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27

第27章 正信希有分(2)

所谓“种诸善根”,并不单指后来佛教出现后的“六度波罗蜜”, 持戒、 布施、精进、禅定、智慧……之类,而是指的“宇宙—生命”系统中十方三世普遍存在希望过好日子,或者可以说是希望“解脱”,低者可以是希望“发财升官”之类的“明德”。一切众生都想活得更好的行为,用阿弥陀佛的话说是“誓拨生死勤苦之本”的行为,都可以说是“种诸善根”,不要把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的对立区分,引申到“种诸善根”中来,那就有了分别心了。个体人的行为,相对于一定的文化历史背景,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从法身说,真善美、假恶丑都是法身本有。法身无有的东西,在化身就不可能存在。从报身说,报身是因缘运动、变化显化出的产物。在因缘运动中,真善美、假恶丑,舍了哪一个面,都无法构成运动、变化,“矢量”都是趋于“至善”。这样一来我们就超越了具象的我人众生寿者,不以它为标准了。所谓“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就是指的一切众生,事实上还是指整体而言,因此自会有人相信本愿。反回头来说,这段经文充分表现了释迦坚信,既然我能想到“本愿”,便是本愿因缘已经在世间成熟,因为这不是我个人的智慧,是阿弥陀佛的般若智慧,这就是说一切众生都会信的,只是由于因缘的缘故,有迟有早罢了。

所谓“持戒修福”者,正是指那些可能早知道、早相信释迦已经救度完了众生的人。这些人虽然还在“修福”,想通过自己的善行为下一世积累福报,毕竟是知道了善与福相依存的道理,比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大贪特贪的人,觉悟得早一步,深一步。这种人有可能早信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至于形成这个大愿的具体道理,未必可以一下子全明白,但在大愿的催促下,还是会明白的。

所以我们说佛学不是某一个天才主观臆想出来的“学问”、“思想体系”,是一种再现实不过的力量。这个力量也不是某一个人的神通、特异功能,而是众生早有、众生本有的整体历史进步的力量,只因因缘不熟,未显化为报身之德罢了。一度形成报身大愿,其力量不可比拟,其真实不可怀疑。

释迦牟尼坚信自己的学说思想,尤其是其愿力,是完全可以被众生理解的,因为他相信这学说思想,这愿力,不是他的,是众生本有的大愿的报身必然显化。

这里不存在南老说的哪一个人修不修的问题,只有因缘。诸法因缘生,只有“宇宙—生命”整体的因缘是真实的,至于反映到众生的心相上的是什么东西,那是个人因缘的问题,完全可以千变万化、千奇百怪。

“无量千万佛所”即众生,众生与个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无处不显处处显,一人信了人人信。信与不信还是个幻相,但最终一切众生都得信。

众生从来没有不修行的,真善美是修,假恶丑未必不是修。

众生即如来

在说明了众生最后必然会全都相信如来大愿之后,释迦接着说“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

我们真不知南老是如何理解的,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只要一个人一念生净信,如来悉知悉见,并得无量福德。只是在解释为什么是如此时,释迦才重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三个字就是证明。但我们的南老在对“净信”两个字大作一番文章之后,对“如来悉知悉见”一句根本没讲,直接就说这句话是说:“(如来)我统统知道,我也亲眼看见这种人当下已经得大福报了。”

这是什么意思?头上三尺有神明?释迦没有死?还活在冥冥之中?现在释迦还在看着我们,审视我们?南老反复强调自己是反对迷信的,更反对那种见神见鬼见佛的现象,为什么到了这里不讲了?佛在哪?他怎么知道我们会信他的大愿的?为什么滑过去了?这真是让人无法解释。这和南老没有真正吃透《金刚经》无我相无人相见众生相无寿者相的真理有密切的关系。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不容易,但不是教给人们一种“用心”的法门,哪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不是个心理学问题,也用不着人们为此四相去修行、去修养、去修炼。越修行越修养越修炼,四相越严重。

