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赵文放多年,从没见他多话,即使热闹场合多说几句,也都慢条斯理,似乎在斟词酌句,平时为人也不高调,以至于认识多年的朋友未必知道他写了些什么。
但是,他大概与文字有缘,否则,父亲只是电力职工,怎么有先见之明,在诞生之时就赋予他放飞文化的使命?他给自己取的名字却是江南愚才,网名,似乎说自己不够聪明,有点小才而已。即使不是大智若愚,也是中智若愚,还有谦虚平和、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优点,是我对他的初步印象,也是他保持青春活力、比实际年纪看去小得多的秘诀吧。
他因下放耽误了多年的青春,后来在安徽大学上法律专科。想读书的时候没书读,却到农村学大寨。苦闷时写两首小诗,被南陵县文化馆姚永牧老师发现了潜质。那天太阳很暖和,他在田里薅草,姚老师亲自下乡来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县里的文学创作班。听说管吃管住一周,还能学习怎样创作,他高兴得想蹦,可没蹦,因为腼腆,只是点头。学习结束,第一次领到南陵县文化馆的两本稿纸,美得心花怒放,他裂嘴笑了,从此开始描绘心中的文学梦。
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时,他已经在发电厂当工人了,由于敏锐地捕捉到改革开放新鲜的题材,用上了当年的稿纸,写了满满两页抒情散文诗《黎明,开出一辆农民轿车》,“太阳是它的前轮,月亮是它的后轮……”想象丰富、贴近时代、讴歌新事物,自我感觉不错,托一老作家帮他转交到报社去,但后来通知他退稿了。是根本没送稿还是有编辑不接受?至今还是个谜。文放不服气,但又不认识编辑,怎么办?想了半天,写了封信,附着诗稿寄给报社副刊《大花园》编辑冯慧莲。一周后《芜湖日报》发表出来,居然还是副刊头条,年度被编辑冯慧莲老师推荐到安徽省首届报纸副刊作品评奖,获得了二等奖。这下他充满自信了,一边耕耘自己的文字,一边组织文学活动。
他与文友在企业组织了“三色文学社”,发文章、讨论诗、印刷刊物。1991年春天,组织了全国水电职工的诗歌大赛,出了一本公开发表的诗歌集,题目为《走向太阳》,在芜湖、秧州、望亭三个地方的电厂编辑,系统内轰动一时,首发式上,水利电力部工会的领导也到场了。2005年,他们又编辑了一本芜湖发电厂的文学作品选,所有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都收录进了《燃烧的三色火》。同时他也写散文。一次到齐云山游玩,喝到山间甘甜的茶,从南方佳木想到理想人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居然在《大江晚报》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得知《中国电百年》征文时他心动了,但这是个大题目,全国有太多的大城市,电力系统有太多的大单位,身在芜湖这个小城市从哪里下笔?看了当时厂志才来了灵感:芜湖明远发电厂是清末徽商吴运周创办的,他怀抱实业救国的雄心,给安徽这个农业大省第一个带来光明,抗战时期坚决不与日本人合作,这种爱国精神如黑夜中明亮的白炽灯工照深远。想到这里,激发了赵文放的灵感,就以最早给电力注册的商标名字“黑白月亮”为题目,将历史的文明之光彰示,写出的征文《黑白月亮》获得了全国征文二等奖。
看见自己的文章发表,一个个铅字如盛开的紫丁香使他沉醉,那时他可没想到,自己的文字有一天能登上舞台。
1999年,全省电力系统搞调演,明文规定要原创作品。对于他们效益不错的单位来说好办,出钱请专业人员来创作,辅导职工演出就行了。赵文放正在宣传科工作,与大家讨论后决定,选题是安全生产的。但是,专业编剧人员不熟悉企业情况,与专业演员编写出的节目都没过关。
领导发话了:“赵文放,你不是会写诗吗?快板剧也差不多的,你来写吧。”他一愣,怀疑自己的能力,后来一想,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尝试一下吧。接了任务,推倒重来,认真构思,从企业生产中挖掘素材,第一次写了快板剧《风清月明时》,轻松活泼,有血有肉有精神,参加省系统文艺调演时,编剧与演出都获得一等奖。第二年他有创作了音乐快板剧《好事有成》获得了2002年文化部创作“群星奖”。
企业重视了,专门送他到省里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怎样写歌词。那个全省有名的歌词作家方老师激情澎湃,使他很有收获,货真价实的创作方法与他的勤学苦练相结合,从此参与了每年的企业调演节目创作,包括单位的厂歌。
