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6500000101

第101章 避免存在认知危险的策略

体验人生的幸福

高峰体验论是自我实现论的合理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令人心荡神游、出神入迷的境界体验,是人最美好时刻的体验,它不仅是个人的最高幸福时刻,而且还能带来个人对存在价值的领悟以及对自我同一性的发现。它预示着幸福不仅能给你带来情感上的愉悦,而且能使你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高峰体验中,我们作为世界万物的代理人,察觉整个世界或它的遗产。只有那时,我们才能察觉世界万物的价值,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这些价值我称之为存在价值。

——马斯洛存在认知使活动成为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使活动犹豫不决,这是它的主要危险。存在认知没有判断、比较、宣判或评价,它也没有决定,因为决定是行动的准备,而存在认知是消极凝视、鉴赏、不干预事物,是“任其自然”。

存在认知使活动成为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使活动犹豫不决,这是它的主要危险。存在认知没有判断、比较、宣判或评价。它也没有决定,因为决定是行动的准备,而存在认知是消极凝视、鉴赏、不干预事物,是“任其自然”。如果一个人仅是凝视肿瘤或细菌,或者肃然敬畏,赞美、惊异、陶醉于丰富理解的快乐,那么,他就什么也不会去做。所有一切全都被暂时搁置在一边了,无论是愤怒、畏惧、改善境遇、破坏或屠杀的欲望、谴责,或是以人为中心的结论(“这对我是有害的”或者“这是我的敌人,会伤害我”),错误和正确、善和恶、过去和将来,全都与存在认知没有关系,同时也是对它不起作用的。在存在主义的意义上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性,或者至少这不是存在于世界之中;存在认知是超然的、有同情心的、非主动的、非干预的、非行动的。它与以人为中心的意义上的朋友和敌人是没有关系的。只有当认知转移到缺失性认知时,即转到决定、判决、惩罚、谴责、规划未来的时候,活动才成为可能。

既然是这种情况,那自然会产生危险:存在认知与当时的活动是不相容的。但是,由于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世界中,所以活动是必需的(防御的或进攻的活动,或利己主义的活动,从观看者的角度而不是从被观看者的角度说)。老虎,从它自己“存在”的观点看,有活的权利(苍蝇、蚊子、细菌也一样);而人也有同样的生活权利。这样,冲突就不可避免了。自我实现可能迫使人杀死老虎,尽管对老虎的存在认知是反对杀死老虎的。

虽然从存在主义的观点看,自我实现概念的固有的和必需的东西,也是一定的利己和自我保护,是对必要的暴力甚至残忍的某种允许。因此,自我实现不仅需要存在认知,而且也需要缺失认知作为自身不可或缺的方面。这就意味着,冲突和实践的果断、抉择,必然包含在自我实现的概念中。这就意味着搏斗、斗争、努力、不确定、内疚、悔恨也必定是自我实现的副现象。这就是说,自我实现必须包括两个方面:沉思(注视)和活动。

在有某种分工的社会里,这是有可能的。如果另一个人可以干这种活动,那么沉思者完全可以免除活动。我们并不需要为我们自己吃牛排而去宰牛。哥尔德斯坦已经以广泛概括的形式指出了这一点,正像他的脑损伤的病人那样,由于别人保护他们,并为他们做他们所不能做的事情,从而使他们能够无分离、无灾难、无焦虑地生活。一般来说,自我实现者在各个领域得到别人的容许和帮助,至少在特定范围内是如此,因此自我实现变得有可能了。

我的同事托曼在谈话中曾强调说,在专门化的社会里,全面丰满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会变得越来越小。爱因斯坦,一个在他的晚年高度专门化的人,由于他的妻子普林斯顿、朋友们的帮助和容许,才有可能自我实现。爱因斯坦之所以能放弃多面性并且自我实现,是因为其他人为他做了事。在荒岛上,单独地,他可能有哥尔德斯坦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即在环境容许的条件下尽他的所能。但是,无论如何,他已经具有的这种专门化的自我实现,在那里是不可能的。而且,自我实现大概是全然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他可能死去了,或者由于他明显的无能为力而变得焦虑和自卑,或者可能悄悄地回到缺失性需要水平的生活。

