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作为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随意使用。
其中商王朝时称之为“王”,周时称“天子”,到了秦统一六国开始称“始皇帝”。
帝王一般自称朕、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帝王也有一些特有的称呼,如陛下、皇上、上、今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大家、天家、官家等。这些称呼,应用于不同的场合来使用。
而对于后宫的称谓,更是纷繁复杂。依照等级差异的不同,称谓也甚是不同,一般说来是正妻称“后”,其他的妾称为“妃”。
而后,在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更是将上面两个故事进行了综合,使得“烛影斧声”这个千古之谜,更为广泛地流传开来。
也许以上对于宋太祖之死的描述,不见于官方正史,但是人们纷纷认为这其中恐怕是道出了某些宋太祖突然暴毙的玄机。人们开始推测这件事的原委,并试图说明事件的真相。但因缺乏资料,“烛影斧声”的中那些可以被称之为诡异的地方,始终是没能说清楚。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于这千古之谜也产生了多方面不同的解释。我们作为后人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回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怎么讲,赵光义的篡位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宋太祖的死,我们可以将种种推论总结为两个方面,一种观点是认为宋太祖属暴病身亡。而赵光义虽没有谋害宋太祖,但却确是趁他病故之时取得了皇位。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赵广义为了得到帝位,而谋杀了宋太祖。这两种观点,到底哪种更为可信呢?
持宋太祖暴毙而亡的人们讲,《湘山野录》只是一部笔记,况且已经是事情发生几十年后的事,最多是说明宋初有这样的传闻而已。这样的笔记小说丝毫不具任何说服力,而赵光义要杀害宋太祖,从事实上说也不太可能。元代学者黄潜,明代学者宋濂、刘俨等,都曾著文力辩赵光义杀死太祖说法之诬。
而有些学者还进一步对宋太祖可能患病的状况进行了研究,以给这种观点以重要佐证。对宋史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荒木敏一在《宋太祖酒癖考》一文中提出,宋太祖实为病殁。因为他素来嗜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抢救不及,才一命呜呼的。也有学者提出,赵宗室有遗传性家族病,主要是由于躁狂忧郁症引起的神经性疾病、暴亡和早亡。据研究,赵氏家族太祖赵匡胤一代5人中,善终者只有太宗1人,其余不是早亡就是暴卒。而在赵匡胤的下一代,太祖的4个儿子中忧死和早亡的各占一半。而赵光义的9个儿子中,得尽天年的也只有1个人。赵氏的这两代算起来共28人,其中除4人夭折,一人年龄不详外,余下23人的平均年龄只有41岁。而当时宋上流社会的平均年龄在62岁左右,明显有所异常。因此,他们推测出的太祖毙命的原因完全就是这种遗传性的家族病,是由于躁狂忧郁症愈后,又患了脑动脉破裂症,即常说的脑溢血。而在史书中所说的太祖喝酒后解带宽衣就寝时“鼻息如雷霆”的情形,就是脑溢血的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