渐渐的,赵文放在企业文化中的才干得到认同,外单位及市有关部门需要节目也来找他了。如《九华山风光片》的插曲,就请他创作出《天上人间在九华》的歌词,作曲家谱曲后,2000年由著名歌唱家祖海在九华山演唱,灌成磁带,至今还在那里畅销。
他为建筑行业写歌词,以追求完满的企业精神表现徽匠的豪情,获得了省建设厅一等奖。他为公安局创作的音乐剧《认亲》,演出好评如潮。在2009“马仁临风”芜湖市首届新年新诗会上,他写的朗诵诗《赤铸剑魂》也获得了成功。
在芜湖“大德颂”的晚会上,赵文放歌词的《大爱无言》及创作的串台词感人至深,为市道德模范张家珍写的朗诵诗《如数家珍》更是催人泪下。因为他专门深入到她家里,从女人的角度铨释道德,洞察人的心理后,激发了他的人文关怀,决定用感人肺腑的诗句歌颂芜湖一个孝老爱亲的模范。再从晚上八点写到凌晨三点,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的颁奖词:“你用大爱,展示出生活的真谛;你用人间的忠贞,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20多年来,你用一颗永恒不变的衷心,守望着爱情、家庭和亲情,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
2005年,全国纪检方面征集歌词,有人动员他参加,他犯难了,这种歌词不好写:既要充满浩然正气,又要不落俗套,既要充满诗意,又要明白如话,怎么能写出一首上级认可而老百姓又喜欢的歌词?他又不想放弃,因为好的歌曲应该是一面旗帜,它倡导一种精神,可以用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他没有放弃,有时间就考虑,前后构思了半年时间,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命题——《一身正气走天下》:“不攀比,谁的官,越做越大,比就比,谁做官,清白无暇。官再大,他也是娘生人民养,比就比,谁把百姓当作亲爹妈。为官一任,就要造福大家。贪图享受,就是虚度年华。官大也好,官小也罢,两袖清风才能潇洒走天下……”开宗明义、语浅意深,他自己也很满意。可惜交稿迟了,有关部门不接收。他电话找到市纪检委,回答说已经没有办法了,参加征集的歌词已经到位,连作曲家都已经安排过了。没机会参加了吗?他正失望的时候,发电厂纪委支持了他,专门由企业花钱找人谱曲录音,再直接报送参加比赛。赵文放半年打磨出一首歌词来,但付出的心血有了回报,企业的投资也没有白费,这首歌不仅全省一等奖,还获得了文化部的奖励。
就这样,他参与创作了百多台的节目:歌词、主持词、剧本,什么都写,每年都有十几台节目邀请他去参与有关创作。
随着文化的普及,纯文学不景气了,纸媒体萎缩了,他的文学情结却越来越深了。看见许多从事文学创作朋友的失落,2004年12月,文放从一家网站出来,提倡创建一个纯文化的网站,给文化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立即响应,而且一致认同:只为文化,不为个人谋求利益,为弘扬地方文化力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此,他把一条软网罩在自己身上。
除了网络的建设,开展活动也是操心费力的事情,为维护地方文化需要艰难地做文化事业,他可是煞费苦心。电话往来、联系场所、组织会议,每次变化着挑选主题:网络春晚,摄影展览,古城记忆,创办杂志,作品研讨,文学讲座,青弋江呼吁环保,春天赏桃花,夏天去荷岛,秋天拍红叶,赭山踏雪寻梅……几乎一年四季的每月都有活动,全部实行AA制公布账目,只为文友提供优质服务,自己掏腰包的时候太多太多。
当年下乡的知青现在都年过半百了,他们很少上网,但淬剑池网站与别的网站地方不同,聚集了相当一批当年的知识青年,著名的知青作家刘晓航就是这里的文学顾问,知青活动也成为网络活动的内容之一。