存在认知和沉思理解的另一危险,是它可能使我们成为不太负责的,特别是在帮助别人方面。极端的事例是对幼儿的态度,“任其自然”意味着阻碍他的发展,甚至意味着扼杀他。我们对于非幼儿、成人、动物、土地、树木、花草等也都负有责任。对美丽的肿瘤感到极端惊异而不理会病人的医生,可能伤害了他的病人。如果我们鉴赏洪水,我们就不会建筑堤坝。这不仅对于遭受不活动后果的其他人,而且对于沉思者自己,都是确确实实的。由于他的旁观和不活动在别人身上造成的恶劣后果,肯定会感到是有罪的。他必然感到问心有愧,因为在某个方面他“爱”他们;他与他们的兄弟情谊使他们融成一体,这就意味着关心别人的自我实现,而他们的死亡或遭难则中止了他们的自我实现。

这种二难推理的最好例子,在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治疗者对病人的态度上完全可以找到了。在这里,很容易看到,这种关系变成了自身同类的关系。但是,我们也必须处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师(父母、治疗者)在促进成长上的责任,也就是树立界限、纪律、惩罚、不使满足、蓄意成为阻挠者、做出能唤醒而又能承受的敌意等等。

活动的抑制和责任心的丧失导致宿命论。也就是说,未来将成为怎样就成为怎样,世界是怎样就是怎样,这是确定了的。对此,我没有事情好做。这是意志论的丧失,自由意志的丧失,是决定论的一种坏理论,而且对于所有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肯定是有害的。

不活动的沉思肯定会受到这种沉思危害的其他人的误解。他们会认为这是缺乏爱,是缺乏关心和同情。这不仅会阻碍他们向着自我实现成长,而且可能使他们在成长的斜坡上往下滑,因为这会“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坏的,而且人也是坏的。结果,他们对人的爱、尊重和信任将会倒退。这也就意味着使世界变得更坏,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和意志薄弱的成人来说是如此。他们把“任其自然”理解为忽视和缺乏爱,甚至理解成蔑视。

纯沉思就是上述问题的一个特例,包含不书写、不帮助、不教育的意思。佛教区分为佛陀和菩萨。佛陀只是为自己获得启蒙,而不管其他人;而已经达到了启蒙的菩萨,则仍然觉得只要其他人还没有得到启蒙,他自己的皈依就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可以说,为了自我实现,他必须离开存在认知的极乐世界,以便能帮助其他人并且教育他人。佛陀的启蒙是纯粹个人的、私人的占有物吗?还是它也必定属于其他人、属于世界呢?的确,书写和教育他人经常是从极乐世界隐退,它意味着自己放弃天堂,而去帮助其他人达到天堂,当然,也并非永远是这样。禅宗和道教是正确的吗?他们说:“你一谈了它,它就不存在了,它就不再是真实的了。”这就是说,检验它的唯一方法是体验它,而且用什么话都永远不能描述它,因为它是不可言喻的。

当然,双方都有正确的一面,这也是存在主义永远不能解决的二难推理的原因。如果我发现了一个其他人可以分享的绿洲,我将独自享受它呢?还是把别人也领到那里以便挽救他们的生命?如果我发现了约斯米特幽谷,而它的美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寂静、无人、幽僻,那么,我是保持它的原状好呢?还是使它成为千百万人观赏的国家公园好?因为人们是众多的,这会使它失去它的本来面目,甚至会使它遭到破坏。我要不要和其他人分享我的私人海滩,从而使它成为非私人的?尊重性命、憎恨主动杀生的印度人,让牛吃得很肥却任婴儿大量死亡,这究竟算不算正确呢?在贫困的国家中,面对挨饿的儿童,我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考虑才可以让自己享用食物?在这些问题上,没有一个好的、彻底的、理论上的先验答案。自我实现必然是利己的,然而它也必须是不利己的。因此,这里必定有抉择、冲突,以及遗憾产生的可能性。

