几步抢到跟前分别为她做介绍:“这两位,‘夫妻夜店’来的——”
拿话筒的女子纠正:“是‘夫妻夜话’——我们是《时光频道》专栏记者,‘夫妻夜话’的记者。’”
郭子建:“这两位,都是孩子的家长,一心想要见见您。”
一名家长接过来话,毕恭毕敬,说:“我们也是来采访你的。”
另一名家长批评她:“你咋这么不会说话呢?咱们怎么能叫采访,咱们是讨教,是讨教刘老师来的。”
李老师明知故问:“讨教我什么?”
这位家长刚说了句:“讨教——”
女记者咳嗽一声。
另一名家长打断她,说:“你等会再说,让记者先来。”
女记者将话筒递到李老师嘴边,提问:“请问,是您的学生获得‘小小艺术书法家’一等奖吗?”
“具体说,”她回答:“获得‘小小艺术家一等奖’的,的确是我的学生。”
记者问:“学生得了奖,请问,此时此刻,您是怎样的心情,能谈谈您具体感受吗?”路上的行人见有采访的,围了上来。
此时,学校的铁栅门打开了,学生们开始从学校里出来。
李老师清清嗓子,说道:“要说心情吗,首先,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她请郭子建站过来,给大家介绍道:“这就是我的领导,没有他的大力支持,我是无法取得如此成就的——”
领导悄声跟她提议:“咱们换个地方好不好?”
李老师问:“为啥?”
领导悄悄对她说:“这地方,人来人往的,我害怕。”
李老师道:“去我家吧,我家就我老公在。”
领导说:“咱抓紧时间,记者同志还有事,咱们就在这附近,随便找个地方,说说就得。”
“好吧,”她道:“由你。”
一队头戴小黄帽、身背大书包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喊队同学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踏着有力的步伐从校门出来。
队列中,有个小同学特别显眼。
这孩子,看上去好像比同龄的孩子小一两岁,因为个子小,排在最前面,——这就是王呱呱。
校门外接孩子的家长们躁动起来,随之响起各种调门的呼叫声:有清脆的,有沙哑的;有洪亮的,有苍老的——是孩子的家长们各自呼叫自家的孩子。
王呱呱被花花绿绿的人群淹没了。但是,这孩子还是能在众多的人群里找见自己的奶奶。
他奶奶正笑眯眯看着他。
“奶奶!”他叫着朝奶奶挤了过去。
没到跟前,他便大声告诉奶奶:“我得小红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