在《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的时候,为不忘记过去,更珍惜今天,他们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在《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系列中,邀请来著名知青任毅、刘小航、南京知青的召集人胡景南,几大媒体都做了系列节目。赵文放拉赞助,找关系,请老三届老板茶行王先华先生提供帮助,招待请来的客人。茶行的王先华被他感动了:“我们在做生意赚钱,你们在搞活动纪念,应该支持你们。”他不仅出资,而且表示:只要请来著名的知青代表他也到场,于是,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付出辛勤,不是为个人扬名,他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发得不多。但播种辛勤,可以收获友谊。网友家中有困难、遭遇不幸,他也往往要花钱费费时上门慰问。最担心的是在外出组织采风活动,他的头脑始终绷着安全的弦。一次活动回家路上发现一群农民围着什么,赶紧下车,见一个人躺在地上昏迷不醒,从衣服上仔细辨认,发现是一个网友骑摩托车摔伤了,他张罗着抬上车,让当医生的网友检查,呼叫120送芜湖治疗,陪护、看望……直到网友痊愈,他才放心。
其余的时候,网友家里有人去世、结婚、他都主动帮忙,似乎淬剑池友的事情,就是朋友的事情,因为群体代表大家,网络需要和谐,良性人际关系更需要彼此的友谊来维系。
“文放热心公益好讲话”,是众人的口碑,我也感同身受。
当我出书送书时,他自告奋勇担当起送书的义务,三四十本书沉甸甸的一大包,他一次性取走,再一个个通知去他那里拿,有的还需要他一家家骑车送去,外地朋友他还自己花钱邮寄,那么麻烦他,我真过意不去,他却感谢我的赠送。
为筹募香港慈善基金,有关部门需要一批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照片,文放听说后义不容辞地承担任务,放下自己手中工作,与几个摄友几乎跑了一周,终于出了几张优秀的残联专题片。
2008年年底,芜湖请来残疾人艺术团演出,演出前两天又请他去拍照、写主持词,他及时赶去了解残联及那个区的情况,一天就写好了。观众被残疾人演员的演出感动,演出中的主持人被芜湖人写的主持词感动,找到作者征求意见:“这样好的词,以后能不能给我们到外地演出用?”按照以前的惯例,为商业演出撰词都是要收费的,但赵文放考虑到他们是残疾人艺术团,能给他们做点工作是尽自己的一份心意,慷慨地说:“没问题,能问你要钱吗?”一个盲人演员由衷地说:“感谢芜湖的剧作家,给我提供这样好的主持词,十分感动。”
最精彩最感人的是赈灾募捐活动。汶川地震震动了全人类的心,大家都想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文放于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反馈信息,也为去那里的网友送行接风,但他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思考:作为一个网络负责人能做点什么?个人的捐献再多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筹集一次网络活动,体现淬剑池的人文精神不更有意义吗?于是,他首先在管理层提出自己的创意:义卖网友的摄影作品,摄影者无偿献作品,爱好者购买,既有纪念意义,又彰显国难中的爱心,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得到大家的一直拥护。紧张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开影楼的庄曦帆老总鼎立支持,承担全部冲洗装框费用,网友们纷纷动员起来,抽时间尽义务,五六百幅作品做好了,手续办好了。在太阳影楼门口,他们从慈善总会请来原副市长现会长现场讲话,设立了透明的捐款箱。尽管干好事还要开后门,但终于把好事办好了。募捐现场引起了轰动,为赈灾彰显人性,每分钟都有感人的事发生,连附近的徽商银行也破例延时下班,等待着为他们清点募捐的零钱。短短两天,居然筹集了8万多块,而文放与工作人员自己买水,自己买饭,加班加点,却没花其中分文。
因为,他与管理人员们约定:不能从网友上赚钱,要保持淬剑池网络纯洁的文学性,绝不弄商业味,绝不为个人谋取私利。有个在外国定居的网友看见他为淬剑池辛苦忙碌,十分感动,问他是否要个人出书,可以给他资助,他说不需要。那个华侨还是给他邮来一万元,他虽然接受了,却当作对网站的捐赠,管理层集讨论决定,用来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征文的资金。
许多文化人,在文学的天地里越走越狭窄,赵文放却越走越宽广,这不仅因为他有三把“刷子”,还因为他有纯粹的文学心,所以,能在文学的纸介、文艺的舞台、文化的网络上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