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日裔美籍人类学家和未来学家丸山孙郎(Magoroh Maruyama)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分析框架。他认为,所有思维方式和文化范型可分为四类“思维视角”(Mindscapes),它们是:H型(均质的,层级的,分类的);I型(异质的,孤立的,随机的);S型(异质的,互作用的,自体平衡的):G型(异质的,互作用的,形态生成的)。在西方文化中,在现代科学观中,H型占支配地位。他认为,中国文化接近S型(笔者不完全同意此判断)。从伦理观角度说,H型强调竞争,认为世事是一场零和博弈。I型是孤立主义的,认为世事是一场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强调自力更生,别多管闲事。S型强调共生与静态和谐,认为世事是一场正和博弈。G型强调进化和谐,它将差异视为正面因素而不是负面因素,试图不断将新涌现的内生元素与外生元素都吸纳进来。丸山的潜台词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文明的未来与和谐进步,更需要发展G型思维视角。
丸山孙郎1929年出生于东京。他1951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专业,接着,他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和瑞典的隆德大学游学多年,最终于1959年在隆德大学获得文化认识论博士学位。他是世界知名的学者,已经发表了约200篇论著,而且这些论文或专著被广为引用。虽已78岁高龄,他在学术上仍非常活跃。
他在欧美国家讲学时,曾经问听讲的建筑师们:哥特式建筑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听众回答说:是对称性。他又问,比对称性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没有人回答了。于是他指出,其实,哥特式建筑的原理是重复性与类似性的统一,是层级,是在副题里反映主题。然后,他放映了一些日本园林建筑的幻灯片,问听众,日本园林的设计原理是什么?他们回答:“不对称”。他逼问,你们说的不对称是什么意思?回答说,“自然”。什么是“自然”?他们说,就是随机性,或者说,紊乱。丸山说,其实自然也是有规律、有模式的,而这些西方建筑师只知道一种形式,即对称。这是典型的H型思维视角。
他告诉这些听众,日本园林设计的原理是避免重复,是不相关成分的相互和谐,是非均质成分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他还举例说,1974年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各参展国都设计了一些亭式建筑,并提出一个口号来表明其主题理念。欧美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基本上都以“统一”(Unity)为口号,而亚洲国家的口号都是“和谐”。
丸山认为,H型思维视角将非均质性视为冲突源(笔者的例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感觉到,首先会发生冲突的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而这两种文明却都属于H型思维视角,真是意味深长),S型和G型却认为,一致性反而是冲突之源(笔者的例子:孔子强调“和而不同”。因为“同”这种简单化的一致会通向死灭)。这是不同思维视角之间最大的差异。他进一步举例分析了不适当的思维视角容易导致的误区:过度强调自力更生,舒马赫所提倡的“小的是美好的”主张,都陷入了孤立主义与地方主义,而没有注意非均质事物间的互利作用;极端环境保护主义者强加给了自然界与生态环境以环境不变性,其实自然界与环境都在进化;整体论(Holism)陷入了抽象的议论而不是在具体背景下从事有关研究。
20多年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丸山先生的睿智与远见。他的创新性思想的形成,大大得益于日本传统文化与其学习掌握的西方思想学说之间的交融碰撞,而日本传统文化的最重要源头之一便是中国传统文化。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中国人将传统文化视为一片糟粕。如此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新出现。