也许分工的原理(与个人体质性差异的原理相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较好的答案(尽管永远不可能找到尽善尽美的答案)。在各种宗教团体中,一些人受到“利己的自我实现”的感召,另一些人受到“成为善的自我实现”的感召。这可能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因为社会赞成一些人变成“利己的自我实现者”,变成纯沉思者。社会可能设想支持这种利己的自我实现者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可以给其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别人提供纯粹的、世界之外的沉思(旁观)能够存在的启示和范例。我们为少数几个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做这样一些事情,我们免除他们进行教学、写作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不仅是由于“纯粹的”理性,而且是在进行一场冒险,认为这样可以抵偿我们的支出。

这个二难推理也使“真实的内疚”问题复杂化了(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的内疚”),我这样称呼它是为了把它同神经病的内疚区分开。真实的内疚来自没有达到对你自己的、对你自己一生命运的、对你自己固有本性的忠诚。

在这里,我们就产生了进一步的问题:“什么样的内疚出自对你自己的忠诚,而不是来自对他人的忠诚呢?”因为我们看到,对你自己的忠诚有时可能与对他人的忠诚存在着固有的、必然的冲突,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选择才能同时满足二者。如果为了对你自己是忠诚的,你就必须对别人是不忠诚的,而社会兴趣又是心理健康的本质方面或规定方面,那么,这个世界必然是可悲的,因为自我实现的人为了挽救另一个人就要牺牲他自己的某些份额。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你首先对自己是忠诚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必然是可悲的,因为纯粹的(而且是利己的)沉思者并没有帮助我们的想法。

存在认知可能导致无区别的认可、损害日常的价值、丧失鉴别能力,以及过分容忍。的确如此,当每一个人只是从自己存在的观点来看自己时,就会把自己看成是完美的。这时,对于这种观点来说,一切评价、评定、判断、非难、批评、比较全都不适用而被抛在一边了。然而,请允许我说,无条件的认可对于治疗者、相爱者、教师和朋友来说是绝对必要的。显然,对于法官、警察和行政官员来说,无条件认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考察了包含其中的两种人际态度的不相容性。大多数心理治疗家都会拒绝对他的病人采取惩戒或惩罚活动。许多行政官员、管理人员或将军,则拒绝对他们指挥的人承担任何治疗的责任,对于他们指挥的人,他们的态度只有解雇和惩罚。

几乎对于所有的人,这种困难都由在不同场合既应该成为“治疗者”又成为“警察”的必要性造成。而且,我们可以推测,人性越完美的人担当这两种角色也就越认真。同通常根本意识不到这种困境的普通人相比,这种完美人性越多的人,很可能被这种困境搞得更加烦恼。

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别的原因,我们所研究过的自我实现的人,一般都能依靠同情和理解把两种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他们也比普通人更有正当义愤的能力。有些资料证明,自我实现的人和比较健康的大学生在表露正当义愤和非难的程度时,与普通人相比,前者显得更真诚和更少犹豫。

除非理解和同情有愤怒、非难和义愤作为补充,否则就有可能拉平一切感情,对人反应平淡,无义愤能力,丧失对真正能力的识别力,扼杀优越性和美德。对于专业的存在认知者来说,这就有可能导致职业上的危险。例如,如果我们可以从表面上评价这种普遍印象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许多心理治疗家在他们的社会交往中,看来就过分中立和无反应,太温和,太平稳,太没有火气了。

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另一个人的存在认知就是把他看成“十全十美的”,这很可能使他产生误解。不仅受到无条件的认可、接受绝对的爱、得到完全的赞许,有奇妙的增强和促进成长的作用,还有高度治疗的作用,而且能促进心灵发展。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态度也可能被曲解为一种不能容忍的要求,也就是说,他以不实际的至善论的期望作为生活实践的目标。他觉得越不完善和越无价值,他对“完善”、“认可”这些词曲解得就越多,他也会越发觉到这种态度是一种包袱。