关键是南老不知何为佛,何为如来,不知如来在哪里。讲起道理来也许知道,真正理解起经文来,全忘了。

如来,不可以身相见,作为愿力,他已经入了一切众生心,入了一切因缘,所以我们称他为圆满报身。如来发了大愿,“灭度一切众生”,这大愿入了一切因缘,至于何时何地在哪一个众生心中显化出来,那就看因缘是否成熟了。如果有一个众生知了大愿的实质内容,就是已经被如来所“灭度”,就是已入了“无余涅”,非成佛不可。这便是一念“净信”,不是众生心净与不净,而是这个念头本身是否是真正明白佛的大愿完整内容,知了,便是“净信”;至于知了以后,你再不信,没有用。知了,便是“净信”。在知的同时就怀疑,也没有用,还是“净信”。

南老,你不是讲过《楞伽经》吗?一念“净信”,就是如来的“无漏种子”,“知”了,通过你的前六识入了你的阿赖耶识,你能改变他吗?众生念中的有漏种子能改变佛的愿力的无漏种子吗?改不了,那这个人就便非灭度不可。佛的愿力强制你“不受后有”,这不就是成佛吗?如果用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就是历史实践对个体人的强制力,这是由不得个体人的主观意识的。

所以,只要一念知了佛的愿力的全部内容,便是“净信”,金刚种子、无漏种子入了阿赖耶识,谁也改不了。

你一个众生自己无论如何修不出一个“净信”。正是在这个“净信”上,历代大师作的文章太多,不知把多少众生,隔在了佛的大愿之外。

例如,四十八愿的第十八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对这个愿的净信,第一是闻名号,即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第二是知“必生”,即必成佛。这个愿力的内容知全了,就是“净信”,未知全,只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也是净信,早晚会知“必生”、“必成佛”。这一愿力和《金刚经》的“灭度”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是完全同一的大愿,只不过说法不同,这在前文已说明。知佛灭度了我,早晚必知我已入“无余涅”,因缘早晚会令你知。佛的大愿本身是“净”,不由你不净。“净”的本意是历史的现实的真实运动,而不是道德观念、思想观念。

南老把“净信”完全说成是要求众生修成一个只具“净”的大脑,只具“净”的心,这可能吗?众生心,本无心,因缘所生心,众生心能“净”,因缘便有常;因缘有常,诸行便有常,诸法便有我,这是哪门子佛法?

如果众生心,可修成“净”的大脑,“净”的心,《金刚经》就不会说“一念生净信者”。心全修“净”了,大脑全修“净”了,也就是“常”,还说“一念”干什么?释迦决不会违背自己确立的“三法印”。

南老自己也说,一念空便是佛,一念空第二念不空,还是不是佛?南老会说一念空,第二念不空,就不是真空,不是佛。如果念念全空才是真空,那不是诸行有常吗?“诸行有常”不就违背了“三印法”了吗?违背了“三印法”还能是佛?我们不知南老是如何自圆其说的。

正由于如来的大愿本身是“净”,是金刚种子,是无漏种子,一旦在众生心中,因缘成熟显化——即是“知”了,便入了阿赖耶识,谁也变不了他,你必须按愿力走、行,这个众生也就是佛了。

佛本身无形无相,无住处也无所住,但住于一切众生心,因缘一熟,显化为众生之“知”,便是“一念净信者”,此人便与佛不一,也不二,这个人“一念生净信”,便是“如来悉知悉见”;这两个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

佛、如来与众生是不能分家的。

不懂众生与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的道理,这一段经文是解不对的,勉强去解,众生只是众生,众生非修炼“净心”不可;那如来就非是神灵不可,不是神灵就不能普度众生。

第六品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第三品讲“灭度”大愿,第四品讲“灭度”大愿是“无相布施”。无相,便是入一切相,入一切众生心,不是什么哲学,而是实实在在入了一切众生心。第五品讲如来本身无形无相,不可以身相见如来。第六品就是讲,灭度大愿在众生心中如何起作用。无量千万佛所——“宇宙—生命”全系统的因缘成熟了,显化在谁身上,谁就是“一念生净信者”,这个人大半是现在在“持戒修福”的人,他们的可能性最大。“一念生净信”,便与佛、如来不是一也不是二,佛在你心,佛愿在你心中起了作用,你也是佛。你自知自己知了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你自知,就是“如来悉知悉见。”你自己也就得了无量福德。

