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5700000039

第39章 离相寂灭分(2)

我们知道了“宇宙—生命”系统的发展趋向——“矢量”,便可以清楚地知道“我”的未来是如何,“解脱”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不管我懂与不懂,想与不想,“解脱”已经完成,或必然完成。所以,像须菩提这样不知修行了多少年,甚至是早就得了慧眼的人,才会“涕泪悲泣”。

此时的须菩提,并没有如南老所说的一样,照《金刚经》讲的那一条条再去修一遍,而是当时便“涕泪悲泣”。

正如南老所说,“学佛修道的人,在自性清净快要现前的时候,自然会涕泪悲泣。”

也正如南老所说,解悟是“身心马上感受到有一种脱落感,脱滞感。”所以才会“涕泪悲泣”。

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一件事。

在佛学院教书的时候,我也曾喋喋不休地给人讲《金刚经》,基本内容当然不是我发明的,大半是照抄南老的《金刚经说什么?》及其他一些讲本,自以为讲得不错。

某日我正在给学生们讲《金刚经》,只听有人大笑。我一惊,见一僧高声道:“再别谤佛了,回家还俗生儿育女去吧!”

在庙中,“谤佛”二字的分量是极重极重的,是非下地狱不可的罪名。我立即向对方顶礼,请求指导。那僧人道:“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你讲的全是法。这不是谤佛是什么?”

我更加战战兢兢,请求开示。那僧道:“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你能不入无余涅吗?你能不听如来之‘令’吗?”

我浑身一震,说不清是惊、是恐、是喜、是悲……眼泪夺眶而出。

那僧留下一偈:

佛即非念号本愿慈摄

心非系念兮一心归命

念不离兮非觉知

本愿合兮难思议

不断妄兮如冰消

不成圣兮古弥陀

生死至兮不着力

全体是兮因果合

不求生兮未尝来

顿生西兮如印泥

真实力兮凡难测

不可思兮圣且信

未尝来去兮古今弥陀

何以如是兮四八大愿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此偈不多解,愿与诸仁者共享。当时,我读完此偈,实是“涕泪悲泣”。

如果须菩提不是“证语”到了这一切,焉能“涕泪悲泣”?

南老你把“知行”已分作两个了,用禅家语说,便可叫做“打成两截”。

“证悟”如果认为是“自己”的证悟,何以破“四相”?

真正的“证悟”,不是个人的,是整体的,是历史的,是现实的。试举一例,与仁者共享:

人,必有灵魂。这是人类多世以来的共识。读一点人类文化学的着作,人类各民族的古文化,无一家不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不灭、灵魂转世的说法,几乎是各民族都流传着,各民族的传说故事也证明着的。虽然,谁也没有见过灵魂。

可是,佛学坚决反对这样的说法。

释迦的“十四不正问”中,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全是断然否定这个东西的。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到了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大张其帜,进入二十世纪,否定灵魂之说已经成了人类的共识,除了一些偏远地区,人类现代文明所及之处,还有几个人相信灵魂的存在呢?

这是唯物主义的胜利,也是佛学的胜利。须知所谓“灭度”之本义正是如此。

“转世”不是不存在,世界各国各种有关“转世”的报道是非常多的,但转世是因缘的转世。当人们沉溺于“四相”观念时,其因缘定会随妄念而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种说法只有相对正确性。但这不是根本,不是究竟,是人们执着“四相”妄想的结果。当人们已经认识到,无灵魂可说之后,这种共识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之后,“转世”就不会是简单的从A─B的转世了,因缘散了之后(死),要先回一次本愿大海,再返回个体生命,情况就从根本上不同于过去了。(这一点后面还要详加分析。)

这个道理很难被人们的认识所接受,但被历史接受了, 你看在今日的五十亿人类中,“灵魂不灭”的观念是不是彻底动摇了?人类社会是不是越来越进步了?

这才是真正的“证悟”,舍了这种证悟,那只能是证而不悟。

信解受持?

这一节,南老是分成两个题目讲的,一是“信心清净”,二是“希有功德”。我们合到一起讲。

关于“信心清净”,前文我们已经说过,这里不重述。南老之所以会把“信心清净”,当成个人行为去讲,就是由于他不明白《金刚经》本身是“实相”的描述,而不是什么思想理论。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这是实相的运动顺序次第。“实相”就是如此,就是这样,岂有他哉。

“若复有人”是法报化三身一体所显化身相。

“得闻是经”是因缘成熟。

“信心清净”是因之果,闻经便是信心清净,也是必然之果。你想不成佛也不行。自己都干扰不了自己,这信心还不清净吗?

