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为宋代文坛名士,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③,高处不胜④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⑤,照无眠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
④不胜(shēnɡ):受不了。
⑤绮户:雕花的门窗。
⑥无眠:指失眠之人。
⑦婵娟:传说中月里的嫦娥,此指月色。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谪密州时所作。政治失意和久与亲人分离,使他中秋佳节时心情忧郁,于是在词中出现“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全词的思想感情洒脱超逸,结构严谨而又跌宕有致。上下片均围绕“月”字展开,写人在月下的感情起伏变化。上片着重写“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下片着重写“人逢佳节倍思亲”,并感悟出人生的哲理。此词极负盛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①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④。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⑤。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⑥。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⑦。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章质夫:章,作者的友人。
②“似花”句:杨花又像花,又不像花。
③“也无”句:也没有人对杨花爱惜,任它自行飘坠。从:任。教:使。
④无情有思:杨花看来好像无情,实际上却有愁思。
⑤“萦损”三句:以拟人手法写杨柳,实写一女子的困倦、愁苦。
⑥“梦随”三句:暗写女子对远方意中人的怀念。又还被莺呼起:此处化用唐金昌绪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春色”三句:意谓三分春色就这样消失了。
赏析
这首咏物词,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咏物和写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避免了一般咏物词堆砌典故、内容空洞的通病。此词表面上是写杨花的飘零,实际上是写女子的感伤、幽怨,也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永 遇 乐
彭城①夜宿燕子楼②,梦盼盼,因此作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③,铿然一叶④,黯黯梦云⑤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⑥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①彭城:今江苏徐州。
②燕子楼:在今徐州,为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住所。相传关嫁给徐州太守张建封,张死后,她独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再婚嫁。
③(dǎn)如三鼓:响亮的三更鼓声。:击鼓声。
④铿然一叶:铿然作响的是一片落叶。
⑤梦云:用宋玉《高唐赋》典故。此指梦见盼盼的梦境。
⑥黄楼:苏轼改建的徐州东门上的楼宇。
赏析
此词追怀名妓而不写红粉艳情,格调高旷。怀古而不胶着于古,借古伤今,探究人生哲理,超尘绝俗,空灵超宕。
洞 仙 歌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人蜀主孟昶①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②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③淡、玉绳④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⑤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①孟昶(chǎnɡ):五代蜀后主,知音律,善填词。宋师伐蜀,兵败而将。
②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姓徐,别号花蕊夫人。
③金波:月光。
④玉绳:星名。
⑤不道:不觉。
赏析
这首词开头二句相传为蜀主孟昶所作,余皆为苏轼所续。词的上片写美人帘内枕,描绘了美人的姿质及情态。下片写户外携手偕行,写出了清凉的夏夜情景和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①,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④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⑤。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②漏断:谓夜已深。
③幽人:幽居之人,此是形容孤雁。
④缥渺:隐约,若有若无。
⑤省(xǐnɡ):了解。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释放后被贬谪黄州时所作。词生动、传神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孤傲、自甘寂寞,正反映了作者幽愤寂苦的心情。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尘俗气”。
青玉案送伯固①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②。若到松江呼小渡③,莫惊鸳鹭,四桥④尽是、老子⑤经行处。
《辋川图》⑥上看春暮,常记高人⑦
右丞⑧句。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⑨针线,曾湿西湖雨。
注释
①伯固:苏坚,字伯固,作者的友人。
②“三年”句:三年来梦中也思念去吴中(今苏州)的 归路。遣黄犬:《晋书·陆机传》载:载机有黄犬,名黄耳。陆机曾将书信系在黄犬脖上,让其传递。
③呼小渡:招呼小船摆渡。
④四桥:在苏州。
⑤老子:苏轼自称。
⑥辋川图:辋川在陕西蓝田,王维曾隐居于此,并曾在寺壁上绘辋川图。
⑦高人:指伯固。
⑧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⑨小蛮:白居易的歌妓。白居易有歌妓樊素、小蛮。此借指苏轼爱妾朝云。
赏析
这 首词写送别挚友伯固回吴中,抒发作者自己思乡盼归之情。
临 江 仙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②,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④风静纹⑤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①东坡:地名,在黄冈,苏轼在此垦种,并筑“雪堂”,作为游憩之所。
②“长恨”句: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
③“何时”句: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句。
④夜阑:夜深。
⑤(hú)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
定 风 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③烟雨任平生。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①吟啸:吟咏长啸。
②芒鞋:草鞋。
③“一蓑”句:意谓愿披着蓑衣,在烟雨中度过一生,指过隐居生活。
④料峭:形容微寒。
赏析
这首词从自然界的晴雨变化,联想到宦海风波和人世沧桑,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磊落的襟怀。
江城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③,自难忘。千里孤坟④,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⑤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⑥。
注释
①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
②十年:谓苏轼妻王弗去世十年。
③思量(liànɡ):想念。
④千里孤坟:王弗归葬四川,作者此时在山东诸城。
⑤轩:有窗槛的小室。
⑥短松冈:此指王弗的葬地。
赏析
以悼亡题材填词,这是首创。本词梦境与现实交错,在怀旧与悼忙中融入身世之感。全词运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贺 新 郎
乳燕①飞华屋②,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③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④。渐困倚⑤、孤眠清熟⑥。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⑦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布蹙⑧。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⑨。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⑩,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
①乳燕:小燕。
②华屋:指富丽华美的房屋。
③绡(xiāo):白色薄绸。
④这句说,扇子和执的手都像玉一样洁白。
⑤倚:指靠在枕上。
⑥清熟:安睡。
⑦瑶台:指仙境。
⑧此句说那半天的石榴花好像折皱的红巾。蹙(cù),皱缩。
⑨此句说,等那些浮花浪蕊谢尽时,感到寂寞,自有石榴花陪伴。
⑩此句说,怕石榴的青枝绿叶受不了秋风的摧残。
此句说,泪珠与花瓣将一同簌簌落下。簌簌(sù),落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一个孤独、抑郁的女子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仕途多舛、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