本 无 所 住

经文说得太明白了。“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四相”是本来就没有的。有四相不过是你自己的妄想。众生本来就不是众生。南老在这里把这段话解释成众生生“净信”的条件,本末倒置,实是大误了。这里就是说的第三品的“实无众生被灭度”。众生本无众生,众生本无所住,只不过是因缘合了显了一个众生相。这些众生就是如来自己,不要学,不要修,更不是生净信的条件。众生与佛本来一体。

“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本来无有,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因缘运动显出的幻相,水气遇低温成露水,阴阳电相撞成闪电,随生亦随灭,自己本无自性,自性本空。人、我、众生、寿者,皆是如此,所以“我”的大愿可以改变他们。

“无所住”不是修出来的,本来就是。正因为“无所住”是本来就是,如来的大愿就是从这个实相发出来的,所以是“净”。如果舍了这一切,再去修一个“无所住”,修一个“净”,便是头上安头了。

南老在这里大作了一番文章,如何去四相,如何求净,其实都是头上安头了。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不过是教我们像唐·吉诃德一样去与风车大战。风车,不过是唐·吉诃德的假想敌。

这也就是说,我,如来,发的“灭度”大愿,是依“实相”——无所住的实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实相而发的,你们不要从相上去解,那是永远也纠缠不清的。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南老对这段话讲了许多许多,到最后也没有说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只好说这是开悟以后的事。其实就是不要你去用心想我应干什么,我该不该信?我要不要发愿?全不需要,知了本愿,一切都完了。用心就要取相,取相就是着相,着相就不能理解如来大愿。所以在“何以故”之后,接着就是“若心取相”。这个“若”字,就是劝众生心不要用心取相。也就是没有你修的,没有你证的。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玄妙,这段经文就是不希望你按世间人的习惯想法去推理如来的灭度大愿。是法你也找不着,是非法你也找不着。为什么?

我们还是回到人们的思维上说吧,喜怒哀乐悲恐惊,色声香味触法,千思万念,你能弄清楚他们何来何去?凡是你认为的来路去路都是片面的。众生心恰如山头火,永无定型之时,这是由于“宇宙—生命”系统的无常运动永不停歇,显化在众生心头——镜子上的幻相也是扑朔迷离的,永无所住。你若想住下来研究一番,非着我人众生寿者不可,不住下来就无法可“取”。

最后,如来打破我们的执着,“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比丘们,别找什么法、非法了,我已经把你们度过了,我在第三品不是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吗?听到了,就入了你的阿赖耶识,这是无漏种子、金刚种子。他在“你”的因缘的无量的永不断灭的演化过程中,自会起作用。还有什么法?什么法也没有。我这里尚没有法可说,你还去找其他什么法,好好去过你平常人的日子吧,别枉费心机了,你的心全是妄念。连我的话也丢了也忘了就好,更好。

我们总是不死心,总是不甘心,总在找法。你看看《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南老教了我们多少法,都是心地法门啊!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南老你的法是“法”还是“非法”?

还是遵如来的旨意,全舍了吧!舍得吗?

诸位,都听到如来的法旨了吗?

“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

行了,回家去,该干什么?工作,学习,过日子,没有什么法不法的,只有真实的人间生活,劳动生产,商业流通,科学研究,完成天地给你的角色使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完成各的角色使命。正是南老引述《法华经》所说的“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人间还是人间,但已是“换了人间”。懂吗?不懂,通观历史就见如来了。历史的进步就是如来救度一切众生的轨迹,也可以说历史就是如来。但,“宇宙—生命”系统还是自己。不生也不灭,不增也不减,不垢也不净。历史也不是如来,也没有什么历史。

这是“无为法”。

南老把无为法解成有为法了。所以,一部《金刚经》被解得支离破碎, 反成了障了。

同类推荐
  • 在岸边

    在岸边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岸边》(认识佛法的启蒙之音)人在岸边,却不能渡,皆因无指引。生命需要感悟,也需要引领,才能抵达。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以朴实语言来表达个人对佛法奥义的理解,对人生的省悟;可谓字字珠玑,深入浅出,极富哲理,如一滴滴佛法甘露,滋润心房;是一本助人释疑解惑之书,一本感心悟性之书。
  • 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8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世汉皇