“即生实相”,当下就是实相的运动,不受“妄想”,即“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干扰的实相运动,非成佛不可。

解《金刚经》,一定要破相去解,因为“四相”本不存在。《金刚经》就是描绘的实相运动,这里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我、众生、寿者,就是因缘的运动本身。 南老认为,要深解义趣之后才能信心清净,这是本末倒置。“深解义趣”是因缘决定你“深解义趣”。没有一定的因缘,没有一定的条件,人都不成之为人,还讲什么深解义趣?

“诸法因缘生”啊!南老!

如果法身本无“信心清净”,如果报身因缘还没有形成“信心清净”的条件,你——作为化身何有“信心清净”?

“若复有人”这意味着是法身本有,因为法身若不令“人”形成,一切无从说起。

“得闻是经”标志因缘已熟。

所以,一切众生,皆当“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这个“即”字非常重要。从理上说是佛学“知行本一”、“能所双泯”的观念的具体化。在现实中,如果你已闻《金刚经》,当下就说明你的成佛的因缘已经成熟,成佛是指日可待的事。

你的“闻”,正是佛的“行”。正是由于有佛的“行”,才会有你的“闻”。因为你本无心。心上有了闻《金刚经》的相,此心相是“宇宙—生命”全系统的因缘让你闻《金刚经》,当然“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这便是成佛。

本无佛可成,成佛就是解脱。众生在生死大海中的“我人众生寿者”的妄想造成的因果,被“灭度”了,入了“无余涅”,就是佛了。

这个过程是“实相”的运动过程, 实相又本来无相, 只能通过众生闻《金刚经》这个幻相过程表现出来。所以在这里须菩提要补充一句“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道理之后(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道理,不过是讲了一个过程),再来看“信解受持”四字,问题就非常清晰了。

在释迦牟尼佛这里,在佛学中,在《金刚经》中,理解其观点,要非常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哪段话是指的法身,哪段话是指的报身,哪段话是指的化身,哪段又是从法报化三身圆满说的。不弄清这一切,把佛学中说的任何提法,都当成一个人可以修的“心法”,人人都可达到的“道德”、“功德”,那就全错了。例如佛学中说的佛的“十力”,就不是个体生命的人可以达到的,这是法报化三身圆满的境界。这是说作为愿力身的“佛”、“如来”,以其愿力入一切众生心,入一切众生的一切因缘所产生的“力”。 这样, 一切众生便与佛不是一也不是二,用现代人的语言说,就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如果某一个体生命的肉身人想让自己修到“十力”的水平,以为自己可以具备“十力”,成为超人,那就不仅是错误,而且是荒唐。

这是读解佛经时,千千万万要注意的。

“信解受持”在这一品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须菩提说自己,是从“自己”这个化身说的。这个须菩提,能和释迦生在共同的时代、国度并且能成为释迦的弟子,说明他成佛的因缘已经成熟,是理所当然的后补佛、一生补处, 以他这样的因缘,对于《金刚经》,当然是“一闻”便“信解受持”。

请注意,经文的原文是“我今得闻是经,信解受持,不足为难。”在这里,“闻”是极重要的。

“闻”是因缘成熟的象征。

“闻”是接受《金刚经》的唯一办法。

“闻”是“信解受持”的前提。

没有这个“闻”,信解受持是不存在的。

在“闻”以前,无所谓信解受持。

正是由于有了“闻”,信解受持就是必然之果。

有了“闻”,信解受持是早晚的事,但也不是“你”的事,你没事,你没心,你无信无解无受无持。信、解、受、持,都是因缘的事。只不过是连续显现在一个“心”境上,你以为是你“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宇宙因缘在起作用,就似某几件事发生在同一个时空中是一样的。

“心”本无心,因缘生心。

我们对照一下南老的解释,马上会发现,南老正好把这个关系颠倒了,在南老这里,信解受持成了“修行”的四个层次,先要信,“把佛经的所有道理信得过了。”是谁在信?如果是“我”在信,你在信,他在信,“我人众生寿者”不就是有了自性、本性的恒定存在吗?

解、受、持也当是如此。

“心”本无心,因缘生心,因缘生法,哪还有一个修行的人,哪还有一个修行的法呢?