当然,“完善”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存在范畴内的,一是缺失、力求、形成范畴内的。在存在认知中,“完善”意味着完全现实主义地理解和承认这个人的一切实际情况,在这层意义上,说明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完善的。在缺失性认知中,“完善”包含不可避免的错误感知和幻觉的意思在内。也就是说,在第一种意义上,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完善的;在第二种意义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善的,而且永远不可能是完善的。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存在性完善的,因而自然就可能弄得不自在、自卑和深感内疚,仿佛他在欺骗我们。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出,一个人越是能够存在地认知,他也就越能认可和享受存在认知。我们也可以预期,这种曲解的可能性通常可以在存在认知者、完全理解并认可另一个人的人身上,造成棘手的策略问题。

值得在这里分开来谈的最后一个棘手问题:可能有的过分唯美主义是存在认知保留下的。对生活的美感反应,在本质上往往同对生活的实践和道德反应相抵触(古老的形式和内容的冲突)。一种可能性是完美地描绘丑陋的东西,另一种可能性是不适当地、非审美地描绘真的、善的、甚至美的东西。我们真、善、美地描绘真、善、美,即没有问题的描绘,暂时撇开不谈。由于这个二难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争论得太多了,所以,在这里我只是指出,它也包括更成熟的人对不太成熟的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即对可能混淆存在认知和缺失性赞成的人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对于生活在令人恐怖的和使人误入歧途的世界上的存在认知的人,这是一个要承担的附加责任。从理论上看,自我实现被误解为静态的、不真实的、“完美的”状态,似乎在这种状态中,一切人的问题全都超越了,人们“永远快乐生活”在宁静或狂喜的超人状态中。但从经验上看,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是我急于纠正的主要原因。

同类推荐
  •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不是从纯理论的角度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而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力图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本书讲述了第一印象是识别人的首要先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以第一印象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先决条件。若第一印象”定格”,形成心理定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际交往的态度与取向。
  • 心理神探:犯罪心理侧写

    心理神探:犯罪心理侧写

    面对神秘诡异的犯罪现场、错综复杂的案情、狡猾凶残的罪犯,心理神探是如何在纷扰的疑团中抽丝剥茧,从而揭开虚假表象背后暗藏的惊人秘密,使一桩桩悬案得以破解的?本书全面解读了心理神探的破案技巧:识人密码,如何看穿一个人的心思;另类情绪分析术,挖掘情绪之下的真实表情;肢体动作阅人术,做自己诚实的心理专家;听出弦外之音,把握对手性格;破解谎言密码,直取事实真相;独特心理影响术,迅速笼络人心;巧妙说服术,让对方无法说“不”。读完本书,你将会成为无懈可击的破案高手!
  •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或缺的。《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 恋物癖

    恋物癖

    比《重口味心理学》更重口的“恋物癖”故事。恋尸癖、恋童癖、整容上瘾、颅骨收集、迷恋冷血动物......各种另类而奇诡的真实事件,最能满足你的猎奇心理!揭秘身边各路怪咖异于常人的行径,长发迷恋、指甲存留、钟表收藏、婚纱收藏、高跟鞋迷恋、气球迷恋、乐器收集、毛绒玩具依赖......带你了解“特殊人群”的生存现状。
热门推荐
  • 望龙归

    望龙归

    苏暮寒从来没有想到遇上楚鹤萧是一件这么难搞的事,也没有想到这个男人会如此容易的乱了她的心弦。苏暮寒:我喜欢这个小家伙,刚好这个小家伙也喜欢我,干脆把他收了算了,免得到时候被别人抢走,失悔都来不及。楚鹤萧/龙煜白:“既然你这么诚挚,我就给你这个面子,说好了,不许反悔。”楚鹤萧拉起她的手放至唇边,轻轻吻了下,神色温柔且深情。苏暮寒:得,感情之前的纯良无害都是装出来的咯?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了。分界线————作者有话说:这篇文纯粹是写来玩的,如果你看爽了,我也会很快乐√不定时更新,主要看心情。世界观可能有些问题,不过都按照我的设定来(我的文我做主啊哈哈哈因为是新手,所以文笔有一些比较离谱的点很正常,杠精勿杠最后祝大家看的愉快啊_(??ω??」∠)_
  • 0~1岁宝宝喂养全程宝典