    重生之绝世汉皇

    龙阳,一个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因失恋跳河自尽,他的生命还没有停止,他的灵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不定本该投身穷苦的他,面对老天的不公,以全身之力坠入汉妃腹中,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是刘恒,也是龙阳,他是皇帝,也是凡人。且看他如何建立政权,从小小代王,成为一代明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守护美丽

    守护美丽

    卫青因为误会,错过了他的前女友林莎。他并不知道,这错过,是一生!
  • 盛嫁之农门医妃

    盛嫁之农门医妃

    身为药门传人,池鱼对传扬家门一点都不感兴趣,家里人逼她闭关试药,结果她一不小心把自己毒死了。死后的池鱼穿越成了一农户家的池小鱼。这样也好,以后再也没人逼她了,谁知......无能的爹说:“等她身子好点,就寻处人家把她卖了。”黑心的娘说:“这丧门星,连要饭都不会,谁家会要这样的废物?”就连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亲戚,也都成天指手画脚的想着法子把她处理掉。哎……老天爷!想做条闲鱼就这么难么?【不知道选谁当男主】村里有个秀才,长相温文,家院颇大,村子里却很少有人跟他说过话。城里有一药庄老板,斯文败类,成日将药庄丢给池小鱼,自己则出去花天酒地。门户家有一位少爷,病弱缠身,池小鱼曾给他冲喜,结果他的病好了,给他冲喜的人却跑了。宫里有一宦人,儒雅俊美,狠辣无情,唯独对池小鱼宠爱有加。(池小鱼:呵呵,那是因为我手里攥着他“把柄”。)
  • 季少的专属情人

    季少的专属情人

    初次见面,他便对她一见钟情。她却浑然不知,多年以后,命运使他们再次相遇,他们签下协议,他对她说:做我的女人!却遭拒绝,他是天之骄子,名震亚洲的D`K集团总裁,而她只是一个父不详的私生女……他们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里的人,怎么可能走到一起?两年以后,他对她说:嫁给我!她却对他说:我们结束吧!面对他的深情,她无法抗拒,她只能收拾包袱,落荒而逃。他嘴角扬起一抹笑,女人,想逃?把你的心留下!她说,我们之间隔着茫茫人海,是怎么样都无法走到一起的。闻言,他眼底划过一丝宠溺:傻瓜,正是因为隔着人海,所以我们的相遇才显得那么有意义!
  • 夏日简餐厅

    夏日简餐厅

    十年前的暑假,大一刚结束的我,到了一家简餐厅打工,遇上了一些人,他们是青春的过客,却又是记忆的长存。十年后的夏至,回想起来,那是珍贵的青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显微师

    显微师

    在近未来,突然发现了拥有“异能力”的人。我们统一称之位——异能者。在异能者中有3个特殊的存在『王』『起始王』『显微师』。女初中生陈雪莹本来是过着平常的生活的,但就因为她是“显微师”。生活开始颠覆。遇到“罪之王”谢礼欣的时候才刚刚开启自己的真正命运选择。
  • 异界之天赋纵横

    异界之天赋纵横

    万法如初,大道同归。是谁说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异界的那个他?变态的天赋加上令人嫉妒的机缘他都有。你说气人不?嘿嘿。一群糟老头子,坏滴很。
  • 主宰回都市

    主宰回都市

    执掌太初,混沌臣服,镇压诸天,横推万界。“帝主,祖星有消息了。”......【前面挺水的,建议从,(太初之主,郑凡)那章开始看,有被屏蔽了。怕稀里糊涂的跟不上。真正无敌文保证那种】【不重生,不重修,修炼什么呢?就是浪费时间。作为宇宙之主,回归故土还要费去一身修为。这么垃圾的主角我可写不出来】最多也就封印一下他那逆天的修为,毕竟。地球的空间可不能和仙界的空间相比。这个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