就这样解释,还没有完全符合释迦的原意。其实须菩提的话,也未完全符合释迦的本意,如果须菩提的话,完全符合释迦的本意,释迦就不会在他说完之后再说那么多话了。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释迦听完了须菩提的讲话,马上接着说“如是如是”。这两个“如是”是首先肯定了须菩提的说法。作为“实相”的运动,五百年后可能会出现完全理解释迦牟尼佛本意的人,甚至如须菩提说的完全能理解释迦牟尼佛全部学说的人。但是,问题并不完全是如此。正是由于此,佛才有下面一段更长的讲话。

人们在这里不太注意,以为须菩提全是正确的,其实他也是很不圆满的。所以,释迦才要更进一步解释“实相”的存在方式。

如果说, 须菩提是从化身的角度说的, 须菩提是要求一切化身,都能明白破“四相”的道理,都能明白“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的道理。

这些道理当然没有错误,但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做到这一点,一切化身都能达到这一点,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全成了这个“模式”,诸佛之行不就有“常”了吗?断无此事实。

其实,释迦的本意是,只要“闻”了《金刚经》,信、解、受、持,四种现象都可能发生,哪一种都表示你被度了。不管你是不是四种状态都具备,不管是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都算是和《金刚经》结了缘,都要“入无余涅”,因为“闻”的是“皆令”。“皆令”就是沾边就算,这就不会让一切生命成为同一个思维模式了,也就还是“无常”。

人们不记得释迦的原话是“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吗?

既然是“皆令”,就无可选择,这个“皆令”反映到每一个化身众生心上,是信,是解,是受,是持,都无所谓。关键是“闻”了没有?

还是那句话,是因缘生心。“皆令”是无漏种子,金刚种子,一旦闻了,便入了阿那耶识, 谁也变不了它。 至于这个金刚种子,无漏种子以什么“相”, 什么“心”,什么“化身”表现出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不信,就请重温如下经文: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乃至”“哪怕只是”之义。这里不包括“信解”。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随说”是“随意说”之义,“聊天”之意,“塔庙”是无生命的建筑物,无所谓“信解”,只有“受”、“持”,照样“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释迦一再强调他无法可说,若认为他有法可说便是诽谤他,而我们却偏偏要说“信解受持”是四个修行阶段,四个修行次第……我们把《金刚经》解成无处不是法,处处都是法,这能符合释迦的本意吗?

这也难怪,当年的须菩提,对《金刚经》已经信解受持的人,尚还不能完全理解释迦的深意,可见“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思维习惯势力,实在是太难破除了。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金刚经》当学问讲。不过,我这句话也是妄想。

因缘如此,岂有他哉!

难得之人?

释迦为什么会说,听到了《金刚经》,能不惊不怖不畏,便是稀有之人?

确实,在古代社会,古印度人为了战胜死神,不知费了多大的代价,不少人为了这一目的,到处求师访友苦苦修行。这在整个东方古文化中是极普遍的现象。

人们不是都想研究东西文化的基本不同之处吗?这便是。西方人也会走出自己的家门,游遍天涯海角,但他们大半对于生死问题没有什么兴趣,更不想探求生命存在的奥秘。西方的古人,更多的是为了个“利”字奔走四方的,即便是求学,也不过是为了谋求利益而寻找知识。读读《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喜剧,再对比一下中国古代的文论,古印度的奥义书,这一切是非常清楚的。

不管是西方人也好,东方人也好,人们的一切追求,一切文化活动,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那就是,人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管是西方人更多地注意人的具体的现实利益也好,不管是东方人更多地注意人的本质的探讨也好,基本出发点,都是佛经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人生俱来的一种心理错觉。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错觉,人们不管从事什么追求,总是把个人的努力奋斗作为第一前提。不管是西方人重视的物质利益也好,东方人所重视的生命本质也好,没有“自我”的奋斗,一切不可能实现。这又是错觉之上的错觉。

直到十八世纪,西方人打起了“自我解放”、“自我奋斗”的大旗,对民主自由的普遍追求成了人类觉醒的象征。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就是在这时指出,人类个人的追求必是社会性的。只有人与人组成一种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当这些思潮蓬勃兴起之时,东方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说到底人们还是认为“奋斗”永远是个体生命的东西。

而《金刚经》呢?

他根本不否定人类社会的一切追求,同时也不否定自然界的一切运动,从来不指责什么是不对的,但是也不肯定这一切。

《金刚经》说,只要你和我(《金刚经》)结了缘,你的一切就都解决了,便成就了无上功德。当然,这个结缘也不是你愿不愿的事,主动或被动的事,该你结缘,缘分自然会来。一切众生,与我(《金刚经》)早早晚晚都得结缘,都要成就无上功德。

所以,释迦才会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 甚为稀有。”

前文须菩提的话是从佛的角度说的。“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而在这里释迦说的“不惊不怖不畏”,是指众生的感情而言。这句话也是说,习惯于“四相”思维的人,不可能对此“不惊不怖不畏”,若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极稀有的。