    0~1岁宝宝喂养全程宝典

    本书将根据宝宝生长发育迅速的这一特点,为新妈妈提供一套关于饮食、营养、护理、健康的宝宝喂养方案。
  • 重生千金:聿少求轻宠

    重生千金:聿少求轻宠

    她是安城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女,一朝被人暗算,生日当天,全家惨死。再睁眼,她变成了自己的堂妹。懦弱无能?胆小怕事?不好意思,那不是她!女扮男装,扮猪吃虎,她利用自己的黑客技术,一步一步筹谋策划,誓要找出真凶,将他们碎尸万段!他是安城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杀伐果断,狠厉无情。传闻他喜好男色,却无人得知,他心头有一颗朱砂痣。他和她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她说:这是一场赌博,谁先爱上,谁就输了。他说:没关系,我等了这么多年,输赢,有何关系?
  • 湮灭

    湮灭

    主人公云麒从小在外星球最恶劣的环境长大,居无定所,从小到大就是一只疯狂逃命的猎物。而他的亲人全部死在追逐他们的“猎人”手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故乡地球。本作融入电影铁血战士系列异形系列铁血战士大战异形系列终结者系列电影《普罗米修斯》以及丧尸电影的很多构思。创造了一个由铁血战士、异形、人类、丧尸、机器人战士以及一个更加神秘的种族并存的末日世界。
  • 王者荣耀之女神至上

    王者荣耀之女神至上

    只是一个人生没有太大理想,想要好好的玩玩游戏的胖子宅男变声成为女神的日常生活。随便的玩玩游戏,随便的开开脑洞,随便的救救世界。
  • 傲剑重生

    傲剑重生

    他本是仙界修士,因一把旷古神剑惨遭杀害,却意外穿越回儿时重生,自此愤而战天,敢将手中之剑,逆斩来犯仙魔!仙凡之中孰人来犯?看我笑傲混沌三界!
  • 清苑路尘

    清苑路尘

    你总在我的身后,替我做好最完美的准备;但,你可知,我也能为你撑起一片天。
  • 镜中问答

    镜中问答

    诗集是诗人1995年创作至今的诗歌结集,收录了诗人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及选入《中间代诗全集》《五十年诗选》等选本的近百首诗歌,包括组诗《妇科病房》《一周病历》《高家宅》等。
  • 夜灵军

    夜灵军

    遥远的血液,太古的召唤。灰色人生突起的光芒,点燃了整个世界。寻找隐藏的古国,追寻真实的历史。魔咒的灵魂,变换的异能。探索未知真想,找寻远古兵器。夜灵军,集合!
  • 飘叶 随缘

    飘叶 随缘

    青山绿水常相伴,树上鸟儿对成双。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一床。因为上面这首山歌之缘,杨翔与金香喜结良缘;因为杨翔酒后胡言,乱点鸳鸯,杨立明与青莲成了娃娃亲;因为爱之深,恨之切,友兰投毒,毒死杨翔,杨翔一死,家境败落,李义晗势利悔婚,棒打鸳鸯。从此杨、李两家分道扬镳。两个无知的小孩,一个肩上却承担着四十岁男人的责任,走南闯北,卖苦力做苦工、从小工到工头,从工头到老板,爱情路上风风雨雨,人生道上坎坎坷坷,让人欢喜令人堪忧;另一个因为父亲意志消沉,轻女重男,以赌为生,只认钱不认人,被逼许他人,悄悄离家出走,投靠舅舅,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让人泪流。姻缘注定,又让童年时代曾经相依相随、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一对青年男女在一次车祸重逢,也许是爱的执着、爱的痴情,或许是老天的同情,也许是报恩,他们最终喜结良缘。杨立明与青莲相信命运,他们收拾行囊,带着儿女从从容容的回家,在家乡开店,坐地经营,过着平静淡雅的日子。杨立明与青莲的爱情从合到分、分到和,这就是缘;他们四处流浪,漂泊天涯,最终回到家乡。他们就像秋风中飘零的落叶,落在地上,慢慢化作春泥融入深深的泥土里,被埋在泥土里的树根吮吸,这叫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