真是让释迦说着了。他的佛学产生了二千五百年,他的《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妙法莲花经》,乃至《华严经》、《楞严经》,千经万论都不过是指出了一点:我已发了愿,“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实无众生灭度者”。“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己。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飞蠕动之类。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佛说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说得更清楚:“如来所以兴出世。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闻其光明名号,若信受,若称号。即时除无量亿劫生死重罪。生清净安乐佛国。”善导大师说得好,“如来所以兴出世,惟说弥陀本愿海。”

这是这多么殊胜的事啊!以人类的思维实在是不可思议的。

但,事实如此,实相如此。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最活波、最自在的生命状态!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禅:悟人生-用禅释译生活中的放下

    心灵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忙碌的生活中给心灵放假并放下“包袱”至关重要。本书带领读者共同悟证人生真谛。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热门推荐
  • 终究是幻想

    终究是幻想

    因为一张芯片而触电昏迷,醒来之后得到一个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是崛起,还是堕落,是正义,还是邪恶,这一切终究还是要看他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一切是梦还是现实,谁又知道呢!?
  • 日常系修真

    日常系修真

    原名《都市之超能佣兵》这本书的核心是“生活”,然后加入各种调味料:修真、异能、武侠、虚拟……猪脚的职业是佣兵,泡小姐姐、英雄救美……呸,呸,接受任务,完成委托,获取报酬。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仙人,还是创造世界的神,只要生活在这个凡俗的世界中,就无法逃离“生活”的束缚,就算是神仙也要为五斗米折腰,离不开吃喝拉撒。
  • 恋爱游戏:宝贝,对不起

    恋爱游戏:宝贝,对不起

    洗完澡,她出来坐在沙发上擦着头发,想:他还不回来?正想这,门开了,她赶紧起身,向门口走去,突然一个黑色的人影压了下来,一股浓郁的酒味也笼罩下来了!她扶这韩辰雨,把他扶到沙发上,可惜中心不稳,一下子被韩辰雨压倒了沙发上。
  • 一不小心无敌了

    一不小心无敌了

    当你睁眼发现自己穿越了,还有个小萝莉女儿,你会怎么做?老子不当中央空调、孩子王。也不当爆破专家、美食家。更不想当那狗皇帝!奶爸吴敌只想多挣些银子,顺便嘛,给闺女找个娘!但万万没想到,他一不小心无敌了!(披着奶爸外衣的爽文,温馨,装…,打脸,嗯,就是这样,不喜勿喷)书友群:溜粑粑要散要儿粑零
  • 乡村符师

    乡村符师

    方石是幸运的!作为地球上第一位地狱符师,无数滞留人间的孤魂野鬼,都是独属于他的财富、资源。当地狱里的同行,为了一只孤魂野鬼大打出手的时候,他手里由鬼魂制成的魂符多得数都数不清。当地狱里的同行,为抢到一只厉鬼欣喜若狂的时候,他已经攒下了几十张厉鬼做成的魂符。现在,他很烦恼,魂符太多了,要不要再卖出去一些呢
  • 拯救:当代教子的误区与解套

    拯救:当代教子的误区与解套

    本书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学校争相购买作为校本课程?为什么学生争相购买送给家长?为什么企业老板争相购买送给员工?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相购买送给亲朋好友?88个顾问点醒涵盖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帮助家长走出当代教子误区规避孩童成长风险。
  • 余生有你尽悲欢

    余生有你尽悲欢

    “你我之间,是否从来就是个错误?”身为千金大小姐、说一不二的她独身来到z国发展。她在一个夜晚邂逅了他也开始了一段不正确的爱情....她们三人足足纠缠了三年,她从一开始的信任到最后对他的失望。一次次的伤害、冤枉、陷害,她怕了她真的怕了,而她也早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最终她看着她对他心灰意冷决定离去,而他才明白他爱的其实她可惜为时已晚...
  • 可以来拯救世界吗

    可以来拯救世界吗

    觉得自己有无可取代使命会不会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在诸王和众神的棋盘里,谁才是牺牲品?在秩序遗失文明陨落的世界里,命运已然开始了自己的恶作剧。这里,是一个英雄成长,拯救世界的老套故事
  • 进化血时代

    进化血时代

    命运似乎早已注定,诸神无力回天。一念生,一念死,末世血腥的法则。王齐,一个颓废的大学生。为了寻找唯一亲人,带着同伴走进裂痕。在这里,他将遇到什么?又有着什么在等待着他?他又能否找到遗失的亲人?超脱之路,白骨累累。在这里,留下了王齐的传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
  • 快穿之万里星空

    快穿之万里星空

    是谁将她唤醒?是谁总是将她护于羽翼之下?原来,从第一次见面的开始,就是她的救赎。“江山如画,万里星空,你可愿意与我共赏?”温润的公子眉眼如画,像是不真实的工笔画。苏星微微一笑,璀璨的星河在她眼里缓缓流动,万分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